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作者:滴水浮木

技術干部在部隊到底算什么蔥!?


總有一些行政和指揮類干部在和我們技術干部閑聊的時候,言語間透露出對技術干部的羨慕,總認為我們活少人閑責任輕,把領導交待的事情辦辦好就行,而且大多數還都在機關里,總之這兒好,那兒好。


真的是這樣嗎?凡是講科學,我們不妨用swot模型分析和對比一下:在部隊技術軍官相較于行政/指揮軍官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

我們把對象縮小一點,就拿基層技術軍官中占比最多的軍醫來具體分析便知。

優勢

一是晉升職級通常按年限穩步晉升,不用等靠位置。


這是技術干部的最大優勢,從近幾年來看,大部分基層行政干部想要3年或3年內晉升一個職級通常難以如愿,特別是副營、正營,大部分都要耗費4,5年的時間,個中原因實難一兩句話說清。


而技術干部晉升技術職級上不等位置,所以技術團以下的干部通常能夠每3年或4年順利晉升一個技術等級。


這就好比行政干部開的是私家車,我們技術干部坐的是地鐵,不堵車他們比我們快,堵起車來我們都到家了,他們還在二環上吶!


二是基層的技術干部輕易入團、輕松自主擇業。


這也是因為基層苦呀,對自身專業提高和發揮有很大的局限,不到萬不得已,誰又會愿意主動申請到偏遠的基層當一名技術干部呢?


當然也不乏一群鐵桿級技術干部在基層無私奉獻、任勞任怨。以至于基層的各類調研報告經常提到基層技術干部,特別是軍醫缺編、缺編、缺編……所以這么稀罕的“人才”,只要自己不主動提出來要走,只要能安心基層生活,被動淘汰的極其少見,不想混到團都難。想走?等混滿自主的年限再說吧!


劣勢

一是沒有行政職務,部隊職業發展受限。


軍醫,沒有行政職務,你混到頭也是個醫生。在現在的體制下,職務基本上決定了一切,決定了你的地位和待遇,一個行政副團以上和一個技術副團以上可想而知差別之大,被呼來喝去是常見的事情。


二是不太受人尊重,甚至有時候受人歧視。


在作戰部隊里,技術軍官幾乎永遠不可能成為高級行政干部,所以沒有人忌諱你,沒有人需要給你面子。即使你混到團級,你的直接上級可能只是一個營職干部。所以在部隊作為一名技術干部,不但要技術好,還得有胸懷寬、心態好呀!


機會

有一技之長,轉業不怕丟飯碗。作為技術干部,可謂“一技在手,轉業不憂”,這是行政干部無法比擬的。當然這需要大家在部隊時不忘不斷提高和鞏固自己的專業技能,轉業時方能實現美好的“技術人生”。


個人可支配的業余時間相對充足。技術干部大多完成手中的具體任務即可,不像行政/指揮干部,每天在各種瑣事和材料之間疲于奔命。


而且,有著更加平相對單一和可預測的職務提升方式,以及極少參與單位核心決策事務,決定了大多數技術干部都更加“淡泊名利”靜的心態,而不是像那些參謀干事,股長科長那樣浮躁而難以靜下心來學習。當然了,那些悲春傷秋、抑郁寡歡調整不好心態的技術干部除外。


威脅

軍改后,逐步實施社會化保障,技術干部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隨著軍改的進一步深入,社會化保障必然在部隊的各個領域逐步拉開。

“全面停止對外有償服務”已經明確宣布,部分軍隊醫院的裁撤也是近在眼前,借助地方醫院實現平時的醫療保障將逐漸成為現實,基層軍醫在日常醫療方面的作用必然被地方醫院全面取代,基層軍醫又當何去何從?

而這些種種的不確定,必將對這些技術干部的職業發展——特別是那些已不再年輕,技術資質卻又不夠牢靠的中年技術干部——造成重大影響。


每每看到那些年長的軍醫,我好像看到的是自己不一樣的明天。我們中的大多數最終歸于同樣的宿命,雖有掙扎,但難以改變。

或者找適合自己的路,或者盡快消費自己的人生。所以有上串下跳找門路的,有埋頭苦學鉆技術的,也有看破紅塵只顧玩的。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困局,打開局面,完成對自己職業生涯的“救贖”呢?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也不妨分兩種情況討論。

第一類:如果你已經看破紅塵,準備放棄,那好,那就盡情的玩吧,我送你一個字訣:“拖”字訣。


因為你已經沒有了什么“理想”之類的,那么只要你遵章守紀、干好本職、甘于奉獻,OK?然后按年限提升,待到入團混滿20年,直到自主擇業,最后拿著不算低的自主擇業金和老婆回家過小日子吧。


第二類:如果你還心有不甘,你告訴我你還想“試試”,那好,給你個二字心法:“跳”、“鉆”。


向上跳:因為幾乎每一個軍醫的最理想的職業路線都是“醫院”,既然是每個人最理想的,當然競爭也就最為激烈。那按常規的思維恐怕是不行了喲!你得“跳”,何為“跳”,跳出常規的思維方式,跳出一般的辦事規則,跳出你個人的社會關系范圍,。

向外跳:這是險棋一招,是有膽識、有學歷、有理想、有追求的“四有”人才的專利。用最快的時間拿到執業資格證(理想情況畢業1年可成),甚至拿到中級職稱證(理想情況畢業5年可成),到地方醫院聯系到適合的崗位,待到時機成熟,脫下軍裝到新的崗位上去謀求發展。

往深里鉆:如果沒有向上跳的方法,又有沒有向外跳的勇氣,你就得有向下“鉆”的狠勁。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你一無所有的來到部隊,留給你的最后一條光明大道就是“繼續鉆研,繼續讀書”,等到有一天“學富五車”轉業回鄉,相信“天道酬勤”,人生還會有大好的機會。

在基層鉆研專業這條路,看似最無奈的選擇,但也是最寬敞的大道,既拿到在部隊辛苦十多年應有的酬勞,也為離開后的東山再起積蓄實力。與前者“跳”之策相比較,深藏功名等待機會可能更適合大多數技術干部了。

總而言之,作為技術干部,我們有著行政干部難以超越的優勢,也有難以言語的無奈,但不管如何,都要以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去面對。


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止是部隊這份工作,而是我們自己倒不回去、也無法重來的人生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2915.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