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推行義務教育地方實施應試教育:績效考核利弊分析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能夠在這樣一個國家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是國家國力增強的顯著成績,也是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因此,出現了這樣的局面:國家高調推行的義務教育,而地方卻嚴格執行應試教育。主要矛盾有:
(1)將國際企業管理方式移植到教育教學管理中,對教師實行績效考核;
(2)將部分專家的意見采納到教育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多學科全面施教與全面考核,違背教育原則:循序漸進,逐步完善;
(3)設置重點學校制度,將義務教育徹底搞成應試教育;
(4)實行獎優罰劣制度,極大挫傷所謂落后教師及落后學校,給國家推行義務教育帶來負效應;
(5)教師不得不采取措施“收拾”學困生,導致學生對學校產生厭惡與恐懼,以至于輟學率不斷攀升。
這些矛盾直接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阻礙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應該應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呢?
我們經過多年考察與研究認為:
(1)國家既然推行的是義務教育,就應該明白:對所有適齡公民進行教育是國家的職責;教育撥款就應該是義務的。教師只要按國家規定,完成了國家規定的教師義務,就應該依法獲得與國際平均水平相近似的工資待遇。
(2)績效考核方法不符合教育行業的特點,教育不是企業,學生不是產品,而是活生生的人,教育效果即:考試分數不是光靠老師就能徹底做到的,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加之,分數不是學生的能力的全部;要求每個學生都將每個學科都學習得科科優秀是強人所難。關于這一點,我們每個讀過書的人都應該知道。我們的許多大師或成功人士,也不是每個學科的是一流的,有的甚至只能靠幾分。
(3)學生智力水平存在巨大差異。未實施義務教育之前,每個學生都通過測試,智力太差的被淘汰了,而現在不管是什么樣的學生都要接受義務教育,有的學生三四個學科總分都只能考取90多分,我們的教師如何才能讓其適應中學階段的教育呢?
(4)部分考試成績突出的學生,又被我們的家長與所謂重點中學“擇校”而且層層篩選,所剩下學生要么行為習慣極差,要么智力水平極低。
因此,只要我們不幸:在學校教的是差班,是在差一點的學校任教,那么我們的績效在哪里呢?我們不得不試問:國家設立的學校,是高效率的學校實施的才是義務教育嗎?在教學資源差一點的學校任教,就不是中國的教師隊伍嗎?
而且令人費解的是:應為學校處于弱勢,那么教師被安排得喘不過起來,學校被領導罵得不成體統;并且,為了提高所謂教學質量:部分政府的決定或準決定是撤并。
義務教育的終極是什么?讓學生快快樂樂的學習,為自己的終身幸福奠定必要的基礎;用應試教育的眼光與標準來抓素質教育,于是學生怕學、厭學,老師難教、難管。
有的學生數理化學得容易些,可以得高分,語政外學得困難一些,只能基本合格,這是非常正常的。可是,我們的應試教育卻要求學生就像是神仙一樣,不管什么學科必須優秀。這是多么荒謬呀!
少數人既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具備良好的形象思維能力,要求做到這一點是可能的,可是,我們怎么能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如此呢?
我們的教育規律是什么?我們以人為本的要求在哪里?我們作為人的發展階段性規律在什么地方?
教育首先必須是一門科學,然后才是一門藝術。盲目追求所謂高教學質量的做法,不會成就我們的義務教育,只會破壞我們的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是一種國民素質教育,素質只存在具不具備的問題,不存在高低問題。否則,我們就會欲速而不達。
讓少數學生考了高分,而讓多數學生應為害怕教師的“質量壓迫”而喪失在校學習權利,阻礙國家義務教育或素質教育的推進。其害孰大?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18/125054.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