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首發于貼吧,http://tieba.baidu.com/p/4647499507?see_lz=1

有話講到“不談編制談性能就是耍流氓”,不過關于編制的討論一般來講總是相對稀少,因為編制本來就是個不好討論的問題,隨時間的變化非常大,資料來源也有限。
筆者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在研究冷戰以來各國軍隊尤其是中美蘇(俄)三軍的陸軍編制,雖然仍然只是個半吊子,而且重點在師旅團級編制上,但是仍然積攢了一些資料,大概可以勾畫出一定的脈絡。至于具體的細節可能多有謬誤,所以還待諸位讀者不吝斧正。

+++++++++++++++++++++++++++++++

1、美國陸軍機械化步兵連,重型旅級戰斗隊(HBCT),2006-2013/裝甲旅級戰斗隊(ABCT),2013-2016

要討論美國陸軍的基層編制,就不能繞開美國陸軍的基本戰術兵團。在2005年之后,美國陸軍擁有三種模塊化的戰術兵團“旅級戰斗隊”(BCT),即重型旅級戰斗隊(HBCT)、斯特萊克旅級戰斗隊(SBCT)和步兵旅級戰斗隊(IBCT),而每種旅級戰斗隊的步兵班排連編制都是不一樣的。2013年后美國陸軍進行了新一輪編制改革,三種BCT都進行了編制調整,重型旅級戰斗隊也更名為裝甲旅級戰斗隊(ABCT),然而這對基層編制的影響非常有限。
在重型旅級戰斗隊中的(機械化)步兵是搭乘M2布萊德雷步兵戰車的重型機械化單位。在冷戰時期,這樣的步兵單位通常是將車編入步兵班的(這一點在86師布萊德雷機械化步兵班排連中會重點講述)。然而布萊德雷的載員艙即便在如今擴容之后也只能容納7人(后艙6人前面1人),外加3名乘員,這使得布萊德雷機步班頂多只有7名下車步兵。而在冷戰結束后,美國陸軍采用的火力組編制要求班有9名下車步兵(這樣才能湊齊2個火力組),因而HBCT中的布萊德雷機械化步兵排不得不采取了分拆步兵班的方式,將排內的3個步兵班全部分拆,塞進4輛布萊德雷里。
因而布萊德雷步兵排的編制如下:

(這個圖比較舊了,還是M16A2)
機械化步兵排排(布萊德雷):40人
布萊德雷戰斗車A分排
——1號車,排長兼車長、炮手兼替代車長、替代炮手兼無線電操作員、駕駛員
*排長需下車作戰時,由原炮手接任車長,替代炮手接任炮手(他還需要充當排長的無線電操作員)
——2號車,車長,炮手,駕駛員
布萊德雷戰斗車B分排
——3號車,排軍士兼車長,炮手,駕駛員
——4號車,車長,炮手,駕駛員
步兵1班(9人)
——班長,M4A1卡賓槍
——火力A組(4人)
————火力組長,M4A1卡賓槍
————擲彈手,M4A1卡賓槍+M203/M320榴彈發射器
————自動步槍手(機槍射手,下同),M249班用自動武器
————步槍手,M4A1卡賓槍
(注意,雖然同樣是火力組,但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火力組編成不同。陸軍火力組不設班用機槍副射手,火力組長沒有榴彈發射器,單設一名擲彈手;海軍陸戰隊火力組設班用機槍副射手,沒有專職擲彈手,火力組長配發榴彈發射器)

——火力B組(同火力A組)
————火力組長
————擲彈手
————自動步槍手
————步槍手
步兵2班(9人,同1班)
步兵3班(9人,同1班)
*每個步兵班分配一套“標槍”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彈藥基數4發),這套裝置不占編制,隨車攜帶,每個步兵班內需要有幾個人(好像是1-2個)接受標槍導彈的訓練。這使得每個步兵排有3套標槍,步兵連則有9套。

機械化步兵連由3個步兵排和1個連部排構成,連部排(13人)包括:
連長的悍馬(配一個駕駛員,連長平時搭乘);連部控制著一套RQ-11“渡鴉”手持無人機
連長的布萊德雷(配車長、炮手,連長戰時搭乘并擔任車長)
副連長(執行官)和連火援官的悍馬(副連長平時搭乘)
副連長的布萊德雷(配炮手、駕駛員,副連長戰時搭乘并擔任車長)
連軍士搭乘的M113及掛車(配駕駛員和連軍士兼車長)
連給養軍士搭乘的FMTV及掛車(配給養軍士和給養專業兵)
連防化軍士搭乘的FMTV及其掛車(就他一個人)
———————————
全連人員總計:133人

全連技術兵器總計:
布萊德雷步兵戰斗車14輛
悍馬2輛
FMTV卡車2輛
M113裝甲車1輛
標槍導彈發射裝置9套
M249輕機槍18挺
RQ-11偵察無人機系統1套
———————————

美國陸軍是極力希望給步兵排配備武器班的,然而在布萊德雷機械化步兵連中這一點無法實現,原因是一個8人武器班會導致全排正好多出一個人沒地方坐(如果排的布萊德雷增加到5輛的話),而布萊德雷強大的火力以及聯兵營內的29輛M1A2應該能彌補缺少武器班的缺憾,所以武器班最終沒有編入此部隊。

+++++++++++++++++++++++++++++++

2、美國陸軍步兵連,斯特萊克旅級戰斗隊(SBCT),2005-2016*

斯特萊克旅級戰斗隊是美國陸軍的三種模塊化旅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個。作為未來戰斗系統FCS的直系后裔,其繼承了未來戰斗系統戰斗單位(FCS UA,相當于BCT)的很多特點,包括連一級的編成。斯特萊克寬闊的10人載員艙可以允許排內編入更多的步兵人員(相比于塞得像沙丁魚罐頭的HBCT步兵連而言)

