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CEO李彥宏:我是一個慢性子

作者: 外灘畫報  來源: 外灘畫報  發布時間: 2010-09-17 07:58  閱讀: 946 次  推薦: 0   原文鏈接   [收藏]  

  11年前受邀觀禮建國五十周年的國慶典禮后,李彥宏決定回國創業。6年后,他創辦的百度在美國上市,成為納斯達克市值最大的中國公司。李彥宏沒有保鏢,他說那樣“很別扭”,偶爾在大街上,他會被人認出,索要簽名。
  李彥宏的粉絲眾多。以前,他們曾經出現在機場、貼吧、虛擬生日派對以及百度搬家的途中。這一次,他們甚至出現在了2010百度世界大會上。事實上,這是一年一度的IT行業盛會。當李彥宏邁進大門時,早已守候在此的男孩女孩,立刻激動地鼓起掌來——“Robin,Robin。”(李彥宏的英文名),他們叫道。
  一年前,類似的場景出現在華盛頓。但簇擁在側的,卻是一干美國政商界精英。中美經貿論壇上,400家美國公司的高管、智庫學者聆聽了李彥宏的演講后,集體長時間鼓掌。會議開始前,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只邀請李彥宏一人,在辦公室里促膝長談。
  現年42歲的李彥宏是百度的掌門人,2000年創立的百度目前市值達到了300億美元,是納斯達克市值最大的中國公司。美國《時代周刊》剛剛發布的“2010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里,李彥宏和蘋果CEO喬布斯一起進入了該榜單。

  9月2日,北京,2010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登臺之后,他和“他的影像”一同出現在了眾人面前。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十二連屏電子屏幕,大約有一兩層樓高;李彥宏在令人“震撼”的虛擬世界里,扮演了“一個探險的圖書管理員”。  

  這算是一場“本色演出”了——1987年,李彥宏在北京大學就讀的專業,就是圖書情報系“百度搬離中關村以前,我辦公室的窗一直朝著北大,”他回憶說,“透過那扇窗,我可以看見自己當年住過的宿舍。”
  電子屏幕上,時而是浩瀚書海,時而是坦克大戰。李彥宏輕點鼠標,畫內畫外應對自如。“如果想看《三重門》,就點框,”他說,“你就可以花5元錢閱讀了;如果不想付費,你也可以點擊看簡介,反正不離開這個框。”“那么,如果輸入《侏羅紀公園》,結果會是什么呢?”李彥宏面對大屏幕上的恐龍,做了一個受到驚嚇的退后作:“不過抱歉,這個應用我們現在還不能做到,未來一定可以。”一個冷笑話之后,全場響起會心的笑聲。
  就在幾天前,李彥宏到科技部拜會部長萬剛,后者問:“你們百度現在做的,就是幫助用戶尋找服務。那什么時候,能幫助用戶獲得服務呢?”李彥宏答:“請關注百度世界大會,我們就要實現了。”
  “未來的景象怎樣?”他在會場正式揭開謎底,“打開電腦,屏幕中心只有一個框,把需求告訴這個框,你就可以獲得滿意的答案。”

  十多年前,剛剛從紐約布法羅大學獲得碩士學位時,李彥宏還是一名略帶羞澀的計算機愛好者。那時,他是硅谷里一名普通的工程師,而喬布斯已經開始馳騁疆場與比爾·蓋茨一決高下了。

