最牛簡歷與展示之道
現代職場,創意的展示自己的才華是必要的,但是任何過分之舉皆為智者所不屑。
事件
最牛求職視頻造就就業達人
你信嗎?1分37秒的視頻,能讓幾十份工作找上門?今年23歲、畢業于西安理工大學的馬文就做到了。
在馬文的《仿惠普自我推薦廣告》視頻中,一個黑衣人在跳躍的音樂背景中,用雙手瀟灑做出各種手勢:憑空拖拽出電影海報、像賭王一樣將照片撒得天花亂墜、剪刀手將兩棵樹剪成兩個電影人物……
從李安和王家衛,從周星馳到姜文,正當人們被星爺的經典臺詞“其實,我是個演員”逗樂時 ,視頻的旁白這才道出作者的真正目的,“其實,我是個求職者……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廣告設計師或電影工作者。”最后,視頻下方出現了馬文的聯系方式。
這份純熟運用三維軟件的簡歷創意地表達了馬文的專業特長與個人信息、直觀地展示了他對自己的創意的自信。從4月1日上傳到優酷網至今,點擊率高達200萬,被上萬人轉載發表網友跟評難以計數,被網友們一致推評為“最牛視頻簡歷”。某網友評價:“聲音和特效真不錯,我還以為是專業廣告公司設計的,相信你能找到稱心的工作。”的確,視頻上傳一個月之后,他收到了數十家公司的邀請,馬文現在已經在廣州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目前正在北京受訓。不過,馬文視頻中留下的郵箱每天還能收到不少用人單位的郵件。
創意是創造出來的,不是被簡單復制出來的
今年嚴峻的就業形式眾所周知,大量大學生根本找不到工作,很多求職者自認為是有技能和才干的,只是沒有找到恰當有效地呈現自己和表達自己技能的方式,馬文的視頻簡歷大獲成功,給了人們很多啟發——
自從“最牛求職視頻”網絡躥紅之后,不少大學生紛紛模仿馬文制作視頻簡歷。現在HR經理程曉薇的郵箱中每天接收的電子簡歷中,有不少就是視頻簡歷,這給她造成很多困擾。舉例來說:以往她們習慣用關鍵詞來搜索具有相關求職意向的簡歷,但是視頻簡歷是無法用關鍵詞進行搜索的,一些只用視頻簡歷求職的人就會喪失機會;也有一求職者考慮到了這一因素,同時發出了傳統表格式簡歷和視頻簡歷,但是當她花半天時間把這簡歷打開看完后,發現這位求職者只是把紙張上的簡歷內容面對DV鏡頭照本宣科地讀了一遍。這讓人想到一句名言:第一個夸女人如花的人被稱為天才,第二個作此比喻的人則是庸才,第三個就是蠢材了。
據說,馬文的求職視頻中留下的郵箱至今每天還能收到不少郵件,除了用人單位,更多的是一些詢問如何將自己推銷出去的大學畢業生。但是程曉薇認為,馬文做法大家可以模仿借鑒,但并不適合所有人。他制作的簡歷特別適合展示廣告影視工作者的能力,不一定適合其他專業的人,馬文說:“每個人都是一道風景,不要在別人的風景里仰視。如果大家要制作視頻簡歷,關鍵在于突出特長和技能。”
創意是創造出來的,不能夠簡單復制,即便是跟風模仿,至少也要花費一番心思。大家都知道,我們看到的馬文這份廣受好評的“最牛視頻簡歷”雖然只有1分37秒,但制作過程卻很漫長——全部完工用了兩個多月。創作之前,馬文找來了好友——華師武漢傳媒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大三男生傅樂凱負責配音和后期制作。他自己先制作好了小樣,將自己的設想畫在一張張白紙上,旁邊加上旁白,在拍攝的時候,一遍遍地反復練習手勢,白紙畫了厚厚一摞,隨后傳給傅樂凱。別看視頻只有1分37秒,每一幀圖片每一段音頻都制作了很多遍,應用了不下八種視頻、音頻制作軟件。視頻制作的后期,連傅樂凱對馬文的旁白也爛熟于心。
自我膨脹的展示會招致輕蔑
“創意”本身是想吸引注意力,達成所愿,但也有惹來口水的。
王志強在成都市寧夏街人才市場門口,胸前掛著一塊“賣身求職”的牌子,引來眾人圍觀。從這塊白紙紅字的牌子上可以得知,王志強今年25歲,身高1.75米,大學文化。2005年他南下廣東,干過兩年管理工作。2008年,由于金融危機,企業倒閉,所以“現賣身求職,要求年薪至少10萬元”。