斯特萊克旅級戰斗隊的步兵連在連一級上實現了步兵、裝甲車、突擊炮(相當于坦克)和迫擊炮的合成。當然,最后的結果表明這一編成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順利。

在理論編制表中,一個斯特萊克步兵連的編制如下:

連部(12人):
連長的悍馬+掛車:平時連長開,有事時派連部斯特萊克的車長來開。連部控制著一套RQ-11“渡鴉”手持無人機。
連長的斯特萊克ICV:配車長、駕駛員、無線電操作員,有事時連長進這輛車,車長去開悍馬副連長(執行官)的斯特萊克:配車長、駕駛員、無線電操作員,外加副連長。
連軍士和給養分排:連軍士、給養軍士、給養專業兵、火援官搭乘2輛FMTV,有事時連軍士也可以坐這輛車。

狙擊小組(3人):
狙擊手(M107)、狙擊手(M24)、觀察手,搭乘一輛悍馬。全世界似乎只有SBCT將專業狙擊手下連。

MGS排(9人):
這是斯特萊克連的最大亮點,9個人搭乘3輛斯特萊克MGS,每輛車有車長、炮手、駕駛員三人。MGS可用105毫米線膛炮為連提供直接火力支援。排長和排軍士各是一輛MGS的車長。
然而不幸的是M1128 MGS由于難以空投不能完全滿足美國陸軍的需求(美軍要求SBCT的步兵連擁有空中突擊能力),導致其采購量只有滿編數量的1/3。在2015年的美軍裝甲作戰會議上,最終決定將MGS從步兵連中撤裝,上調集中到旅反坦克連(設9輛,相當于原來全旅27輛的1/3),這一過程可能并未完成。
連內MGS排的撤銷可能迫使美軍將斯特萊克ICV上的M2HB機槍/Mk 19自動榴彈發射器替代為30毫米機關炮,導致斯特萊克進一步超重。

迫擊炮分排(10人)
這個排編兩輛斯特萊克MCV-B迫擊炮載車,車上裝有M121型120毫米自行迫擊炮,每輛車有5個人,分別為分排長/班長、駕駛員、炮手、副炮手、副炮手。自行迫擊炮操作只需要3個人,而車上除了固定的120毫米迫擊炮外另有一臺隨取的60毫米M224迫擊炮,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每輛迫擊炮車能分出一個兩人的60迫擊炮小組支援步兵的作戰。
雖然無關但另外提一句,斯特萊克營另有4輛直屬的MCV-B,它們上面有隨取的81毫米M252迫擊炮。

醫療后送分排(3人)
斯特萊克步兵連的醫療力量顯著強于布萊德雷連。連內設1個醫療后送分排,兩名救生員和一名駕駛員搭乘一輛斯特萊克MEV。值得一提的是,步兵排內的斯特萊克ICV經常也要承擔醫療后送任務,因為美軍并不是很依賴斯特萊克ICV在前沿進行火力支援。

火援組(3人)
兩名火援官和一名駕駛員搭乘一輛M1131斯特萊克FSV,這輛車安裝了特別的數據鏈和觀瞄系統,負責引導空地火力支援。值得注意的是FSV往往不裝遙控武器站,機槍需要手動操作。

3個步兵排(3x43+3人)
下車步兵是斯特萊克步兵連的主要戰斗力量(在布萊德雷連里則更注重布萊德雷戰斗車),為此,斯特萊克步兵連的步兵班就顯得相對完整。
——排部(3+1人)
包括排長、排軍士、無線電操作員、醫療兵(營部配屬)。
——乘車作戰單元(8人)
每個步兵連搭乘4輛M1126斯特萊克ICV,每個車有自己的車長和駕駛員,不用再像布萊德雷那樣換來換去。
——3x步兵班(3x9人)
步兵班和同時期的布萊德雷班沒什么不同。不過步兵班是全班坐在一輛車里,不用拆分。同樣的,每個班不占編制地配屬一套標槍發射裝置(標配4枚導彈),使得每個連有9套導彈發射裝置。班內有可能編入一名指定精確射手代替步槍手。
——武器班(5人)
設一個班長,兩個2人機槍組,每個組配一挺M240通用機槍,1個射手,1個副射手。
———————————

全連人員總計:169+3人(剔除MGS后160+3人)

全連技術兵器總計:
斯特萊克步兵戰斗車(ICV)14輛
斯特萊克迫擊炮載車(MCV-B)2輛
斯特萊克機動火炮系統(MGS)3輛(*現正在剔除)
斯特萊克醫療后送車(MEV)1輛
斯特萊克火力支援車(FSV)1輛
悍馬2輛
FMTV卡車2輛
標槍導彈發射裝置9套
M249輕機槍18挺
M240通用機槍6挺
RQ-11偵察無人機系統1套

+++++++++++++++++++++++++++++++

3、美國陸軍步兵連,步兵旅級戰斗隊(IBCT),2005-2016*

作為美國陸軍的輕步兵單位,步兵旅級戰斗隊的編制更小,人員更少,裝備更輕,更適合在己方縱深后方作戰或執行空中突擊任務。這樣的旅的步兵連一般搭乘不占編制的悍馬車或反地雷防伏擊車(MRAP),而連內真正定編的車輛數量很少。

由于缺乏裝甲車輛和重火力,步兵旅級戰斗隊中的各級步兵分隊擁有完善的下屬火器分隊,排、連、營分別有自己的武器班、武器分排、突擊連。

一個步兵旅級戰斗隊的步兵連編制如下:


