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Source(即開放源代碼)的定義由Bruce Perens(曾是Debian的創始人之一)定義如下:
●自由再散布(Free Distribution):獲得源代碼的人可自由再將此源代碼散布。
●源代碼(Source Code):程式的可執行檔在散布時,必需隨附完整
開源領軍人物近照以及部分標志
開源領軍人物近照以及部分標志(7張)
源代碼或是可讓人方便的事后取得源代碼。
●衍生著作(Derived Works):讓人可依此源代碼修改后,在依照同一授權條款的情形下再散布。
●原創作者程式源代碼的完整性(Integrity of The Author’s Source Code):意即修改后的版本,需以不同的版本號碼以與原始的程式碼做分別,保障原始的程式碼完整性。
●不得對任何人或團體有差別待遇(No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ersons or Groups):開放源代碼軟件不得因性別、團體、國家、族群等設定限制,但若是因為法律規定的情形則為例外(如:美國政府限制高加密軟件的出口)。
●對程式在任何領域內的利用不得有差別待遇(No Discrimination Against Fields of Endeavor):意即不得限制商業使用。
以上是百度百科里的開源定義,給不知道什么是開源的普通青年先理解一下,文藝青年可忽略。
為什么會想到這個呢?其實很久很久以前就在考慮這個問題了,只不過不知道怎么寫。
我與盜版結緣之路
中國人已經享受了很久的開源紅利了,不過鑒于中國是一個盜版橫行的國家,大部分人也不知道免費軟件和盜版軟件的區別,最早一波的電腦裝機浪潮,伴隨的就是磁盤復制的浪潮。我記得我用286的時候,那時的磁盤還是大大的,方方的,用像紙包著的裸露的黑色圓盤片,小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每個周末去前面樓的另一個上高中的大孩子那拷軟件,當然,大部分都是游戲軟件,如波斯王子,大富翁,test drive, 暴力辛迪加。那個時候的國產品牌大宇跟現在的暴雪,EA差不多,還有那個著名的牛蛙公司,牛蛙出品的游戲,跟星際爭霸時代的暴雪是一樣的,你不用想,出了必須買!那時候我哪知道啥是盜版呢,沒有這個意識,那時候有磁盤加密技術,如果有游戲加了密,那是要趕緊想辦法破解地,無論是用硬件還是用軟件方法,不過其實我大部分時間就是享受別人的成果,人家破了直接拿磁盤拷了就行。
那時候其實我也是支持了部分正版的,如買了傲氣雄鷹,銀河飛將,銀河私掠者,仙劍,星球大戰等,那時候的游戲如果有電影過場動畫那真是太棒了,免費看大片啊,還能交互的。那個時候還有個愛好是沒事就到市中心的賣軟件的個人店里轉轉,看看那些包裝精美的游戲盒子都是一種享受,其實跟現在那些買昂貴高達模型的人差不多。
再后面一點,網絡開始普及了,那時有很多個人軟件涌現,有的叫freeware,有的叫shareware,管他什么ware,不花錢就是好ware,似乎網際快車就是其中之一,還有FoxMail,作者是現在鼎鼎大名的張小龍。那是一個風起云涌的時代,各種國產軟件起來了,UCDOS,WPS,漢卡,KV300, 鮑岳橋,求伯君,王江民, 這些名字標志了一個時代。可笑的是那時候我掏錢買了個KV300,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我在外面拷的不明來歷的游戲軟件里有病毒。。。
黑白顯示器時代的病毒還是很有意思的,記得有一個蠕蟲病毒,發作起來是凍結屏幕(那時的屏幕是黑底白字,沒有圖形化),一個白色的字符組成的蟲子一樣的東西從屏幕的最上面橫著一排排下來,直到塞滿整個屏幕。
以上羅里吧嗦說了一堆,其實就是告訴大家,中國人基本上沒有版權意識,要去掏錢買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沒幾個人能有這么好,以前還是單機時代的時候,掏了錢可能還能有張盤和印刷精美的畫冊。在這個網絡時代,東西網上下好直接就玩了,掏錢買?SX了吧?連程序員自己都用盜版,還能指望普通人來掏錢買你的作品?
這個群體思路也直接體現在中國人的公司意志上,有些號稱國產操作系統的公司,就是拿國外的開源linux系統漢化了一下,就好意思說是國產操作系統,真是讓人笑掉大牙。基本上只要看到新聞上說帶“自主知識產權”字樣的東西,只要反著想就對了。
國內開源現狀
回來再看下這幾年的國內開源風氣,騰訊百度相對封閉一點,沒有看到開源了什么好東西來回饋整個開源社區。阿里稍好,但阿里那個開源我也不想說啥了,有一年專門搞了個域名,放著一些開源的產品和文檔,看著還可以。沒過多久那個域名都沒了,再去github上看他們的開源產品,開了就死是一個逃不過的怪圈,沒有什么人做貢獻,個別有issue提出來或push上去,居然沒人管,偶爾回一下也是半個月以后了,真是讓人心寒。也許互聯網公司的996搞法讓產品作者沒空來維護,問題是你真是比linus還忙啊。這些公司開源唯一的目的就是先期培養自己產品的開發者,這樣以后能在市場上找到熟悉自己產品的人,降低招人成本。想當年淘寶還是土鱉的時候,從淘寶出來的人也不好找工作,用的框架都不是當時市場上流行的Struts,Spring,而是自己公司那個老人搞得什么WebX,誰知道你那個玩意啊,懂這個出去不好找工作啊。現在好了,用自己淘汰掉的產品開源,大家高興的去抱大腿,過幾天就發現完全不是那回事,產品的作者都不用心維護的東西,誰還敢用啊,還不如自己再去搗鼓一個出來。
#這,就是中國式開源,坑你沒商量。#
文章來自微信平臺「麥芽面包」(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