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聯手普京藏玄機:中國龍深藏不露 借力使力
今年,在多種因素的促使下,中俄兩國關系明顯好轉,兩國合作已經不僅限于能源領域,就連俄國的幾款先進武器都有意出售給中國,軍事領域的合作,令中俄兩國關系進一步深化。口頭上拒絕與中國“結盟”的普京,在陷入被歐美國家制裁的泥潭之中,是否會主動投入中國懷抱呢?值得期待。
北方蠻夷的大炮
中國的武器采購在上世紀90年代對俄羅斯國防工業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近年來在俄軍事產品出口中的份額開始減少。除了中國國防工業迅猛發展之外,還有一些特殊原因。但是最近幾個月傳出的信號表明,所有這一切很快都將發生變化。
比如說,一直到2013年都似乎懸而未決的蘇-35殲擊機采購合同。供應規模曾經是最大的絆腳石,俄羅斯最初要求采購60-70架飛機的硬性訂單,后來同意減少到48架。中國則竭力嘗試最多只買10-12架殲擊機。2013年秋天有報道稱,雙方正在討論第一階段供應24架殲擊機,價值15億美元。在 2014年春季烏克蘭和克里米亞事件之后,這項交易突然明顯進展,今年6月俄方在庫賓卡基地向中國代表團全面展示了蘇-35飛機,作為此次“觀看”的結果,雙方發表聲明,表示很快就將簽訂合同。
好象就在不久前,還有一個報道,盡管表面上和中國沒有直接關系。報道稱,俄羅斯S-400“凱旋”防空導彈系統得到了出口許可,獲準對外銷售。眾所周知,似乎就在2014年之前,盡管有許多潛在客戶非常感興趣,但是俄羅斯卻正式拒絕對外供應S-400,聲稱這些武器系統需要優先大量供應俄軍空天防御部隊。
為什么這次S-400導彈系統對外出口首選中國?因為中國過去是“金剛石-安泰”集團所有出口型S-300PM防空導彈系統的第一個用戶,這種導彈的進一步發展型號就是S-400。中國在1994年得到了S-300PMU-1導彈,在2003年得到了S-300PMU-2導彈,而在這之前,中國早在 1993年就已成為除了華約成員國之外,第一個得到S-300PMU導彈系統的外國用戶。此前有報道稱,中國還對S-400感興趣,這是完全合乎邏輯的。可以就此推斷,俄官方正式開始對外銷售S-400出口型號之后,很可能會和中國簽訂一項供應合同。
中俄聯盟的陰暗面
現在不妨拿起中俄同盟這枚美麗、閃亮的獎章,看看它的背面。21世紀初中俄軍事技術合作停滯的原因是什么?難道只是中國領導人試圖用國產武器實現對外國軍事裝備的“進口替代”嗎?實際情況并非完全如此,這只是一種方法。中國已經習慣了完全自由地仿制自己得到的軍事裝備。比方說,許可生產蘇-27SK(殲 -11)的巨額合同在剛好履行一半時就被撕裂,只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中國已經研制出該型飛機的國產升級包,然后自行投入批量生產。在等到硬性訂單到期之后,開始向蘇霍伊公司表明,今后不再需要俄方繼續供應機械部件。
不過,中國在復制外國武器方面,仍然遠未次次成功。比方說,殲-11飛機雖然仍在生產和飛行,但是還需要繼續從俄羅斯為它們進口發動機,盡管首批AL- 31F發動機早在20多年前就已向中國供應。中國冶金和金屬加工工藝暫時沒有能力復制俄羅斯的渦輪葉片技術,因此國產版發動機可靠性低,壽命較短,仍需進口發動機及其稀缺部件,特別是葉片和渦輪盤。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qiwen/20161124/59853.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