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如何設定目標和衡量成功
這篇《谷歌如何設定目標和衡量成功》的博文很有啟發性,作者Don Dodge目前是Google的Developer Advocate,他還是去年初被微軟裁掉(layoff)的眾多員工之一,很有意思。
根據Don Dodge的說法,Google員工的目標設定有兩個要點,第一,以一個季度為一個周期,而不是以一年為一個周期;第二,目標要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
周期短,意味著更頻繁的反饋,意味著更靈活的調整方向,也就意味著更好的結果。打個比方,讓劉翔封閉式訓練四年直接去參加奧運會好,還是邊訓練邊時不時讓他去參加國際大賽效果好,事實證明后者才讓劉翔成功,頻繁地通過大賽了解自己的實力和狀態,才能鋪就劉翔的飛人之路。
做軟件和互聯網服務也是一個道理,發布得越頻繁,越能及時獲得反饋,也就做得越好,微軟花了五年做Windows Vista,結果大家都看到了,Facebook每周都有更新,增長飛速。當然,這是軟件企業和互連網企業的差別,不是每個企業都適合采用這么頻繁的周期。
用分鐘計算時間的人,效率是用小時計算時間人的59倍。
——雷巴柯夫
是不是可以這么說,每星期都有發布的軟件服務,效率是每年發布的軟件服務的51倍。
目標要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也就是要設Stretch Goal。人就是這樣,目標越高,哪怕達不到,也可以激發自己做到最好。如果只是設平庸的目標,即使做到100%,還是平庸的結果;如果設的是幾乎不可能的目標,哪怕只完成60%,那也是卓越的結果,這比平庸地完成100%要成功。
上面這些道理,誰都能看明白,但是做起來就難了?
我想Don Dodge這篇博文雖然道出了Google的原則,但是事實未必這么十全十美。Gmail創始人、現在Facebook開發下一代基礎平臺的傳奇人物Paul Buchheit說,自己離開Google的時候產品發布周期已經很長了,提交的代碼三個月之后它才會上線。當公司變大的時候,保持以前的靈活高效的掛歷就困難了。當然,我們還是誠心地希望更多的公司能夠按照這樣的方式設定目標和衡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