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歡迎投稿、
在孩子13歲之前,是早期教育最容易的階段,是孩子形成好習慣、好性格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父母發揮影響力的時候。

俗話說:教育要趁早。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抓緊孩子13歲之前的關鍵期,做到以下幾點。
01 保護孩子好奇心
每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無盡的求知欲,對周圍的事情充滿了好奇,正是因為這樣,孩子們才有了觀察力和探索世界的動力,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無限的想象,學到很多知識。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在有意無意的摧毀著孩子的好奇心,對孩子的提問很不耐煩,甚至覺得孩子在不務正業。
世界上很多發明家除了學習之外,都很善于觀察,善于奇思妙想,所以,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很重要,要鼓勵孩子去觀察世界。當孩子提問時,無論多么天馬行空,也要認真對待,可以不用說出答案,但要引導孩子去思考。

02 允許孩子做喜歡的事
在孩子13歲之前,是孩子盡力自我認知、探索自身潛能與興趣的階段。但很多父母對于孩子喜歡的事情,都頭疼不已, 恨不得斬草除根而后快。
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我們面對孩子的選擇不要只是簡單粗暴的說兩句,不要說三道四,應該正確引導。
孩子的人生,不是只有學習,我們要允許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要把握好度。如果有時間,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歡的事情,這樣還會增加親子關系。

03 允許孩子表達意見
很多父母都是這樣,當孩子不同意或者不遵循父母的想法時,父母就會認為,孩子是在頂撞自己。
我們不允許孩子表達意見,不僅傷害孩子,還讓孩子自尊自信受挫,孩子會認為父母不了解他,不關心他,慢慢的,孩子就不愿意跟父母溝通了。
我們作為父母,要平等的對待孩子,當孩子犯錯時,不要只是責備,我們要先問孩子為什么,先讓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果父母覺得不妥,可以好好的跟孩子討論,但是不要過于強硬的干涉和要求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

04 增加孩子生活體驗
很多父母都寵著孩子,什么都不讓孩子做,我們給孩子包辦,讓孩子行走在我們鋪好的路上面。我們總是給孩子安排一切,阻止孩子嘗試的機會,限制孩子動手,而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利的。
讓孩子做事的時候,不要擔心孩子做不好,如果你給他機會,孩子永遠都不會做,而不是做不好。我們要多鼓勵孩子出去走走,接觸社會,但是在孩子13歲之前,父母最好跟著,以確保安全。
孩子都是會離開父母的,孩子獨立自主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我們愛孩子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孩子成長,堅強的面對風雨,遇到問題能自己解決,而不是30歲的時候還在啃老。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但也需要父母的支持與理解,不要總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做事,而是要學著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讓孩子自己成長。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70305/11092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