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就愛閱讀網友為您分享以下“婦產科 論述題及答案”的資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對92to.com的支持!
處理:輸液,輸血,吸氧,搶救休克,同時盡快手術治療.破口大,撕傷超過宮頸者行子宮全切術,破口大,不整齊,有明顯感染者行子宮次全切術,破口整齊,破裂時間短,無明顯感染或全身情況差不能承受大手術,行修補術并行輸卵管結扎術.
1、試述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答:兩側大陰唇自然合攏,遮掩陰道口及尿道口;陰道口閉合,陰道前后壁緊貼;陰道上皮中糖原在乳桿菌作用下分解為乳酸,維持陰道正常的酸性環境(pH≤
4.5),使適應于弱堿性環境的病原體受抑制(陰道自凈作用);宮頸粘液栓堵塞宮頸管和宮頸內口平時緊閉,使宮頸粘液拴上2/3查不到細菌;子宮內膜周期性剝脫;輸卵管粘膜上皮的纖毛向官腔方向擺動以及輸卵管向官腔方向蠕動。
2、試述滴蟲性陰道炎的病原和傳播方式、診斷依據、治療和治愈標準。
答:滴蟲性陰道炎的病原體主要為陰道滴蟲。診斷依據有①稀薄、泡沫狀白帶增多,有時呈膿性有臭味;②外陰及陰道口瘙癢;③檢查見陰道粘膜充血及散在出
血斑點;④陰道分泌物用懸滴法在光鏡下找到陰道毛滴蟲。(1)治療
1)全身用藥:甲硝唑,每次400mg,每日2~3次,7日為一個療程,對初次患病及月經期者可單次給甲硝唑2g或替硝唑2g飯后頓服。性伴侶亦應同服此藥。注意服藥后可有白細胞減低、惡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的副作用。甲硝唑能通過乳汁排泄,在哺乳期用藥及用
藥24小時內不哺乳為妥。
2)局部用藥:甲硝唑200mg,每晚塞入陰道1次,10次為一個療程,若先用1%乳酸或0.5%醋酸沖洗陰道,改善陰道內環境,可提高療效。局部用藥效果不如全身用藥。
(2)治愈標準:因滴蟲陰道炎常于月經后復發,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故在治療后要經
三個月經周期的月經后3~7天檢查,滴蟲均陰性方可稱為治愈。
3、試述假絲酵母菌性陰道病的病原和傳播方式、診斷依據、治療原則。
6、什么是盆腔炎性疾病?具體包括哪些?診斷的最低標準和附加標準?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膿腫、盆腔腹膜炎。
最低標準
血C—反應蛋白升高
附加標準
特異標準
1、按照肌瘤生長部位與子宮肌壁的關系,子宮肌瘤的分類有哪些?
2、子宮肌瘤的變性有哪些?
3、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有哪些?肌瘤紅色變性的臨床表現?
7.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 (1)癥狀:多無明顯癥狀,僅于盆腔檢查時偶被發現
1)月經改變: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周期縮短,甚至有持續性或不規則陰道流血 2)腹塊:腹部脹大,下腹正中捫及塊物 3)白帶增多 4)腹痛、腰酸、下腹墜脹 5)壓迫癥狀:肌瘤壓迫膀胱出現尿頻、排尿障礙、尿潴留等,壓迫輸尿管可致腎盂積水,壓迫直腸可致排便困難 6)不孕 7)繼發貧血 (2)體征:與肌瘤大小、位臵、數目以及有無變性有關
肌瘤較大在腹部捫及質硬、不規則、結節狀塊物
婦科檢查時,肌壁間肌瘤子宮常增大,表面不規則、單個或多個結節狀突起;漿膜下肌瘤可捫及質硬、球狀塊物與子宮有細蒂相連,活動;粘膜下肌瘤子宮多均勻增大
紅色變性多在妊娠期發生,產后也可發生。主要為血管栓塞、組織壞死、出血溶血、血紅蛋白滲入而將組織染成紅色。此時病人多有劇烈腹痛。 4、子宮肌瘤的手術適應癥有哪些?
5、子宮肌瘤的手術方式有哪些? 1) 肌瘤切除術 2)子宮切除術
1、宮頸癌的主要轉移途徑是什么?宮頸癌的發病和什么有關系?
宮頸癌轉移主要為直接蔓延和淋巴轉移,血行轉移極少見。
3、宮頸癌晚期的主要癥狀?
4、宮頸癌的好發部位在哪里?什么是轉化區?轉化區的標志是什么?
5、宮頸癌早期診斷的三階梯原則?答: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尤其有接觸性出血者,應想到有宮頸癌的可能,需做詳細檢查。
1、 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 用于宮頸癌篩查的主要方法,應在移行區取材。現薄層液基細胞學涂片(TCT)以代替巴氏涂片,巴氏三級及以上或TBS系統分類上皮細胞異常時,應行陰道鏡檢查。
2、 陰道鏡檢查 鏡下觀察宮頸表面病變狀況,選擇可疑癌變區行活組織檢查,或行碘實驗在碘不染色區取材活檢,可提高診斷率,無明顯癌變可疑區時,可在鱗-柱交界區的3、6、9、12點4處取材。
3、 宮頸和宮頸管活組織檢查 為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確診。
4、 HPV檢測 HPV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
5、 另外可健全及發揮婦女防癌保健網,開展宮頸癌普查,可有助于早期診斷。
7、宮頸癌的治療原則是什么?根據臨床分期、患者年齡、生育要求、全身情況、醫療技術水平及設備條件等綜合考慮制定適當的個體化治療方案。采用以手術和放療為主、化療為輔的綜合治療方案。
1、卵巢腫瘤的組織學分類?(1)上皮性腫瘤
2、卵巢腫瘤的轉移途徑是什么?