  在7月份剛剛結束的“太陽谷峰會”上,李彥宏作為唯一的一個中國企業家,已和喬布斯、巴菲特、比爾·蓋茨、默多克等人一起出入頂級大亨們的“夏令營”了。峰會召開的同時,在硅谷的皇冠假日酒店,百度展臺上人潮洶涌。這是一個不設上限的招聘,在李彥宏看來,百度愿意為世界上任何一名最優秀的工程師買單。
  面對見慣了財富神話的硅谷精英們,百度帶去的是一張空白支票,并對那些頂尖的工程師們表態,“不會限于預算”。“那么,李彥宏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呢?”《時代周刊》這樣評價道:“首先,相對于其他人,李彥宏更早地對搜索表現出了興趣;其次,他來自中國山西。十年前,李彥宏就認為回到祖國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我是互聯網的信徒”
  十年前,丁健第一次見到李彥宏的感覺是,“和一名普通的硅谷工程師差不多,沉靜內斂。”后來,他才知道了李彥宏喜歡冒險與滑雪,而且每次滑的都是高級道。“基本上,我一年也就滑一次雪。”李彥宏卻表示。丁健和田溯寧,一起創辦過納斯達克第一家中國上市公司亞信。現在,他是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合伙人,同時也是百度的獨立董事。
  今年正月十五,在亞布力滑雪場。苦練了一年滑雪技術的丁健,想挑戰王梓木、李彥宏在內的各路高手。但是,快速滑行時丁健摔了一跤。王梓木是華泰保險公司總裁,連續三年在圈中捧得冠軍后,他忍不住告訴丁健一個秘密:“其實,如果你在快要到彎道的時候提前減速,最后反而能勝出。”
  這和李彥宏早先在經濟危機中,悟出的企業“彎道超車”理論如出一轍。2009年的中美經貿論壇上,他就是憑著這一理論,博得了滿堂喝彩。“在硅谷,冒險是最正常的事情。”李彥宏說:“但有一樣東西比冒險更重要,那就是好主意。”在硅谷,好主意一向是最昂貴的商品。
  1991年,李彥宏來到布法羅大學計算機系學習。當時,中國留學生中有一股風氣,一旦找到工作就會放棄博士學業,拿一個碩士文憑走人。“起先,我以為自己不會這樣”,但后來李彥宏發現:“我的興趣不在于讀博,因為你研究的是什么?別人都不知道。”
  “我的理想,是設計大家都需要的東西。”1994年,李彥宏加盟搜索引擎Infoseek,一舉成為全美搜索引擎排名前三的專家。“每天看著數百萬人使用自己的設計,心里真是有說不出的滿足感。”
  事實上,李彥宏對于商業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不過,他認定改變自己一生的,是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松下信息研究所的實習生。“我在那里只呆了三個月,但至關重要。”

  一開始,李彥宏就被一種“耍小聰明”式的研究方法吸引住了。“在松下,你總是能聽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他說,“解決辦法也許并不難,但問題本身卻很有意思。”在松下,李彥宏喜歡翻閱《華爾街日報》。其中,有一篇講述信息高速公路的文章,讓他非常激動。“我看完之后,真覺得生逢其時。”后來,他坦言:“我就是互聯網的信徒。”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丁健和田溯寧在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的一次演講中,知道了“信息高速公路”;在硅谷,喬布斯的一句名言也在到處流傳——“計算機不是一種機器,它是讓你獲得自由的一種手段。你此前的知識,讓你獲得了自由。”幾經輾轉后,李彥宏把家安在了網景和微軟附近。平日里,他就象手握放大鏡一樣,仔細地審視著周遭的一切。
  “微軟的蓋茨,是如何打敗電腦巨頭IBM的?”“太陽公司總裁思考特?曼可里和兩位27歲的年輕人,在最初如何憑借一個不太成形的主意—制造工作站,就爭得了25萬美元的風險投資?”為什么這么多的精英,聚集在硅谷?為什么硅谷的商業競爭,代表了新的競爭規則?為什么一個個20出頭的黃毛小子,可以在沒有家庭背景、工作經驗以及人際關系的情況下,幾年之內變成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呢?
  李彥宏越想越多,覺得非要把這些問題一一列出,寫成一部書不可。張朝陽第一個對他腹稿中的文字,表示出了濃烈的興趣,并且不斷地為他的寫作提供資料。當年,他看到硅谷大戰中,IBM動用3000名工程師、花費數年才開發出來的操作系統OS2,雖然遠遠超過微軟的視窗系統。但微機市場,卻被微軟悉數占領。
  “以IBM的財力、物力和先進技術,當時卻對小小的微軟公司束手無策,這真的很有趣。”盡管當時只是一個搜索引擎專家,他卻慢慢察覺到:“技術和商業要結合,否則產品不會被接受。”
  多年后,李彥宏徹底明白:“做企業,是改變世界的最佳途徑。”
  1993年,崔健來加州開演唱會,李彥宏也去湊了熱鬧。當時他尚未謀面的鄧中翰、黃勁、馬延輝,也全都去聽了崔健的搖滾音樂會。當時,崔健唱道:“不知道是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
  僅僅五六年后,李彥宏和上述所有人,全都回國創建了自己的公司。

