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一:無阻力閃腕,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調整握拍,陶菲克在反手發球、網前撲球時大拇指頂在寬面,反手平抽一般在斜棱,反手高遠球的時候喜歡把大拇指移到了拍柄的正側棱(或斜棱)位置,反手殺球也一樣,這樣一來,閃腕更順暢了,因為大拇指移到了旁邊不會產生阻力。
第二:引拍的初始位置不同,陶菲克將球拍引在左肩位置,幾乎是斜靠在左肩肩膀上,此時右手掌心沖著心臟的位置,手背對著正前方,相對于正手握拍是一種外旋,此時大臂與小臂成為一個最小的銳角,為以后的展臂發力提供能量積蓄,然后在抬肘的一瞬間發力,依然是鞭擊的感覺,前臂急速內旋,閃腕,將球擊出,擊球的最后一瞬間抓緊球拍,大拇指的2個關節要緊緊貼在側棱上,貼得越緊,力量越大。
第三,運用展腰和轉肩的力量,一般的教學視頻都不提這個,陶肥能在非常被動的情況下,弓著背去搶高點,先屈腰收腹,成弓蝦狀,就像一個被壓縮的彈簧,積蓄能量,在擊球過程中突然將脊椎伸直,腰腹的動作與正手殺球剛好相反,反手是先收腹后仰腹,正手殺球是先仰腹再收腹。這為反手擊球增加一個加速度,最后運用轉肩的力量,引拍時雙肩向左旋轉60度——90度,在揮臂的一瞬間將雙肩回彈到與髖平行的自然狀態。
其他1:怎么變都要在擊球那一刻大小手臂并直及手掌翻動,那個力量就如從心里直線甩出,有點象離心力一樣往處竄,做到這個點了,打什么球都可收發自如了。
其他2:其實對于業余的來說,看了再多的視頻,很多都只能學到形。不管正手反手,很關鍵的是發力的次序問題,務必先大臂發力,再帶動小臂發力,專業的描述就是引拍動作先頂肘,小臂完全放松,然后大臂停止,小臂主動旋轉。
轉載:http://bbs.badmintonc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1102&extra=pageD1%3D&page=1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