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香港傳來甲亢方!

熱心網友:(花樣年華  1293638978)“你好,提供個甲亢病方給你:

麥冬10g、五味子10g、生地黃15g、 棗皮10g、 牡丹皮15g、 淮山藥15g、茯苓10g、 柴胡10g 、澤瀉10g、 郁金10g、 女貞子10g 、白芍10g 、佩蘭10g 、建曲10g 、甘草10g水煎服 

一定要用建曲,千萬不要買到神曲兩者相似,功效不同老范志萬應神曲又稱建曲(見下)。

吃出來的經驗。藥用冷水泡20分鐘,煲20分鐘。加水煲2次,然後混合,分早晚服用。經常看你的空間覺得不錯,所以提供此方。我自己用好了,當時醫院要我做手術,說吃藥沒有用。后來把檢查結果給一老中醫開了此藥方。吃了1月,喉嚨兩邊的包塊就消了,病也好了。一個月后可以每2-3天服用一副鞏固下。提供給我一個朋友用,效果也很好。”                    獻方人:梅姐

       甲亢是由于甲狀腺素分泌過多導致全身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的一種常見內分泌疾病,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可輕可重,在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均有所體現。
       心慌手抖、食欲亢進、體重銳減、消瘦、腹瀉、怕熱、多汗、低熱、情緒不穩定、易激動、脾氣暴躁、疲乏無力、焦慮不安、肌肉軟弱無力、皮膚潮濕而瘙癢、月經紊亂、陽痿早泄等,有些患者會出現甲狀腺腫大以及眼部癥狀。
      甲狀腺腫大與甲亢病情嚴重程度并不平行,呈彌漫性,質地軟,有彈性;甲亢時引起的眼癥,一類是良性突眼,患者眼球突出,眼睛凝視或呈現驚恐眼神;另一種是惡性突眼,可以由良性突眼轉變而成,惡性突眼患者常有怕光、流淚、復視、視力減退、眼部腫痛、刺痛、有異物感等。并非每位甲亢患所有的臨床癥狀都有,不同類型的甲亢,臨床表現也不同。
       1,甲亢最初的癥狀表現是有很多的,其中比較常見癥狀表現之一便是神經系統,此癥狀主要表現為易激動、精神過敏、舌和二手平舉向前伸出時有細震顫、多言多動、失眠緊張、思想不集中、焦慮煩躁、多猜疑等,有時候出現幻覺,甚而亞狂躁癥,但也有寡言、抑郁者,患者腱反射活躍,反射時間縮短。

  2,甲亢還有一些初期癥狀表現,其中眼征比較多,它主要是可分為浸潤性突眼和非浸潤性突眼,患者眼球突出,眼睛凝視或呈現驚恐眼神。前者稱惡性突眼,可以由良性突眼轉變而成,惡性突眼患者常有怕光、流淚、復視、視力減退、眼部腫痛、刺痛、有異物感等,由于眼球高度突出,使眼睛不能閉合,結膜、角膜外露而引起充血、水腫、角膜潰爛等,甚至失明。有的甲亢患者可無眼癥或癥狀不明顯,需引起注意。 

 3,甲亢對于人們的影響性是非常大的,甲亢的初期癥狀表現中還會有甲狀腺腫大,一般呈彌漫性對稱性腫大,少數不對稱,或腫大明顯。同時甲狀腺血流增多,可在上下葉外側聞及血管雜音和捫及震顫,尤以腺體上部明顯。此體征據特征性,在診斷上有重要意義。  

 4,甲亢的初期癥狀還表現在高代謝綜合癥,這種表現具體為患者怕熱多汗,常有低熱,危象時可有高熱,多有心悸脈速,胃納明顯亢進,但體重下降,疲乏無力等。


老范志萬應神曲


 處方

砂仁 50g 廣藿香 50g 青皮(制) 50g 木香 50g 烏藥(炒) 50g 青篙葉 100g 黃柏(炒) 50g 枳實(炒) 50g 麩皮 1000g使君子 125g 白曲 36. 5g 擯榔 50g 甘草 75g 柴胡(炒) 50g 澤瀉(炒) 75g 蒼術 75g 車前子 75g 訶子肉(炒) 75g 黃芪(炒) 50g 香薷 75g 茯苓皮 75g 枳殼(炒) 75g 小麥 4000g 陳皮(制) 75g 梔子(炒) 75g 姜黃(炒) 25g 香附子 50g 防風(去毛) 50g 山楂 50g 薄荷 100g 荊芥 50g 赤小豆 400g 白扁豆(炒) 100g 澤蘭 75g 白芍(炒) 75g 莪術(制) 50g蒼耳草 100g 葛根 50g 延胡索(制) 50g 芡實 75g 厚樸(制) 75g 麥芽(炒) 50g 川椒(炒) 37. 5g 紫蘇 50g 辣蓼 100g羌活 25g 白芥子 50g 面粉 800g 苦杏仁 200g 桑枝(制) 50g 大黃(炒) 50g 高良姜(炒) 50g

 制法

以上五十二味,除麩皮、面粉外,小麥加水浸泡發酵,青篙葉、辣蓼、蒼耳草加水煎 煮,濾過,濾液備用;其余砂仁等四十六味粉碎成粗粉,混勻,加入麩皮、面粉、水浸發酵的小麥 及上述備用濾液,搗制成軟材,模印成長方形小塊,蒸1小時,發酵,取出,曬干或低溫干燥,刷去 外表菌絲,包裝,即得。

