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踐行“三嚴三實”<?xml:namespace prefix = o />

要從每一名共產黨員做起

(2015年5月30日)

按照中央、省、市統一部署,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堂“三嚴三實”專題黨課。今天我們召開的這次會議,既是黨課學習會,也是活動動員會,這次會議的召開,也標志著我縣“三嚴三實”活動正式啟動。根據中央和省市的要求,活動是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我們決定下延一級,將范圍拓展至鄉科級領導干部。全縣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上級決策部署上,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身到這次專題教育活動中。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2014年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參加安徽代表團討論審議時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三嚴三實”雖然只有短短的24個字,但蘊含著非常豐富和崇高的精神內涵。嚴以修身,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嚴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民清廉。謀事要實,就是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創業要實,就是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做人要實,就是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

應該說,這“三嚴三實”要求,是新時期領導干部從政的根本準則,是黨的作風建設的新坐標,是黨員干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束后不久,中央又部署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這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延伸深化,是持續深入推進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重要抓手。

下面,根據“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求,我結合自身學習體會,對各級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提幾點希望,同時與大家共勉。

一、嚴以修身,做精神上的引路人

古人云:大丈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排在第一位,可見嚴以修身的重要性。我認為,修身的關鍵有三點:

一是要經常學習,堅定理想信念。習總書記反復強調領導干部要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他曾經回憶說,“我最大的愛好是讀書”,“1969年我到農村插隊后,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白天田間勞動間隙、晚上睡覺前都手不釋卷,一點一點積累。”他在浙江主政時強調:要修煉道德操守,提升從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習。去年接受俄羅斯電視臺采訪時他又說,即使政務再繁忙,“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就是讀書。”習總書記言傳身教,為我們各級領導干部學以修身做了榜樣。

至于學什么?我認為,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共產黨員,必須要系統學習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重要會議精神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尤其是學好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另外,要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偉大歷史中汲取營養,多讀文化經典,充分繼承和大力弘揚這些優秀文化,用以修養身心、提升境界,形成行動自覺;要學習黨的偉大歷史、學習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學習他們追求信仰的德、服務人民的德、犧牲奉獻的德。要通過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形成自己獨特的政治品格,這種政治品格包含很多方面的內容,比如,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事求是的精神、求真務實的態度、與時俱進的品質,等等。

二是要經常照鏡子,發現自身問題。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員也要經常“照鏡子”,查找差距,反思不足,加強黨性修養。每個黨員都應當經常對照黨章的要求,進行自我檢查和反思,看自己做得怎么樣,還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改進。有的黨員入黨后,對黨章的學習不經常、不深入、不細致,以至于對黨章的規定和要求一知半解。黨員要時刻提醒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忘記自己黨員的身份,要時刻用黨章規定和要求規范自己的言行。

三是要找準標桿,明確努力方向。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共產黨員的榜樣有很多,像“心中裝著全體人民、惟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人民利益高于天”的孔繁森、“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的谷文昌,都是我們可以對照的標桿,更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榜樣。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該見賢思齊,經常用焦裕祿、孔繁森這些先進人物的精神和事跡,“照一照”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切實查找差距和不足。各級領導干部更要努力向榜樣看齊,以自己的言行為全體黨員干部做好表率。

二、嚴以用權,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鄧小平同志曾告誡說:“我們拿到這個權以后,就要謹慎。不要以為有了權就好辦事,有了權就可以為所欲為,那樣就非弄壞事情不可。”習總書記指出:很多人有權力了,往往會成為被“圍獵”的對象;當官發財兩條道,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習總書記說得一針見血。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有體驗,當領導以后,奉承、追捧的人就多了,主動送好處、說好話的也多了,但是大家一定要清醒,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多了不起,實際上有些人是沖著你手中的權力來的,表面上恭敬有加,暗地里心有所求,甚至有極個別的暗藏玄機。

作為一名合格的領導干部,要清楚的知道:權力是組織授予、人民賦予的,是干部使用、群眾受益。為官者不可能把權力帶進墳墓,而權力卻可以把為官者帶進墳墓。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反腐敗過程中,查處的中央管理的干部已經有上百位了,看看這些人的人生軌跡,確實發人深省。一開始,他們都是有信仰、有追求的,但是后來逐步放松了自我約束,沒有控制好手中的權利,走向腐敗的深淵,導致自己乃至家人身陷囹圄。因此,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切實做到嚴以用權。

權力本無良善之分,關鍵在使用它的干部,做到嚴以用權,關鍵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嚴以用權,要用之為公。我們都是黨培養多年的領導干部,我們每一名領導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權力,你要用權就要為人民負責。只要是“公”字為先,你就會心底無私天地寬,你就會敢抓、敢管、敢于負責。如果“私”字為先,你就會心存雜念,左顧右盼,畏首畏尾。權力和責任是連在一起的,沒有無責任的權力。所以,人民賦予的權力,就要敢于為事業去用、敢于為人民負責。

