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火辣辣的重慶

2011-06-11 09:32閱讀:161
火辣辣的重慶
火辣辣的重慶X

1,第一印象
從昆明到重慶,路經貴州,一路全是大山,2010年5月16日早9點到重慶。重慶火車站是我見過最奇怪的,所有火車開到這兒全都斷了頭,無數根并列鐵軌的前方橫著一座巨大的水泥臺,表示“到此為止”。所有乘客一律沿著鐵軌指向的方向繼續前行,從水泥臺兩邊的門洞走出車站。
重慶我從沒來過,但有關重慶的地名腦子里早已裝了不少,什么“沙坪壩、磁器口、紅巖村,歌樂山”,這些都是從《紅巖》這本小說得來的,又比如“較場口”,這是從李公樸挨打的那個“較場口血案”得來的,再比如“朝天門、解放碑”,大概是從報刊得來的,最后比如“十八梯”,這是從父親嘴里得知的。雖然沒到過重慶,好像已經熟得老朋友似的。
2,十八梯
一問去解放碑,說不遠,順這條橫街走過去就是。我們進了一條貧民窟模樣的街巷,越走越高,層層石階,望不到頂。都說重慶山城,高高低低,動轍就得爬臺階,連自行車也沒法兒騎,眼前正是想象中的標準的重慶式坡道。一問,正是父親說過,文史資料上多次提到的那個著名的“十八梯”!
火辣辣的重慶
1941年6月5日,重慶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較場口隧道慘案,日軍前來轟炸,擁擠的人群紛紛涌入位于繁華市區的較場口十八梯隧道,父親也在其中。
因管理人員的疏忽,敵機飛走之后,竟忘了打開防空洞大門,里面悶熱難耐,氧氣耗盡,人們爭相往外擠,無奈大門怎么都擠不開。待管理人員想起來打開大門后,已悶死擠死數千人,父親也差點兒死在里面,而那時我們兄弟倆還沒出生!
火辣辣的重慶
加載中...
內容加載失敗,點擊此處重試
加載全文
我的想象中,重慶市周圍群山環繞,十八梯似乎應該在市區邊緣的某座山腳下,沒想到是反過來的,重慶市核心區整個在“山頂高原”上面,而十八梯則是從江邊“向上攀登”到市區的“梯子”。
其實一想就明白了,重慶市其實是夾在長江和嘉陵江南北兩水之間的一個半島,繁華區恰是半島上最高的臺地。
我們爬上去之后,終于看到了“六、五隧道慘案舊址”,也就是父親險些喪命的那個隧道口,只是洞口已被堵住,只留下淺淺的空間展覽些當年的圖片。
站在當年父親逃生的此處,不勝唏噓,歷史哪堪回首!
3,繁華重慶
所謂較場口其實就是一個街心花園,再往前走就是繁華區了。
街上一尊銅雕,一位光頭胖子,光著膀子,腆著肚子,扇著扇子,洋洋自得地正在夾菜吃喝,看得出,這是茶館里正在聽“擺龍門陣”的茶客。重慶雖然劃為直轄市,仍然脫不開四川文化,那種神態完全是四川人特有的悠閑。
火辣辣的重慶
來到大都會廣場和解放碑一帶,建筑風格也很像成都的天府廣場,都那么豪華氣派,向歐洲看齊。
所謂“解放碑”,其前身是抗戰勝利后民國政府在陪都重慶建的抗戰勝利紀念碑,這是全國唯一一座抗戰勝利的紀念碑,解放后改為解放碑。余以為不妥,抗戰是中華民族的大事,這段歷史不應被抹煞。
在這里我們找到了一家網上說的三峽游旅游公司,以低于所謂“三峽輪船總公司”400元的便宜價格簽下合同,后天出發。瞧!這就是網絡的好處,“老網迷”決非浪得虛名!