連部(8人)——可以看到其連部明顯小于另外兩種步兵連
連長的悍馬+掛車:連長和無線電操作員搭乘悍馬。
連部其他人員的FMTV+掛車:副連長(執行官)、無線電操作長、連軍士、連給養軍士、連給養專業兵和前沿支援軍士擠這一輛車。
連部控制著一套RQ-11“渡鴉”手持無人機。

3x步兵排(3x39人),每個包括:
排部(3人):排長、排軍士和排無線電操作員
3x步兵班(9人):同SBCT和ABCT中的步兵連步兵班,班內有可能編入一名指定精確射手代替步槍手。
武器班(9人):雖然同樣是武器班,但其結構和SBCT的步兵排武器班不一樣,武器也不一樣。
——班長
——2個M240機槍射組,每個包括1挺M240,一個射手和一個副射手。相對SBCT的武器班而言缺少一個彈藥手。
——2個標槍反坦克導彈射組,每個包括1套標槍導彈發射裝置,一個射手和一個副射手。

相較而言,SBCT和ABCT的標槍導彈是不占編制隨車的,但是在IBCT中是沒有固定編制的車輛的(依賴旅車輛池提供機動能力),而且在空中突擊的過程中車也很可能運不過去,這使得IBCT必須設置專職標槍射手。同樣可以看到IBCT每個排比SBCT和ABCT少一套標槍導彈發射裝置,使得其步兵反坦克能力相對較弱,這將由編制在營突擊連里的車載陶式導彈彌補。
迫擊炮分排(6人)
包括分排長、班長、2名迫擊炮射手和2名迫擊炮彈藥手,裝備兩門60毫米迫擊炮,這是IBCT步兵連的主要曲射火力支援力量。這和其他兩種步兵連比起來顯得相對不足,所以IBCT的步兵連將更加依賴營內120毫米迫擊炮的支援。
———————————
全連人員總計:131人

全連技術兵器總計:
悍馬1輛
FMTV卡車1輛
標槍導彈發射裝置6套
M249班用自動武器18挺
M240通用機槍6挺
M224式60毫米迫擊炮2門
RQ-11偵察無人機1套。

+++++++++++++++++++++++++++++++

4、蘇聯陸軍摩托化步兵連(BTR),1984-1992

在冷戰后期,蘇軍的摩托化步兵主要搭乘兩種戰斗車輛投入作戰,一者是BTR輪式裝甲運輸車,一者是BMP履帶式步兵戰車,由于兩種車輛性能和使命不同,這兩種摩步連的編制也不盡相同。
到80年代中期,一個典型的BTR摩步連編制如下:

連部(6人):一輛BTR,里面擠著連長、政治副連長(蘇軍和解放軍一樣把基層政治主官設置在連級)、主任機械師、大士、駕駛員和BTR機槍手。
在蘇軍和俄軍中,所有駕駛員都兼任機械師。
從這里可以看到蘇軍和美軍的連部編制的明顯區別:蘇軍的連不具有哪怕最基本的后勤能力,既沒有人員也沒有車輛。由于蘇軍中政工體系的存在,其連部組成也和美軍有明顯區別。

機槍反坦克導彈排(17人):

兩輛BTR,每輛BTR有專職駕駛員和機槍手
排下不設專職班長和副排長,僅有的一個排長直接控制:
3個通用機槍射組,每個裝備一挺PKM機槍,正副射手各一;
3個反坦克導彈發射組,每個裝備一套巴松管(北約:AT-4“塞子”)/混血兒(北約:AT-7“薩克斯”)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正副射手各一;

3x摩步排(3x29人)

每個摩步排有3個摩步班組成,搭乘3輛BTR。
排部非常簡單,就是排長副排長各一,分別編到其中兩輛車里。
摩步班是人車混編的,每個班有9人,分為三個組,這包括:
乘車組(2人):機槍手、駕駛員
火力組(4人):班長、RPG射手、RPG副射手、RPK-74輕機槍射手
機動組(3人):副班長、步槍手、步槍手
從任務組的分配來看就能大致推斷出蘇軍的摩步班進攻樣式:由乘車組和火力組進行壓制,由機動組從側翼機動接近目標并將其消滅。
有消息稱,在蘇軍駐德部隊集群等精銳部隊中,班內機槍為PKM而非RPK-74。如果這樣的話,則全連有12挺PKM,無RPK-74。
每個排不占編制地攜帶一支SVD狙擊步槍,不設專職精確射手,放在車上隨取。
———————————
全連人員總計:110人
全連技術兵器總計
BTR裝甲運輸車:12輛
RPK-74輕機槍:9挺*(見上文)
PKM通用機槍:3挺*(見上文)
RPG-7V火箭筒:9套
SVD狙擊步槍:3支*(見上文)
AT-4/AT-7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3套
———————————
總體來看蘇軍的這套編制問題很多,比如比較無語的就是沒有專門的無線電操作員,攜帶背負式電臺需要現場“抓人”(有時會是可憐的大士)來擔當。缺乏后勤的問題也不必多說。當然BTR摩步連的問題沒有BMP摩步連嚴重。

+++++++++++++++++++++++++++++++

5、俄羅斯陸軍摩托化步兵連(BTR),1993-2008
蘇聯解體之后,俄軍的編制體制發生了一系列非常復雜的轉變。哪怕是在班排連這樣的基層級別上轉變也非常劇烈。一些舊裝備的淘汰和新裝備的列裝導致了俄軍編制的進一步變化,而俄軍缺乏經費的問題又從反面限制了編制改革的進行。
到90年代中期,一個典型的BTR摩步連編制如下:

