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春暖乍寒的季節里, 收獲好像總與愿望有差距。筆者也在春天這樣的好日子里, 有過充當“ 空軍”的歷史。俗話說, 久病成醫。在經過多次的釣場失利后, 逐步找到一些在這樣的季節在河汊中垂釣的技巧,供釣友們參考。
霧釣繚繞間。
剛剛迎來的春天, 往往早晚與正午的溫差較大。特別是清晨, 河汊里的水位較一般的池塘要深得多, 水的溫度比較衡定, 而早晚的天氣要涼,所以水面往往會被一層水霧籠罩著。有好幾次, 筆者在清晨出釣, 首先是將釣位選在了霧氣比較稀薄的地方,因為這里的水域好看漂, 能迅速知道魚訊。然而, 水面上魚漂是清晰可見了, 可魚漂就是沒有傳來被魚咬的信號。這樣的結果, 當然是空簍而歸了。有一次, 也是在一個河汊有水霧的清晨出竿, 我一反常態將魚鉤放在一處水霧繚繞的水面。時間不久就傳來了魚兒咬鉤的信號, 視線雖有些模糊, 卻憑感覺提竿, 競有魚兒出水。從此以后, 在這樣有水霧的河汊時, 總是選擇釣正中間, 回回有不錯的收獲。
晴日打水釣。
河汊一般都沒有人家養魚兒, 所以里面的魚兒絕大多數是以鯽魚為主。鯽魚的產卵期在每年的春季, 以長江中下游來說, 比較準確的時間是在油菜花開時節。大家都知道, 魚兒在產卵期間是很難釣到的。因為產卵的魚兒一般在水面的水草上“ 使勁”, 水面上能見度好,一見有個風吹草動就是藏在水草下面,令你望魚興嘆。筆者每年清明時節回鄉下老家祭祖, 所有的歸鄉之事完成后, 總會到村前的一條大河汊去垂釣一番。而清明時節正是油菜花盛開時節, 也是鯽魚爭相當“ 媽媽” 的時候, 每次垂釣收獲甚微。
一次, 十來歲的侄兒隨我去垂釣。沒有魚訊時, 頑皮的侄兒竟拿一根長樹枝在我的左右敲打水面。我正要訓斥他時, 競發現多時不動的魚漂不停地動了起來。一提竿, 是尾體態豐腴的鯽魚。再下鉤, 又有魚兒上鉤。過后我想明白了, 侄兒敲打水面將藏在水草下的鯽魚驚下了水底, 正好看到了魚餌。于是我將這個技巧告訴幾位垂友后, 他們驗證后, 都覺這個辦法真管用。
雨釣流溪口。
春天也是一個多雨的季節, 對于在水底藏了一個漫長的冬季后的魚兒, 覓食是增加體能之舉。可一般的河汊都比較貧瘠, 沒有多少食物可供食用, 那就只有等待外來的施舍了。要想外來食物的到來, 那就是只有下雨天, 四面八方的雨水匯聚在一起流向河汊。于是魚兒都涌向入河汊的溪口旁等待食物的到來。有很多次, 筆者在下雨天垂釣時總喜歡釣遠、釣靜。可事與愿違, 每回的收獲都是令人直搖頭, 多次被“ 剃了光頭”。一次, 我又在一個雨天到河汊垂釣, 長時間過去了, 仍是沒有收獲, 在氣餒之余, 我隨手將釣鉤拋在了一 處流向河汊的一股水流前。就在我低頭收拾工具準備打道回府時, 釣竿競被拖離了岸邊, 我忙伸手抓竿, 好家伙竟有一股不小的力量傳來。我一喜, 中魚了, 還是個不小的家伙, 搏斗了幾回合后,一尾近1 公斤的鯉魚被擒上了岸。原來, 魚兒都在流水處尋食, 我又下鉤, 又有收獲。看來釣河汊還真要講點技巧呢!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030/2003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