沒費多大勁兒我們就翻越了重慶這座江心半島,從島南來到了島北,也就是從長江邊來到嘉陵江邊,可知重慶半島多么狹長。
江邊是所謂名勝“洪崖洞”,以最具巴渝傳統建筑特色的“吊腳樓”風貌為主體,依山就勢,沿江而建。實際上這里是嘉陵江岸的一處斷崖,利用斷崖修建了層層美食街、風情街。
據說“陪都時代”這里最繁華,最能體現山城景觀。可以想象,晚上在嘉陵江對岸看洪崖洞,必是層層燈火,高低錯落,繁星萬點,倒映在江面上,那真是璀燦流華如人間天河。
這里有一座銅雕,表現的是歪七扭八,層層疊疊的重慶舊民居,似乎已不堪重負,隨時都要垮塌似的。我看過許多描繪重慶舊民居的國畫,都是這種歪斜重疊風格。這一點絕對跟平原上的成都不一樣,只有山城貧民窟才會有這種奇特景觀。
火辣辣的重慶
火辣辣的重慶
經常聽到所謂重慶的“棒棒軍”,也就是找活兒干的挑夫。這次算是見到真的了,三兩人一伙坐在路邊,每人一根竹棒。這種方式也只能發生在重慶,重慶多山路,除了大馬路,其它街巷全得爬坡,遇到重物,除了用“棒棒”挑起走(四川話),似乎也沒什么別的法子好想。
火辣辣的重慶
4,朝天門
多少次聽重慶人用親切婉轉的川語說“朝天門”,原來這里就是重慶半島最東面的尖端,也是長江和嘉陵江兩江匯合處。此處是一個低平的廣場,所以也叫“朝天門廣場”。它又是重慶最繁忙的碼頭,故叫“朝天門碼頭”。從中原來四川的船,一到重慶,首先到到達的就是這個碼頭。
重慶在古代有十七座城門,這里是最東面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座城門,門上原書四個大字:“古渝雄關”。為什么又叫“朝天門”?因為這里是歷代官員接皇帝圣旨的地方,因古代稱皇帝為天子,故得此名。
這里最有特色的景觀就是所謂“兩江匯流”,北面的嘉陵江水比南面的長江水要清一些,在朝天門匯合時,可以明顯看出江面上很長一段“北青南黃”的奇特景色,久久不相混。
火辣辣的重慶
這跟成語“涇渭分明”所說的景色是一個道理。水流這東西很有意思,在我們看起來,那么柔軟無形的兩股水遇到一起,還不馬上就同流合污了?不,實際上仍是各流各的,并排走著。這在流動力學中就叫做“片流”。
有年我在紅雁池水庫游泳,那幾天氣溫特別高,從電站里排出的熱交換水更熱,把魚都給燙死了。于是我在一處石崖尖端看到了這樣的奇觀:左面是熱得發黑的水面,右面仍是青綠色不那么熱的湖水,中間一道筆直清晰的分隔線,真是“涇渭分明”。
我沿著這條線游泳就更有趣,左邊胳臂發熱,右邊胳臂發涼,游到頭返回來,兩臂的涼熱也掉了個個兒,哈哈!真是人生一大奇趣。
我們來到朝天門的兩個月后,即7月19日長江洪峰過重慶,朝天門廣場完全被淹沒,就連通往朝天門的橋洞都漫上了洪水,廣場上只剩下高高的燈桿還露一點兒頭,致使重慶萬人空巷去觀看這一難得一見的場面。連“兩江匯流”的分界也沒了,全是黃湯一片。
輿論紛紛指責“三峽蓄洪導致重慶被淹”,網上專家回答:“當時水庫回水還不到涪陵,所以并未對重慶排水造成影響。”
5,白公館
5月17日這天,我把重點放在西邊——沙坪壩區。傳統的重慶市分為兩大塊,最重要的那塊當然是兩江夾流的那個重慶半島,叫做渝中區。西面就是沙坪壩區,包括我們熟知的白公館、渣滓洞、磁器口、重慶大學等等。這兩大塊相距很遠,當中隔著農村(比如紅巖村),幾乎沒多大關系似的。
我頭天上網查出去白公館有十個不同的換乘公交方案,選了一個最好的。一路坐車多半沿著嘉陵江邊走,左邊是山,右邊是河,說實話重慶沒有多少“平壩子”,怪不得當年蔣委員長要躲在這里,日本飛機來了好往山洞里藏呀。在路上還看到不少防空洞,現在美其名曰“人防工程”。
