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禪宗故事摘錄>


禪宗故事摘錄

▲什么是正眼?

有一次,趙州禪師去山西五臺山朝文殊菩薩道場。

半路有個讀書人自認有道就寫個偈子給趙州禪師看:

何處青山不道場,何須策杖禮清涼。

云中縱有金毛現,正眼觀時非吉祥。

趙州禪師見了反問一句

“什么是正眼?”

讀書人無語,

趙州禪師繼續前行。(注:有的狂禪之人本身既缺乏實證的工夫,卻又好拾人牙慧教訓他人,境緣上往往觸途成滯,不可不戒!*金毛:表示文殊菩薩座騎金毛獅子)

▲大小不二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問智常禪師道:

“佛經上所說的『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納那么大的一座須彌山呢?過份不懂常識,是在騙人吧?”

智常禪師聞言而笑,問道:“人家說你『讀書破萬卷』,可有這回事?”

“當然!當然!我豈止讀書萬卷?”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樣子。

“那么你讀過的萬卷書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著頭腦說:“都在這里了!”

智常禪師道:“奇怪,我看你的頭顱只有一粒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裝得下萬卷書?莫非你也騙人嗎?”

(注:須彌山是古印度神話傳說中的名山。據佛教觀念,它是諸山之王,此世界的中心,為佛家的宇宙觀。從這里我們也可明白佛教主觀唯心理論的意義。)

▲不怕人笑

有一次,白云守端禪師與他師父楊岐方會禪師兩個對坐。楊岐問說:“聽說您的師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時說了一首偈,您還記得嗎?”“記得記得,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劫埋藏;而今塵盡光生,照破山河朵朵。’”白云畢恭畢敬地回答說,難免有些得意。

楊岐聽了,大笑數聲,一言不發地走了。

白云愣在那里半天,心里特別納悶:為什么師父聽了自己的偈而大笑。整天都在思考著師父的笑,但是卻找不出任何原因。那天晚上,他輾轉反側,苦苦地參了一夜,無法成眠。

第二天,白云實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就去請教師父:“師父聽到郁和尚的偈為什么大笑呢?”楊岐禪師笑得更開心,對著眼眶因失眠而發黑的弟子說:“原來你還比不上一個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卻怕人笑!”白云聽了,豁然開悟。(注:世人很多煩惱都是無中生有想出來的,想有存在,不想則無啊)

▲提起放下

一個信徒拜訪趙州禪師,因沒有帶禮品,于是歉意地說道:“我空手而來。”

趙州禪師說道:“既是空手而來,那就請放下吧!”

信徒不明白,反問道:“禪師,我沒帶禮品來,你要我放

下什么呢?”

趙州禪師立即回答道:“那么,你就帶著回去好了。”

信徒更是困惑,說道:“我什么都沒有,帶什么回去呢?”

趙州禪師回答道:“你就帶那個什么都沒有的東西回去好了。”(注:有和無都是心中一個對立的妄想概念,“有”的妄念易知,“無”的妄念難明)

▲祝福

一位富人請仙崖禪師為自己寫些祝福的話,祝愿家族永遠興旺,并希望能把它作為傳家之寶代代相傳。仙崖禪師爽快地答應了。仙崖禪師在一張大紙上,鄭重地寫了幾個大宇:“父死,子死,孫死。”

富人看到后非常氣憤,喊道:“我請你寫些祝愿我家世代幸福的話,禪師怎么能開這種玩笑呢!”

“沒有開玩笑!”仙崖禪師平靜地解釋道,“假如你的兒子在你前面死,你將十分悲痛。假如你的孫子在你兒子前面死,那你和你的兒子都將悲痛不已。假如你家的人一代一代地照我寫的次序死,那就叫作享盡天年。我認為這是真正的興旺,真正的祝福。”(注:佛教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無常,死亡只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因此并不忌諱談論死亡,若以虛偽的祝人萬壽無疆倒不如實實在在開示世間無常的真理。這里仙崖禪師借祝福之機巧妙的開示無常的真實道理)

▲我不是佛

秀才問趙州禪師道:“佛陀慈悲,普度眾生時總是顧順人的心愿,不違眾生所求,不知是不是這樣?”

趙州禪師答道:“是!”

秀才又問道:“我很想要禪師您手中那根柱杖,能如愿得到嗎?”

趙州禪師一口拒絕,說道:“君子不奪人所好的道理,難道你不懂嗎?”

秀才機辯道:“我不是君子。”

趙州禪師當頭大喝道:“我也不是佛。”

秀才雖然無以為對,心里卻不服輸。

又一天,秀才坐禪時,趙州禪師從他身旁經過。秀才看看禪師,但沒理睬。趙州禪師責問道:“青年人見到長者,怎么不行禮迎接!”

秀才學著禪師的口氣說道:“我坐著迎接你,就如同站起來迎接你!”

趙州禪師聽后,忽然上前打了秀才一個巴掌!

秀才大怒,質問趙州禪師道:“你為什么打我?”

趙州禪師卻溫和地說道:“我打你就如不打你!”

▲人生咸淡兩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師因戰事而滯留寧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來拜訪。他看到弘一法師吃飯時,只有一道咸菜。

夏丏尊不忍地問:“難道這咸菜不會太咸嗎?”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師回答道。

吃完飯后,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

夏丏尊又問:“沒有茶葉嗎?怎么喝這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

笑著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注:人生有許多境界,不論順逆苦樂,只要用心去體驗其實都是享受)

▲禪在哪里?

一個和尚向惟寬禪師請法,“禪的道理在那里?”

惟寬說:“在眼前。”

和尚問:“為什么我看不見?”

惟寬說:“因為在你心中有一個“我”,我執,故而看不見。”

和尚聽了仍然不甚明了,因此繼續問:“我因為心中有我才看不見,那么你看見禪了嗎?”

惟寬笑了笑,說:“你瞧,你不但心中有“我”,還有“你”呢。你的心都被你和我塞滿了,怎么會看見?”

和尚想了想又問:“假使我沒有你我的觀念,能否見禪?”

惟寬說:“假如沒有你和我的觀念,那么是誰看見了禪?”(注:執著于見禪的往往被禪的妄念所障礙,如果沒有一切妄念執著,禪就在眼前,而不是在言語問答之間)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028/147759378815277.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