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2016-12-09 林泉忠 布克筆記
本文是臺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林泉忠的賜稿。
一通極不尋常的蔡英文與特朗普的電話,震撼了國際社會,牽動了北京最敏感的神經。
這一天“TAIWAN”(臺灣)醒目地出現在美國等主流國際媒體的頭條。
難掩一臉錯愕神情的中國外長王毅及國臺辦發言人在回答媒體時,只丟下不痛不癢的一句:“這只是臺灣方面搞的一個小動作,不可能改變一個中國的格局。”
然而,因這通突如其來的“普英熱線”而人仰馬翻的北京,究竟會有多震驚,并不難想象。連日來,北京動用所有國安與智庫系統,誓要查明這起“電話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然而愈查卻讓中南海愈心寒。
“普英熱線”經過周密安排
首先,以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的性格而言,倘若“普英熱線”是心血來潮的一時之舉,倒也還好,然而情況并非如此。
其實早在美國總統大選勝出后,特朗普方面已經開始擬定一份與各國首腦舉行電話會談的名單,根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在很早的階段,蔡英文已被列入名單當中。到了確定通話日程后,相關人士也已向特朗普作了說明,特朗普也當然深知可能會有負面的反應。
換言之,此次“普英熱線”并非草率的偶然性事件,而是相關人士經過周詳的安排而成事的,更非臺灣單方面的“小動作”這么簡單。
再者,北京最擔心的,是究竟這出“電話鬧劇”是否意味著特朗普會改變自從1970年代基辛格以來美國堅持的“一個中國”政策。盡管當下特朗普的執政團隊還沒有完全成形,嚴格來說上任前的言行也并不等同未來美國政府的政策,然而讓中南海擔憂的訊息卻一個又一個地出現,北京已無法繼續對特朗普的中國政策“審慎樂觀”。
經過一陣錯愕與震撼后,主導“普英熱線”的勢力呼之欲出——美國“傳統基金會”。在意識形態上被視為美國保守勢力重鎮的該基金會,創立于1973年,經過創辦人佛訥(Edwin Feulner)四十多年的苦心經營,如今已發展為年度預算超過8000萬美金、被視為對華府影響力最大的智庫之一。
共和黨籍歷任高官許多出自該基金會,包括甫被特朗普任命為交通部長的趙小蘭。在大選期間,傳統基金會不僅為特朗普撰寫政策白皮書,基金會多位智囊也都加入了特朗普交接團隊。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基金會數十年來與臺灣關系密切,被視為華府的親臺大本營,也是臺灣長期的主要游說與交流對象。
幕后推手——傳統基金會
“普英熱線”最重要的推手不是別人,正是長期擔任傳統基金會總裁的佛訥。佛訥與臺灣政界淵源深厚,已先后訪問臺灣超過20次,多次出席臺灣歷任總統的就職典禮,與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等歷任總統會見多達17次。與蔡英文同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友的佛訥今年8月加入特朗普團隊,成為高級顧問,負責國家安全外交事務,是特朗普最重要幕僚之一。佛訥于10月就曾率基金會訪問團造訪臺北,并于13日在總統府受到蔡英文總統的接見。
傳統基金會在美臺關系中另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是研究員葉望輝(Stephen Yates),他現在擔任愛達荷州共和黨主席,目前也兼任特朗普交接團隊的顧問。葉望輝是美國前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的國家安全顧問,也是今年將《臺灣關系法》和“對臺六項保證”寫入共和黨黨綱的起草人。其中第六項就是讓北京感冒不已的“不承認中國對臺灣的主權”。葉望輝與臺灣淵源不淺,曾于1987至1989年間在高雄擔任傳教士,說得一口流利且帶有臺灣腔的國語,在臺灣政壇及社會各界人脈之廣,基金會同輩者中無人能出其右。就在“普英熱線”后的第四天的12月6日,葉望輝即攜特朗普意旨訪問臺北,并拜會蔡英文總統。
(資料圖)
“普英熱線”在美國政界的反應大致呈現兩極化,仍在位的奧巴馬政府重申“一個中國”政策,顯然不愿意看到這通電話沖擊行之已久的美國對華政策,影響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合作關系。然而,不僅特朗普本人在推特及臉書連續發帖,強力反擊民主黨人士及美國媒體對其挑戰“一個中國政策”的質疑,共和黨黨內的一些重量級人物,尤其是特朗普團隊要員,也紛紛為“普英熱線”的舉措背書,甚至質疑華府長久以來的僵硬思維。
特朗普松動“一中政策”的跡象
擔任特朗普交接團隊顧問的某前國務院官員稱,其實所有涉及“普英熱線”的相關人物,都非常清楚長久以來美國奉行的“一中政策”,但是“過去無論是共和黨籍還是民主黨籍的總統會做的事,不見得特朗普會跟著做。在他的眼里,典型的華府規則未必永遠都是最好的。”
讓北京對特朗普時代的對華政策不安的,還不只是“普英熱線”。就在特朗普接了蔡英文電話的同一天,美國眾議院壓倒性通過了“國防授權法案”,新法案將解除20多年來,美臺之間在軍事交流上的諸多限制,使美臺關系的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
事實上,臺灣方面已開始研議該法案在參、眾兩院通過后,有望爭取臺灣的國防部長堂堂正正地踏進五角大樓,也希望讓臺灣參與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實現臺、美、日三方在軍事領域上的合作。
誠然,對習近平體制下的北京而言,“臺灣問題”是不可能輕易妥協的核心問題。“普英熱線”是危機,也是轉機,至少已經扭轉了中國對特朗普時代“審慎樂觀”的心態。相信北京在特朗普上任前余下的一個多月,除了“聽其言,觀其行”之外,自然會好好研究特朗普的軟肋與溝通管道,同時加大力度接近所有可能影響特朗普對華政策的人物,確保近四十年來美國既定的“一中政策”不會全面走樣。
特朗普時代,以“臺灣”為“棋子”的中美新角力,才剛掀開序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216/72348.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Dec 10 Sun 2017 19:19
林泉忠:還有比周密安排的“川普蔡英文熱線”更嚴重的事態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