路上還看到一條絕妙的“控制拆遷通知”的廣告,居然是文革時代的毛語錄——“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而且還配著一幅文革的毛澤東畫像。看起來政府也終于認識到,拆遷辦與房產公司的野蠻拆遷,是會鬧出大事的。只好借“神的余威”發出警告。
我以前鬧不清白公館跟渣滓洞的區別,看了才知道,白公館正如其名,是個漂亮的二層小樓,周圍茂林修竹,流水潺潺,是個隱居的好去所。主要關押地位高的犯人,比如葉挺、楊虎城、楊的部將黃顯聲,楊的秘書宋綺云等,包括宋秘書的兒子“小蘿卜頭”。
而渣滓洞也正如其名,條件惡劣,但更大些,藏在歌樂山更深處,主要關押死硬的共產黨人,包括江姐、許建業(許云峰原型之一)、羅世文等。
當然,兩處的囚犯也有調換,比如江姐在兩處都關過。
白公館大門上刻著“香山別墅”,并非特務的偽裝,此處原本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白駒自詡是白居易后代,故借白居易的號命名為“香山別墅”,你看這監獄夠多么雅致。
火辣辣的重慶
走進去一所不大的院子,對面是一座二層小樓,沒多少房間,外面寫著當年的藍色標語“整齊嚴肅”,當中是藍色的國民黨黨徽,屋內寫著藍色“禮義廉恥”及條款,國民黨和共產黨相反,喜歡藍色。
火辣辣的重慶
院子角落是“小蘿卜頭”的雕像,大腦袋高顴骨,不那么像演小蘿卜頭的方舒,也許他們有原始照片?
火辣辣的重慶
說起小蘿卜頭宋振中,我倒見過他哥哥宋振華,不知什么原因,這位烈士后代竟跟我當年一樣,淪落到新疆和田,更巧的是,文革中他居然被貶到了更荒涼的,我工作的皮山縣,當縣委副書記。原來他屬于“造反派”,跟那幫當權的尿不到一個壺里,估計宋振華性格太直,這種人在哪兒都吃不開。
顯然這位副書記有職無權,等于流放。他自己很知趣,不攬事,也不和人打交道,天天躲進清靜的圖書館看報,恰巧我就是管圖書的,很想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名人聊聊,無奈宋振華不敢搭腔,看來整得夠慘,心有余悸。還不如當年跟他弟弟一起在白公館赴難,現在也落得個英雄美名。
我現在回憶宋振華那長相,倒是跟雕塑小蘿卜頭有幾分相似。看網上照片,這小哥倆的濃眉大眼像他爹宋綺云,高顴骨像他媽徐林俠。
牢房里還有小蘿卜頭當年的畫作,真不知道是怎么保存下來的?蠻精細,不像《紅巖》中描寫的那么奔放,那只《鹿鶴圖》,鹿鶴畫得極準確,大概是臨摹?《騎車圖》中那種自行車現在根本見不到了,前輪大后輪小,《飛機圖》是雙翼機,搞科普的本老夫一看就知道都是早期發明。可惜了,如果小蘿卜頭活著,也許是中國現代名畫家?
火辣辣的重慶
牢房里還有“繡紅旗”中唱的那面紅旗,當然,它并不是“針兒密線兒長”那樣“繡”出來的,而是白襯衣剪幾個五星用膠水貼在紅被面上。而且跟江姐毫無關系,是幾位“大老爺們兒”干的。
這面紅旗當時藏在地板下,并沒有在“最后時刻”打出來。剛一解放就被其中活著的一位“大老爺們兒”,后來的《紅巖》作者羅廣斌從牢房里翻了出來,遂成“革命文物”。
火辣辣的重慶
6,渣滓洞
網上說,從白公館出來,只要花十幾分鐘翻過一座山,就到渣滓洞。我腳疼得厲害,翻了半小時才到。
途中還有“梅園”,聽起來更高雅,其實跟梅花一點兒關系沒有,是戴笠為美國海軍少將梅樂斯建的公館,這“姓梅的”是中美合作所副主任,專門向軍統傳授“特種技術”,比如破譯日軍電碼,當然也包括種種可怕刑法。梅園沒在我的計劃中就不去了。
還沒到渣滓洞,已經是好幾個崗樓子,怪嚇人的。渣滓洞是一個三角形院子,居然還有籃球架子,供囚犯玩的?
墻上幾行藍字挺有意思:
“青春一去不復還,細細想想!認明此時與此地,切莫執迷!”