  11年前,李彥宏回國創業,11年后,李彥宏已成為唯一一位應邀出席頂級大亨們的“夏令營”“太陽谷峰會”的中國企業家。

  “出國和回國是在同一個日子”
  每年一度的“太陽谷峰會”,是全球媒體、科技以及投資界的一個頂級私密聚會。出現在山谷里的賓客名單,一直是一個秘密。今年7月7日,李彥宏趕赴峰會時,用自己的i貼吧發了一條消息:“因為當年放棄了綠卡,現在每次進美國,都要在海關排很長時間的隊。”

  第三天,就有人在太陽谷,看見李彥宏加入了騎單車參加晨會的隊伍;他還和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坐在戶外的長凳上足足聊了一個多小時;而Google首席執行官施密特,后來自己爆料說也曾與李彥宏會面交談。
  事實上,業內諸多大宗收購皆來源于該峰會——楊致遠曾在太陽谷峰會上,挖來華納兄弟高管特里·塞梅爾2001年出任雅虎CEO;谷歌對Youtube的收購,也都是在太陽谷洽談的。
  外界對于李彥宏此行充滿遐想。但采訪中對于此節提問,他沒有任何回復。在太陽谷,李彥宏說:“我認為像Facebook這樣的國外公司,應該考慮中國市場。如果他們使用正確的方法,同時擁有足夠的耐心,就會有機會。但來中國一定要快,如果遲疑,就來不及了。”
  1998年,李彥宏聽到過同樣的忠告。那一次,是張朝陽和他的工程師們發出的。那一年夏天,李彥宏應清華大學邀請做一次技術講座,搜狐的一幫員工也去聽講課。課后,這些工程師鼓勵他:“你有這么好的技術,還不回國自己創業?”
  當時,李彥宏手里已經擁有50多萬美元的Infoseek股權,過著讓所有留學生羨慕的生活。李彥宏早早地購買了別墅,閑來無事時,他喜歡在院子里種植西瓜、黃瓜和西紅柿。“因為那些都可以吃,我是一個很實際的人。”他笑。
  但安逸的生活在他看來意義不大,眼前,硅谷的每一個人都在冒險,他回憶道:“我想回國,做更有意思的事。”那時,李彥宏已就自己的搜索技術,在美國申請了專利。一年后,李彥宏和鄧中翰、馬延輝以及黃勁等20多位留學生,一同受邀觀禮建國五十周年的國慶典禮。1999年10月1日,就成為了一切的轉折點。2010年8月,黃勁的安博教育集團剛剛在紐交所上市。她還記得:“十年前的國慶,我們四點多就起床了,真正入場已經八九點。這一天,從白天觀禮到晚上煙火表演,就一直在臺上。”
1999年的國慶典禮,是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李彥宏和同伴們站在天安門上,“哭啊,喊啊,激動極了。最后從臺上下來,就沒有一個不準備回來的,全都要回來創業。”
“那天晚上,我們聊著聊著,都覺得機會來了,真的是一腔熱血,想要回來做點事情。我還說,現在回來是最好的時機,如果十年以后回來就晚了。現在看來,真的是這樣——如果李彥宏十年之后回來,他再厲害也做不成百度。”中康德眾醫院管理公司創辦人馬延輝回憶說。
  “我就是在那個時候,下定決心回來的,”李彥宏還記得,“當時北京的公交車身上已經有很多互聯網的廣告。”