  性狀

本品為淡灰褐色的方形塊狀物;氣香,味甘淡。

  功能與主治

疏風解表,消積化濕,醒脾開胃。用于傷風感冒,夏令中暑,食積腹痛,嘔吐泄 瀉等癥。

  用法與用量:煎服,一次 30g,小兒酌減或遵醫囑。

  注意:孕婦忌服或遵醫囑。

  規格:每塊重 30g

不凡榮譽

曾作為貢品進奉清廷,獲得褒獎。清宣統三年(1911年),參加南洋勸業展覽。民國8年(1919年),參加菲律賓呂宋嘉蓮花會展覽,被醫藥界公認為世界有效成藥,獲得獎章與金牌。


藥學研究資料
1. 《蔡氏藥帖》云∶治風寒暑濕頭眩發熱,表汗立愈。能消積,開胸理膈 ,調胃健脾,及四時未定之氣。兼能止瀉消腫,及飲食不進等癥。又能止霍亂吐瀉,咳嗽、 赤白痢疾、小兒傷饑失飽一切癥。倘外出四方,不服水土,瘴氣肚痛,皆取效如神。
2. 《本草綱目拾遺》:出福建泉州府,開元寺造者佳。此曲采百草罨成,故又名百草曲。以黑青色,煎之成塊 不散 ,作清香氣者真。福建泉州府城內范志吳亦飛馳名萬應神曲,氣味中和,清香甘 淡,能搜風解表,開胸快膈,調胃健脾,消積進食,和中解酒,止瀉利水,治四時不正之氣 ,感冒發熱,頭眩咳嗽,及傷食腹痛,痞滿氣痛,嘔吐瀉泄痢疾,飲食不進等癥。痘疹初發 ,用托邪毒。 又治不服水土,瘴氣瘧痢,外出遠行,尤宜常服。大人每服三錢,水一湯碗,煎七分。 小兒 每服一錢半,或一錢,水一大茶鐘,煎七分,每錢破作五六塊,外感發熱頭眩咳嗽瘧疾嘔吐 ,俱加生姜同煎。泄瀉加烏梅同煎。惟痢疾一癥,須加倍用。大人每用五錢,小兒二三錢, 加好箔茶心同煎。
3. 《藥性考》∶泉州神曲∶微苦香甘,搜風解表,調胃行痰,止嗽瘧痢吐瀉,能安溫疫嵐瘴,散疹消斑, 感冒頭痛,食滯心煩。姜煎溫服,或二三錢。

老范志萬應神曲

老范志萬應神曲拼音名:LaofanzhiWanyingshenQu書頁號:Z17-103標準編號:WS3—B—3203—98

【處方】

砂仁50g廣藿香50g青皮(制)50g
木香50g烏藥(炒)50g青篙葉100g
黃柏(炒)50g枳實(炒)50g麩皮1000g
使君子125g白曲36.5g擯榔
50g甘草75g柴胡(炒)50g澤瀉(炒)
75g蒼術75g車前子75g訶子肉(炒)
75g黃芪(炒)50g香薷75g茯苓皮
75g枳殼(炒)75g小麥4000g陳皮(制)
75g梔子(炒)75g姜黃(炒)25g香附子
50g防風(去毛)50g山楂50g薄荷
100g荊芥50g赤小豆400g白扁豆(炒)
100g澤蘭75g白芍(炒)75g莪術(制)
50g蒼耳草100g葛根50g延胡索(制)
50g芡實75g厚樸(制)75g麥芽(炒)
50g川椒(炒)37.5g紫蘇50g
辣蓼100g羌活25g白芥子50g
面粉800g苦杏仁200g桑枝(制)50g
大黃(炒)50g高良姜(炒)50g






【制法】以上五十二味,除麩皮、面粉外,小麥加水浸泡發酵,青篙葉、辣蓼、蒼耳草加水煎煮,濾過,濾液備用;其余砂仁等四十六味粉碎成粗粉,混勻,加入麩皮、面粉、水浸發酵的小麥及上述備用濾液,搗制成軟材,模印成長方形小塊,蒸1小時,發酵,取出,曬干或低溫干燥,刷去外表菌絲,包裝,即得。

【性狀】本品為淡灰褐色的方形塊狀物;氣香,味甘淡。

【檢查】應符合曲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第九冊附 1頁)

【功能與主治】疏風解表,消積化濕,醒脾開胃。用于傷風感冒,夏令中暑,食積腹痛,嘔吐泄瀉等癥。

【用法與用量】煎服,一次30g,小兒酌減或遵醫囑。


正建曲是臨床常用的藥物之一,即在六神曲的基礎上增加了紫蘇、荊芥、防風、羌活、厚樸、白術、枳實、青皮等四十余種藥物組成。主產于福建閩東,又稱閩東建 曲,又名老范志萬應神曲。故名思義,說明其應用范圍之廣。臨床醫師一般多作為消導藥用,實貶低其功效。筆者通過二十余年的臨床運用,認為建曲不僅是一味 理想的消導藥,而且還具有疏風散寒,解表退熱,溫陽化飲,下氣消痰,健脾化濕,調胃化滯,舒肝和胃,行氣解郁,醒脾運土,解暑化濕等多種功效。  ——摘自《山西中醫》1992(6【閩東建曲的臨床運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106/82905.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