3、卵巢腫瘤的并發癥有哪些?
答:卵巢腫瘤的并發癥有蒂扭轉(最多見)、破裂、感染和惡變。
4、卵巢腫瘤的臨床表現是什么?
5、臨床常用的腫瘤標志物檢查有哪些?
答:卵巢惡性腫瘤激素標志的有卵巢絨毛膜癌——血清β-HCG升高;卵巢顆粒細胞瘤和卵泡膜細胞瘤——血清雌激素升高,卵巢漿液性、粘液性囊腺瘤或勃勒納瘤有時也分泌一定量雌激素。
7、梅格斯綜合癥?畸胎瘤的病理特點是什么?
8、卵巢腫瘤的治療原則?
9、卵巢腫瘤蒂扭轉的臨床表現、好發因素及處理原則。
1、功血的分類是什么?
2、無排卵性功血子宮內膜的病理改變有哪些?
3、無排卵性功血的輔助檢查方法有哪些?藥物治療的原則是什么?
4、排卵性功血的類型是什么?排卵性月經失調常見有兩種類型,黃體功能不足和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
6、為什么發現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過長應行子宮切除術?
1、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有哪些?
2、簡述子宮內膜癌的病理?子宮內膜癌的鏡檢類型?
答:子宮內膜癌鏡下有4種類型:內膜樣腺癌(占80%-90%)、腺癌伴鱗狀上皮分化(腺角化癌、鱗腺癌)、透明細胞癌和漿液性腺癌。
3、子宮內膜癌晚期三大癥狀?
4、子宮內膜癌的主要轉移途徑?
5、子宮內膜癌發病的相關因素有哪些?
6、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原則?
7、子宮內膜癌的手術病理分期?
1、骨盆的組成? 骨盆由骶骨、尾骨、左右兩塊髖骨及其韌帶組成。
2、真假骨盆的分界線是什么?與分娩相關的是哪一個?
以恥骨聯合上緣、髂恥緣及骶岬上緣的連線為界,將骨盆分為假骨盆和真骨盆兩部分。
3、骨盆有哪幾個平面?
為了便于理解分娩時胎兒通過骨產道的過程,一般將骨盆分為3個假想平面。1.入口平面即真、假骨盆的交界面,呈橫橢圓形或近圓形,前方為恥骨聯合緣,兩側為髂恥線,后端為骶骨岬上緣。
2.中骨盆平面即骨盆最狹窄平面,呈前后徑長的縱橢圓形。其前為恥骨聯合下緣,兩側為坐骨棘,后為骶骨下端的相應部。此平面直接影響胎頭人盆后內旋轉
。3.骨盆出口平面即骨盆腔的下口,由兩個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組成。前三角形頂端是恥骨聯合下緣,兩側是恥骨降支;后三角形的尖端是骶尾關節,兩側為骶結節韌帶。
4、什么是骨盆傾斜度和骨盆軸?
骨盆傾斜度:指婦女站立時,骨盆入口平面與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為60度 若骨盆傾斜度過大,影響胎頭銜接和娩出
骨盆軸:連接骨盆各平面中點的假想曲線稱為骨盆軸
10、
5、陰道前庭包括哪些組織?
為兩小陰唇之間的菱形區。其前為陰蒂,后為陰唇系帶。在此區域內,前方有尿道外口,后方有陰道口,陰道口與陰唇系帶之間有一淺窩,稱舟狀窩(又稱陰道前庭窩)。在此區域內尚有以下各部: 1.前庭球2.前庭大腺3.尿道口4.陰道口及處女膜 6、前庭大腺及其開口位于何處?
又稱巴多林腺,位于大陰唇后部,被球海綿體肌所覆蓋,如黃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細長(1-2cm),向內側開口于前庭后方小陰唇與處女膜之間的溝內。 1、7、陰道的形態學特點是什么?
2、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寬下窄的管道,前壁長7-9cm,
與膀胱和尿道相鄰,后壁長10~l2cm,與直腸貼近。上端包圍宮頸,下端開口于陰道前庭后部。環繞宮頸周圍的部分稱陰道穹隆。按其位置分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與直腸子宮陷凹緊密相鄰,為盆腔最低部位,臨床上可經此處穿刺或引流。
8、后穹隆的意義是什么?,
與直腸子宮陷凹緊密相鄰,為盆腔最低部位,臨床上可經此處穿刺或引流。
9、陰道的組織學結構是什么?粘膜層的特點有哪些?
陰道壁由粘膜、肌層和纖維組織膜構成,有很多橫紋皺襞,
故有較大伸展性。陰道粘膜呈淡紅色,由復層鱗狀上皮細胞覆蓋,無腺體。陰道粘膜受性激素影響有周期性變化。幼女及絕經后婦女的陰道粘膜上皮甚薄,皺襞少,伸展性小,容易創傷而感染。陰道肌層由兩層平滑肌纖維構成,外層縱行,
內層環行,在肌層的外面有一層纖維組織膜,含多量彈力纖維及少量平滑肌纖維。陰道壁因富有靜脈叢,故局部受損傷易出血或形成血腫。
1、何謂子宮峽部?其上、下端各是什么?
