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錢镠出生在臨安石鏡鄉一個名為錢塢壟的小村莊里,傳說這里的的村民都是上古時代活了八百歲的彭祖的后代。《西湖游覽志馀》第一卷《帝王都會》里記載,錢镠出生時,“光怪滿室”,他父親錢寬以為這是禍害,想將他溺死在水盆里,是鄰家一位王姓老婆婆從錢寬手中奪過了嬰兒,說服了錢寬,強行將錢镠留在了世上。為了防止錢寬再次傷害這個嬰兒,王婆將嬰兒放在一個木桶中,用繩索系了,懸放至井中。故錢镠的乳名為“婆留”,后以“镠”代“留”字。這口井就命名為“婆留井”,水質清冽,至今尚在。錢镠被封吳越王后,曾衣錦還鄉,王婆此時已九十余歲,“攜壺將角黍迎镠,呼曰:‘錢婆留,寧馨長進!’ 镠下車拜之”。本來是為紀念這場命懸一線的生死考驗,最終卻變成了一聲聲滿懷鄉情的親昵呼喚,如今在臨安的很多地方,還可以看到與錢镠有關的遺跡上刻著他的乳名“錢婆留”。也許不平凡的出生注定了錢镠不凡的一生。尚在少年時,他就表現出了出眾的領袖風采。《帝王都會》里這樣描述:“臨安里中有大木,镠幼時,與群兒戲木下。镠坐大石,指麾群兒為隊伍,號令有法,群兒皆憚之。”
唐末的浙江,各種兵變層出不窮,唐王朝的正規部隊往往無暇顧及,只能依靠地方鎮將招募鄉勇,建立地方武裝。當浙西南通狼山外鎮遏使王郢發生兵變后,駐扎在茅山的石鏡鎮將董昌借剿滅叛軍之名,在鄉里招募兵勇。對兵營生活傾慕已久的錢镠毅然投軍,并因為出色的武藝得到了格外的重視。在新城(今富陽新登)迎戰王郢,是錢镠的指揮的第一戰。這一戰因為準備充分、用兵精明、氣勢如虹,錢镠大獲全勝,一個初出茅廬的年青人向世人展現出了他不可多得的作戰天賦。臨安是錢镠的福地。

在初戰告捷后,錢镠還經歷過一場為他贏得巨大聲譽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那是在唐僖宗文明初年(880年),黃巢軍數萬兵馬進兵臨安石鏡鎮,然后進擊杭州。董昌身邊兵馬有限,錢镠卻認為“兵三百人足矣”。他的宗旨是:我兵少,敵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敵。旨在虛張聲勢,把敵人趕跑,使石鏡鎮免遭洗劫。
于是錢镠先帶了二十名“勁卒”,伏在山谷中。黃巢的先鋒都是單騎,進入錢镠的埋伏圈后,被錢镠的弓弩手放箭射中先鋒將軍。黃巢兵馬立刻亂了陣腳,自相踐踏,五百多人喪命。余下的散兵游勇逃回大部隊去報信,錢镠也不阻撓,他明白:“此可一用爾,若大眾至,何可敵耶?”接著,他對路邊一老媼交待:“有人問你臨安兵的消息,你只要據實說屯兵八百里即可。”黃巢大部隊果然路過此地,為了探聽臨安部隊的消息,派人問路邊老媼:“臨安兵在哪里?”,老媼答:“臨安兵屯兵八百里。”黃巢部隊大驚,覺得自己不可能是“八百里屯兵”的對手,于是就此退兵。他們哪里知道,“八百里”是臨安一個真實的地名,相傳是彭祖死后所葬之地。錢镠的老祖宗冥冥中幫了他一個大忙。
錢镠投軍的地點:臨安茅山,成了他以后的安息之地,后更名為臨安錢王陵太廟山。也許是太鐘情自己戎馬生涯,這是錢镠成功的起點,也成為了他理想的歸宿。
精美絕倫的稱世珍瓷的出土,讓世人注目。錢氏王族墓葬群出土的秘色瓷數量之多,質量之好,全國罕見。1980年水邱氏墓出土了二十五件越窯青瓷珍品,這些秘色瓷以素面為主,造型端莊,線條優美,胎質致密,其中有三秘色瓷——褐彩帶座鼎式熏爐,越窯青瓷褐彩如意支紋罌,褐彩蓮紋體形油燈等為稀世之珍,被鑒定為“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