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為什么你眾籌成功,產品仍難逃一死?隨著 Pebble 被 Fitbit 收購,Kickstarter 眾籌的非理性繁榮時代已經結束。

\

Kickstarter 和 Indiegogo 都是我們熟知的眾籌網站,分別成立于 2009 年和 2008 年。各種創業項目可以通過這樣一種媒介進行種子輪融資,從一系列早期支持者手中籌集資金。當然,我們必須要承認,這類眾籌平臺確實成就過不少創新型企業,比如 Peak Design 和 Flow Hive。

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創新團隊雖然在眾籌平臺上表現不俗,最終卻一無所成。最近,就有不少這樣的案例,它們不是宣布破產就是無法兌現給早期支持者的承諾。這一現象暴露了此類創業者和研發團隊的致命缺:他們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以至于無法按照正確做出計劃和判斷。

老實說,這些團隊既然拿到了一筆規模不小的資金,就應該生產出像樣的產品,而不是一無所成甚至宣告破產,讓早期支持者失望。

作為一名活動發起者,我有些擔心這些失敗的項目會影響我將來眾籌項目的籌資能力。曾經有一段時間,我認為這些項目創始人把早期用戶的投資揮霍光之后,就會直接跑路。但當我最近發起籌資活動時,我才發現市場重心正在轉移,現在的情況對于眾籌活動發起人來說并不樂觀。

去年 3 月,我在 Kickstarter 上發起了人生中第二次眾籌活動,為一款傳統風格的剃須刀籌集資金。早在 18 個月之前,我已經為類似的產品發起過眾籌活動。兩次活動對比下來,我發現這一次活動收到的反響非常少,一些博主和記者的熱情有所減退。

我不禁好奇,是不是因為最近眾籌網站上失敗的項目增多,導致這些人開始懷疑到底是否值得為這些不存在的產品浪費筆墨進行宣傳。后來,在與不少記者交談過后,我終于確認了這一想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挺同情那些項目失敗的創始人。的確,有人相信你的產品并且愿意投資,那將會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在過去幾年中,項目發起者從眾籌活動中拿到的資金越來越多。他們在宣傳時都保證,會以最快的速度將產品送到早期用戶手中。但事實上,這些團隊盲目自信,支出不合理,根本無法兌現快速送達產品的承諾。

Ryan Holiday 在其《Ego Is the Enemy》中寫道,樹立志向時要現實,取得成功時要謙虛,遭遇失敗時要樂觀。簡單說來就是,客觀定位產品、合理支配資金,以及積極應對挑戰。我認為,這一框架可以很好地指導眾籌活動發起人,建立起能夠持續經營下去的業務。

只要眾籌活動的發起者與支持者之間,保持透明公開的對話,那么就算眾籌活動持續幾個月,那也無可厚非。

現在,我們該想想眾籌活動未來的發展走向。如果我們希望這一創新性經濟平臺繼續成長,那么就需要制定全新的規則,恢復項目發起者、早期支持者和眾籌平臺三方之間的信任。

各項目發明團隊,尤其是高科技和制造領域的團隊,在登陸眾籌平臺之前,需要按照“相關經驗”來進行評級,以便早期支持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所支持的項目,以及在配送方面的風險級別。

項目發起者應該與早期支持者進行更公開透明的溝通交流,每個月向眾籌平臺提供自家產品的更新信息。我們團隊與羅克韋爾自動化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在每個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五發布項目更新信息,避免早期支持者產生不受重視的負面想法,及時掌握產品相關的具體進展。因此,我們與早期支持者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在這一點上,我們要比那些籌資金額超過 10 萬美元的項目團隊做得更好。

至于那些籌資金額超過 25 萬美元的團隊,則需要向眾籌平臺提供生產審計,以確保其產品能夠順利制造出來并送到早期用戶手中,提高用戶對該團隊及其產品的信任。

其實,我非常喜歡眾籌這種平臺,因為它向創業者提供了一個機會,來為自己的創新想法尋求融資。不管這些想法與藝術有關,還是與科技相關。對我這樣的創業者來說,只有在早期的眾籌階段,說服用戶接受我們的產品概念并提前付款,才能在日后創建公司時獲取他們的信任。

現在有不少創業者盲目自信,高估自己生產全新科技產品的能力,在活動廣告方面花費過多,無法及時向早期用戶提供產品信息更新,這確實非常令人遺憾。說到底,眾籌的關鍵就在于早期支持者對項目發起人的信任。這二者之間的信任缺失會給眾籌活動發起人帶來負面影響,哪怕成功籌到資金,也存在著項目失敗的風險。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wen/20170128/96162.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