答:宮體與宮頸之間最狹窄部分稱子宮峽部,在非孕時長約1cm,其下端與宮頸管內腔相連。子宮峽部上端因在解剖上較狹窄稱解剖學內口,其下端因粘膜組織于此處由宮腔內膜轉變為宮頸粘膜稱組織學內口。
2、子宮內膜分幾層?有何特點?答:子宮內膜分為功能層和基底層,青春期后子宮內膜收到卵巢激素影響,其表面2/3能發生周期性變化,稱為功能層,包括致密層和海綿層。余下1/3近子宮肌層的內膜無周期性變化稱為基底層。功能層周期性脫落和出血稱為月經。
3、子宮的韌帶有哪些?其中哪些使子宮保持前傾位?共有4對。
(1)圓韌帶:有維持子宮呈前傾位置的作用。
(2)闊韌帶: (3)主韌帶: (4)宮骶韌帶維持子宮處于前傾位置。
4、子宮的功能有哪些?
答子宮是女性的重要內生殖器官,它不僅能產生月經,孕育胎兒,而且還有內分泌功能。從青春期到更年期,子宮內膜受卵巢激素的影響,有周期性改變并產生月經。懷孕后,子宮成為胚胎著床,胎兒發育、成長的場所;分娩時,子宮收縮使胎兒及其附屬物娩出。
5、宮頸分為哪兩部?宮頸陰道部有何特點?
答:宮頸以陰道附著部為界,分為宮頸陰道上部和宮頸陰道部。宮頸陰道部由復層鱗狀上皮覆蓋,表面光滑。
6、輸卵管分哪幾個部分? 可分為4部分:間質部峽部壺腹部傘部
7、輸卵管的功能有哪些?
答①提供受精場所, ②輸送精子、卵子和受精卵
8、卵巢的解剖學特點是什么?
為一對扁橢圓形的性腺,具有生殖和內分泌功能。
9、正常卵巢的大小?卵巢的功能是什么?
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開始排卵后,表面逐漸凹凸不平;成年婦女的卵巢約4cm*3cm*lcm大,重5~6g,呈灰白色;絕經后卵巢萎縮變小變硬。卵巢為女性性腺,
具有兩大功能。
生殖功能——排卵;
內分泌功能——合成并分泌甾體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少量雄激素)和多肽激素(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制素
以及生長因子)
。
10、宮頸外口有何臨床意義?
1、 婦女一生各時期如何劃分?
答一、新生兒期,自胎兒出生臍帶結扎至生后4周內為新生兒期。二、幼年期從生后4周內到12歲為幼年期。三、青春期從月經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漸發育成熟的時期稱為青春期,一般13~18歲。四、性成熟期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的時期稱為性成熟期。五、更年期婦女更年期卵巢功能逐漸衰退,生殖器官開始萎縮向衰退過渡的時期稱更年期又稱圍絕經期,一般發生在45~52歲,這個時期長短不一。六、老年期一般60歲以后為老年期。
2、婦女一生中各期的生理特點是什么?
一、新生兒期
自胎兒出生臍帶結扎至生后4周內為新生兒期。在胎兒時期由于受到母體卵巢、胎盤所產生的雌激素影響,其子宮、卵巢及乳房均有一定程度的發育,胎兒出生后與母體分離,血液中性激素量迅速下降,致新生兒在生后幾天出現乳房腫大或有乳樣分泌物、陰道少量出血,
這些反應在短期內自然消退。
二、幼年期
從生后4周內到12歲為幼年期。在10歲以前身體持續發育,但生殖器官仍為幼稚型。陰道狹長,陰道上皮薄無皺襞,陰道酸度低;子宮小,宮頸長,約占子宮全長的2/3;卵巢長而窄,卵泡雖能大量生長,但不能發育至成熟即萎縮。在這過程中,丘腦下部和垂體的
性調節功能逐漸成熟,卵巢產生的激素量很少。
10歲以后隨著兒童體格的增長和發育,神經內分泌的調節功能也逐漸發展,下丘腦、垂體和卵巢的激素逐漸增加,性器官亦生長發育。表現為陰唇豐滿增大,陰道加深,子宮體生長顯著,使子宮體和宮頸之間逐漸超出1:1之比,卵巢逐漸變為扁卵圓形,卵巢內有少量卵泡發育,仍不能發育成熟。女性特征開始出現,皮下脂肪在胸、髖、肩、恥骨前面積蓄;
子宮、輸卵管及卵巢逐漸向骨盆腔內下降;乳房也開始發育。
三、青春期
從月經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漸發育成熟的時期稱為青春期,一般13~18歲,在這過程中體魄顯著生長,生殖器官發育迅速,第二性征形成,開始出現月經。外生殖器從幼稚型變成
成人型,陰阜隆起,大陰唇變肥厚,小陰唇變大且色素沉著,陰道的長度及寬度增加,黏膜增厚,出現皺襞;子宮尤其子宮體增大明顯,宮體:宮頸=3:2,輸卵管變粗,曲度減少,卵巢增大,皮質內有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卵巢表面開始出現凹凸不平。第二性征發育明顯,音調變高,乳房豐滿而隆起;出現陰毛及腋毛;骨盆橫徑大于前后徑;胸肩部皮下脂肪增多;
顯現女性特有的體態。
月經初潮是青春期開始的一個重要標志。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完善,初潮后月經周期不規律,經過一段時間逐漸形成規律。女性青春期身體變化很大,而且心理變化也很大,認為自己已成熟,能獨立處世,不喜歡別人的管束,但又膽怯、依賴,因此應給予護理關照和心理
疏導。
四、性成熟期
