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蒙頂茶基本概述

蒙頂茶是屬于綠茶類,參考綠茶品牌!蒙頂茶產于四川蒙山。蒙山跨名山、雅安兩縣,山勢巍峨,峰巒挺秀,絕壑飛瀑,重云積霧。古人說這里“仰則天風高暢,萬象蕭瑟;俯則羌水環流,眾山羅繞,茶畦杉徑,異石奇花,足稱名勝”。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羅、井泉、甘露等五頂,亦稱五峰。相傳2000多年前,僧人甘露普慧禪師吳理真,“攜靈茗之種,植于五峰之中”。蒙山五頂,中頂上清峰最高。吳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樹。這茶樹“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云罩覆,久凝不散”,久飲此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壽,故有“仙茶”之譽。

蒙頂茶的制作方法及特點

【采制】

古時采制蒙頂茶極為隆重而神秘。每逢春至茶芽萌發,地方官即選擇吉日,一般在“火前”,即清明節之前,焚香淋浴,穿起朝服,鳴鑼擊鼓,燃放鞭炮,率領僚屬并全縣寺院和尚,朝拜“仙茶”。禮拜后,“官親督而摘之”。貢茶采摘由于只限于七株,數量甚微,最初采六百葉,后為三百葉、三百五十葉,最后以農歷一年三百六十日定數,每年采三百六十葉,由寺僧中精制茶者炒制。炒茶時寺僧圍繞誦經,制成后貯入兩銀瓶內,再盛以木箱,用黃縑丹印封之。臨發啟運時,地方官又得卜擇吉日,朝服叩闕。所經過的州縣都要謹慎護送,至京城供皇帝祭祀之用,此謂“正貢”茶。在正貢茶之后采制的,是供宮廷成員飲用的,制法亦精,有雷鳴、霧鐘、雀舌、白毫、鳥嘴等品目。

如今,蒙頂茶是四川蒙山各類名茶的總稱,有傳統名茶,也有新創制的,其中品質最佳的有“蒙頂甘露”、“蒙頂黃芽”等。今日這些“凡茶”,其實早已勝過昔日的“正貢”仙茶了。

蒙頂甘露采摘細嫩,每年春分時節,當茶園中有5%左右的茶芽萌發明,就開園采摘,標準為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

【加工工藝】

加工工藝分為高溫殺青、三炒三揉、解塊整形、精細烘焙等。

【品質特點】

蒙頂甘露品質特征為:外形緊卷多毫,嫩綠色潤;內質香氣馥郁,芬芳鮮嫩;湯色碧清微黃,清澈明亮,滋味鮮爽,濃郁回甜,葉底嫩芽秀麗、勻整。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記載:“真茶性冷,惟雅州蒙頂山出者溫而主祛疾……”也清楚地表明了蒙頂山茶是唯一中性茶這一無可比擬的功效。而現代醫學對蒙頂山綠茶的研究表明,常飲蒙頂山綠茶,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據全國茶葉研究所化驗專家分析,蒙頂山茶中含物質豐富,如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而且在全國第三屆防治食道癌學術論文集中,華西醫大研究人員以蒙頂山綠茶為實驗品作食道癌防治的論文中已證明蒙頂山綠茶對防治食道癌有明顯功效。在炎炎夏季,蒙頂山綠茶更可作為人們消夏的首選飲品。因為蒙頂山綠茶鮮葉中天然物質保留有85%以上,而這些物質對防癌、抗癌、殺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葉所不及。所以,人們若在暑熱天喝蒙頂山綠茶,自然可以定心安神、消暑去熱。所以蒙頂山綠茶不啻為充滿功效的、無熱量的天然健康飲料。

