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君哥說

  各位小鬧鐘,網上各種各樣的備考經驗,君哥已閱盡無數,今天還要給大家推薦這篇關于備考的文章,是因為文中有些觀點值得認同。

  在備考中,對一些像數量關系、判斷推理之類的難點部分,很多人是直接放棄而將時間節省下來答好其他更有把握的題,但事實上這樣些題可能就是使你的成績區別于大多數考生的關鍵。如果其他題大家都答得差不多,那么這些題的分數就會使你的成績脫離分數密集區脫穎而出。當然如果你在這些題上花費太多的精力,也可能會影響其他題的答題時間,反倒使你整體成績下降。因此,對這一類的題,在備考時要認真研究規律,努力掌握解題技巧;考試時則要縱觀全局,根據答題情況合理取舍。

公考147分前輩的備考經驗分享

  本人2016年聯考已上岸工作三個多月,先介紹一下自己吧。第一次筆試,省考裸考116,掛;同年事業單位考上了,也一直在這個單位工作;第二次筆試,在痛苦地每天上班之余抽空復習的情況下,128有所提高,面試沒過;第三次筆試,147.6,最終成功上岸!


行測關鍵詞:速度+精準

  行政能力測試題目量大,包羅萬象,考察能力比較全面。不妨簡單測算一下,要實現最終成績達到80分,基本意味著整套試題中90%左右的題目都會做,且會做的題目中有90%以上都做對。要在考試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題目,扣除檢查涂卡時間,每道題目的平均時間必須控制在45秒以內。對簡單有把握的題類,要一遍過、不猶豫,盡量壓縮時間;對感覺有些難度的題類,要在仔細讀題的基礎上盡量快速完成,細讀后仍然沒有思路的題目可以果斷放棄。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找準自己的知識短板,進行重點突擊完善。邏輯推理、數量關系類的題目令很多人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理解和掌握規律,往往豁然開朗,是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行測成績的最佳突破口。

常識判斷
▼▼▼▼▼▼▼▼▼▼▼▼▼▼▼▼▼▼▼▼▼▼▼▼▼▼▼▼▼▼▼▼▼▼▼▼▼▼▼▼▼▼▼▼▼▼▼

  專項訓練里常識判斷題復習不建議花太多時間,一來因為它題量少分值低,二來涉及面實在太廣,很難有針對性的復習。常識之所以謂之常識,是因為它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平常的積累,考試時你也許不能確定答案但是可以明確排除其中一兩個答案,如果實在是碰到毫無頭緒的題目,就迅速選擇一個順眼的答案,總之不可在這一題型上花費太多時間。

▲▲▲▲▲▲▲▲▲▲▲▲▲▲▲▲▲▲▲▲▲▲▲▲▲▲▲▲▲▲▲▲▲▲▲▲▲▲▲▲▲▲▲▲▲▲▲▲▲▲▲▲▲▲▲▲▲▲▲▲▲▲▲

言語理解
▼▼▼▼▼▼▼▼▼▼▼▼▼▼▼▼▼▼▼▼▼▼▼▼▼▼▼▼▼▼▼▼▼▼▼▼▼▼▼▼▼▼▼▼▼▼▼

  其實輔導書上很多答題技巧是很難去學習的,畢竟文字類東西很多時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很多時候除了你以前就積累過的、熟悉的一些詞,很大程度上要憑感覺,但是感覺并非無法訓練。對于這一部分,做題是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練出較好的語感以及做題的速度。就個人經歷而言,一共將近40題的言語理解,我一開始需要30-35分鐘,平均錯10-15題。但是刷題多了之后,到筆試前一個星期,我做完相同量的題大約只需要20-25分鐘,且錯題保持在5個左右。所以說語感真的是可以練出來的。

