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做男人不要太機車

 韓浩月

  機車,即摩托車,某些地區的說法。比如臺劇中常有這樣的臺詞,“不要太機車啦”,“你這個男人怎么這么機車!”以前不了解,以為形容一個人“機車”,是覺得這個人牛皮哄哄(摩托車發動的時候可不就是哄哄直響嗎),現在知道了,“機車”是比喻一個人太啰嗦、問題多、不上道等。

  在我國臺灣,摩托車的數量要多于小汽車,如果喜歡看臺灣導演的電影,會覺得他們特別喜歡拍攝十字街頭等待紅綠燈的機車。在我看來,用“機車”來形容一個男人,不但可以作性格上的揶揄,也可以視為一個男人太普通,普通到如同街上的摩托車一樣,放在一塊不好尋找,所謂泯然眾人間。

  如果“機車男”可以等同于“普通男”來理解,那這世界上的機車男太多了,多到數也數不清,因此如果偶爾被人稱之為“機車男”也沒什么了不起的,普天之下,不是“機車男”的幾率實在太低了。而且,做“機車男”也沒什么不好,這個稱謂明明是“經濟適用男”的另一說法嘛。

  想告別“機車男”形象其實也不難,最簡單的途徑是文藝起來。這年頭,文藝男雖也有不少,但和龐大的“機車男”群體相比,還是屬于“稀少動物”,只要不文藝過度,文藝男還是對女人們比較有吸引力的,尤其是騎機車的文藝男。

  二十多年前,街頭小青年們有一輛摩托車,很容易成為女孩們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雖然王子屁股底下的“白馬”喝的是汽油,但終歸是最早的有車一族啊。當年的小青年十有八九沒駕照,對交規也僅限于略知皮毛,所以有不少機車男超速駕駛死于非命,但就算這樣都沒能阻止女孩們上機車男的摩托車后座甘當冒險試驗品。

  現在在北京的二環、三環上,還偶爾可以看到咆哮的摩托車左右穿插,后座上的姑娘,依然那么漂亮。許多所謂的成功男人,往往會在三四十歲的時候回過頭來重新成為機車男,這種心理和前段時間網友調侃王石談戀愛是一回事:當年在最好的時光沒能盡情釋放自己的青春,老來彌補一下。

  男人的機車形象容易改,但機車性格卻是難以糾正的。在祖國大陸,如果覺得一個男人啰里啰嗦、婆婆媽媽、心胸狹窄,那么就會很容易得到一個字評價:娘。現在看上去“娘”以及本質上“娘”的男人太多了,多到不可思議,多到可以與正常男人分庭抗禮。這一點上,我們可能是在重復臺灣男人的娘化路線。

  已成臺灣人口頭禪的“機車”,恐怕就是對男人娘化現象變得普遍的一種群體不滿。在我們這邊還沒這么嚴重,起碼不會開口閉口說一個男人“娘”,男人的尊嚴還是被小心翼翼地照顧著,其實這有什么值得小心翼翼的?發現一個男人有點機車,那就大大方方說出來,聽聞的男人也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無論什么時候,做事爽快、坦誠、干凈利落的男人總比“機車男”受歡迎吧,這是正確的男人價值取向,咱們不能任由這種價值取向被“機車男”歪曲了而不去糾正。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61031/27285.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