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化石

  如圖,這是2005年考古學家在尼日爾非洲沙漠地區發現的距今2.5億年前的鱷魚骨骼化石,然而這種鱷魚與其他時期所挖掘的鱷魚骨骼化石有許多差別,暗示著鱷魚的遠古時期進化模式并非是之前科學家所想像的那樣。它屬于一種科學家認為在這之前早就已經滅絕了的動物群,這項研究突出了氣候和陸地上生命進化的交互作用。這種遠古鱷魚骨骼化石向人們揭示了兩種新類型的古代兩棲類動物。

化石

  2004年,考古學家在印尼佛羅雷斯島嶼上發現小型類人體骨骼化石,這項考古發現引起考古界的轟動,一些科學家甚至認為該發現能夠改寫人類進化歷史。許多科學家稱這一遠古人類分支為“霍比特人”(hobbit),認為他們是人類的一個分支。如果是這樣的話,將意味著這支遠古人類的歷史可追溯至1.8萬年前,他們從島嶼環境逐漸擴散至全球各地區。另一些科學家則對這是一種新人類分支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島嶼侏儒現象,或者是一種基因遺傳病癥,從而解釋了為什么這些人類骨骼化石實際上來源于現代人類,只不過他們看上去稍微有一些不同而已。

化石

  2009年3月,一項考古研究顯示亞洲淡水熱帶龜化石出現在加拿大的北極地區,從而讓科學家們產生了一系列置疑,畢竟鹽水海洋將亞洲和北美洲相隔離。科學家稱,這些龜化石的年代可追溯至0.9億年前,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的火山噴發現象,從而引發了全球氣候非常溫暖。科學家猜測,由于快速升溫,使得北極融化的冰水灌注北極陸地,由于淡水比鹽水密度低,很可能形成鹽水海洋與淡水河流的交融,其中淡水位于鹽水之上,從而形成了水龜遷徙的淡水通道。

化石

  在0.3億年前的歐洲,一種類似蜂鳥的鳥類盤旋在花卉植物周圍,它們以采集花蜜為食。科學家將發現的這種遠古鳥類命名為“Eurotrochilius inexpectatus”,意思是“不同尋常的歐洲蜂鳥”。令人驚奇的是,這是美洲之外第一種類似現代蜂鳥的遠古鳥類化石,它要比新大陸時期蜂鳥早數百萬年歷史。這種舊大陸時期的鳥類身體從頭部至尾部共長3.8厘米,它的鳥喙和翅膀非常適合于盤旋飛行中進食。

化石

  如圖所示,在圖片下方一個巨大的單細胞原生生物正在巴哈馬群島海底緩慢地移動著,它顛覆了18億年前單細胞生物不會留下類似移動痕跡的理論。科學家長時間認為只有身體左右兩側對稱的多細胞動物才能留下移跡化石證據,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暗示著多細胞動物生存于寒武紀之前,這一時期在5.5億年前出現了快速的物種進化和多樣性,同時該時期的化石記錄中首次出現了多細胞動物。這項最新研究表明大型單細胞原生生物也具有移跡化石。

化石

  一種類似鳥類的恐龍化石挖掘發現于中國內蒙古二連盆地,它的歷史可追溯到0.7億年前,令科學家們吃驚的是,這種恐龍的體重是同一時期其他類鳥恐龍體重的35倍。然而,這具恐龍化石經分析顯示它只是幼年體,年齡只有11歲,體重就已超過了1362公斤。科學家將它命名為“Gigantoraptor erlianensis”,中國科學院古生物學家許新和研究同事對這種類鳥恐龍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告訴新聞記者這種恐龍的外型與其他類鳥恐龍相比,就如同老鼠和豬進行對比。

化石

  2006年,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一種漫游在原始熱帶珊瑚礁周圍的一種遠古魚類化石,其歷史已有3.8億年。這項發現將重新改寫生命是如何首次從海洋環境走向陸地。科學家指出,它可能是魚與陸地脊椎動物之間的“過渡物種”,在這種魚類化石中發現它擁有像人類一樣的上肢骨骼。據悉,這種被命名“戈戈納塞斯”(Gogonasus)的魚類化石是2005年科學家在西澳大利亞石灰巖層中發現的,甚至它的顎部還一開一合,看上去就像是剛死亡不久的魚類。這種魚類的頭部長有呼吸系統結構,同時還長有鰭關節。科學家猜測它是長有內耳和上肢體的現代“旱鴨子”動物的祖先。戈戈納塞斯魚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擁有健壯的帶鰭關節的前鰭,它們主要在海底暗礁中爬行尋找獵物。

化石

  在美國洛杉磯中部一處停車場,建筑工人發現了一塊接近完整的猛犸骨骼,同時還挖掘發現美洲獅、劍齒虎、恐怖狼、野牛、野馬和地懶等其他冰河時期的哺乳動物。這些骨骼化石位于著名的拉布瑞亞焦油坑考古遺址不遠,這處焦油坑考古遺址在冰河時期曾有大量的動物陷入瀝青之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動物骨骼從焦油坑的裂隙和裂縫中冒了出來,暴露在接近地面的位置。負責該考古項目的古生物學家稱,這項發現將暗示著在1-4萬年前大量的冰河時期野生動物曾漫游在這里生存。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qiwen/20161029/17469.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