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右膝蓋前十字韌帶在2014年12月份的一次常規踢球中不小心弄斷。2015年5月份才確診。隨后2個月后的7月1日做了十字韌帶重建術。到現在剛好是術后一年了。

總體來說恢復的情況我還比較滿意。雖然兩條腿的肌肉還不是很平衡,甚至在下雨天的時候右膝還有點隱隱作痛。但是好在我還可以繼續運動,比如跑步、踢球、打球等。雖然不能再像以前那么勇猛。

先盤點一下6月份的情況。

6月份跑步出勤5次,總跑量52.75公里。其中包括兩次半程馬拉松,還有一次9公里的越野跑。這個9公里的越野跑是參加趙公山的登山賽。上行4.5公里,下行4.5公里,總爬升1400米,累計下降1400米。最終上山花了將近2個小時時間,下山花了將近1個半小時。由于當天下雨,所以對速度也有一定影響。尤其是下山剛開始沖得太快,摔了好幾個跟頭,手都破皮了,不得不減速。可能是連續上升加下降過于兇猛,快到終點前能明顯感覺到右膝的疼痛,但還不至于跑不起來。到了終點休息了10分鐘后疼痛消失。

6月份健身房去的次數比較少,出勤率可能只有1/3。訓練強度也只能說用于保持狀態。6月份定的目標是交稿翻譯的書籍,已經達成。

從手術確診到現在基本上每個月一篇文章記錄了整個過程。康復訓練是痛苦的,但也是值得的。因為如果錯過了康復黃金期,那么以后要花多倍的力氣,甚至即使花了力氣也沒用。對于這個韌帶手術我的主刀醫生喜歡激進的康復手段,比如術后第二天就練習抬腿,彎腿,并且下床。人家從德國學習回來以后立馬就把一些理念運用了進去。而我在術前也看了很多國外的視頻和文章,都主張激進的康復方式。所以我也練的比較拼。差不多一周我就脫拐了。三周的時候已經可以自己開車了。一個月的時候進入健身房開始騎自行車訓練,順便也練練萎縮的肌肉。二個月后開始跑步訓練,并且二個半月的時候有一次在南京玄武湖跑了15公里。速度雖然很慢,但是跑完之后感覺良好。三個月后開始加強訓練,跑步里程提高到了每次10公里。之后又加入了半馬訓練以及速度訓練。在2016年1月份的時候刷新了自己的半馬記錄。術后6個月的時候我已經感覺不出自己是個做過韌帶手術的人。

進入2016年以后跑步訓練也逐漸加量。半馬跑了不少。不過一直沒有打球和踢球,因為醫生說最好要修養一年后再開展這樣的劇烈運動。而我在韌帶斷裂后打球、踢球的次數屈指可數,慢慢的對這些運動的熱情也變淡了。健身和跑步已經夠耗費我的時間了。

2016年5月份重回越野跑賽道,完賽了第一個50公里越野賽。看來反咬一口一口吃,兩次向50公里+的越野賽賽事發起沖鋒,一次被關門,一次退賽,這次終于如愿以償。

2016年7月份有場大賽,張掖100公里越野賽。屆時我會第二次站在100公里越野賽的起點,這次雖然賽前由于種種原因訓練不是很到位,但我還是期望能夠順利完賽。如果中間不出現任何傷病,完賽還是挺有信心的。

去年7月中旬,術后10多天就托著拐杖來北京出差參加TID大會。一年以后的現在我又坐在國家會議中心酒店。只能感嘆時間過得真快。

7月份的目標就定為完賽張掖100公里越野賽,以及通過AWS架構師專家級認證吧。

這一年的康復經歷,我的經驗如下:

  1. 找一個靠譜的主治醫生相當重要;
  2. 術后2周的角度練習相當關鍵,忍痛黑練吧,至少練到100度;我依稀記得那種痛比骨頭斷的都痛,但為了以后少受罪,還是忍著吧;
  3. 術后一個月能達到120度,這樣粘連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4. 一個半月后可以騎車練習了;我發現騎車真的是康復的利器,雖然剛開始騎車特別痛,但堅持幾天就有明顯好轉;
  5. 跑步也是恢復的有效手段,再保守術后三個月也要開始跑步訓練了。
  6. 對于劇烈運動和對膝部有明顯變相的運動(比如籃球、足球、羽毛球等)前半年最好不用做;半年后如果真的非常喜愛可以在無對抗的情況慢慢恢復訓練。

總之就是要練。靜躺修養是康復的大忌。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