連部(8人)
1輛BTR,里面擠了連長、教育工作副連長(原政治副連長,后來撤銷,變成了更“正統”的副連長)、大士、主任機械師、駕駛員、機槍手,新編入衛生指導員(指導步兵排內的衛生員處理傷患)和近程雷達操作手(操作“法拉”-1單兵雷達,不過聽說實編數量很少)
反坦克班(9人)
這是機槍反坦克導彈排縮編的結果,機槍反坦克導彈排的3個機槍射組被下發給了摩步排。
現在他們只剩下了一輛BTR,含駕駛員、機槍手、班長,3個巴松管/混血兒反坦克導彈射組(每個2人,1套發射裝置)
3x摩步排(3x32人)
排部(5人):排長,副排長,機槍手,機槍副手(裝備PKM,連機槍下放的結果),步槍手兼狙擊手
(和蘇聯時代陸軍常規部隊完全沒有狙擊手概念的狀況相比,俄軍意識到了專職狙擊手——西方概念上的精確射手——存在的必要性。為此開始在連一級設置狙擊手位置,并由各單位自行訓練;不過后來發現這樣訓練出來的效果不好,所以改為統一集訓,并將狙擊兵收到旅級)

排部仍然沒有自己的車輛,需要分散擠在三輛BTR里。
3x摩步班(9人):跟蘇軍時期的摩步班編制一樣
但很快,由于摩步連載具擁擠和征兵難的問題,BTR摩步班被裁減了一名步槍手,剩下8人,使得機動組遭到進一步弱化。
在擴大排部、不裁減9人班的情況下,全排會有32人搭乘3輛BTR,而一般認為BTR-70/80的總搭乘人員數只有10人,相當于有2個人沒地方坐。很可能正因如此,BTR-80的駕駛員席的后面安裝了一個新的折疊座椅:


8人班化后的BTR摩步排乘車座位和沖擊隊形,每個班的機動組和火力組下車,分別由副班長和班長率領;1號車和2號車的排長、狙擊手和通機射組下車后構成一個火力組,由排長率領;3號車上的副排長不下車,乘車指揮戰斗。
———————————
全連人員總計:113人/104人(摩步班縮編前后)

全連技術兵器總計:
BTR裝甲運輸車:11輛
RPK-74輕機槍:9挺
PKM通用機槍:3挺
SVD狙擊步槍:3支
RPG-7V火箭筒:9套
AT-4/AT-7反坦克導彈:3套

+++++++++++++++++++++++++++++++

6、俄羅斯陸軍摩托化步兵連(BTR),2009-2012,2013-2016

很遺憾,由于資料匱乏,此處資料無從查證。我始終無法找到2009年新面貌改革后的俄陸軍BTR摩步旅編制表(08年12月第5/055-51號文件),也難以得知2013年后這一編制表是否有所變化。
目前看來,泄漏到網上的可能只有MT-LBVM(冰原山地)摩步旅的編制表第5/060號文件。BMP旅和坦克旅的編制表也找不到。
有可能發生的事件包括:
(1)PKP在班內代替RPK-74,并導致PKM通用機槍及其射組被從摩步排中撤銷。
(2)反坦克導彈班被上調集中到營一級構成一個營反坦克導彈排,并導致連內裝甲車數量減少到10輛。
(3)排內撤銷狙擊手,狙擊手上調到摩步旅狙擊排;恢復2人制排部。
(4)恢復9人制摩步班。

+++++++++++++++++++++++++++++++

7、蘇聯陸軍摩托化步兵連(BMP),1984-1992

由于BMP具有比BTR顯著更強的火力尤其是反坦克火力,摩步連步兵分隊的編成也據此有了變化。

到80年代中期,一個典型的BMP摩步連編制如下:

連部(6人):一輛BMP,里面擠著連長、政治副連長、主任機械師、大士、駕駛員和炮手。除了大士之外,別人可能都沒有下車作戰的任務。
BMP摩步連的連部和BTR的沒什么區別。

機槍排(17人):

兩輛BMP,每輛BMP有專職駕駛員和炮手
排下不設專職班長和副排長,僅有的一個排長直接控制:
6個通用機槍射組,每個裝備一挺PKM機槍,正副射手各一;
注意,蘇軍的步兵戰車是不設置專職車長的,有排/班的情況下,在排/班長下車前排/班長就是車長,而在排/班長下車后炮手就是車長;在無班的情況下,炮手就是車長。而頗為混亂的是,蘇軍的BMP設置了專職車長席,并為其配備了特別的觀瞄器材,而一些BMP的引進國似乎的確采用了三人制車組。

3x摩步排(3x29人)
每個摩步排有3個摩步班組成,搭乘3輛BMP。
排部非常簡單,就是排長副排長各一,分別編到其中兩輛車里。
摩步班是人車混編的,每個班有9人,分為三個組,這包括:
乘車組(2人):炮手、駕駛員
火力組(4人):班長、RPG射手、RPG副射手、RPK輕機槍手
機動組(3人):副班長、步槍手、步槍手

BMP-2摩步班的戰斗隊形轉換,可以看到機動組(мг)和火力組(ог)的區分
對裝備BMP-1的摩步班而言,在乘車機動時,排長坐在1號車的駕駛員身后的座位(一般這被認為是BMP-1的“車長席”),副排長坐在2號車的后艙末段,2、3號車車長席由班長占據。下車戰斗時,排長和班長下車指揮步兵;副排長不下車,指揮步戰車。
不過并非所有的BMP使用國(哪怕是華約國家自己)都采取和蘇軍一樣的編制。比如圖中的東德國家人民軍的摩步班,用班用機槍手替代了一名步槍手。

對裝備BMP-2的摩步班而言,在乘車機動時,排長、副排長和一個班長占據車長席(炮塔右側座位)。機槍手占據駕駛員身后的座位。下車戰斗時,排長和班長下車指揮步兵;副排長不下車,指揮步戰車。