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的時期稱為性成熟期。一般自18歲左右開始逐漸成熟,持續約30年,在性成熟期生殖器官發生周期性變化,是女性生育功能最旺盛
的時期,也稱生育期。
五、更年期
婦女更年期卵巢功能逐漸衰退,生殖器官開始萎縮向衰退過渡的時期稱更年期又稱圍絕經期,一般發生在45~52歲,這個時期長短不一。由于卵巢功能逐漸消退,卵泡不能發育
成熟及排卵,表現月經量漸少、周期不規律最后絕經。
六、老年期
一般60歲以后為老年期。卵巢功能進一步蓑退、老化,卵巢縮小、變硬、表面光滑,陰唇的皮下脂肪減少,陰道黏膜光滑,陰道逐漸變小;子宮及宮頸萎縮。由于衰老,性激素
減少易致代謝紊亂。
3、卵巢的功能是什么?答:卵巢為女性性腺,具有兩大功能。生殖功能——排卵;內分泌功能——合成并分泌甾體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和多肽激素(松弛素、制卵泡素等)。
4、簡述卵巢的周期性變化。
從青春期開始到絕經前,卵巢在形態和功能上發生周期性變化稱卵巢周期,其主要變化如下:1)卵泡的發育及成熟:根據形態、大小、生長速度和組織學特征,將卵泡的生長分為以下幾個階段a.原始卵泡 b.竇前卵泡 c.竇狀卵泡 d.成熟卵泡 2)排卵:卵細胞和它周圍的一些細胞一起被排出的過程 3)黃體形成及退化: 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內壓下降,卵泡壁塌陷,形成許多皺襞,卵泡壁的卵泡顆粒細胞和內膜細胞向內侵入,周圍有結締組織的卵泡外膜包圍,共同形成的黃體。若卵子未受精,黃體在排卵后9-10日開始退化,逐漸形成白體。 4)卵泡閉鎖:婦女一生中,僅有400個左右的原始卵泡發育到排卵,其余絕大多數卵泡均在發育過程中退化,成為閉鎖卵泡。
5、何謂排卵?簡述黃體的形成過程。
答:隨著卵泡的發育成熟,卵泡逐漸向卵巢表面移和并向外突出。當卵泡接近卵巢表面時,該處的表層細胞變薄、破裂,卵細胞和它周圍的一些細胞一起被排出,此過程為排卵。排卵后卵泡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卵泡腔內形成血體。同時殘留的顆粒細胞增大,成為黃體細胞,此時血體變為黃體。排卵后的7~8天,黃體發育為成熟黃體
6、簡述生育年齡婦女雌、答:雌激素于卵泡開始發育時分泌量很少,隨卵泡漸成熟分泌漸增多,于排卵前出現第一個高峰,排卵后分泌稍減少,在排卵后7~8日黃體成熟時出現第二個高峰,峰均值低于第一個高峰。黃體萎縮時分泌迅速減少,至月經來潮達最低水平。孕激素的周期性變化。排卵后孕激素分泌量開始增多,在排卵后7~8日黃體成熟時出現僅有的一個高峰,以后逐漸下降,至月經來潮時回復至排卵前的低水平。
1、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分為哪幾期?答: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包括增生期、分泌期和月經期三個方面。
2、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中,各期的時間劃分如何?
答:在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細胞呈增生狀態為增生期,在月經周期的第5~14日。在黃體形成后孕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呈分泌反應成為分泌期內膜,在月經周期的第15~28日。接著為雌、孕激素水平驟降.子宮內膜剝脫出血為月經期,在月經周期的第1~4日。
3、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中各期的主要變化特點是什么?一、增生期 行經時功能層子宮內膜剝脫,隨月經血排出,僅留下基底層。在雌激素影響下,內膜很
快修復,逐漸生長變厚,細胞增生。
二、分泌期
為月經周期的后半期。排卵后,卵巢內形成黃體,分泌雌激素與孕激素,能使子宮內膜
繼續增厚,腺體增大。
三、月經期
在月經周期的第1~4日。體內雌激素水平更低,已無孕激素存在。內膜中血循環障礙加劇,組織變性、壞死加重,出血較多,可直接來自毛細血管和小動脈的破裂,醫學教育網
整理或間接來自破裂后所形成的血腫,也有部分來自血管壁的滲出及組織剝脫時靜脈出血。
變性、壞死的內膜與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經血。
1、 何謂受精卵著床?著床需具備哪些條件?需經哪幾個步驟?
答:受精后第6-7日晚期囊胚透明帶消失后逐漸埋入而且被子宮內膜所覆蓋的過程,稱為受精卵著床,也稱為受精卵植入。著床必備條件有:(1)透明帶必須消失;(2)囊胚滋養細胞必須分化出合體滋養細胞;(3)囊胚與子宮內膜必須同步并相互配合;(4)孕婦體內必須有足夠數量的孕酮。著床步驟有定位、粘著、穿入等。
2、 簡述胎盤的組成、妊娠足月胎盤的大體結構是什么?
胎盤由羊膜、葉狀絨毛膜和底蛻膜構成。妊娠足月胎盤呈圓形或橢圓形,重約450~650g,直徑16~20cm,厚l~3cm,中央厚 ,邊緣薄。胎盤分為胎兒面和母體面。
3、胎盤有哪些功能?