  1999年12月24日,圣誕節的前一天,李彥宏搭乘國航的飛機返回中國。在空中的一剎那,他忽然意識到了一件事情:“1991年12月24日,就在這一天,我也是坐著國航的飛機離開中國的”。
  “竟然如此湊巧,”事后李彥宏說,“仿佛命運一樣。”
  和布朗“斗嘴”
  北京中關村“上地硅谷”,和十幾年前的加州硅谷頗為相似。北京西二旗地鐵站出來,就能看見大片的空地和林立的電線桿。
  不過,一走進百度大廈,就能看見迥然不同的景象。喜愛宋詞的李彥宏,給每間會議室都起上了“滿庭芳”等詞牌名。連前臺的柱子上,也貼著詞牌“七騎子”的字樣。
當初,國內網站流行英文名,李彥宏則早早從辛棄疾的《青玉案》中,給自己未來的公司選好了“百度”這個名字。“這是我在回國前就定了。”他冀望有一天,能讓外國人探討來自中國的搜索引擎。
  2008年,李彥宏遇見了前英國首相布朗。兩個人對搜索引擎展開了一場爭論。布朗說:“你知道我每天搜索了什么信息,你知道我的喜好,你知道我想買什么東西,你甚至知道我的年齡、我的收入,你可以據此來發布最有針對性的廣告,你是不是侵犯了我的隱私?過去的媒體,是不知道這些的。”
  李彥宏應道,“我是知道很多關于你的信息,但我不知道你是誰,我也不會用我掌握的信息對你造成傷害。”布朗又說:“用我的信息賺錢,你應該付給我錢。”李彥宏說:“不對。你用我的服務,是免費的,我們掙了錢才能把服務做的更好。” 此時,被業界打上“極度謹慎”標簽的李彥宏,已經開始推動一場遭到張朝陽反對的國際化。“他們是不是覺得來自華爾街的錢太多了?”張朝陽質疑。而百度旗下的視頻和電子商務網站,也曾被外界質疑,“李彥宏是不是想進入馬云的地盤?”
  “事實上,百度最重要的是搜索本身。”對此,李彥宏說:“這是我們十年來一直在做的一件事。”
  百度上市以后,創造了一批百萬富翁——這里面不僅包括百度的員工,也包括一位70多歲的美國老太太。這位老太太在百度70多美元一股時,用自己的退休金買了幾千股,到現在每股漲到六七百美元,還不愿意拋售。
  這位老太太很少上網,對于搜索引擎也不了解。但為什么這么看好百度?她的回答是,有一次她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有關李彥宏的報道,說他從大學開始就學信息管理專業,畢業后一直從事和搜索引擎有關的工作直至創業,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這樣的人,不可能不成功,錢投到這樣的公司沒有風險。”老太太說。
  “在外界看來,我十分順利。”十年之后,李彥宏卻說,他其實遇到過很多困難。就如同1999年剛剛創業的時候,他還經常說:“大不了,我就回美國編程序去。”“很多次面對困難時,我都懷疑邁不過去了。但一旦邁過去了,就這么一回事。”
  B=《外灘畫報》
  L= 李彥宏
  我們還沒達到晉商的高度
  B:和以前的晉商比,你們有什么區別?
  L:我覺得我們還沒有達到那個高度。我去喬家大院,我們看到早年的晉商,他們當時搞銀行、票號,這一代人那時就有創新的概念,把整個現代銀行這種制度都建立起來,非常了不起。
  那個時候整個中國還沒有成為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只是處在一個階段。正是因為這樣,我覺得我們這代人特別慶幸,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只有在近兩百年落后,過去四千多年都是世界強國,絕對的世界強國。
  B:你從來不生氣嗎?
  L:我是個慢性子。很多事情來了,腦子就空了。怒氣是慢慢來的。
  B:如果要你送人一個忠告,你想說什么?
  L:要做你喜歡做的事情,你擅長做的事情。
  B:為什么你們百度的辦公室都是以詞牌命名?