一個典型的華約BMP摩步排(由一輛坦克引導)的沖擊隊形,在沖擊隊形最后,中間那輛BMP(1號車)旁邊的那個人就是排長。
RPG擲彈手永遠坐在靠尾門位置,坐在他同側身邊的是他的副射手。要給這兩個人留出相對寬裕的空間(一般而言,BMP-1上總能有1個空位),這使得其可以利用頂蓋在步戰車上發射RPG,又不會被BMP自身的炮塔所阻擋射界。

也就是說,雖然從名義上講BMP乘員3人,BTR乘員2人,但實際上兩者的編制是一樣的,在下車戰斗中車長位是空的(只有副排長的那輛車有副排長占據),這使得BMP在戰斗中的索敵能力大打折扣。
有消息稱,在蘇軍駐德部隊集群等精銳部隊中,班內機槍為PKM而非RPK-74。如果這樣的話,則全連有15挺PKM,無RPK-74。
每個排不占編制地攜帶一支SVD狙擊步槍,放在車上隨取。
————————————————
全連人員總計:110人
全連技術兵器總計
BMP步兵戰車:12輛
RPK-74輕機槍:9挺*(見上文)
PKM通用機槍:6挺*(見上文)
RPG-7V火箭筒:9

+++++++++++++++++++++++++++++++

8、俄羅斯陸軍摩步旅摩步連,1993-2008

在俄軍歷史上的數次編制改革中,“師改旅”一直是改革的主旋律。從歷史角度來講,蘇軍的部隊只有駐外集群和空降兵在平時齊裝滿員,其他的國內部隊全都是不同程度缺編乃至只有架子的,在冷戰變熱的背景下,這一問題會通過在戰時動員預備役人員解決。然而蘇聯解體之后,駐外部隊不復存在,而俄羅斯也開始面臨更為多樣化的威脅,已經過時且往往不方便運轉的動員體制就開始阻礙俄軍的作戰,典型的慘劇就是第一次車臣戰爭。
為了在維持與北約和中國進行大規模戰爭能力的同時可以快速靈活應對各種各樣的中小規模威脅,從1993年開始俄軍開始逐步將一些師改為旅。這些旅在平時往往是齊裝滿員的戰備單位,能夠作為快速反應部隊迅速投入到熱點地區,而不需要進行漫長的動員過程。旅的體量也更為適應中小規模的沖突。
不過師改旅后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團這一級別不復存在,這就導致團屬支援火器(包括團炮營、團防空營、團反坦克導彈連等等)不復存在,旅內各營能配屬到的支援火器(尤其是較低級的支援火器)數目下降。為此,摩步旅不得不在營、連乃至排級別上加強其摩步分隊,從而盡可能彌補失去團級支援火器帶來的損失。
最初的一批摩步旅都是BMP摩步旅,后來則出現了一系列MT-LBV摩步旅(主要在列寧格勒軍區應對凍原作戰,或在北高加索軍區應對山地作戰)。純粹的BTR摩步旅可能直到2009年謝爾久科夫改革后才出現。
一個俄軍摩步旅步戰車摩步連包括:

連部(11人):
2輛BMP步兵戰車,各配炮手、駕駛員。其中連長搭乘車配車長。
連長、教育工作副連長(不久后撤銷變成副連長)、大士,主任機械師、衛生指導員、近程雷達(“法拉”-1)操作手。他們怎么分配車輛不太清楚。

榴彈發射器排(26人):
排部兩人即正副排長,分別搭乘一輛BMP。
3個榴彈發射器班(3x8人),每班有1輛BMP步兵戰車,配炮手、駕駛員;另有3個自動榴彈發射器小組,每組1套AGS-17自動榴彈發射器,2人。

3x摩步排(3x32人):
排部5人,即排長、副排長、機槍手、步槍手、步槍手兼衛生員,分別塞進3輛BMP里。
注意,摩步旅的排機槍手使用RPK-74。
3個步兵班(3x9人),將一名步槍手換成了RPK-74輕機槍手,導致每班有2挺RPK-74。
每個排不占編制地攜帶一支SVD狙擊步槍,放在車上隨取。
雖然以上資料來自解放軍方面的官方資料,然而我同樣對此存在疑問,因為雖然BMP-1可以搭載11人,但BMP-2只能搭載10人(無論如何都缺乏擴容空間),可摩步排里的3輛BMP卻要搭載32人!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摩步旅都裝備BMP-1。舉例來講,1992年第一批編成的(那個著名的)第131獨立摩托化步兵“克拉斯諾達爾”旅(一稱“邁科普”旅)裝備的就是BMP-2。這讓我不禁懷疑,摩步旅的步兵班可能也改成了8人制,如果是這樣的話去掉的大概會是輕機槍手。

第131獨立摩步旅在邁科普駐地前的紀念碑

當然,在實踐中更常見的狀況(比如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第131旅在格羅茲尼遭遇的狀況)是基層單位根本不滿員,大量缺乏步槍手……唯一的好消息是這會讓所有人都有地方坐。
——————————————
全連人員總計:133人

全連技術兵器總計:
BMP步兵戰車:14輛
RPK-74輕機槍:21挺
RPG-7V火箭筒:9套
AGS-17自動榴彈發射器:6套
SVD狙擊步槍:3支

+++++++++++++++++++++++++++++++

9、俄羅斯陸軍摩步團摩步連(BMP),1993-2008

除了摩步旅之外,俄軍在這段時間還維持著相當數量的摩步師和坦克師,這些師由摩步團和坦克團等構成,還像蘇聯時期一樣維持著滿員-缺編-架子-武器裝備儲存基地的結構。不過——