▲▲▲▲▲▲▲▲▲▲▲▲▲▲▲▲▲▲▲▲▲▲▲▲▲▲▲▲▲▲▲▲▲▲▲▲▲▲▲▲▲▲▲▲▲▲▲▲▲▲▲▲▲▲▲▲▲▲▲▲▲▲▲

數量關系
▼▼▼▼▼▼▼▼▼▼▼▼▼▼▼▼▼▼▼▼▼▼▼▼▼▼▼▼▼▼▼▼▼▼▼▼▼▼▼▼▼▼▼▼▼▼▼

  數量關系并沒有傳聞里的那么可怕,難的題目只是個別。數量關系技巧性強,計算量不大,掌握答題技巧基本秒解題,掌握常考題型是能拿70%的分數,別慫。題型一共十多類,但常考的無非就那么幾個,比如行程、集合等等,因為數量關系題技巧性比較強,要是數學能力真的不強的話,常考題型還是必須掌握的。備考初期,要把所有知識點全覆蓋,以其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臨考前則應該選擇性放棄。同時,不要孤立的看選項,永遠要把選項看成題目的一個有機部分,很多時候,以選項的倒推,整除、賦值法、奇偶性與代入排除就能解決一半的題目。

▲▲▲▲▲▲▲▲▲▲▲▲▲▲▲▲▲▲▲▲▲▲▲▲▲▲▲▲▲▲▲▲▲▲▲▲▲▲▲▲▲▲▲▲▲▲▲▲▲▲▲▲▲▲▲▲▲▲▲▲▲▲▲

判斷推理
▼▼▼▼▼▼▼▼▼▼▼▼▼▼▼▼▼▼▼▼▼▼▼▼▼▼▼▼▼▼▼▼▼▼▼▼▼▼▼▼▼▼▼▼▼▼▼

  包括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邏輯判斷、類比推理各10題。

  圖形推理做的多了有感覺一般還是比較容易選擇出來的,但是也有很多比較糾結的,自己考場無論怎么看都看不出來,下了考場一看就明白了,所以這個憑感覺,看了幾遍還是看不出來不糾結直接蒙。

  定義判斷的制勝之道在于分解句子成分,圈出關鍵詞,從選項往回套,認真做,基本都能對8個以上。

  邏輯判斷。講究技巧,相當費腦子,確實需要下一番苦功,理清邏輯鏈條。以箭頭法將題干的大段描述翻譯成人話。

  類比推理。除了常識以外或者是最容易的題目了。就那么幾個包含、屬于等基本類型,掌握了就可以幾秒選出答案,然而腦子轉不過來就也容易錯。

▲▲▲▲▲▲▲▲▲▲▲▲▲▲▲▲▲▲▲▲▲▲▲▲▲▲▲▲▲▲▲▲▲▲▲▲▲▲▲▲▲▲▲▲▲▲▲▲▲▲▲▲▲▲▲▲▲▲▲▲▲▲▲

資料分析
▼▼▼▼▼▼▼▼▼▼▼▼▼▼▼▼▼▼▼▼▼▼▼▼▼▼▼▼▼▼▼▼▼▼▼▼▼▼▼▼▼▼▼▼▼▼▼

  我可以跟你說資料分析套路不多,無非就是換換名詞,換換年份,換一些你比較容易看走眼的詞,多注意就好,還有一個就是計算公式必須全部掌握,看不懂的就自己推算(有助于加深印象),熟練掌握是你速度的保證。要學會基本技巧了這個題目就是送分題,注意是資料分析,是要你去分析,不是讓你去計算,計算資料分析都是錯誤的方法。資料分析有很多基本統計術語,同比環比之類的,理解這個,懂得一些資料分析技巧了基本就是沒問題了,就那么幾個題型,錯誤的坑把它找出來下次注意就行,一共這些眼瞎跳下去的坑就那么幾個,平時練習都跳完了考試才不會跳下去,讓沒練習的人跳下去為你鋪平道路吧。不去掌握一些技巧蠻干的話非常非常消耗時間而且正確率很低。