蒙頂茶的茶葉歷史

《尚書》所謂“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盡出于此。”蒙頂種植茶樹早在西漢甘露年間(公元前53年)縣人吳理真親手將七株“靈茗之種,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這是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文字記載。享有“仙茶”之譽的蒙頂茶,以它獨特的品質,精湛的制藝,娟秀的外形,悠久的歷史,燦爛的茶文化而蜚聲中外,載譽史冊。《云南記》說:“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聯延數十里,在縣西南。古詩云:“蒙山之巔多秀嶺,不生惡草生淑茗”。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現在,吳理真種茶遺址——皇茶園、汲水澆茶的古蒙泉、結廬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采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著眾多旅游者前往參觀,駐足憑吊。世界茶文化發源地蒙頂山茶,隨著南北絲綢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頂又美之”。蒙頂茶之所以為世獨珍,不僅因為它具有優良的品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且制藝特別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陽氣,其茶芳香,為天下稱道。”遠在東漢,已有“雷鳴茶”、“吉祥蕊”、“圣揚花”等茶問世。“蒙頂茶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云冪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天寶元年(742年)入貢皇室,從此名播神州。當時進貢長安的散茶類有雷鳴、霧鐘、雀舌、鳥嘴、白毫等,緊壓茶類有龍團、鳳餅。憲宗時,蒙頂茶已成為進貢最多的一種,《元和郡縣志》載:“蒙山在縣西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蒙頂茶因入貢京華而譽滿天下后,達官貴人不惜重金爭相購買,身價百倍,昂貴異常。“蜀茶得名蒙頂,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當時名山農民種茶的積極性受到極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后之人競栽茶,以規厚利,不數十年間,遂斯安草市,歲出千、萬斤。”可謂盛況空前。唐代,中日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日本從公元630-894年間,派出大批遣唐使來中國學習政治、經濟、語言文字、佛教文化、生產技術、建筑藝術等,前后共13次,每次多達數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學生、留僧以及隨員。文宗開成五年(840年)留學僧慈覺大師圓仁學習期滿,從長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饋贈的禮物中,即有“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此時,蒙頂茶不僅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而且已作為國家級禮茶,飄洋過海傳到國外。

如果說唐代開創了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那么,宋代則是蒙頂茶和名山邊茶發展的極盛時期。蒙頂茶的質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藝進一步完善,創制出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貢品。那時,四川茶葉產量居全國第一,名山茶葉產量又居四川之首。從宋神宗元豐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葉產量常在一百萬公斤左右。名山茶葉成為西南、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所特別喜愛、適合他們飲用的“邊茶”,特詔“專以雅州名山茶易馬,不得他用。”并“立為永法”。名山茶葉成為歷代王朝與藏族、回鶻等族進行茶馬貿易的專用商品,成為漢族人民同藏族、回鶻等族人民增強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蒙頂茶自唐以來,一千多年中歲歲進貢,年年送京,直至民國除舊革新。解放后,蒙頂名茶得到應有的恢復和發展,蒙山茶場運用現代制茶技藝,按照古傳貢茶的特點,恢復石花、黃芽、甘露、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名茶生產。上世紀80年代,又創制春露、春眉等名茶。蒙頂名茶多次被評為國家、省優、部優產品,前3種名茶已作為國家級禮茶。近10年來,蒙頂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產量增長,質量提高,不僅為國內人民所喜愛,而且躋身于國際市場,深受美國、日本、泰國、瑞士、斯里蘭卡等國人民青睞。香港《文匯報》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為題,報道蒙頂茶“不愧為實至名歸之茶中極品”。

茶中故舊“蒙頂茶”

蒙頂茶,產于地橫跨四川省名山、雅安兩縣的蒙山,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這兩句飄揚蒙頂茶的詩句,寓意頗深,傳說揚子江心水,味甘鮮美,用這種水泡蒙山中頂的仙茶,是人間最美的佳飲,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蒙頂茶”愛慕之至,贊語不絕。

茶圣陸羽在評價名茶時曾說:“蒙頂第一,顧諸第二”(顧諸茶產于浙江長興,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稱的蒙頂茶其由來,有不少神話傳說,傳說古時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把病治好。有一天,一位老翁跑來告訴和尚,說春分前后春雷初發時,采得蒙山中頂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這位老和尚聽了老翁的話,便在蒙山上清峰筑起石屋,請了一些人長住在這里,遵照老翁所傳授的方法,采了蒙頂茶。煎服后,老和尚病果然好了,體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歲的人。于是,蒙頂茶可以返老還童的神話遂之傳開。

