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毛主席在四大戰爭中的豐功偉績
為紀念毛主席誕辰123周年而作 作者: 大眼看法 2016.12.10
偉大領袖毛主席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創始人、毛主席是我們新中國之國父!民族之魂!國家之魂!黨之魂!軍之魂!人類歷史上最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哲學家,思想家,藝術家和詩人!他把一生的精力和生命奉獻給了廣大的勞動人民,他是捍衛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完整的民族英雄!是全世界人民的革命導師、是一位崇高的世界領袖。
毛澤東主席自1935年1月 遵義會議確立他在中國共產黨內領導地立之后,親自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越戰爭”,在這聞名世界、涉及中華民族生死存亡、前途命運的四場大戰爭中,都是毛主席親自制定作戰方針、在毛主席親自決策、 指揮下,取得了四場戰爭的偉大勝利,毛主席在這四場戰爭中的豐功偉績無人論比。在毛主席誕辰123周年來臨之際,我們更加伓念毛主席,為了批駁那些反毛分子篡改、歪曲歷史,抹掉毛主席的偉大功績,現就這四場戰爭中毛主席的偉大功績簡述如下;為防止歷史虛務主義 篡功、張冠李戴,各戰役的戰場指揮將領名列其中:
一.抗日戰爭—趕走侵略者,取得民族戰爭勝利
1916年毛主席就預言“中日之間20年內必有一戰”,不出所料,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日本侵占我國東北事件開始侵華,蔣介石不積極抗日,在他“御外先安內”的思想指導下,圍剿、鎮壓共產黨。毛主席在抵御國民黨的圍剿中,親自領導軍隊抗擊日本侵略。1937年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 全國抗日戰爭開始 ,直到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把日本趕出中國。
1.毛主席率先高舉抗日救國的大旗。。
1935年8月1日,毛主席在長征路上,以黨中央名譽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紅軍到達陜北,毛主席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報告,闡述了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 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這成為由內戰到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時局轉換。毛澤東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中正確提出了堅決抗戰到底的方針政策,后來發展為“十大抗日救國綱領”。這一切充分證明毛主席為了民族生存,率先高舉抗日救國的大旗。
2. 逼蔣抗日,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
為達到全民抗日的目的,毛澤東發表了“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斗爭”,1936年 9月1日,毛主席提出黨的總方針是“逼蔣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逮捕了蔣介石。毛澤東審時度勢,權衡利弊,逼蔣抗日,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迫使蔣介石做出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等六項承諾。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的統一戰線。 體現了毛澤東以國家、民族大業為重的歷史責任感。
3.. 毛主席用戰略,戰術,指揮抗戰走向勝利
(1).堅持“持久戰”的戰略思想:發表了論“持久戰”和“抗日游擊戰中的戰略問題” 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后的勝利屬于中國。 (2). 制定三原則,擴大紅軍 :即:“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 三原則。 用“戰爭的偉力存在于民眾之中”, “人民群眾是真正的銅墻鐵壁”, 動員群眾,解決了抗戰兵源、財源等困難; (3).“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1936年12月,毛澤東在紅軍大學所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演講中指出: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論述了 “在防御戰中的進攻戰,在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等。 (4). 相持階段堅持抗日的決心:1938年10月,武漢、廣州失守之后,國民黨汪精衛集團公開投敵。 毛主席發表了《為抗戰兩周年紀念時局宣言》,概括為 “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三大口號。 毛澤東的這些戰略戰術思想,是中國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法寶。
4. 廹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9日,毛主席發表了“對日冦的最后一戰”,指示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軍隊,向一切不愿坄降的敵人發動猛烈進攻,廹使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
毛澤東在抗日戰爭中,日理萬機,從事大量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方面的領導工作;毛澤東正確揭示抗日戰爭的發展規律, 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抭戰方針政策和戰略戰術, 使中國抗日戰爭由勝利走向勝利, 把日寇侵略者趕出了中國。毛澤東思想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靈魂和指路明燈, 毛澤東是領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最高統帥。
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中,不提毛主席,是對抗戰歷史的背判。
在紀念抗戰勝利七十一周年的日子里,我們更加懷念偉大領袖毛主席,他是捍衛中華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完整的民族英雄,沒有毛主席就沒有中華民族的抗戰勝利。
二. 解放戰爭—打敗國民黨,建立新中國。
解放戰爭是指1945年8月至1949年4月,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的戰爭,實際是笫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在毛主席親自領導和指揮下, 以共產黨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勝利而告終。