二是嚴以用權,要行之有規。權力的邊界就是法制,權力運行要遵循法律的軌跡,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法無授權不可為”,任何級別的領導干部都沒有法外之權。簡政放權,削減行政審批事項,公開權力清單,這些改革措施的推進,都是為了讓權力之手規矩起來。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不是讓權力在籠子里僵死或“睡大覺”,而是要讓權力恰如其分地發揮作用,讓領導干部不謀私,不淪為“蒼蠅”、“老虎”。

現在,中央的“打虎拍蠅”行動對高級干部震懾非常大,對基層的干部震懾不大,反腐的壓力還沒有層層傳導下來,一些職能部門的吃拿卡問題要仍然存在,不給錢不辦事問題仍然存在。省委書記周本順同志在多個場合講過,一個人的社會環境、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很難選擇,但是貪是廉是可以選擇的,領導干部的政治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希望有這樣那樣問題的人,趕緊收手,千萬不能心存僥幸,繼續以身試法。如果說在過去那種“失之于軟、失之于寬”的環境下,濕了鞋還可以勉強容忍的話,那么在十八大以后,全面從嚴治黨的今天,仍不收斂、不收手,就不能不從嚴懲處了。

三是嚴以用權,要錯之有責。權力意味著責任,沒有不承擔責任的權力。在其位,謀其政。用好權力,首先就要明確職責所在、要求為何,對該干的事做到胸中有數,不能當“糊涂官”,行其權,盡其責。職責范圍的事,就當盡心盡力,決不能遇到矛盾繞道走、碰到困難往后退,滿足于當“太平官”。有權必有責,失責必追究。若只得意于手中的權力,淡漠或忽略自己應盡的責任,就會導致濫用職權,甚至以權謀私。不論什么人,不論職務高低,一旦不作為,亂作為,你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三、嚴以律己,做經濟上的干凈人

嚴以律己,主要是廉潔自律。龔自珍曾說過:“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如果不能從自身入手,控制好自己的貪婪、欲望、惰性等,又怎么能干出一番大事呢?

從古至今,嚴以律己、清正廉潔的典故不勝枚舉,在這里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大家共勉。

一是“以廉為金”的典故。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二是“楊震拒金”的典故。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來拜訪他,并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三是“一錢太守”的典故。在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十分清廉。后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后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這是幾個古代官員清正廉潔的典故。再給大家講兩個毛主席、周總理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不搞特殊化的故事。

在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毛澤東的女兒李訥當時正在北京一所大學讀書,吃住都在學校,兩三周才回家一趟。這天周六從學校回來,衛士長李銀橋見她臉色不好看,反復詢問,才知是餓的,就設法搞了一袋餅干,偷偷送給李訥。結果,被毛澤東知道后,嚴厲批評了李銀橋搞特殊化的錯誤。李認為別的家長也給孩子送東西,毛澤東沒等他說完就怒斥道:“人家的孩子可以送,我的孩子就不能送!誰叫她是我毛澤東的女兒……”李銀橋雖然受了訓斥,卻打心眼里佩服毛主席的無私胸懷和嚴格要求自己及子女的高尚品質。

建國初期,周恩來搬進了中南海西花廳。西花廳是清朝乾隆年間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濕陰冷。身邊工作人員多次提出修繕,他說:“我身為總理,帶一個好頭,影響一大片;帶一個壞頭,也影響一大片。”

對領導干部來說,律己能贏得尊重,樹立威望;律己能凝聚民心,匯聚發展正能量。我們要經常審視自己,看一看自我要求嚴不嚴?對家人、親屬、身邊的工作人員要求嚴不嚴?公生明,廉生威,我們只有嚴以律己,以身作則,才能帶出好隊伍,養成好風氣。

四、謀事要實,不要好高騖遠

謀事“實不實”,是鑒定一個官員從政能力和為官態度的重要依據。對于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實不僅是干事創業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種歷史責任。從“辦事不吭聲”的老實人張思德,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好干部焦裕祿,再到“退休福不享,栽樹二十年”的“草鞋書記”楊善洲,盡管時代方位不斷變化,但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始終都是優秀共產黨人的本色。習近平總書記謀事要實的諄諄告誡,值得每一位為官者時時思量,努力踐行。謀事要實,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用心謀事而后立事,才能謀成好事和大事。各個地區的發展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指望在短期內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做任何工作都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好高騖遠。具體到海興來講,雖然我們近幾年經濟社會實現了快速發展,但由于我們基礎比較差、差距比較大,注定在未來的五到十年里,我們干的很多工作仍然是打基礎的工作,就像我們的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教育基礎設施改善等,這些都是最貼近民生、最貼近百姓的事情。