1994年到2008年間,俄陸軍全軍沒有一個滿員師。即便在數次戰爭(第1、2次車臣戰爭、南奧塞梯戰爭)期間,俄軍也沒有能將任何一個師填充到滿員。理論上一個齊裝滿員的俄軍坦克師應有11000人,摩步師應有14000人。
對一個缺編師而言,師擁有連和連級以上的全部指揮機構,但缺乏士兵。每個師一般有1個團(頂多2個團,總共4個團)處于齊裝滿員的戰備狀態,其他的團都缺編,平時編6000-8000人。
對一個架子師而言,師擁有連和連級以上的全部指揮機構,但嚴重缺乏士兵。每個師頂多有1個營處于齊裝滿員的戰備狀態,其他的團營都缺編,平時編2000-4000人。
對一個武器裝備儲存基地而言,除了維護、保衛全師裝備的人員(一般也就一兩百)之外,不再編人員。
相對而言,摩步團的BMP摩步連的編制就更加類似于過去的蘇聯時代。

一個俄軍摩步連步戰車摩步連(BMP)包括:
連部(11人):
2輛BMP步兵戰車,各配炮手、駕駛員。其中副連長搭乘車配車長。
連長、教育工作副連長(不久后撤銷變成副連長)、大士,主任機械師、衛生指導員、近程雷達(“法拉”-1)操作手。

摩步團摩步連沒有自動榴彈發射器排,但摩步團摩步營仍然擁有這樣一個自動榴彈發射器排(和摩步旅摩步連的自動榴彈發射器排是一樣的),這就導致每個摩步團摩步營(BMP/BTR)有6套AGS-17,而摩步旅摩步營有24套。

3x摩步排(3x30人):
每個排有:
排部(6人)
排長、副排長、狙擊手、機槍手(PKM)、副射手、步槍手兼衛生員,這六個人兩人一組,分配到三輛車里去。排長和狙擊手坐1號車,副排長和衛生員坐3號車,機槍射組坐2號車。
和過去一樣,排長作戰時下車,與狙擊手、通機射組構成一個小組,和BMP并排位于沖擊隊形后方。
3x摩步班(3x8人)
從蘇聯時代的基準上削減了一名步槍手,變成了8人。

每個班編3個任務組:
乘車組(2人):炮手、駕駛員
火力組(4人):班長、RPG射手、RPG副射手、RPK輕機槍手
機動組(2人):副班長、步槍手
由于有了專職狙擊手,摩步排內不再設隨取的SVD。
BMP摩步團摩步排的沖擊隊形,該排不知何故缺排衛生員。
——————————————
全連人員總計:101人

全連技術兵器總計:
BMP步兵戰車:11輛
PKM通用機槍:3挺
RPK-74輕機槍:9挺
RPG-7V火箭筒:9套
SVD狙擊步槍:3支

+++++++++++++++++++++++++++++++

10、俄羅斯陸軍摩步連(BMP),2009-2016

同樣很遺憾,由于資料匱乏,此處資料無從查證。我始終無法找到2009年新面貌改革后的俄陸軍BMP摩步旅編制表(08年12月第5/050-51號文件),也難以得知2013年后這一編制表是否有所變化。
根據不可靠的消息認為,俄軍現在的摩步營為41輛BMP,這暗示其編制形式可能類似于蘇聯末期的狀況(摩步營41輛BMP),而和90年代俄軍的狀況(摩步旅摩步營46輛BMP,摩步團摩步營37輛BMP)完全不同。
有可能發生的事件包括:
(1)PKP在班內代替RPK-74,并導致PKM通用機槍及其射組被從摩步排中撤銷。
(2)排內撤銷狙擊手,狙擊手上調到摩步旅狙擊排。
(3)恢復9人制摩步班。

+++++++++++++++++++++++++++++++

11、俄羅斯陸軍摩步旅摩步連(MT-LBVM),2009-2016

以MT-LBV為運載工具的摩步旅是為特殊地形特別設計的。MT-LB在誕生時更多是一種裝甲牽引車,主要負責牽引MT-12反坦克炮,火力貧弱而且裝甲很薄。不過很快蘇聯人發現了MT-LB的潛力:在加寬了履帶之后,MT-LBV較輕的車體和較寬的履帶能盡可能地降低對地面的壓強,從而方便其在惡劣的地形(如凍原、沼澤、山地)活動。
在20世紀70-80年代,列寧格勒軍區的第6集團軍和第26軍下屬的各個摩托化步兵師便是用MT-LBV和PT-76裝備的,它們負責跨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重重的沼澤和凍原,執行對挪威、芬蘭乃至瑞典的軍事行動,第26軍可能還要負責北極圈內的極地作戰。
蘇聯解體之后,俄軍出于在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等地作戰的需要,組建了一系列山地摩步旅,它們裝備新式的MT-LBVM裝甲車,這一車型把主武器換成了12.7毫米NSVT高射機槍,從火力上總算接近了BTR家族。
根據2008年12月發布的摩步旅編制表第5/050號文件,MT-LB摩步旅(確切的稱謂是MT-LBV/BTR獨立摩托化步兵旅)采用了新面貌的編制表。這一編制表大幅提高了營的合成度和綜合作戰水平,不過從連排級別上事實上是相對弱化了。

一個新面貌的MT-LBVM摩步旅摩步連包括:
連部(9人):
編一輛MT-LBVM裝甲車,配炮手、駕駛員。
連長、副連長、大士,主任機械師、衛生指導員、近程雷達(“法拉”-1)操作手,新編入無線電操作員一名,到此為止俄軍連級主官總算有了專人給背連級電臺。

