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右膝蓋前十字韌帶在2014年12月份的一次踢球中不小心弄斷。2015年5月份才確診。2015年的7月1日做了十字韌帶重建術。到現在剛好是術后兩年。

術后一年的紀念文章在這里:膝蓋中了一箭之康復篇-一周年紀念

整個康復歷程的文章在這里: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safe=active&q=site%3Awww.huangbowen.net+ACL&oq=site%3Awww.huangbowen.net+ACL

這一年總的基調就是穩步前進。右膝蓋已經恢復的相當好了,當然離完美還差的遠。

2016年重回越野跑行列。并且在一周年之際完成了復出賽,環汶川50公里越野賽成功完賽。這標志著休養生息正式結束,開始主動出擊,重回挑戰自我的軌道。所以2016年7月份參加了張掖100越野賽,第二次發起百公里沖擊。不過50公里處被關門,倒不是因為膝蓋的問題,而是自己戰術錯誤沒保溫,再加上組委會也干了一些傻逼的事情。

之后又去了印度呆了兩個月。在這兩個月中可把我的膝蓋給操練爽了。印度TWU教練團隊有愛踢球的、有愛打球的。這些活動我當然要加入啊,能夠自由自在的打球和踢球是多么的幸福。我們每周一次踢球、數次打球。膝蓋沒有什么明顯的不適,當然我們的對抗也不是很激烈。

除了打球和踢球,我還每周數次去健身房舉鐵,周末還要正常的跑步訓練。再加上適當的節食,我的身體素質進步的很快。趁著周末我還參加了PUNE當地的兩次跑步活動,跑了一個半馬和1個10公里。

一切都看起來很美好,似乎我的膝蓋已經完全康復了。但是意外往往來的猝不及防。9月份在PUNE當地一個有名的花園中常規刷半馬的時候,當我跑到10公里時膝蓋突然出現彈響。幾乎每跑2步就會響一次。當時暗想遭了,不過還是堅持完成了后10公里的路程。

回去后我發現右腿在從彎曲到伸直的過程中膝蓋會發生彈響,感覺里面有組織在摩擦。接下來一周我沒事就活動髕骨,按摩膝蓋,但效果不大。我一度懷疑是不是接的韌帶又斷了。

第一次發生彈響的一周后在PUNE有個12小時超級馬拉松的比賽。我一直在想要不要棄賽。不過最后一刻還是選擇去參加。由于晚到了1個半小時,所以我總共跑了10個半小時,66公里。其實整個賽道并不是平路,而是山路,相當坑爹。跑到30多公里的時候傷膝就痛的不行了。膝蓋受傷對平路和上坡影響不大。而下坡就比較痛苦了,身體重量不斷沖擊膝蓋,速度根本不敢提起來。

跑完超級越野賽不久我就回國了。10月份長假去了川西自駕游。由于腿還沒有好利索,爬黃龍時非常吃力,心里也是很忐忑是不是韌帶又斷了。過完長假就去找主治醫生復查,也順便照了核磁共振。高醫生看了報告說恢復的非常好。我問彈響是怎么回事?他說接的再好也沒有原裝的好,我這個比大多數人都算恢復的好的了。

看了醫生以后我算吃了一顆定心丸,說明韌帶還沒有斷。不過由于膝蓋還是有不適,我只好棄賽了10月中旬的大理100。11月份的四姑娘山越野賽也因為訓練太少外加高原反應而被退賽。

由于膝蓋不適,接下來我沒有進行大量訓練,心情糟糕也沒有堅持去健身房健身。2016年末的我體重猛增,最高時到了78KG。

過完年后已經是2017年的2月份。這時候在伸直膝蓋時還會有彈響,但跑步時影響已經不是很大了。所以我開啟了晨練計劃。每天早上7點起床,跑步5公里左右,然后做一組引體向上、臂屈伸和垂杠舉腿。到現在算起來出勤率大概有50%。

2月份以后也開啟了越野跑和馬拉松比賽。先后跑過20公里、30公里、40公里等不同組別、不同難度的比賽,也跑過一次全馬,不幸的是跑蹦了。這一切也是為了備戰4月份的江南100越野賽。

4月份江南100越野賽是我第三次向百公里比賽發起沖擊。頗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氣勢。最后我以28小時49分的成績成功完賽。各中歷程就不復述,我的賽記里面寫的有。

完成百公里越野賽后,我終于可以考慮鐵人三項的訓練了。考慮到游泳是我的短板,所以5月初找了一家公司附近的恒溫游泳池,辦理了年卡。每周差不多去訓練4次左右,學習自由泳。都說游泳不傷膝蓋,是恢復的好方式,我要試試效果。

2017年前半年去健身房舉鐵的次數很少,平局1周一次吧。主要是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游泳上。

目前我體重74公斤左右,正在備戰8月份的另一場百公里賽事。韌帶術后重建的標簽已經離我遠去。潛意識里我已經不是膝蓋做過手術的人了,而是一個正常的人。

自我感覺我的恢復還是相當不錯的,整個恢復歷程還是比較順利的,唯一的小波折就是彈響,不過目前對我影響不大。

運動可以重塑一個人的人格,我還在路上。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