針對路人或驚奇、或鄙夷的眼光,王志強表示,這種推銷自己的“創意”是想引起公眾的關注,勇敢地展示并包裝自己,這比坐等工作從天上掉下來或者加入“啃老一族”要強得多。
對敢于“出賣”自己的人,還真有幾家公司(保險公司)向王志強拋出了橄欖枝,還有一家房地產公司也希望他去做銷售。但并沒有哪家公司允諾給他10萬年薪,想必這些公司也不是王志強的求職目標。
對于“賣身求職”的行為,某網站做了一項調查,共有6321名網友參與調查。47.18%的網友認為這種方式“太嘩眾取寵了點吧,制造些噱頭,這樣的炒作‘賣身’,很多單位也不會喜歡的!”37.41%的網友選擇“求10萬年薪,還是要靠真本事說話”。
事實上,王志強雖然靠“賣身求職”出了名,但這種“賣身”創意并未將自己成功推銷出去,甚至沒有博得一絲同情,反而引來眾多的口水和唾沫。
簡單“出賣”必然會使自己變成廉價商品,賣不上價錢不說,還招致輕蔑。看來,創意的展示自己不單單需要勇氣,也不是“眼前一亮”那么簡單,更不是“博彩的噱頭”,它也需高超的技巧, 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實踐。
不要讓創意付出太大的代價
有一位男士,通過層層篩選終于得到了面試的機會。然而看到眾多競爭者,他在應聘面試的考卷上,竟“別開生面”地用腦筋急轉彎和漫畫的形式答題。
試題:在一天的24小時之中,時針、分針和秒針重合在一起的時候有幾次?(正確答案,2次)
該生答曰:沒有一次是重合的,因為我家的時鐘是直接數字顯示的,沒有時針、分針、秒針。
試題:請用一筆將以下九個點連起來,不能重復。
該考生用一條彎彎曲曲的線將這九個點連了起來,并在旁邊給出注解:你忘了告訴我是要用直線、直線啊,哈哈
……
看了這份答卷的人都不由得笑出聲來。雖然也有人認為這種有創意的回答展示了這位面試者的頭腦靈活,但是更多的人不看好這種創意,最終他還是被招聘方所棄。
對此,這位面試者說“創意需要付出代價”。創意有時的確需要付出代價,但是不要讓創意付出太大代價——畢竟,該生創意的目標本身是想在眾多的求職者中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然后脫穎而出,極大地提高自己求職的競爭力,而嘩眾取寵的答案只是展示了他的搞笑才能,獲得這份工作的目標并未達成。
要展示創意,更重要的是要展現自己的實力
今年大學畢業的李麗在求職之前做得最大的工程是“面子工程”,她去整形醫院做了雙眼皮、墊高了鼻子,還去纖體中心減掉了20斤體重。隨后,她在每一份制作精美的、滿滿6頁紙的簡歷上都附上一張自己“美容、美體”之后的藝術照。
那5頁紙的簡歷究竟是什么內容呢?一位有幸閱讀到這份沉甸甸的簡歷的人事助理說:“有一頁紙用圖表羅列她從小學到大學畢業所取得的獎勵;有三頁是她取得的各種證書的復印件;還有兩頁是她的成長歷程以及在學校社團組織下的‘社會’實踐經歷。”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球星歐文。上個月他的簡歷被英國媒體曝光。整份簡歷共計34頁,全彩,每頁都有歐文的精美藝術照或者球場靚照,還附直觀統計圖表。這份求職信的模板完全可以被普通求職者拿來使用。近日,這份不準外泄的求職信被英國媒體挖了個底朝天,歐文也成了整個英格蘭的笑柄。
這封求職信列舉了歐文的21大優點。除了對他的能力進行不切實際的吹捧,還稱贊他在人品上“真誠”“受尊敬”,同時還好似征婚啟事一般,夸耀他“外形俊朗”“充滿魅力”。但這份求職信實在太不專業了:用柱狀圖表現了歐文進球一年不如一年的下降趨勢,并請來醫生為歐文狀態下降做辯護,詳細羅列歐文的所有傷病……這不等于提醒別人,紐卡降級有歐文一份責任嘛?
至于歐文的生辰八字、成長歷程那種基本資料,某位收到求職信的英超俱樂部主席說:“我從沒見過這么夸張的東西。而且,我根本不需要34頁的材料來了解歐文。”
用馬文的話來評價這兩個失敗的自我展示:花費時間不是為了炫耀過往,而是為了展示現在,不僅要展示自己的創意,更重要的是要展現自己實力!
