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快過年了,大家更要保重身體,歡歡喜喜過節!你可能不知道,我們身體的各部位都有它們各自喜好、厭惡的東西,摸清這些套路來養生,才能事半功倍!這份《人體使用說明書》,
快過年了,大家更要保重身體,歡歡喜喜過節!你可能不知道,我們身體的各部位都有它們各自喜好、厭惡的東西,摸清這些套路來養生,才能事半功倍!這份《人體使用說明書》,請牢記!
大腦:
喜勤快、厭懶惰
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大腦就是這樣,越勤用才越好用,懶得動腦就容易變傻。神經系統保持一定的緊張性有利于健康,因為人的大腦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調查顯示,多用腦的人智力水平比懶惰者要高50%。
看書、打麻將、玩牌、下棋等,都可以鍛煉大腦,不過要適度玩哦。
眼睛:
喜濕潤,厭干澀
人為啥要眨眼睛?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保持眼珠表面的濕潤。看電腦、看電視時間長的人,為什么會覺得眼睛干澀難受?那就是因為看的時候,眨眼次數不自覺的會減少。
● 多眨眨眼睛;
● 閉眼休息一會兒;
● 用溫的白開水洗眼,這些對眼睛干澀都有改善作用。
脖子:
喜苗條,厭粗短
脖子越粗,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越大。研究發現,男性頸圍不到39厘米,女性頸圍不到35厘米的人較少發生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
如果頸圍超標,可在空閑時做一些頸部緊致操,比如前后左右點頭、360度旋轉活動脖子等,幫助減少脖子贅肉堆積。
心臟:
喜安穩,厭憤怒
歐洲心臟雜志報道,人在憤怒后的兩個小時,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五倍。相反,心態好、脾氣好,可以舒緩壓力、提高血管彈性、改善動脈硬化。
心臟每天蹦跶著工作很不容易了,就別再用憤怒傷害它啦!偶爾發發火,鬧鬧小脾氣就可以了,千萬不要頻繁發怒,否則使患病風險積累,暴脾氣就成了心血管疾病的定時炸彈了。
肝臟:
喜綠菜,厭毒物
肝臟是重要的解毒器官,所以最厭惡那些“毒物”,比如過量飲酒、不恰當服藥等,都可能導致肝損傷,增加肝癌風險。比如說,感冒后若疊加服用感冒藥(同時服用兩種或以上含有相同成分的感冒藥),就有可能存在肝損傷的風險。
綠色食物有益肝臟代謝,還能消除疲勞、舒緩肝郁,多吃些深色或綠色的食物能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比如西蘭花、菠菜、空心菜、薺菜、包菜、海藻、青蘋果等。
腰部:
喜直立,厭彎曲
不關坐著還是站著,都要挺直腰,這樣不僅儀態美觀,而且對腰好。如果老彎著腰,腰椎間盤持續承受巨大的壓力,容易突出了,而且腰肌也容易勞損。
● 平時盡量避免彎腰、搬重物、蹲下等姿勢;
● 掃地、拖地時,將掃帚或拖布的把加長;
● 洗菜洗衣服時,盆擱高一點;
● 切菜、切肉時,菜板放高一點;
● 總而言之,原則就是盡可能不彎曲腰部。
雙腳:
喜保暖,厭受冷
腳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同時還分布著一些重要的穴位,影響著五臟六腑,所以,一定得把腳保暖好,否則就容易引起呼吸道、腸胃道的不適,人也會經常感冒。
● 每晚用熱水泡泡腳;
● 天冷的時候穿一雙純棉襪子,要包到腳踝以上哦。
今天是臘八節,除了喝粥,小編還給大家介紹幾種食療食物,看看你吃對了沒有?有些食物搭配好了,不僅能為人體提供必需的能量,還具有獨特的保健養生功效。
1、雞肉+栗子補血養身,適于貧血之人
原理:雞肉為造血療虛之品,栗子重在健脾。栗子燒雞不僅味道鮮美,造血功能更強,尤以老母雞燒栗子效果更佳。
推薦做法:雞肉燉栗子
2、鴨肉+山藥適于體質虛弱者
原理:鴨肉補陰,并可消熱止咳。山藥的補陰作用更強,與鴨肉伴食,可消除油膩,同時可以很好地補肺。
推薦做法:鴨肉燒山藥
3、芝麻+海帶美容,防衰老
原理:芝麻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膽固醇。海帶則含有豐富的碘和鈣,能凈化血液,促進甲狀腺素的合成。同食則美容、抗衰老效果更佳。
4、豆腐+蘿卜益消化
原理:豆腐富含植物蛋白,脾胃弱的人多食會引起消化不良。蘿卜有很強的助消化能力,同煮可使豆腐營養被大量吸收。
5、雞蛋+百合滋陰潤燥,清心安神
原理:百合能清痰火,補虛損,而蛋黃能除煩熱,補陰血,同食可以更好地清心補陰。
推薦做法:百合雞蛋糖水
6、瘦肉+大蒜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身體疲勞、增強體質
原理:瘦肉中含有維生素B1,與大蒜的蒜素結合,不僅可以使維生素B1的析出量提高,延長維生素B1在人體內的停留時間,還能促進血液循環以及盡快消除身體疲勞、增強體質。
推薦做法:瘦肉炒大蒜
7、豬肉+酸菜潤腸生津
原理:豬肉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B族維生素等,具有滋陰養胃、清肺補血、利尿、消腫之功效。
酸菜含維生素A、B、C、D,具有開胃、利嗝、殺菌、治寒腹痛的療效。
8、白菜+蝦仁通便除燥,防止牙齦出血
原理:蝦仁高蛋白,低脂肪,鈣、磷含量高。白菜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常吃白菜可預防便秘、痔瘡等疾病。白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有效地防治牙齦出血及壞血癥,有解熱除燥之功效。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105/82193.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