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于1983年設計定型,主要用于對敵炮兵作戰,壓制敵火器,殲滅敵有生力量和集群坦克,摧毀敵防御設施,以火力支援坦克、機械化步兵及一線作戰的炮兵的戰斗行動。
83式152自行加榴炮由戰斗部分和中型履帶式自行火炮通用底盤(簡稱底盤)組成。戰斗部分由火炮和炮塔組成。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采取戰斗部分后置,動力傳動前置,發動機縱放和車體后部開門的總體布置方式。戰斗室在車后部,適合自行火炮的特點和需要,戰斗室較寬敞,乘員操作活動方便。車體后部和炮塔兩側開門,乘員上下車和輸送炮彈方便,機動性好,便于及時轉移陣地。本炮威力大,射程較遠,能360°環射,炮彈采用分裝式變裝藥,殺傷爆破榴彈共有7個裝藥號,彈道選擇較靈活。
該炮還可發射發煙彈等。炮裝有液壓鏈式半自動裝填機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采用掛膠履帶板,上公路行駛不破壞路面。83-152自行加榴炮的電源為蓄電池組(65式蓄電池4塊串并聯),其額定電壓為24V。發電機為ZFC3000直流發電機,其額定電壓為28V,額定功率為3kW。通信依靠1部889D型電臺(具有小功率檔),頻率范圍為20~49.975MHZ,波道數為1200個,天線為28m(兩節)桿狀天線。發射機輸出功率為25W時,通信距離為20~25km;發射機輸出功率為0.2W時,通信距離為1~2km。另外,備有1套8302A-1型車內通話器。
武器系統的主炮由1966年式152mm加榴炮改進而成,彈藥通用。該炮由炮身、炮閂、反后坐裝置、搖架、高低機、平衡機、半自動裝填機構、液壓系統、瞄準裝置及方向機等部件組成。瞄準裝置包括:84式數碼周視瞄準鏡、58式標定器、66-1式直接瞄準鏡,既能間接瞄準射擊,又可直接瞄準射擊。
傳動裝置為機械式。傳動部件包括:傳動箱、多金屬片干式主離合器、二級行星式轉向機構、一級外嚙合側傳動。操縱裝置為機械式,轉向操縱有液壓助力。行動部分采用雙輪緣小直徑負重輪(6對)和托帶輪(3對)的型式,單銷干式掛膠履帶和復式懸掛。4個筒式液力減振器除起緩沖減振作用外,必要時還可以閉鎖懸掛裝置。車體后部設有800×800(mm)的后門。炮塔兩側開有600×800(mm)的側門,門上各裝有一塊潛望式觀察鏡和一個帶球型射擊裝置的射擊孔,供裝填手使用。
83-152自行炮機動性好。由于全炮裝在履帶式底盤上,有較好的機動性能,最大公路行駛速度為55km/h,可迅速占領和撤出陣地,便于機動,速戰速決。能進行環射,高低射界較大,便于火力機動;同時,該炮射擊精度好。發射時,因為火炮裝在履帶式車底盤上,底盤較重,與地面附著力較大,射擊穩定性較好。因此,直瞄或間瞄射擊有較好的射擊精度,能以少量的彈藥獲得較滿意的射擊效果;并且裝備有半自動裝填機構,輸彈機能解決任意角的輸彈,既可減小戰士的體力消耗,又可達到較快的發射速度。自帶30發炮彈,在彈藥車跟不上時,也能投入戰斗;83-152炮又有一定的防護能力。射擊時,因為炮手在炮塔內操作,可防止彈片的傷害;該炮炮彈初速較大,射程較遠,使用變裝藥,共7個裝藥號。可在同一個陣地射擊不同距離目標,便于以火力支援步兵及坦克作戰。
該炮的炮塔是戰斗部分方向轉動的主體,內部是戰斗室,額定乘員4名。炮塔由炮塔體、12.7mm高平兩用機槍、彈藥架和炮塔內設施等四部分組成。炮塔體是一個由前甲板、前側甲板、左右側甲板、后甲板、頂甲板、裙板及其它附件焊接組成的多面體。各面的裝甲厚度與傾斜度都不相同,有一定的防彈能力。其中左右兩個側甲板上安有側門;后甲板上安有帶活動門板的續彈門;頂甲板上安有炮長指揮塔和天線基座;左部有瞄準手用潛望鏡和帶有標燈座的周視瞄準鏡護蓋,標燈座用于晚上標定時,連接標燈;在中部有1個蓋板,用于分解炮閂時,打開此板,從炮塔內取出閂體;在后部裝有1臺風扇。炮塔體四周的甲板上焊有吊鉤和登車握把,左右兩側甲板上分別掛有炮衣和偽裝網。炮塔體內左側的裙板上裝有炮塔行軍固定器。
該炮現在大量裝備我國陸軍的各級部隊,特別是山地和河網地帶以及重型機械化部隊中,成為我軍遠程炮兵支援的主要技術兵器之一,在當前的戰爭形勢下,83炮出現了一定的信息化缺失,在此后的改進中都已經加以改善,具備了快速反應和火力快速定位回擊的能力,是我軍不可或缺的“戰神”。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就愛閱讀網92to.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202/6274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