3x摩步排(3x29人)
排部(2人):排長、副排長,分別搭乘一個摩步班的車。
3x摩步班(3x9人):每班9人,編1輛MT-LBVM裝甲車。
班內分組不明:
乘車部分(2人):炮手、駕駛員
下車部分(7人):班長、副班長、RPG射手、步槍手兼RPG彈藥手、PKP機槍手、PKP機槍副射手、步槍手
可以看到,由于通機下班,俄軍開始為班內的機槍手配置副射手,這導致了火力組被加強,機動組(如果還有的話)被削弱。
同時,連內不再編狙擊手(上調集中至旅狙擊排)、反坦克導彈班(上調集中至營反坦克導彈排)、自動榴彈發射器排(上調集中至營自動榴彈發射器排)。
同時期的BMP摩步連和BTR摩步連可能也發生了類似的變化,但一定不可能完全一致。
————————————————
全連人員總計:96人

全連技術兵器總計:
MT-LBVM裝甲運輸車:10輛
PKP通用機槍:9挺
RPG-7V火箭筒:9套

+++++++++++++++++++++++++++++++

12、蘇聯空降兵空降連(BMD),1980s

機械化空降兵的車輛性能限制(BMD只能載8人)使得空降兵班進一步縮小了規模。不過BMD強大的火力(3挺7.62毫米機槍,1套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1門73毫米低壓滑膛炮/30毫米機關炮)足以彌補這一損失。

一個蘇聯時期的BMD空降兵連包括:
連部(6人):
搭乘1輛BMD,包括駕駛員、炮手、連長、政治副連長、主任機械師和大士

3x空降兵排(23人),每個包括:
排部(2人):排長、副排長,每個搭乘一輛下屬班的BMD
3xBMD班(7人),任務組劃分不明,包括:
班長兼車長
輕機槍射手
RPG擲彈手
RPG副射手兼步槍手
副班長(高級步槍手)
BMD駕駛員
BMD炮手

—————————————————

全連人員總計:75人

全連技術兵器總計:
BMD傘兵戰車車:10輛
RPKS-74輕機槍:9挺
RPG-16D火箭筒:9套

+++++++++++++++++++++++++++++++

13、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方甲種師步兵連,1976-1984

注意,關于解放軍的內容沒有確定的編制表可以依照,很多地方是根據零散信息分析、推理、拼湊而來的,這些信息源的來源也不見得權威(對1976年編制表而言,主要問題是對越作戰老兵回憶的拼接),不具有100%的可靠性。
注意,在1962年全軍馱馬化改編到1985年百萬大裁軍間解放軍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步兵師”,因為當時的稱謂是“陸軍師”(當然,陸軍除了陸軍師之外還有坦克師、炮兵師、高炮師等等),直到1985年才重新有了“步兵師”的稱謂。
關于南北的區分狀況比較混亂,一些信息源指1976年版編制表不區分南北,只分甲乙,1981年才開始區分南北;一些則指正好相反。
關于甲乙的區分狀況,由于乙種師主要是在營、團級別和直屬隊上縮編,對連排班編制影響不大,所以在這里的南方甲種師步兵連編制應該和南方乙種師的沒有區別。
當時的陸軍師是馱馬化的,不過連和連以下連馱馬也分不到,所以只能靠兩條腿了。
當時的步兵連剛剛擺脫了63式自動步槍和班用機槍上調集中的“陰影”,回歸到56沖+56半+56班機的狀態。
一個步兵連應包括:
連部(5人):連長(手槍)、政治指導員(手槍)、副連長(手槍)、副政治指導員(手槍)、司務長(無武器)

連部班(6人):文書/班長(無武器)、衛生員/副班長(無武器)、通信員(56半)、通信員(56半)、司號員(無武器)、理發員(無武器)
可以看到,解放軍的連部雖然不大,但是干部頗多,光連部里就有5個干部(連長、指導員、副連長、副指導員、司務長)。兩個通訊員其實分別是連長和指導員的勤務兵;司號員和理發員則分別是副連長和副指導員的勤務兵。1981年后撤消了連理發員,改由戰士兼任。

炊事班(10人):班長(56半),給養員(無武器),8名戰士(無武器)
是的,在這個時代解放軍擁有龐大的炊事班。給養員主要負責采購,當然是在司務長的控制下。
*戰時炊事班會進一步擴編到14人左右,除了做飯之外可能還要充當軍工。

3x步兵排(3x28人)
——排長(56沖+手槍):排不設副排長。
——3x步兵班(3x9人)
每班包括:班長(56沖)、副班長(56沖)、機槍手(56式輕機槍)、機槍副手(無武器)、5名戰士(56半)
在南方部隊中,步兵班內不設40火。40火在戰時根據情況從連炮排下放。

連炮排(22人)
——排長(56沖+手槍)
——3x炮班(3x7人)
每班包括:班長(56沖)、3個40火射組,每個包括1名射手(69式40火)和1名副射手(***我考證是無武器,有人指出配手槍,待考)
在戰時,會將這些40火射組下放到步兵班,平均每個步兵班分得1套。
*在戰時,可能會有1個炮班將3套40火更換為2門60毫米迫擊炮。這不是標準編制,但是換裝非常普遍。換裝之后這一炮班可能進一步擴編到10人。
**在戰時,一些單位將一部分56式半自動步槍換成了56式沖鋒槍乃至63式自動步槍——嘴上說著“還我半自動”,身體還是很誠實的。同時,這樣的部隊往往把換出來的56半分給了平常沒有武器的人員,比如機槍副射手,比如炊事班。在對越作戰中出現過炊事班全體配發武器給連隊打阻擊的情況。

——————————————
全連人員總計:127人(平時)/約133人(戰時)
全連技術兵器總計
56式輕機槍:9挺
69式40火箭筒:9/6套*(見上文)
63式60迫擊炮:0/2門*(見上文)
56式沖鋒槍:25支
56式半自動步槍:48支**(見上文)
54式手槍:8/17支***(見上文)
————————————————
總體來看,當時解放軍步兵連內的非戰斗人員實在太多了。原因則多種多樣,包括摩托化程度低、通訊水平低、需自主采購、炊事自動化程度低、觀念落后等等。

+++++++++++++++++++++++++++++++

14、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步兵連(裝甲運輸車),1998-2016

“共產黨員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

+++++++++++++++++++++++++++++++

15、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步兵連(步兵戰車),1998-2016

但是我今天不講!”