答:胎盤在氣體交換(供給胎兒維持生命的O2并排出CO2)、營養物質供應(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排除胎兒代謝產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酐等,經胎盤送入母血直至排出體外)、防御功能(胎盤的屏障作用有限,并能使血中免疫抗體IgG通過胎盤)和合成功能(能合成蛋白激素如ICG、人胎盤生乳素、妊娠特異性β1糖蛋白、人絨毛膜促甲狀腺素和甾體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以及縮宮素酶和耐熱性堿性磷酸酶等)。
4、胎盤屏障作用極為有限,舉例說明。答:胎盤屏障作用極有限,表現在①各種病毒(如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分子量小對胚胎及胎兒有害藥物,能直接通過胎盤影響胎兒致畸甚至死亡;②細菌、弓形蟲、衣原體、支原體、螺旋體能在胎盤部位先形成病灶,破壞絨毛結構后進人胎體感染胚胎、胎兒。
5、HCG的來源、分泌特點,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由合體滋養細胞產生。于受精后第6日受精卵滋養層形成時開始分泌微量,至妊娠8~10周血清濃度達高峰,持續10日左右迅速下降,至妊娠中晚期血清濃度僅為峰值的10%。產后兩周后消失。
12.試述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主要功能。
答:已知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延長黃體壽命,使黃體增大成為妊娠黃體,增加甾體激素的分泌以維持妊娠;具有與黃體生成激素相似的生物活性,與尿促性素(HMG)合用能誘發排卵;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亞基具有促卵泡成熟活性、促甲狀腺活性和促睪丸間質細胞活性;
能抑制淋巴細胞的免疫性,能以激素屏障保護滋養層不受母體的免疫攻擊。
6、妊娠足月胎兒的臍帶特征是什么?答:臍帶是連接胎兒與胎盤的條索狀組織,臍帶一端連于胎兒腹壁臍輪,另一端附著在胎盤胎兒面。妊娠足月胎兒的臍帶長30~100cm,平均約55cm,直徑0.8~2.0cm,表面有羊膜覆蓋呈灰白色。臍帶斷面中央有一條臍靜脈,兩側有兩條臍動脈。血管周圍為華通膠,有保護臍血管的作用。
1、 早、中、晚期妊娠如何劃分?
整個孕期為10個月、40周,共280天。分為3期,第13周末之前成為早期妊娠,第14至27周稱為中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稱為晚期妊娠。
2、早期妊娠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答,停經,早孕反應,尿頻,乳房變化,婦科檢查。陰道黏膜和宮頸陰道部充血呈紫藍色。
3、早期妊娠診斷中常用的輔助檢查方法有哪些?
答,1、妊娠試驗
孕婦尿液含有hCG,一般受精后7d即可在血清中檢測出hCG。常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β-hCG,若<3mg/L為陰性,>6mg/L為陽性。臨床上常用試紙法測定尿中hCG,該方法簡便快速。若妊娠試驗陽性,要結合臨床表現與體征綜合分析,才能明確診斷。
2、超聲檢查
(1)B超顯像法
是檢查早期妊娠快速準確的方法,最早可于孕5周時,在增大的子宮輪廓中見到呈圓形或橢圓形的妊娠囊(GS),孕6周時可觀察到胚芽,孕8周時可見原始血管搏動。若在妊娠囊內見到有節律的胎心搏動,可確診為早期妊娠、活胎。 (2)超聲多普勒法
在增大的子宮區內可聽到有節律、單一高調的胎心音,胎心率150~160次/min,可確診為早期妊娠且為活胎。
3、黃體酮試驗
利用孕激素在體內突然撤退可引起子宮出血的原理,對月經過期可疑早孕女性,每日肌內注射黃體酮注射液20mg,連用3d,停藥后超過7d仍未出現陰道流血,則早期妊娠的可能性大。
4、基礎體溫測定
基礎體溫曲線呈雙相型體溫,高溫相持續18d不見下降,早期妊娠的可能性大。高溫相持續3周以上,早孕的可能性更大。基礎體溫曲線能反映黃體功能,但不能反映胚胎情況。(
4、中、晚期妊娠的診斷方法?(一)超聲檢查(二)胎兒心電圖檢查
6、什么叫胎姿勢、胎產式、胎先露、胎方位?
胎產式是指胎體縱軸與母體縱軸的關系。兩縱軸平行者為縱產式;兩縱軸垂直者為橫產式;兩縱軸交叉呈角度為斜產式。
答:胎先露是指最先進入骨盆入口的胎兒部分。縱產式有頭先露和臀先露,橫產式為肩先露。
答:胎方位是指胎兒先露部的指示點(枕先露為枕骨、面先露為頦骨、臀先露為骶骨、肩先露為肩胛骨)與母體骨盆前后左右橫的關系。
1、什么叫分娩、早產、足月產、過期產?
答:妊娠滿28周及以后的胎兒及附屬物,從臨產發動至從母體全部娩出的過程稱分娩,妊娠滿28周至不滿37足周間分娩為早產。妊娠滿37周至不滿42足周間分娩為足月產。妊娠滿42周及其后分娩為過期產。
2影響分娩的四大因素是什么?宮縮力的四個特點、產力的組成是什么?
影響分娩的因素有四,即產力、產道、胎兒和精神心理因素。臨產后的子宮收縮力特點為三性一作用。三性是節律性(重要標志)、對稱性、極性(宮底部最強,向下漸弱,子宮下段最弱),一作用是縮復作用(宮縮時宮體肌纖維短縮變寬,宮縮后肌纖維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復至原來的長度而越來越短)。 產力包括①子宮收縮力: ②腹肌及膈肌收縮力③肛提肌收縮力。
3、軟產道的組成?軟產道是指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會陰。
4、什么叫生理性縮復環、病理性縮復環?