蒙山,古時屬于祀祭的名山之一,相傳大禹治水成功時,曾在此致祭。佛教傳人中國,蒙山逐漸成佛教勝地。山頂上的五大峰——上清、菱角、毗羅、靈泉、甘露、其命名都與佛教有關。蒙山的貢茶圓,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嚴密,各守其職。

蒙頂茶,是蒙山所產各種花色名茶的統稱。有雷鳴、霧鐘、雀舌、鷹嘴、芽白等品名,以后又有鳳餅、龍團等緊壓茶。民國初年,以生產黃芽為主,故稱蒙頂黃芽,為當時的蒙頂茶的代表。如今,以生產甘露為多。

蒙頂茶屬綠茶類,在制做上不發酵,以下就簡單介紹一下幾種蒙頂茶的制法:

蒙頂甘露——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新鮮芽葉適當攤放,以高溫殺青,經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外形美觀,條索緊卷我毫,淺綠油潤,香氣高爽,味醇甘鮮,湯黃微碧,清澈明亮。

蒙頂石花一一嫩芽經殺青后,即在鍋中整形,后經攤涼再入鍋復炒,低溫烘干。銀芽扁直整齊,湯色黃碧,香氣純鮮,味甘雋永。

蒙頂黃芽——制法與石花大同小異,唯殺青后要揉捻。色澤黃亮,芽呈金黃色,香純清,味濃鮮,湯色清黃明亮。

萬青銀葉和玉葉長青---是遲采的稍大芽葉制成,制法與甘露相同,唯茸毫減少,品質較甘露稍次。

蒙頂茶的相關傳說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蒙頂茶自唐朝起就被列為“貢茶”,品質優異,人人皆知。可是,知道它的來歷的人卻并不多。相傳,很古的時候,青衣江有條仙魚,經過千年修煉,成了一個美麗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幾顆茶籽,這里正巧碰見一個采花的青年,名叫吳理真,兩人一見鐘情。魚仙掏出茶籽,贈送給吳理真,訂了終身,相約在來年茶籽發芽時,魚仙就前來和理真成親。魚仙走后,吳理真就將茶籽種在蒙山頂上。第二年春天,茶籽發芽了,魚仙出現了,兩人成親之后,相親相愛,共同勞作,培育茶苗。魚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紗拋向空中,頓時白霧彌漫,籠罩了蒙山頂,滋潤著茶苗,茶樹越長越旺。魚仙生下一兒一女,每年采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滿。但好景不長,魚仙偷離水晶宮,私與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發現了。河神下令魚仙立即回宮。天命難違,無奈何,魚仙只得忍痛離去。臨走前,囑咐兒女要幫父親培植好滿山茶樹,并把那塊能變云化霧的白紗留下,讓它永遠籠罩蒙山,滋潤茶樹。吳理真一生種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魚仙,最終投入古井而逝。后來有個皇帝,因吳理真種茶有功,追封他為“甘露普慧妙濟禪師”。蒙頂茶因此世代相傳,朝朝進貢。貢茶一到,皇帝便下令派專人去揚子江取水,取水人要凈身焚香,午夜駕小船至江心,用錫壺沉入江底,灌滿江水,快馬送到京城,煮沸沖沏那珍貴的蒙頂茶,先祭先皇列祖列宗,然后與朝臣分享香醇的清茶。

蜀茶的珍品出自蒙山,故有“蒙山味獨珍”之謂。白居易愛蜀茶,最愛的亦是蒙山茶:“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琴與茶是白居易晚年“窮通行止長相伴”的心愛之物。彈琴他最愛聽《淥水》一曲,飲茶則把蒙山茶當作老朋友般喜愛。孟郊乞討的“蒙茗玉花”,也就是蒙山茶。宋文彥博在《贊蒙頂茶》中說:“舊譜最稱蒙頂味,露芽云液勝醍醐”,譽蒙頂茶如云之脂膏,賽過醍醐。宋吳中復《謝人惠茶詩》有“吾聞蒙山之嶺多秀山,惡草不生生淑茗”之句。李肇在《唐國史補》卷下說:“茶之名品益眾,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芽,號為第一。”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104/40403.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