專家羅月兒點評
創意展現需恰當
自我推薦廣告是真有實力還是浮夸的吹噓?看看故事中馬文的《仿惠普自我推薦廣告》視頻,他展現專業實力,整合多項技術在新的應用領域。
新的應用領域
“展示實力”不同于“自大吹噓”,其中的差別在于,展示實力不僅僅想吸引大眾的注意,更重要的是有內涵,結合新科技和新應用,展現腦力和創意。個案中的馬文,利用互聯網的特性,散布自己的求職視頻,吸引點閱率高達200萬次。這段視頻內容并不十分突出,但是展現作者對三維軟件技術運用的能力。作者用了八種視頻、音頻制作軟件,整合音效、視覺特效的技術,制作了這份杰出的作品。如果求職視頻只是一個人在鏡頭前講講話的普通視頻,沒有人會在乎的。我們都知道,這樣子的視頻在網絡上已經太多了。
對準目標發送訊息
這個視頻另一個成功的關鍵是,內容是對準特定目標發送的訊息。馬文并不是對著一般的大眾制作視頻,視頻是針對潛在的雇主來設計的,也就是專業的廣告公司。馬文的企圖心很明顯,他想成為專業廣告公司的一員。
另一個“賣身求職”的個案則是負面的例子,無法吸引人。主角王志強在成都寧夏街人才市場門口站著,胸前掛著一塊“賣身求職”的牌子,這種方法只是讓人覺得“行徑大膽”而已。個案中還有另一個負面的案例,一個哥們在應聘面試考卷上,用腦筋急轉彎和漫畫的形式答題,亦被招聘方所棄。因為招聘方并沒有在尋找具備漫畫技能的人才,這是搞錯訴求對象、用錯方法。
自我膨脹讓人反感
王志強要求10萬年薪,人們會問:你具備什么條件值得這個價錢?王志強得到注目,但眾人皆知它缺乏內涵,只是沒有根據的自我膨脹。球星歐文先生制作了34頁全彩個人資料,每頁都有歐文的精美藝術照或者球場靚照,還附直觀統計圖表。這封求職信還列舉了自己的21大優點,這樣的自我吹噓方式,使歐文也成了整個英格蘭的笑柄。
許多人不清楚自己是誰,因此自我營銷就是空的。王志強并沒有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因此,“賣身求職”只是引來幾家保險公司、房地產公司對他發出邀約。英格蘭的歐文附上各種信息,卻沒有人清楚他到底想對誰、什么主題做出訴求,再多的信息也無用。
目標導向的推銷
了解自己的興趣、發展成為專業技能,最后成為自己的特長,才能使自己與他人有所差異。在眾多競爭者中,如何和其他人差異化? 馬文的創意是基于“目標導向”的營銷計劃,清楚地告訴別人“我是誰” “我要去哪里”。他知道自己的目標是要加入專業廣告公司,從事“最尖端的音頻制作軟件”的行業。
這樣的做法類似Google公司引進一流人才的做法。Google深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道理,即使身為頂尖公司,在茫茫人海中尋覓良才仍然煞費苦心。在2000年時美國Google求才的核心理念是:讓人才自動找上門。馬文和Google的想法相同,都是針對特定對象發出清楚的訊息。
美國Google的做法:
推出無厘頭廣告(obscure advertising),讓目標對象一看到廣告就會說:“這是沖著我來的”。
推出“程序設計擂臺賽”,讓公司有機會接觸那些一點也不想找工作的頂尖高手。
毫不手軟地對同業進行挖角,持續尋找業內最出色、最聰明的人。
抓對時機 努力營銷
時機是馬文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因素,這點也顯示了馬文的眼光。如果沒有惠普的廣告在先,馬文的創意或許會讓觀眾感覺太前衛。因此,這個視頻可以說是一個聰明的復制(smart copy)。
如果你是一個低調的人,不進行自我推銷,你就錯了。至少你應該能對老板、顧客、團隊展現你的技能。當你能展現技能、自我營銷,你比較有機會獲得他人的肯定。得到他人的肯定后能使你增加自信,并驅動你持續地自我改善,得到更佳的能力,漸漸有機會躋身高手的領域。低調的自我營銷也是營銷,只要瞄準對的目標訴求自己的強項。
馬文的下一步
如果馬文要發光發亮,下一步應該要挑選對的公司、對的團隊,持續運用他組織團隊的能力。他初試啼聲之作,請到武漢傳媒學院大三的學生傅樂凱負責配音和后期制作。所以,自我推銷不只是營銷一個人。馬文需要組織一個團隊,借由結合自己和團隊的能力和創意,讓自己做大、做強。(轉自新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