二是要有“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態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領導干部要改進工作作風,不能好高騖遠,堅決杜絕只為出政績、出形象、出風頭,而在工作中既不符合實際又不符合客觀規律的錯誤做法;要堅決制止在決策時拍腦袋、實施時拍胸脯、失敗時拍屁股走人的錯誤行為;要堅決杜絕毫無指導意義的口號式思路。這幾年我們提出的“七大會戰”、“六大攻堅戰”、“六大建設”都是實打實的工作任務,都是我們全縣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了,全縣經濟社會就會實現快速健康發展。2014年,我們取得“一個重大突破、兩個國家榮譽、三個明顯提升、四個全覆蓋”的成績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特別是5月2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一行來我縣就地下水壓采工作進行調研,這是從建縣以來第一個國家領導人到我縣進行調研,首先證明我們地下水壓采工作已經做得很好,同時也更加印證我們在貫徹執行上級政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盡到了最大努力。

三是要有“想民之所需”的覺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為領導干部,要思民之所想,想民之所需,急民之所憂,解民之所困,這是干部謀事之基礎,成事之通途。現在有些領導干部想什么事、干什么事,不是考慮對廣大人民群眾有什么好處,而是更多的考慮對自己晉升有什么好處,能不能引起上級領導關注。打個比方,這些人和老百姓的關系就好像青蛙和水的關系,需要水的時候,就跳進水里;不需要水的時候,就跳到岸上,趾高氣揚的望著水面。因此,在解決為誰謀事、為誰干事的問題上,各級黨員領導干部都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和發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良傳統,深入基層,了解廣大群眾需要什么,期盼什么,把群眾的訴求作為謀事的核心內容,把群眾的所思所盼作為謀事的關鍵所在;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兼顧,全面協調,把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作為基本前提,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最終目標,正確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努力做到事業有成。

五、創業要實,不要為官不為

可以說,對于為官從政者來講,“避事”而不積極干事,“躲事”而不認真處事,在其位不謀其政、任其職不盡其責,是最大的恥辱。也就是常說的:為官不為平生恥。

現在,一些地方長期以來官場存在的一些“灰色心態”,主要表現在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畏難情緒,逃避工作壓力,不積極努力,而是消極等待觀望,不從自身找原因,一味強調客觀,不承認個人能力素質才是官場的“硬法則”,等等。這些干部可以劃分為三類:一類是“等靠式”干部,這種干部不動腦子,工作平庸一般化,上邊說一就做一,上邊說二就做二;第二類是“推脫式”干部,本來是自己的事情,份內的事情,卻上推下搡,左推右搡,特別是工作一旦出了問題,一味的找借口,拉客觀,推上怨下。這樣的干部往往是好事自己攬著,難事推出來,矛盾交上來;第三類是“坐而論道式”干部,說“坐而論道”可能好一點,叫“坐而論事”、“坐而挑事”更貼切一點,不但自己不干事,還給那些干事的人挑三挑四,說三道四。以上這三類情況,雖然只在個別干部身上存在,但是危害很大,如果任其蔓延,會影響整個黨政干部隊伍的戰斗力,喪失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后果不堪設想。所以說,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遠離“灰色心態”,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一是要有一顆與人為善的心。人生是一個過程,很短。大家能在一起工作,就是緣分,要珍惜緣分,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墻。要知道懂團結是大智慧,會團結是大本事。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需要大家多去換位思考,多去溝通、商量、體諒、包容。如果每一名同志替別人想的多一些,替自己想的少一些,你就會心平氣順;如果你替自己想的多,替別人想的少,往往就會怨天尤人。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爭當“鏡子”,通過照“鏡子”常反思自己觀點上的差距,不要當“手電筒”,光照別人,不照自己。

二是要正確看待自己的個人得失。古人說:“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對一個領導干部,實現人生追求,最終體現在干了多少事、干了多大事上。我們國家從建立、建設發展,到今天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都是無數黨員干部的無私奉獻,甚至拋頭顱、灑熱血帶來的。反觀目前我們一些干部的精神狀態,不僅談不上講奉獻,說得嚴重一點就是不知足。能力不強,卻把名利看得很重,干一點事就想得到“回報”,剛剛提拔就琢磨著“再上一個臺階”。目前有些同志的思想還是很活躍,四處的托關系,跑、找、要。尤其是一部分中青年干部思想浮躁,不能正確看待自己,一旦自己的愿望達不到,就寢食不安,坐臥不寧,這說明你這個干部政治上就不合格。“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為“官”一任,就要盡到造福一方的責任,黨員干部不要只想在任上得到了什么,而是要多想想,在任上做了哪些工作,給別人留下了什么。當“官”就要留念想,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三是要有務實肯干的精神狀態。我縣是全省重點發展的沿海縣市之一,正處在爬坡過坎、奮力沖刺的關鍵時刻,大事多、難事多、急事多,這就要求各級干部,必須經常保持一種昂揚向上、開拓創新的工作狀態。概括講就是要有“三種”精神。