答:臨產后,由于子宮肌纖維縮復作用,子宮上段肌壁越來越厚,子宮下段肌壁被牽拉越來越薄,子宮上下段肌壁厚薄不同,在兩者間的子宮內面有一環狀隆起,就是生理縮復環。嵌頓性肩先露時,子宮收縮繼續增強,子宮上段越來越厚,子宮下段被動擴張越來越薄,子宮上下段肌壁厚薄相差懸殊,形成環狀凹陷并隨宮縮逐漸升高,甚至高達臍上,形成病理縮復環,是子宮破裂的先兆,不及時處理會發生子宮破裂。
7、先兆臨產的表現有哪些?
(1)子宮底下降 ( 2)不規律子宮收縮 (3)見紅 臨產的標志:(1)規律且逐漸增強的子宮收縮 (2)宮頸管展平伴子宮頸口擴張 (3)胎兒先露部下降
8、產程如何劃分?第一產程的處理要點?
初產婦約為3個產程,第一產程又稱宮頸擴張期,從開始出現規律宮縮至宮口開全,初產婦約需11-12小時,經產婦約需6-8小時。第二產程又稱胎兒娩出期,從宮口開全至胎兒娩出。初產婦約需1-2小時,經產婦多在數分鐘完成。第三產程又稱胎盤娩出期,從胎兒娩出至胎盤娩出,約需5-15分鐘,不應超過30分鐘。第一產程:1一般處理(2)觀察宮縮、宮口擴張及胎頭下降程度(3)聽胎心(
4)胎膜破裂的處理
1、流產、復發性流產的概念分別是什么?自然流產:是指妊娠28周以前、胎兒體重不足1000g而終止者。復發性流產(RSA):指同一個性伴侶連續發生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產.
2、早期流產最常見的原因是什么?
染色體異常是早期流產最常見的原因,占
50
%~
60
%。多為染色體數目異常,包括三
體、三倍體、
X
單體等,其次是染色體結構異常,包括染色體易位、斷裂、倒臵、缺失等。
染色體異常的胚胎多以流產告終,
極少數發育成胎兒,
出生后也將發生某些代謝及功能異常
或合并畸形。
流產的主要癥狀有哪些?流產的主要癥狀是停經后出現陰道流血和腹痛。
3、早期流產與晚期流產的癥狀出現先后有何不同?早期流產先是絨毛與蛻膜分離,
血竇開
放,出現陰道流血后,剝離胚胎的及宮腔內存在的血塊刺激子宮收縮,出現陣發性下腹痛,
因此陰道流血出現在腹痛之前。晚期流產時,胎盤已形成,流產過程與早產及足月產相似,
先有陣發性子宮收縮,然后胎盤剝離,故陰道流血出現在腹痛之后。
4、先兆流產、難免流產的鑒別要點是什么?答:先兆流產時,陰道少量流血和(或)下腹痛,宮口未開,胎膜未破;難免流產時,陰道
多量流血,
陣發性腹痛加重,胎膜破裂陰道流水,
宮口已擴張,有時見胚胎組織或胎囊堵塞
于宮頸口內5、不全流產、完全流產的的鑒別要點是什么?答:
部分妊娠物已排出體外,
宮腔內仍殘留部分妊娠物,
影響子宮收縮致使陰道大量流血甚
至發生失血性休克,
檢查宮口已擴張,
有時能見胎盤組織堵塞于宮頸口,
此為不全流產的特
征。完全流產因妊娠物已全部排出,
陰道流血漸停或極少量,
陣發性腹痛逐漸消失,宮頸口
關閉。
6、何謂稽留流產?診斷依據是什么?如何處理?答:
稽留流產是指胚胎或胎兒在宮腔內已死亡,
滯留在宮腔內尚未能及時自然排出者。
診斷
依據有早孕反應消失,孕婦腹部不見增大,原有眙動消失,婦科檢查子宮小于停經月數,聽
不到胎心,
B
型超聲檢查可協助確診。
7、先兆流產的處理原則是什么?先兆流產的處理原則是以安胎為主,如一般治療無效,應提倡中止妊娠。
1、何謂異位妊娠、包括哪幾種妊娠?
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處著床。異位妊娠包括輸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闊韌帶妊娠和宮頸妊娠。
2、輸卵管妊娠的結局是什么?(1)輸卵管妊娠流產(2)輸卵管妊娠破裂(3)繼發性
腹腔妊娠(4)持續性異位妊娠
3、輸卵管妊娠的癥狀是什么?1.停經。2.腹痛。3.陰道流血。4.暈厥與休克。5.腹部包塊。
4、試述輸卵管妊娠患者的腹痛特點?
答:
輸卵管妊娠急診就診原因是腹痛。
若未發生流產或破裂,
輸卵管膨脹僅有一側下腹部隱
痛或酸脹感。
一旦發生流產尤其是破裂時,
患者突感一側下腹部撕裂樣疼痛,
常伴惡心嘔吐。
若腹腔內出血聚積在直腸子宮陷凹處出現肛門墜脹感。
若血液流向全腹,
刺激膈肌出現肩胛
部放射性疼痛及胸部疼痛。
5、后穹隆穿刺對診斷輸卵管妊娠有何價值?