火辣辣的重慶
外面墻上還有幾行字更絕:
“長官看不到、想不到、聽不到、做不到的,我們要替長官看到、想到、聽到、做到。”中國文化中充滿了這種長官意識,奴才思維,觸目驚心,可知國民黨也不是什么好鳥。
在牢房外隔著籬笆門第一次看到了真的“老虎凳”!我年輕時練武術天天拔筋,知道那滋味,“說不說?不說?再塞一塊磚!”想想老虎凳能把腿筋給拔斷,太可怕了!
火辣辣的重慶
我第一次見老虎凳是在《米谷漫畫選》上,我們那時都是壞孩子,立刻想親手試一試,騙來鄰居一小孩,給他上老虎凳!當然我們還沒那么兇殘,小孩剛一哭我們就不敢再用力了。可知如果不加教育,連像我這種看上去斯文敦厚的書生,人性之惡居然也忍不住要在孩提時代爆發出來!中國從專制走向文明,路漫漫其修遠兮!
火辣辣的重慶
在這里我終于知道了渣滓洞名稱的由來,原來這里是一處小煤窯,但煤質不行,煤少渣多,煤中的渣石也叫“煤矸石”,此處采出煤來,“煤矸石”就堆在洞口附近,所以被稱為“渣滓洞”。
關在這里的烈士固然是中華精英,而特務們正像那“渣滓”一般,中國最黑暗最專制的地方往往在牢房。
遙想當年那些滿懷天真理想的青年,九死一生,逃出虎口,萬萬想不到文革竟被打成叛徒重入虎口。而那些地下的英烈更想不到今日之中國遠不是他們當年幻想的遍地鮮花,仍然荊棘叢生,需要繼續奮進。
7,磁器口
“磁器口”的地名也是從《紅巖》這本書中知道的,渣滓洞中的華子良(原型韓子棟)裝瘋賣傻,騙得特務讓他天天外出,到磁器口買菜,于是得以傳遞消息,并逃出虎口。
由此可知,磁器口是離渣滓洞不遠的一個市場,但從圖上看并沒有通公交。我們從渣滓洞出來,也想學瘋老頭步行走到磁器口,但一打問沒人這么走,太遠了,都得打車。看來養尊處優的現代人遠遠無法跟吃慣苦的過去人相比。
磁器口現在已經成了重慶的一個“古鎮”,只要哪塊地方被定義為“古鎮”,立刻都變成同樣面貌——高低不平的石塊路面,密密麻麻的大紅燈籠,琳瑯滿目的繁華店鋪,貴得出奇的特色小吃。不管鳳凰、麗江,還是周莊、磁器口全一樣,房子看起來好像確實是古建,但全都煥然一新。
磁器口街有一塊石碑《小重慶》,是林森題字,說是民國時代,磁器口非常繁華,所以被譽為“小重慶”。
火辣辣的重慶
一進磁器口就是一家“張飛牛肉”,一位大漢涂著黑臉,掛著連鬢大胡子,黑衣黑帽,代表“燕人張翼德”。我剛要拍照,“燕人”立刻害羞地遮住了黑臉。
在成都也到處都是“張飛牛肉”,其實瞎編。張飛是屠戶出身不假,但那是涿州的事,在桃園三結義之前,跟四川有什么關系?等張飛到蜀國時早已是“五虎上將”,高干了。再說張飛只是個賣肉的,又不曾下廚鉆研過牛肉烹調技藝,哪會有什么千年密方傳下來?
火辣辣的重慶
開始只知道張飛是操丈八蛇矛,性格暴烈的武將。后來聽說還是書法家,就有點兒疑惑,早年賣肉,后來打仗,哪來時間學書法?但又說于史有據,四川閬中縣發現了張飛《立馬銘》真跡碑刻拓片(見圖)。想想也還過得去,以舞蛇矛的功力作書,氣勢必然不俗。元代吳鎮《張翼德祠》詩也是這意思:“橫矛思腕力,繇像恐難如。”(“繇像”是當時的書法家鐘繇、皇像)
火辣辣的重慶
再后來張飛又變成了畫家,而且專工美女畫,這就很難想象了,那種“美女”誰敢娶?現在張飛居然又成了“廚子”!將來還有什么不會干?