第一,要有勇于擔當的精神。隨著形勢的發展,群眾思想觀念的變化,不同階層利益訴求的多元化,在推動工作和解決問題時,像過去那種振臂一呼,群眾熱烈響應,矛盾問題迎刃而解的局面很難再出現。在目前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幾乎每一件事情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摩擦和碰撞。在這種形勢下,維護廣大群眾的正當利益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原則,但對于一些不正當的要求,我們也要敢于說不,敢于拒絕,敢于碰硬。另外,一個單位難免會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其中不少是老大難問題,處理起來費時費力,還容易得罪人。這就更需要有擔當精神,下決心、用狠勁把問題解決在當下,不把包袱留給后任。

第二,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很多大事、難事、重要事都不是幾天、幾個月就能完成的,需要我們有“愚公移山”的韌勁,俯下身子去干,不達目的不抬頭,不出結果不松手。

第三,要有服從大局的精神。各級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必須講政治、顧大局。就黨員干部而言,什么是大局?發展是最大的大局;什么是政治?發展是最大的政治。任何人、任何單位都不能偏離這個中心。各級各部門必須牢固樹立全縣“一盤棋”的思想,克服本位主義,每想一件事情,每出臺一個文件,每干一項工作,首先要看對大局有沒有利處,對全縣發展有沒有利處,否則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干部。

六、做人要實,不要脆而不堅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人要實”有重要論述:“做人要實,就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73年前,毛澤東寫下著名的《改造我們的學習》,嚴厲批評了“華而不實、脆而不堅”的風氣。實在和誠信,是把真理作為人生信條的高貴品質,是一個人重要的道德修養。為人是否守住根本,做人是否襟懷坦白,對領導干部而言,絕非個人人品小事,更事關黨的事業和人民福祉。黨員干部做人要實,要做好以下三點:

一是要“守信”。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忠誠老實,是從政者最大的“官德”。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為官先修德。領導干部只有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才能贏得組織的信任,贏得群眾的支持。樹立良好形象,決不僅僅靠權力,更主要的靠其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要始終堅持把誠實務實作為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準則,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克服私心雜念,塑造高尚人格,真正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知行統一。

二是要“守矩”。古人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身正、言規、行不逾矩,講的就是要做人實在、言行一致、公道正派。黨章明確規定,共產黨員要“對黨忠誠老實,言行一致”,這不僅是對每個黨員提出的政治規矩,更是黨員干部必須遵循的黨性原則。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不該做的不做,不該說的不說,現在在用人上有一種現象:組織上用誰還沒動議,就傳得有鼻子有眼;集體定的事,傳的卻是誰起的作用。在信息社會,消息多、傳得快并不奇怪,但如果領導干部以此籠絡人心,就是不講組織原則的表現。另外,黨員干部無論干任何事,都要與政策法規對照,都要有風險評估,不能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表態,避免上馬了干不下去,干完了留下一堆問題。

三是要“守道”。《孟子·滕文公下》講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古有文天祥,近有趙一曼,正是因為矢志不移,才能成就千古芳名。共產黨人信守的道路,就是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我們的黨員領導干部隊伍中,絕大多數人是按照“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的要求去做的。但也必須看到,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黨員和干部背離了做人要實的要求,不講黨性、不重品行,撈資本、做虛功、拉關系、搞奉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現在有的領導干部,身邊總聚集一些投其所好的干部,這些人不是想踏踏實實干工作,獲取領導認可和群眾公認,而是想通過投領導所好,搞歪門邪道,換取政治資本。因此,作為領導干部,一定要把個人愛好和工作充分協調好,擦亮“雙眼”,不能出現“會做的不如會說的”、“老實人吃虧”的現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么人就會有什么樣的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有什么黨風。實踐反復證明,用一個作風好的干部就會帶動一批作風好的干部,用錯一個干部也會影響一批干部的積極性。縣委用人,肯定會選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干部,同時也會綜合考慮,這個人能不能勝任這個工作崗位,或者說社會的公認程度對他是個怎么樣的評價。各級黨組織也要注重選拔忠誠老實、默默奉獻、不事張揚的干部,重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群眾信得過的干部,推動全黨全社會營造當老實人、講老實話、做老實事的良好氛圍,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同志們,當前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面對群眾的更大期盼,期待廣大黨員干部能夠強化踐行“三嚴三實”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在思想上加大力度,在行動上善作善成,以“敢于打硬仗、敢于涉險灘”的勇氣,以“一心為民、干在實處”的狀態,在推動我縣跨越發展中建功立業、大有作為! 

注:內容來自網絡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9700.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