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

  清朝比明朝嘗藥更為嚴格:一器由御醫、院判、內監依次嘗藥;另一器進御。

  清太醫院初設在北京正陽門內東江米巷,今東交民巷西口路北附近。太醫院大門懸掛“太醫院”匾。大門前左為“土地祠”,右為“聽差處”。太醫院有大堂五間,懸掛康熙帝御賜名醫黃運的詩文:“神圣豈能再,調方最近情。存誠慎藥性,仁術盡平生。”醫生講求“誠慎仁術”四字。大堂左側南廳,是御醫辦公廳堂,右側為北廳。后為先醫廟,供奉伏羲、神農、黃帝的塑像,有康熙帝御書“永濟群生”匾。先醫廟里有銅人像,廟外有藥王廟,廟連接大堂的是二堂、三堂。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條約》后,東交民巷被劃為外國駐華使領館區。翌年,太醫院遷到新建衙署,在今地安門東大街113號院,大堂東西3間,進深3間,現基本保存。東院為藥房。今前院有28戶居民,后院為五中分校使用。太醫院在宮內上駟院北設有待診、休息的處所,舊稱“他坦”,又作“塌潭”,為滿語音譯,漢意是“住屋、住所”。歲月流逝,現已無存。

  康熙吃西藥

  ——給皇帝看病的不一定是御醫

  明清的太醫院,兼具衛生部、總醫院、醫學院和保健局四種功能。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五月,康熙帝因患瘧疾,服用法國傳教士洪若翰等進的金雞納霜(奎寧)而病愈。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初四,法國駐華公使館多德福醫生曾為光緒帝診病開藥。不過,太醫院始終是以中醫中藥為主。

  御醫職責主要有八項:侍直、進御、扈從、奉差、儲藥、祭先醫、診視獄囚、施藥等。其侍直,各以專科,分班輪值,在宮中稱宮直,在外廷稱六直。宮直在御藥房及各宮外班房值班,六直在外直房(如暢春園、圓明園)值班。扈從,皇帝出巡,御醫或奉旨點用,或按班輪值,都給夫馬、車輛裝載藥材,還給賬房需用等物。此外,王府、公主府、文武大臣等,太醫也奉旨前往診病。太醫還給監獄囚犯、瘟疫患者等治病。所以,御醫不一定都能給皇帝看病,給皇帝看病的也不一定都是御醫。-->

  御醫怎么當

  ——想晉升,等六年

  考選遷轉太醫院的御醫,來自全國各地,從民間醫生以及舉人、貢生等有職銜的人中,挑選精通醫理、情愿為宮中效力的人,量才錄用。如康熙年間,北京同仁堂創始人樂顯揚曾任太醫院吏目一職,其子鳳鳴承襲父業。雍正年間,同仁堂供奉御藥房的宮廷藥材,前后八代,一百八十八年。太醫院還設有教習廳,培養醫務人才。經歷六個寒暑,考試合格,才能錄用為醫士或醫生(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一千一百五)。他們的晉升規則是,六年考試一次,成績合格,沒有差錯,一次升補。考試受八股文影響,如一次考題為“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還看重書法。太醫開藥方,要字跡端好。這項人事錄用和晉升制度的優長是:第一,將考選、遷轉限制在院內,調出、調入均少,利于人才隊伍穩定;第二,御醫、吏目、醫士等采取考試方式選拔,擇優錄用,利于業務水平提升。

  薪資待遇低

  ——醫士月薪不如太監

  薪資待遇方面,太醫院的院使月銀三兩,左右院判、七品御醫均月銀二兩二錢,吏目、醫士月銀一兩五錢(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二百五十)。雍正元年(1723年)規定:醫士月給公費飯銀一兩五錢、米九斗。而一個普通太監月銀二兩,可見御醫的俸銀是偏低的。-->

  會診、嘗藥、備案

  ——皇帝看病步驟多

  御醫治病方面,據《明史·職官志》記載,給皇帝看病有“六要”:一要組成班子,院使、御醫和內臣三方共責,相互監督。二要會診,共同診斷。三要共同選藥,聯名封記藥劑。四要共同監視煎藥。五要共同嘗藥,就是每二劑合為一,煎熟,分作二器,一份御醫、內臣先嘗,一份進御。清朝比明朝嘗藥更為嚴格:一器由御醫、院判、內監依次嘗藥;另一器進御。六要將脈案方劑存檔備查。

  藥房設藥庫儲存藥材。藥材按定例給價,由藥商采辦。內藥房醫生切造炮制。清宮藥房名目繁多,如御藥房、壽藥房、東藥房、西藥房、內藥房、外藥房、乾清宮藥房、武英殿露房、長春宮藥房、永和宮藥房等,有儲藥、煎藥、配制藥品等職能。

  名醫多非御醫,御醫也多非名醫。清代醫學,重于考據,沒有解剖學。康熙帝的人體解剖學著作,尚不能出版,遑論他人?名醫王清任夜間解剖死刑者尸體,參證獸畜,著《醫林改錯》,為中國人體解剖學開山之作。后唐宗海推廣發揮,著《中西匯通醫經精義》。“兩人之開悟,皆足以啟后者。”

  伴君如伴虎

  ——明代神醫戴思恭

  戴思恭,字原禮,浙江浦江縣人。洪武中,征為御醫,治療立效,洪武帝愛重之。燕王朱棣患瘕(音“假”),就是蠱脹病,洪武帝派思恭往治。思恭見燕王所用的藥都對,不明白為何不見效,便問燕王好吃什么,回答:“嗜生芹(喜歡吃生芹菜)。”思恭說:“得之矣!”《明史》記載:“投一劑,夜暴下,皆細蝗也。”于是,燕王病愈。晉王朱櫚病,思恭給治愈。不久,復發死。洪武帝大怒,逮治王府諸醫。思恭從容進道:“臣前奉命視王疾,啟王曰:‘今即愈,但毒在膏肓,恐復作,不可療也。’今果然矣!”諸醫由是免死。洪武帝不豫,少問,出御右順門,懲治侍疾諸御醫無效者,獨慰思恭曰:“汝仁義人也,毋恐。”不久,洪武帝死,建文帝立,懲治諸御醫,唯獨思恭沒受懲罰,還提升他為太醫院院使。永樂初,又征人,免其拜。后病卒,年八十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031/29407.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