答:陰道后穹隆寬穿刺對疑有腹腔內出血的患者價值。因腹腔內出血最易聚積在直腸子宮陷凹處,即使血量不多也能經陰道后穹隆穿刺抽出血液。一旦抽出暗紅色不凝固血液,即可診斷為血腹癥。陳舊性宮外孕時可抽出小血塊和不凝固陳舊血液。穿刺誤入靜脈,則標本放置10分鐘血液凝固。缺點是穿刺陰性不能完全排除輸卵管妊娠。
6、輸卵管妊娠應與哪些疾病鑒別?答:輸卵管妊娠應與流產、急性輸卵管炎、卵巢黃體破裂、卵巢囊腫蒂扭轉及急性闌尾炎等
疾病相鑒別。
7、試述輸卵管妊娠的治療原則?輸卵管妊娠的治療原則:腹腔內出血并發休克的急癥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
或切除患
側輸卵管,
或行保守性手術;
腹腔鏡手術是近年治療輸卵管妊娠的主要方法。
早期輸卵管妊
娠未破損前,要求保存生育能力,可采用化學藥物治療,最常用的藥物為甲氨蝶呤
2、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基本病理變化是什么?
答:基本病理變化是全身小動脈痙攣。由于小動脈痙攣造成管腔狹窄,
周圍阻力加大,
血管
內皮細胞損傷,通透性增加。體液及蛋白質滲漏,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兩大主要癥狀。
3、子癇前期的治療原則。休息,鎮靜,解痙,降壓,合理擴容和必要時利尿,密切監測母胎狀態,適時終止妊娠。
5、子癇前期重度對孕產婦有哪些影響?對胎兒有什么影響?答:子宮血管痙攣引起胎盤供血不足。胎盤功能減退,可導致胎兒窘迫、胎兒生長受限、死
胎、死產或新生兒死亡。
7、子癇前期時應用大劑量硫酸鎂應注意什么?硫酸鎂使用的必備條件?答:應用大劑量硫酸鎂,
必須防止鎂離子中毒,中毒現象首先表現在膝反射消失,
故應定時
檢查膝反射,膝反射必須存在;血鎂濃度增加能抑制呼吸,故呼吸每分鐘不應少于
16
次;
若尿少排泄鎂離子受抑制易在體內蓄積中毒,故尿量
24
小時應不少于
600ml
,每小時尿量
應不少于
25ml
。因鎂離子能與鈣離子爭奪神經細胞上的同一受體,阻止鎂離子繼續結合,
應備鈣劑為解毒劑。當出現鎂中毒時,常用
10
%葡萄糖酸鈣
10ml
立即靜注。
1、什么是胎盤早剝?
妊娠
20
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臵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稱
胎盤早剝。
2、胎盤早剝的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發病有關因素:①血管病變;②機械性因素;③子宮靜脈壓突然升高。
答:最常見的因素為孕婦血
管病變
(
重度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慢性腎臟疾病
)
使底蛻
膜螺旋小動脈痙攣或硬化,
引起遠端毛細血管缺血壞死致使破裂出
血,血液流到底蛻膜層形成血腫,導致胎盤自子宮壁剝離。此外,
機械性損傷如外傷、官腔內壓力驟減
(
雙胎第一兒娩出過快、羊水
過多人工破膜時羊水流出過快
)
、子宮靜脈壓突然升高,均是胎盤
早剝的發病因素。
3、胎盤早剝的類型有哪些?
答:胎盤早剝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底蛻膜出血形成血腫,使胎盤自附著處剝離。胎盤早剝有3種類型,即顯性剝離、隱性剝離及混合性出血。①若剝離面大,出血并表成胎盤后血腫,血液沖開胎盤邊緣沿胎膜與子宮壁之間,經宮頸管向外流出為顯性剝離。②若胎盤后血腫漸大,但胎盤邊緣仍附著于子宮壁上,或胎膜與子宮壁未分離,或胎先露部已銜接于骨盆入口,均使胎盤后的血液不能外流,積聚于胎盤與子宮壁之間為隱性剝離。③若血液不能外流,血液在胎盤后越積越多,血液仍可沖開胎盤邊緣經宮頸管向外流出為混合性出血。
4、什么是子宮胎盤卒中?
答:胎盤早剝發生胎盤后血腫,血液積聚在胎盤與子宮壁之間,由于局部壓力漸大,血液侵入子宮肌層,致使子宮肌纖維發生分離、變性、斷裂,甚至波及子宮漿膜層,使子宮表面呈紫藍色瘀斑,稱子宮胎盤卒中。
5、胎盤早剝有哪些并發癥?
1.DIC
胎盤早剝是妊娠期發生凝血功能障礙最常見原因
2.
產后出血
3.
急性腎衰竭
4.
羊水栓塞
6、胎盤早剝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是什么?I
度:多見于分娩期,胎盤剝離面積小,患者常無腹痛或腹痛輕微,腹部檢查:子宮軟、大小與妊娠周數相符、胎位清
楚、胎心率正常。
II
度:剝離面為
1/3
左右。主要癥狀為突然發生持續性腹痛,無陰道流血或流血量不多。疼痛程度與胎盤后積血量成正
比,貧血程度與陰道流血量不相符。
III
度:剝離面>
1/2
;患者出現休克癥狀,且休克程度大多與陰道流血量不成正比,腹部檢查:子宮硬如板狀。
7、發生胎盤早剝的主要病理改變是什么?底蛻膜出血并形成血腫,使胎盤從附著處分離。
1、試述妊娠晚期三大出血性疾病?常見的孕期出血性疾病包含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比較少見的過敏性紫癜和壞血病三種。
2、前臵胎盤的分類、陰道流血的特點是什么?