  L: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有文理兼容的特點,從在那里讀書時開始,我就習慣用古詩詞來概括人生與事業。我認為,古往今來之成大事業者,必經過這樣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一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第三種境界。這三種境界可以詮釋事業追求過程中的三部曲,那就是目標、奮斗、成功。人生經過這三種境界的歷練,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成就一番大業。
  “我沒有保鏢”
  B:為什么,你一開始比別人更早一些認識到搜索的重要性?
  L:在人生道路上,每個人時刻面臨著一些選擇。我是一個非常專注的人,一旦認定方向就不會改變,直到把它做好。我相信,搜索將對網絡世界和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我的理想,是為人類提供更便捷的信息獲取方式,至今未變。
  B:據說在百度可以穿拖鞋上班,累了就去休息室睡覺?而且也沒有人打卡?
  L:我們上班第一天,就制定了兩個制度:不能帶寵物上班,不能在辦公室里抽煙。除此以外,再無規定了。我們十年沒有變化。
  B:百度股票一上市,當天就從27美元漲到了151美元。你現在上街會被認出來?有保鏢嗎?
  L:偶爾會被認出來、簽名,但不是很多。我沒有保鏢。不想要,很別扭。
  B:上市之后,面對華爾街的要求,你焦慮過嗎?
  L:這是很多人對我的一個誤解,包括很多百度員工都覺得百度面臨高成長的壓力。很多時候,也不得已,很多事情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它過去了。其實不是這樣子,在我心目當中,我從來沒有覺得我要為華爾街打工,我不是一個打工者的心態。做百度的原動力主要不是為了掙錢,到現在我也不需要為掙錢而工作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并沒有真正覺得華爾街給了我多大的壓力,而更多的是我自己看到了這個市場的潛力,百度的影響力可以更大。
打敗競爭對手不是目的
  B:很奇怪,百度為什么會有Google的投資?
  L:在百度的第三輪投資者中有Google。2004年,他們通過第三方來傳話,說有意來投資。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怎么能行啊?后來,我想這是為了下一年的上市。如果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來投資,這是對我們的肯定。但是我從來沒有說,要賣給它。
那一次,我和施密特見過了。2005年5月,他帶了一大批人來百度參觀、考察。他說:“你們要上市了?我來介紹經驗。這個不好玩,約束很多。我們可以把你收購掉,或者增加投資。”我當時就回答說:“我要上市,水都已經潑出去了。”到納斯達克上市,我感覺自己更像一個旅行者,走到了這一站。但這個地方不是我的家,我只是到這里來,證明自己做了一些想做的事情。
  B:Google退出中國后風云突起,今后幾年,你最大的競爭對手會是誰?是微軟、阿里巴巴還是騰訊?
  L:十年來,我們換過很多很多個所謂的“競爭對手”。我覺得還是我們自己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了,才會有一個好的發展。而不是想辦法把競爭對手卡死,我們就好了,這種看法不對。我們也看到很多其他領域里,有人把其他競爭對手弄死了,自己也沒有什么好結果。對一個新興產業、快速增長的市場尤其如此,這個市場再成長8倍、10倍,而你即使市場份額多幾個百分點、少幾個百分點,差別都不會太大。
  B:百度現在涉足了視頻和電子商務,百度會給這些旗下的網站怎樣的支持?據說,阿里巴巴要做電子商務搜索,那么百度在這塊還有大的動作嗎?
  L:我們認為自己可以提供更高質量的、有版權的內容了。通過這種形式,更好地滿足百度視頻方的需求。電子商務稍微又要復雜一點,我們一直認為搜索引擎將是電子商務最終最大的受益者。

0
0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