+++++++++++++++++++++++++++++++

16、美國海軍陸戰隊步兵連,?-2009,2009-2016**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步兵連編制不同于陸軍,相較而言顯得更加原始而且特別大,因為陸戰隊的步兵因其任務屬性特殊而始終沒有完全摩托化或機械化,步兵連始終是徒步的。

一個美國海軍陸戰隊步兵連應包括:

連部(6人):連長、副連長(執行官)、連軍士、連槍炮軍士、連財務軍士、連通信員兼司機(在有車且有必要的時候給連長開車)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連部實在非常簡單。

3x步兵排(43人),每個有:

排部(4人):排長、排軍士、排向導(負責協助排軍士掌管事務)、通信員
戰時可能從營醫療排下放到步兵排一個或幾個海軍救生員,但屬于配屬,就不計入內了。
陸戰隊有一句名言“每一名陸戰隊員都是一名步槍手”,因此所有連級以下官兵除專業武器射手外(包括副射手)都會配發步槍。

3x步兵班(13人),每個包括:
——班長:M16A4/M4卡賓槍+M203
——3x火力組(4人),每個包括:
————火力組長:M16A4/M4卡賓槍+M203
————自動步槍手:M249
————自動步槍副射手:M16A4/M4卡賓槍
————步槍手:M16A4/M4卡賓槍

*陸戰隊正在用M4卡賓槍換裝M16A4步槍,目標是完全替代
**從2009年起陸戰隊開始試點用M27 IAR代替M249作為班用自動武器,具體為在其中一個火力組中將自動步槍正副射手的武器都變成IAR,使得班內變成2挺M249+2挺IAR。

武器排(47人),包括:

排部(2人):排長、排軍士(非常簡單的排部)
60迫擊炮分排(10人):1名分排長,3個班,每班3人+1門M224 60毫米迫擊炮。
突擊分排(13人):1名分排長,3個班,每班4人分為2個小組,每組一具SMAW火箭筒。
中型機槍分排(22人):1名分排長,3個班,每班設1名班長和2個3人小組,每組一挺M240通用機槍。

——————————————————

全連人員總計:182人

全連技術兵器總計
M249班用自動武器:27挺/18挺**(見上文)
M27 IAR步兵自動步槍:0挺/18挺**
M240通用機槍:6挺
SMAW火箭筒:6具
M224 60毫米迫擊炮:3門

+++++++++++++++++++++++++++++++

17、美國陸軍機械化步兵連(布萊德雷),1998?-2005?

當時的布萊德雷步兵連編制和現在區別很大。在作戰時,還會從上級單位(營級)向下進行配屬。
機步連包括:
連部(14人):
連長(戰時搭乘)的布萊德雷,配車長、炮手、駕駛員,戰時連長擔任車長;
副連長(執行官)的布萊德雷,配車長、炮手、駕駛員,戰時連長擔任車長;
連軍士的M113,配駕駛員,連軍士自任車長;
連長和副連長平時搭乘的悍馬,平時連長連副自己開,戰時由從布萊德雷上擠下來的那名乘員控制;
補給軍士的M939卡車+掛車,由補給軍士和軍械員搭乘;
防化軍士的M939卡車+掛車,由防化軍士和射擊助理員搭乘;

3x步兵排(37+3人)
每個排有4輛布萊德雷,但只搭載兩個下車步兵班和1個機槍分排。四輛布萊德雷被分為A、B兩個分排,分別對應第1、2班。

布萊德雷步兵戰車A分排:
——1號車:排長、高級炮手、駕駛員搭乘一輛布萊德雷。該車搭載一名替代射手、一個四人火力A組(組長、自動步槍手、擲彈手、反裝甲射手),以及配屬下來的前進觀察員。排長下車指揮作戰時,高級炮手擔任車長,替代炮手充當炮手。反之則替代炮手下車,高級炮手擔任炮手,排長擔任車長。
——2號車:車長、炮手、駕駛員。該車搭乘1班班長、一個四人火力組(組長、自動步槍手、自動步槍手、步槍手),以及排長的無線電操作員。
布萊德雷步兵戰車B分排:
——3號車:車長、炮手、駕駛員。該車搭乘2班班長和一個四人火力B組(組長、自動步槍手、自動步槍手、反裝甲射手)。
——4號車:排軍士兼車長、炮手、駕駛員。該車搭乘一個四人火力A組(組長、自動步槍手、擲彈手、反裝甲射手),以及配屬下來的救生員和前進觀察員的無線電操作員。
注意,2班比1班多一名反裝甲射手,少一名步槍手。
此外,排內編一個5人制機槍分排,設一名分排長和2個兩人制M240射組。機槍分排分散到4輛車中,正好把布萊德雷都填滿。
——————————————————
全連人員總計:125+9人
全連技術兵器總計
布萊德雷步兵戰車:14輛
M113裝甲運輸車:1輛
悍馬:2輛
M939卡車:2輛
M249班用自動武器:18挺
M240通用機槍:6挺
標槍導彈發射裝置:9套


+++++++++++++++++++++++++++++++

(待續)(如果可能的話)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2936.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