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大意:將帥,需要具備智慧、誠信、仁慈、勇敢、威嚴等素質。
孫子在這里比較系統地闡述了軍官必備的素質,基本上觸摸到了為將之道的本質規律,后人也經常提到將帥的素質,但很少有能夠超越他的。你看,孫臏提出將帥要具備“義、仁、德、信、智”,吳起認為要重視將帥的“威、德、仁、勇”,《六韜》提出“勇、智、仁、信、忠”之將帥五德,《三略·下略》指出了“道、德、仁、義、禮”五德等,都體現了對孫子思想的繼承。
兵書《六韜》《三略》
《孫子》巨著誕生后,在以儒家思想為正統的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它既受到尊崇,也遭到詆毀。一些忠實的封建衛道士認為它尚“詭詐”,重“陰謀”,是和儒家“仁義為本”核心價值觀念相抵觸的。這是大大的誤解。其實,整篇《孫子》都貫穿著“安國全軍”的思想,孫子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為新興統治階級服務的。“仁”和“詭”猶如鐘擺之兩端,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著歷史的前進。孫子軍事思想中有許多地方和儒家思想是不謀而合的。就拿這將之“五德”來說,儒家不是提倡“仁、義、禮、智、信”這“五常”嗎,有“智、信、仁”三項是相同的,只是以“勇”代替了“義”,以“嚴”代替了“禮”,反映了治軍用兵的特殊需要和規律。
“信、仁、勇”是對品德的要求,“智、嚴”是對才干的要求,歸根結底,將領就是要德才兼備。“智”為“五德”之首,是軍官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貫穿于始終,“信”、“仁”更多具有柔的一面,“勇”、“嚴”更多具有剛的一面,剛柔相濟,兩手都硬,才能在軍內軍外展現將帥風度。
智——將領要擁有豐富、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事;要有政治意識、戰略眼光和全局視野,明確軍隊和自身的角色地位,知進退,識榮辱;要熟悉本國、本軍的情況,還要掌握敵國、敵軍的情況,做到知彼知己;要在平時未雨綢繆,戰時胸有成竹,急時也能夠“眉頭一皺,計上心頭”;要做到識權謀,懂變通,敵變我變,敵不變我也變。
一戰時期的德軍
對將領來說,尤其要具有創造性思維,這是一種更高的智力品質,能夠使人先于他人發現新事物,創造新理論,解決新問題。創造性思維包括統攝能力、敏捷能力、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在同法軍的一次交戰中,一名德軍軍官發現法軍陣地后面的一個墳包上有一只名貴的金絲貓,據此而敏捷地認識到此處可能是法軍的一個高級指揮所,隨即組織轟擊,結果摧毀了法軍的一個旅指揮所,給予法軍以意想不到的打擊。再比如,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軍隊采用高壓水槍沖刷蘇伊士運河沿河沙堤,并結合爆破和使用推土機,很快在沙堤上打開了60個缺口,保障主力部隊和重裝備迅速投入戰斗,為取得初戰勝利創造了條件。對于沙堤,單純采用爆破效果不佳,進行挖掘又太費時,戰前埃軍一直苦于找不到好的辦法而發愁。而高壓水槍沖刷法就是一名軍官受到平時高壓水槍工作情況的啟發而聯想產生出來的。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軍巧破天塹
信——人無信不立,軍無信不勝。要自信,樹立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激發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堅信用我必勝;要忠于國家,忠于人民,永不背信棄義、變節投敵;要樹立威信,信賞明罰,言行必果;要官兵同心,團結協作,患難與共,同進共退。
仁——所謂止戈為武,軍人不是好戰者,而是和平的守護神,要心系蒼生,心憂黎民,在戰爭面前慎之又慎;要愛護士兵,尊重他們的人格和權利,與他們同甘共苦、休戚相連;百姓是軍隊力量的源泉,要愛護百姓,不擾民,不欺民,成為人民利益的堅定捍衛者;要愛護敵國百姓,這既是人道主義精神,也是一種軍事策略,得民心者得天下。
勇——是“武臣不惜死”的態度,是“馬革裹尸還”的精神。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在冷兵器時代,兵對兵、將對將進行廝殺,將帥勇不勇起關鍵作用,一旦將領怯懦逃跑,或者戰敗被殺,則群龍無首,敗如山倒;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戰斗意志、軍心士氣的勝利;現代的軍官很少直接面對面廝殺,勇敢更多體現在心理素質、戰斗精神上。
嚴——自律要嚴,不擺架子,不搞特權,律人先律己,正人先正己,做好表率;貫徹上級的決策指示要嚴,自覺服從組織,服從大局,不圖私利,不講價錢,不打折扣;治軍要嚴,嚴紀律,嚴訓練,嚴是烈火,嚴才能鍛打出好鋼,平時多流汗,戰時方能少流血。
將帥具備“五德”,還要把握一個度,過和不及都是不行的。智不及是蠢,過則詐,詐是小聰明,成不了大氣候;信不及是奸,過則迂,迂腐之人不堪一擊;仁不及是殘,過則溺,溺兵是一群烏合之眾;勇不及是懦,過則莽,莽是逞匹夫之強;嚴不及是弛,過則暴,暴必然會激起反彈甚至兵變。
古代的將領多半孔武有力、驃悍矯健,身體素質自然不在話下,故而孫子沒有特別提出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但我們今天卻不能忽視。未來戰爭戰場環境復雜多樣,對抗強度大,速度和節奏快,對各級指揮員的身體、心理素質的要求很高。各級軍官,不管握筆,還是持槍,不管在前線,還是在后方,(未來戰爭也許根本就分不清前線后方),首先要有強健的體魄、旺盛的精力,才能經受住任何考驗去爭取勝利。
感悟:將之五德
凡是帶領一個團隊的人,都可以稱之為“將”,這“五德”都是必備的素質。儒家對“士”的要求及追求是“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既包括了素質能力標準,也規劃了從“心”到“天下”的擴展路徑,這是為將者值得借鑒的。有時候,我們團隊領導人在碰到問題、遭受挫折時,或許會哀嘆或怒罵,下面的人怎么這么不中用、怎么這么不聽話?!其實,問題的根子或許根本不在伙伴們身上,而在你自身。作為團隊領導人,你能不能起到表率作用?能不能值得他們托付?能不能在關鍵時刻鼓舞士氣、凝聚人心?能不能給他們希望、挖掘出他們最大的潛能?優秀的團隊領導人一定能夠做到!(圖片均來自網絡)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wen/20170109/8396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