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炒肥腸
原料:新鮮豬大腸260 克鮮青豆50 克蒸肉米粉250克雞精3克味精2克鮮露6毫升原味豆腐乳10克鮮花椒油15毫升姜末5克色拉油適量
制法:
1.先將新鮮豬大腸洗凈后改刀,用高壓鍋壓。蒸肉米粉用開水浸發5分鐘,待用。
2.鍋內放入少許色拉油燒熱,下姜末炒香,加入蒸肉米粉和肥腸,用小火翻炒,然后下入煮熟的鮮青豆,放入雞精、味精、鮮露、原味豆腐乳炒勻,起鍋前淋鮮花椒油即成。
鮮椒魚片
原料:草魚1條(約750克) 青筍絲250克金針菇200克青紅二荊條辣椒圈40 克鮮青花椒35 克雞精3 克味精3 克白醋10毫升酸辣鮮露50毫升自制酸湯1300毫升雞蛋清、鹽、料酒、優質紅苕淀粉、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將草魚宰殺治凈,取凈魚肉片成片,納盆后加鹽、料酒、雞蛋清、紅苕淀粉拌勻碼味。碼味時,味不宜過重,魚片需均勻地裹上紅苕淀粉。
2. 將魚頭和魚骨斬成塊,入沸水鍋汆去多余血水,撈出瀝水,待用。
3.青筍絲和金針菇入沸水鍋汆水至斷生,撈出擺盤中墊底。
4.鍋內放少許色拉油燒熱,下魚頭和魚骨煸香,摻入自制酸湯,調入雞精、味精、白醋和酸辣鮮露,燒開后下碼味的魚片滑熟,撇去浮沫。撈出魚頭、魚骨和魚片,鋪在墊有青筍絲和金針菇的盤中,再倒入適量煮魚湯汁。
5.鍋內放少許色拉油,下鮮青花椒和青紅二荊條辣椒圈,用小火炒斷生,出香后起鍋,舀在魚片上即可。
說明:自制酸湯的做法是,在鍋內放少許色拉油燒熱,下泡菜碎(泡蘿卜、泡姜和泡青菜) 和黃燈籠辣椒醬炒香,摻入高湯熬制即得。
舌尖上的誘惑
原料:新鮮豬舌200克青筍250克自制高湯300毫升干青花椒80克鹽6克味精3克雞精2克辣鮮露6毫升鮮花椒油5毫升色拉油250毫升
制法:
1.將豬舌、青筍切成片,青筍片入沸水鍋汆水,撈出瀝水,擺在窩盤中墊底。
2.鍋內放入色拉油,待油溫燒至三成熱時,下豬舌片滑熟,撈出瀝油,均勻地覆蓋在青筍片上。
3. 鍋內摻入自制高湯,調入鹽、味精、雞精和辣鮮露,燒開后倒入裝有青筍片和豬舌片的窩盤中。
4.鍋內放入色拉油和鮮花椒油,待油溫燒至五成熱時,下干青花椒,激香后起鍋,淋在豬舌片上即成。
說明:自制高湯是由豬棒子骨、龍骨和老鴨子熬制2~3 小時而成。
側耳根炒脆骨
原料:月牙骨250克側耳根150克蔥花10克熟芝麻5 克自制辣椒面25 克花椒面15 克孜然20 克雞蛋清、鹽、雞精、味精、白糖、香油、花椒油、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 將月牙骨切成0.2 厘米厚的片,納盆加雞蛋清、鹽、味精、白糖腌漬1~2小時,待用。
2.凈鍋放油燒熱,分別下月牙骨和側耳根滑熟,撈出瀝油。
3.鍋留底油燒熱,下入辣椒面、花椒面和孜然炒香,放入月牙骨和側耳根翻炒,其間放入雞精和味精,起鍋時淋入香油、花椒油,裝盤后撒上蔥花和熟芝麻即成。
說明:自制辣椒面是用朝天椒和二荊條辣椒按7∶3的比例混合,炒香后舂制成辣椒面即成。
芥藍三鮮
原料:大芥藍50克淮山藥30克廣紅蘿卜20克海蜇頭20克李派林喼汁30毫升白糖、味精、鹽、芥末油、辣鮮露、蔥油、香菜葉各適量
制法:
1.將大芥藍、淮山藥、廣紅蘿卜切成絲,入沸水鍋汆水至斷生,撈出沖涼備用。海蜇頭清洗干凈后汆水,撈出漂涼待用。
2.將李派林喼汁、白糖、味精、鹽、芥末油、辣鮮露和蔥油納盆,攪拌均勻成味汁。
3.走菜時,將芥藍、淮山藥、廣紅蘿卜、海蜇頭裝盤,淋味汁,以香菜葉裝飾即成。
菜品提供: 席錦酒家 廚藝指導: 陳啟忠 賴志
微信搜索:四川烹飪雜志 為官方微信平臺!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61218/73591.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