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導讀:毫無疑問,笑是我們生存的本能。然而,笑的力量不僅如此。它紓解壓力,是治愈的良藥……不如來一場大笑的狂歡,讓快樂盡情地傳播吧!——www.xinli001.com
哲學家伊壁鳩魯說:“我們的一切取舍都從快樂出發。”
沒錯。雖然我們來到人間的第一個反應,似乎是傷心得哭號不已,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新生兒同樣也會笑。新生兒微笑(newborn‘s smile)最初是在睡夢中,雖然那只是一種自發性微笑。然而到了2~3個月大,便會出現另一種景象:看到熟人的臉就會微笑,而看到陌生人的臉便哭泣。科學家認為這是人類的一種“進化策略”。新生兒如果能夠面帶微笑,便更容易獲得成人的喜愛,從而能夠在早期殘酷的生存競爭中存活下來。
毫無疑問,笑是我們生存的本能。然而,笑的力量不僅如此。
笑可以治病嗎?
答案是可能的。有些時候,笑甚至可以治好一些不治之癥。
早在20世紀70年代,諾曼·卡森斯(Norman Cousins)便以自己的經歷證明了笑的力量。這位美國《星期六評論》雜志的編輯49歲時,突患強直性脊柱炎。醫生認為他康復的可能性是1/500,這個1很大程度上還是個安慰數字。強直性脊柱炎迄今為止病因不明,即使今天也很難治愈。然而神奇的是,諾曼·卡森斯在1976年發表了他的康復報告。報告說:依靠每天的大笑和注射大劑量維生素C,他成功地戰勝了這種不治之癥。可以想象得到,報告立刻引起轟動。醫生們紛紛同他聯系,探討笑對疾病的作用。
也許卡森斯只能算是個特例。但不能否認的是,它促使醫學界開始注意到笑的功用,并深入研究。在此之后,許多醫院開始有意識地在臨床上使用笑話、戲劇和卡通等娛樂手段輔助治療。結果發現,笑聲確實可以提高抗病痛能力,甚至有癌癥和糖尿病患者被治愈的例子。中國國內的研究也印證了這一觀點。第四軍醫大學曾刊登論文:100例心臟手術患者在其術后3個月的恢復期里,被醫務人員有意識地引導培養樂觀、愛笑的個性。患者出院后4年的跟蹤隨訪表明,有96例治愈或好轉。
力量來自何方?
因此,笑代表著一種自信積極的心理力量,正如卡森斯在后來的著作《笑是治病的良藥》中所說:“任何藥物都沒有病人的心態有效。”
有觀點認為,笑可以引起多種生理參數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有利于人體健康。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威廉·F-弗萊(William F-Fry)通過監測145名大學生發笑時候的生理參數發現,有活力的笑可以引起人體產生一系列變化——
·NK細胞(自然殺手細胞)數目增加。NK細胞可以殺死腫瘤細胞,是人體中的天然抗癌劑。
·血液和唾液中的抗體及免疫細胞數目增加。
·副交感神經取代交感神經獲得主導地位。交感神經主要用于應付發怒、恐懼等異常事態,是引發疲勞的主要原因。
·腎上腺素水平顯著下降。這種激素促使人興奮,加速人體疲勞。
不過,也有人唱反調。他們認為弗萊的研究并沒有區分真笑和假笑、有情緒參加和無情緒參加的笑,其結論缺乏足夠的可信度。因此心理學家、精神治療醫師克倫·茨維耶(Karen Zweyer)等人,又設計了一個更加嚴密的實驗,這就是著名的Zweyer實驗——
實驗者被分為幾個小組。首先測量其對疼痛的忍受力;然后再隨機安排他們在以下3種情境下看喜劇電影,看完后20分鐘再測疼痛耐受力:1,體味快樂的情緒但是不笑(不論微笑或大笑);2,盡力去笑;3,記錄電影內容(專心記錄時情緒不太容易受到影響)。
他們錄制了實驗者看電影的全過程,以區分真笑和假笑。結果發現,不管多么頻繁和強烈的笑,只要不是發自內心,就不能提高受試者承受疼痛的能力。同樣,如果具有真正的愉快感覺,即使淺淺的微笑,也能提升疼痛耐受力。
1 | 2 | 下一頁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61126/61072.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