答:根據胎盤蓮緣與宮頸內口的關系,將前置胎盤分為3種類型 即完全性前置胎盤(也稱中央性前置胎盤,宮頸內口全部為胎盤組織覆蓋) 部分性前置胎盤(宮頸內口部分為胎盤組織覆蓋) 邊緣性前置胎盤(胎盤邊緣附著于子宮下段,不超越宮頸內口)。 前置胎盤陰
道流血的特點:
妊娠晚期無腹痛性反復陰道流血。在妊娠晚期或分娩開始時,子宮下段逐漸伸展,子宮頸管漸漸消失,子宮頸口隨之擴張;附著于子宮下段或子宮頸內口上的胎盤不能相應伸展,與宮壁發生錯位性移動,導致剝離出血。血液凝固后血即暫時停止,但隨著子宮下段的不斷伸展,出血也時止時流,反復發生。出血癥狀與出血量成正比,嚴重時可引起休克。
2、 前臵胎盤應與哪些疾病鑒別?
答,和一度胎盤早剝,、胎盤帆狀附著著的前臵血管破裂、胎盤邊緣血竇破裂、宮頸病病的等鑒別。
4、試述前臵胎盤對母兒的影響,治療原則?前置胎盤對母兒的影響有:
(1)對母親的影響:1)產后出血:子宮下段肌組織菲薄,收縮力較差,既不能使附著于此的胎盤完全剝離,又不能有效的收縮壓迫血竇而止血,故常發生產后出血,量多且難控制。
2)植入性胎盤:子宮下段蛻膜發育不良,胎盤絨毛可穿透底蛻膜侵入子宮肌層形成植入性胎盤,使胎盤剝離不全而發生產后出血。
3)產褥感染:前值得臺盤剝離面接近宮頸外口,細菌已經陰道上行侵入胎盤剝離面,加之多數產婦因反復失血而致貧血,體質虛弱,于產褥期容易發生感染。
(2)對胎兒的影響:前置胎盤出血多可致胎兒窘迫,甚至缺氧死亡,為挽救孕婦或胎兒的生命而終止妊娠, 早產率增加,早產兒生活能力低下。
治療原則止血補血
1、產后出血的定義是什么?
答:胎兒出后24小時內限道流血量超過500ml稱產后出血。是分娩期嚴重并發癥,居我國目前孕產婦死亡原因的首位。
2、產后出血的原因有哪幾類?
(1)子宮收縮乏力:影響產后子宮肌收縮和縮復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產后出血 1)全身性因素:產婦精神過度緊張,臨產后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產程過長或難產,產婦體力衰竭;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 2)局部因素:子宮過度膨脹,子宮肌纖維縮復不良,子宮肌水腫及滲血等 (2)胎盤因素:胎盤剝離不全,胎盤剝離后滯留,胎盤嵌頓,胎盤粘連,胎盤植入,胎盤和(或)胎膜殘留; (3)軟產道裂傷:會陰、陰道、宮頸裂傷 (4)凝血功能障礙
3、胎盤因素引起的產后出血有哪些類型?
胎盤
因素所致產后出血類型有:胎盤剝離不全、胎盤剝離后滯留、
胎盤嵌頓、胎盤粘連、胎盤植入、胎盤和(或)胎膜殘留。
4、子宮收縮乏力所致的產后出血的臨床特點是什么?出血特點是胎盤剝離延緩,在未剝離前陰道不流血或僅有少許流血,胎盤剝離后因子宮收縮乏力使子宮出血不止。流出的血液能凝固。未能及時減少出血者,產婦可出血失血性休克表現;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頭暈、脈細弱及血壓下降。檢查腹部時往往感到子宮輪廓不清,摸不到宮底,系因子宮松軟無收縮緣故。有時胎盤已剝離,但子宮無力將其排出,血液積聚于宮腔內,按摩推壓宮底部,可將胎盤及積血壓出。
5、試述子宮收縮乏力所致的產后出血的處理。1)按摩子宮,2應用宮縮劑,3宮腔紗布填塞4子宮壓縮縫合術5結扎宮腔血管6子宮動脈或髂內動脈栓塞,7切除子宮
7、胎盤因素引起產后出血的處理原則是什么?
8、試述產后出血的診斷程序。
6、妊娠期臀位的處理原則是什么? 7、第一產程臀位的處理原則是什么?
8、第二產程臀位的處理原則是什么?
9、什么是急產?
1、子宮破裂如何分類?
答:子宮體部或子宮下段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發生破裂稱子宮破裂。根據破裂原因分為自發性破裂和損傷性破裂;根據破裂程度分為完全性破裂和不完全破裂;根據破裂部位分為子宮體部破裂和子宮下段破裂。
2、先兆子宮破裂的臨床表現(癥狀、體征分別是什么)? 答:產婦自訴下腹劇痛難忍、煩躁不安、呼叫,呼吸脈搏加快。檢查腹部可見病理縮復環,且見子宮下段膨隆,壓痛明顯,子宮圓韌帶極度緊張,胎先露部壓迫膀胱出現排尿困難和血尿。此時由于宮縮頻發,胎心率有改變或聽不清,需迅速解除,否則將發生子宮破裂。
3、什么是病理性縮復環?
4、先兆子宮破裂的處理原則是什么?
5、子宮破裂的處理和預防?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110/84900.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