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其實張飛原本是白面儒將,玩點兒書畫也算附庸風雅。只是后被《三國演義》寫成了黑臉虬髯猛將,從而成功塑造了一個中國文學史中最為經典的勇猛剛烈型形象。網友發現上了羅貫中的當,呼吁應該給張飛“平反”。
看了看所謂“張飛牛肉”,不過是鹵得干硬,堅韌如牛皮的肉片,要說跟張飛有什么關系,大概只有張飛那種天生神力的英雄才能嚼得動。上網查了查,其實原本不過是四川閬中回民傳統的風干牛肉,張飛是回民么?但一貼上“張飛”二字,價格也就飛漲十倍。
這里的所謂特色小吃,其實好多是湊人家外省的,比如冰糖葫蘆——北京的,糖人兒——天津的,姜糖——湘西的,飛餅——印度的,只有“陳麻花”大概算是重慶的,跟天津麻花不同,叫做“冰糖糯米小麻花”,嘗了嘗,酥脆香甜,真的不錯。
火辣辣的重慶
磁器口也有賣涼粉、豆腐腦的,嘗嘗,跟烏魯木齊的沒什么兩樣,只是涼粉更加酸辣,想不到西南人民也愛吃酸,這又是一個發現。
還有一種小吃叫“木錘酥”,兩個大漢當街表演,像打鐵似的,用大木錘在砧板上輪流擊打,看不清是在砸什么,后來才知道是花生糖。
火辣辣的重慶
“表演”也是中國功夫,特色小吃的賣點之一,比如四川名吃“三大炮”,好好的糯米團子,非得隔老遠扔出,反彈,再滾上芝麻。再比如茶館中不好好給客人倒茶,非得來個“蘇秦背劍”式,用長把長嘴兒的茶壺,隔老遠往杯中沖開水,茶水并沒增加香味,弄不好還燙著客人。可中國人就欣賞這個,就愿意為“玩藝兒”多掏錢。
火辣辣的重慶
磁器口一條街走到頭,就到了嘉陵江邊,此處也像朝天門碼頭一樣,往下走許多臺階,有一座沖天式牌坊,上書“龍隱門”,江里有一座樓船樣的美食城。
兩個月后,即7月19日長江洪峰過重慶,磁器口的龍隱門淹得只剩下上半截,“龍”真的“隱”在水中了。我一看電視,立刻辨出這就是我曾經走過的磁器口呀!
火辣辣的重慶
8,三峽廣場
從磁器口回旅館要路過三峽廣場,網上說三峽廣場也值得一游。
三峽廣場是個新開發的商業中心,那氣派也學解放碑大都會廣場,步行街,歐式風格。
這里有冰心、巴金和郭沫若的雕像。我以為這三位都是四川人,一查才知道,謝冰心跟四川一點關系都沒有,只是抗戰期間曾在重慶小住幾年,那時候大多數文藝家都在重慶避過難,不知怎么單把冰心湊在這里?是不是滿大街的“老爺們兒”太過生硬,來個女流在雕塑上增加點兒柔情?
火辣辣的重慶
郭老的人品一向為文人所不恥,哈巴狗一條。而巴金又以反思文革的《隨想錄》為當權者所不容,把這兩人擺在一起真是莫大諷刺。
這里叫做“三峽廣場”,是因為有幾組跟三峽有關的雕塑。
一組三峽大壩模型,還往下潺潺流水,做得實在有點兒媚俗;一組長江截流的立方體雕塑,遠不及真的三峽大壩旁邊的那組真立方體雕塑。這類建筑的靈魂和氣魄就在它驚人的體量,沒了體量,做成微縮,便全成為玩具和笑料。
火辣辣的重慶
倒是一組“三峽纖夫”比較成功,比真人略大,看起來就有了張力和勁道。雕塑這東西,是什么內容就必定需要什么樣的體量,如果一個小姑娘,做成二層樓高,那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可愛了。
10,重慶印象
從文化、語言和飲食看,重慶儼然又一個成都,但從河流山川地貌和交通看,重慶處處都是山城水城,重慶的夜色應該比成都要漂亮得多。總之,重慶是一個特點極為鮮明的都市。
火辣辣的重慶
重慶人似乎比成都人更熱情豪放些,肌肉也更結實些,大概是天天“爬山”的鍛煉效果。
抗戰時期重慶為陪都,文化人全都聚于此,憶寫重慶的文字汗牛充棟,連重慶的霧中都漂浮著“文化”,而今天隨著重慶之霧的漸漸散去,“文化”似乎也在散去。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70213/100897.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