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2月21日報道,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了解到,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日前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中國的手機網絡上,把一個人貼上標簽然后進行毫無底線的攻擊,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他們攻擊官員、攻擊明星、攻擊英雄……除了他們自己,洪洞縣幾乎沒了好人。明星賺錢了,他們眼紅,紛紛說什么“要對‘戲子’課重稅,獎金發給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有了新發展,他們又無視,說什么中國只會山寨,沒有創新。但對于楊振寧這樣的真正具有里程碑創新的大科學家,又一直拿人家的婚姻說事,某些言語之惡毒已經到了發指的地步。
鄧稼先(左)和楊振寧的合影
對于普通人來說,楊振寧先生的科學成就是虛無縹緲的,因為太過于高深和復雜。因此,中國人更愿意尊敬像錢學森、鄧稼先、于敏等兩彈元勛科學家,這不但是因為他們在新中國困難初期毅然回國的忠誠,而且是因為他們的學術雖然復雜,但有了可見的成果——導彈、原子彈、氫彈,構筑了中國的核盾牌。
但是在最前沿的理論物理學界,楊振寧的成就堪稱20世紀的偉大杰作。國外媒體曾經將楊振寧列為物理學歷史上18位最頂尖的物理學家。而在眾多物理學家心目中,楊振寧的地位還要高。例如1994年,美國富蘭克林學會將鮑爾獎金頒發給楊振寧,文告中明確指出,這項獎授予楊振寧,是因為他“提出了一個廣義的場論,這個理論綜合了自然界的物理定律,為我們對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種理解。作為 20 世紀理性的杰作之一,這個理論解釋了亞原子粒子的相互作用,深遠地重新規劃最近 40 年物理學和現代幾何學的發展。這個理論模型,已經排列在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肯定會對未來幾代人產生相類似的影響。”
楊振寧的成就遠,霍金根本無法相提并論
這個所謂的“場論”,就是楊-米爾斯非交換規范場理論。很多物理專業人士認為,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因為“宇稱不守恒”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只能算是楊振寧的“三流”研究成果。楊-米爾斯規范場理論才是讓楊振寧成為物理學大宗師的奠基石。現在成為科學家網紅、而被無數中國小清新崇拜的霍金,其學術地位和成就比楊振寧,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美國斯坦福大學數學系教授基思·德夫林在2006年寫了一本書《千年難題——七個懸賞 1000000 美元的數學問題》,其中 把楊-米爾斯理論比喻為“現代物理學的圣杯”,可見它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在20世紀50 年代,楊-米爾斯理論卻似乎和現實幾乎沒有什么瓜葛,直到 20 世紀 70 年代以后,屬于它的時代才到來了——它構成了獲1979年、1999年和 2004年三項諾貝爾物理學獎成果的理論基礎。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理論,成為獲得諾貝爾獎的基礎,這就是諾貝爾獎的詭異之處。
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這些西方人的科學成就,奠定了西方在近現代科技上的領先地位。而楊振寧的規范場理論被認為是走向物理大一統理論的重要一步,比肩廣義相對論的巨大成就,使得中國人對現代科學的貢獻值陡然而升。楊振寧在一次接受訪問的時候曾表示,我一生中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楊振寧的工作,等于是在理論物理學界打了一場朝鮮戰爭,讓中國人贏得了物理世界西方人的尊敬。
這才是真正最強大腦的對決!
楊振寧院士理論是人類認識宇宙世界的一大步
然而由于儒家文化糟粕的影響,一些中國人在討論名人的時候,總是要進行道德的拷問。似乎無論是政治家還是科學家,不能有道德的瑕疵,不能有缺點,甚至個人行為要符合社會規范,否則就要被千夫所指。中國歷來推崇岳飛、文天祥、鄧稼先這樣為國盡忠的“純色”功臣,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也要能包容更多的選擇。更何況,相對于鄧稼先的回國奉獻,楊振寧的選擇應該理性看待,不是非黑即白的敵我矛盾。因為當時做出鄧稼先這樣選擇的,不是一個人;而做出楊振寧這樣選擇,更不是一個人。更何況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登峰造極的貢獻,對于中國人給科學的意義,也足以告慰他的同學和祖國。鄧稼先夫人許鹿希在《至今熱血猶殷紅——謹以此文紀念兩彈元勛鄧稼先院士逝世20周年》一文中寫道:“鄧稼先對楊振寧的學術成就給予高度評價,多次講過:楊振寧的'規范場理論'是可以和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想媲美的,要比他獲得的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恒定律'有更深遠的意義 ”鄧稼先的評價實際有兩重意義:首先他為楊振寧取得的成就而感到欣喜振奮。其次,世界軍事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均來源于基礎理論科學的突破。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誰先在物理學上獲得重大突破,就能在軍事技術上占據領先地位,甚至顛覆已有的軍事武器和作戰形式!
這才是真正的游戲規則改變者!
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走向繁榮昌盛的一個重要標志性事件。在中國遍地是大師,網絡遍布大神的背景下,楊振寧才真的算是一位大神,這是因為楊振寧是在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故去后活著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當然科學世界是沒有神仙的,但我們應該學習楊振寧先生的科學思想和精神,營造中國社會的科學實證、邏輯論證的氛圍,讓中國為人類科學的進步貢獻更大的力量,而不是毫無根據地在網絡上進行攻擊。如果我們放任這種攻擊,將成為世界科技發展史上最丑陋的一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70226/10698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