▲▲▲▲▲▲▲▲▲▲▲▲▲▲▲▲▲▲▲▲▲▲▲▲▲▲▲▲▲▲▲▲▲▲▲▲▲▲▲▲▲▲▲▲▲▲▲▲▲▲▲▲▲▲▲▲▲▲▲▲▲▲▲
申論關鍵詞:邏輯+表達

  顧名思義,申論的要領在申而論之,考察的是考生能否依據有限材料見事見理,舉一反三。在申述立論的過程中,要立足材料而不局限于材料,既要深挖材料又要超越材料。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一曰積累,二曰體悟,三曰雕琢。積累即博聞強識,在日常閱讀中積累語匯,學習表述,儲備豐富且運用自如的“語言倉庫”。體悟即觸類旁通,養成良好的思維邏輯習慣,勤于提煉觀點,敢于剖析評論,善于自圓其說。雕琢即錦上添花,用排比、對仗等豐富的修辭方式,來展示思維邏輯的完整緊湊和語言技巧的爐火純青。

申論復習
▼▼▼▼▼▼▼▼▼▼▼▼▼▼▼▼▼▼▼▼▼▼▼▼▼▼▼▼▼▼▼▼▼▼▼▼▼▼▼▼▼▼▼▼▼▼▼

  復習申論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自身的公務員意識,也就是從公務員的思維角度出發來思考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平時要多關注國家的時事政治,看新聞聯播,讀報紙,看《半月談》,在看的同時要多思考這些時事政治反映了哪些深層次的問題,也可以多關注君哥推送的【鐘愛范文】,范文中關于時事熱點的觀點和分析論證方法都能借鑒,多記一些觀點也是提高申論寫作水平的好方法。

  申論備考一定要做真題。做真題在于精不在于量,每做一套真題要像考試一樣對待,做完之后要對照答案分析。考題給出的材料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后邊幾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從材料中提煉升華的。申論是按得分點給分的,這就需要提煉材料的要點,然后整合形成自己的答案。不管是前邊的小題還是后邊的大作文,書寫一定要認真,字體可以不美,但一定要卷面整潔,寫錯的字劃一道就可以,這些不經意的細節也許正是幫你提高幾分的契機,何樂而不為呢?

  我覺得申論高分應該把握好幾點:

  一是答好小題很關鍵,成也小題敗也小題。小題的答案多數可以從材料中提煉而成,我們不生產觀點,我們只是材料的搬運工。我的建議是:

  1、言簡意賅,廢話少說。在有限的字數下側重精準的表達;

  2、認準關鍵詞。文件政策、領導講話、對策詞匯、以及各種你不懂但認為高大上的詞匯,往往是答案的切入點。

  3、源自材料高于材料。客觀題中有個別的關鍵詞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及對材料背景的了解才能夠深入挖掘的,這就需要我們多點了解時事新聞,厚積薄發,內外兼修,提煉出核心詞匯,組織語言,巧妙的將文中句子“搬運”成答案。

  二是注意審題。看清楚題目的作答要求,如小題的簡潔、有條理。大作文要看清是否給定了標題,如給定標題,你就不要自作聰明另擬標題,每次考試完畢,都會有這樣的粗心者因為標題被扣分,多冤啊。

  三是文體的把握。把握出題者意圖,確定行文應該以策論文還是政論文為主。縱觀今年申論作文,策論文已然失色,而政論文有分析,有觀點,有論證,說理充分,理論性強,文章飽滿,深刻有思想,更易于得閱卷者青睞,所以建議在非限定文體的情況下,利用好政論文的優勢,搭好框架,分析論證,增色三分。

  四是大作文要注意點睛之筆。注意好開頭、結尾以及每段句首。最好能形成個人的申論模式。可能是對文字天生的熱愛吧,我喜歡去看新華網、人民網的時評,遇到好的句子,有趣的開頭、結尾,我都會思考一下,想想以后可以套用在哪個方面,注重融進個人的申論詞典。

▲▲▲▲▲▲▲▲▲▲▲▲▲▲▲▲▲▲▲▲▲▲▲▲▲▲▲▲▲▲▲▲▲▲▲▲▲▲▲▲▲▲▲▲▲▲▲▲▲▲▲▲▲▲▲▲▲▲▲▲▲▲▲

寄語

(來源:百度公務員吧  作者:水靜云舒)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105/81751.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