日本投降后,蔣介石憑借國民黨有860萬軍隊和裝備上的絕對優勢(人民解放軍只有120萬人)向晉冀魯豫、華東、東北、中原等各地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大規模的內戰全面爆發。毛主席在1945年8月13日發表了“抏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蔣介石在挑動內戰” 揭露蔣介石繼續剿共挑起內戰的罪行。人民解放軍貫徹毛澤東指示進行戰略防御。1946年7月20日,毛主席發表“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 解放軍給國民黨軍以沉重打擊。1946年9月16日,毛主席發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人民解放軍開始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 攻占了部分地區。1947年2月1日,毛主席發表:“迎接中國革命新高潮” , 按照毛主席指示解放軍向南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 挺進豫皖蘇邊區,開辟了廣大的中原解放區, 迫使國民黨軍隊由進攻轉入防御。在毛主席領導和指揮下,解放軍取得了濟南戰役、豫東戰役 宜瓦戰役 隴東戰役及遼沈戰役、 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等諸多戰役的勝利,殘存在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各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已被全部殲滅。 毛主席于1948年12月30日發表了“將革命戰爭進行到底”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徳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毛主席提出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的口號,鼓舞士氣 ,1949年4月2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線發起渡江戰役。 4月24日, 解放軍占領南京總統府,宣告南京解放。解放戰爭勝利結束。
解放戰爭中, 聞明世界的最大戰役有“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 三大戰役,在這三大戰役中,毛主席晝夜難眠,制定戰役方針、戰略戰術、時刻了解戰況、指揮戰爭由勝利走向勝利。如:
(一).遼沈戰役: 國民黨稱“遼西會戰”,是中國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的首始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到 11月2日結束,歷時52天。前銭由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戰場指揮
1948年9月,毛主席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與國民黨進行戰略決戰,決戰方向首先指向形勢對我有利的東北。 1948年9月10日,毛主席制定“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指出:“攻錦打援,先摧毀東北國民黨反動軍隊”。解放軍按照毛主席指示,先封閉交通、最后集中兵力攻打錦州、長春、沈陽。僅52天就取得遼沈戰役的勝利。
遼沈戰役的勝利,是空前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毛澤東軍事思想,使東北野戰軍成為一支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東北解放區成為鞏固的戰略后方, 使中國軍事形勢出現新的轉折,是解放戰爭中戰略決戰的勝利開端。遼沈戰役的勝利,為入關組織平津戰役提供了良好契機。
毛澤東說:“原來預計,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 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二).淮海戰役: 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中國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的攻堅戰役,于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歷時66天。前線由陳毅、粟裕、劉伯承、譚震林、陳士榘、陳賡、謝富治,鄧小平等人戰場指揮(劉鄧大軍為中原野戰軍鄧小平是政委)。
1948年10月11日,毛主席制定了“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 提出淮海戰役分三個階段 :笫一階段,集中兵力殲滅黃伯韜兵團完成中間突破;笫二階段,殲滅海州、連云港、永城等地之敵;笫三階段,兩淮作戰。要求十一、十二兩月完成淮海戰役。并電告主力部隊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執行(副司令員粟裕、參謀長陳士榘、副政委譚震林)
按毛主席指示第一階段 從1948年11月5日開始,到1948年11月22日。 11月6日,各部隊向預定目標開進,中原野戰軍攻占了空虛的宿縣 :華東野戰軍將第7兵團全部殲滅,司令官黃百韜陣亡。
第二階段 ,從1948年11月21日開始,到1948年12月12日。11月25日, 中原野戰軍將國軍黃維12兵團包圍于宿縣雙堆集。 1948年11月30日,華東野戰軍從南線將杜聿明集團包圍在永城陳官莊地區;1948年12月6日,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對第12兵團全線發起攻擊,12兵團殘部突圍被殲滅,12兵團司令黃維 被俘
第三階段: 為配合平津戰役對傅作義集團分割包圍, 解放軍對合圍的杜聿明部暫緩攻擊,進行休整,1948年12月19日,毛主席起草廣播稿“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 敦促杜及所屬軍官令全軍放下武器投降,向杜聿明發動政戰宣傳與勸降, 杜聿明拒絕投降,1949年1月6日,解放軍向陳官莊地區被圍的杜聿明部發起總攻,徐州剿匪副總司令杜聿明被俘,徐州剿匪指揮部副主任邱清泉陣亡,戰役以解放軍全勝。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
淮海戰役,解放軍在兵力、裝備都處于劣勢的情況下同國民黨重兵集團展開的戰略決戰,戰場情況最復雜、變化最多、層層包圍、難度最大、戰時最長、戰線最廣、規模最大的戰役,取得淮海戰役的輝煌勝利。是解放軍傷亡最重、消滅敵軍最多(消滅國民黨軍 555099人), 政治影響最大的攻堅戰役。占領了長江以北大片地區,為中國徹底解放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毛主席的的戰略決策和戰略方針的英明正確,是毛主席軍事思想在極端復雜、艱難的戰役中成功實踐、并取得偉大勝利、是毛主席親自指揮戰役中的最大戰役。在中外戰爭史上,創造了戰略決戰勝利的奇跡。
(三).平津戰役 國民稱作“平津會戰”,是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之一的最后一次戰役,從1948年11月29日開始,到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3天。前線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戰場指揮
1948年12月11日,毛主席制定了“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提出十六條具體作戰方案,以神速動作,先用“圍而不打”或“隔而不圍”的辦法,完成對北平、天津、張家口之敵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用“先打兩頭、后取中間”的順序發起攻擊。
在遼沈戰役勝利后、解放軍完成解放東北全境之后,按毛主席指示東北野戰軍和華北兵團,于1948年11月23日起,取捷徑、隱蔽迅速揮師入關,投入平津戰役。解放軍迅速用“圍而不打”或“隔而不圍”的辦法,完成對北平、天津、張家口之敵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截斷了他們南逃西竄的通路, 按照毛主席指示“先打兩頭, 后取中間” 進攻順序, 西頭,在12月22日,攻克了的新保安和張家口。東頭,天津守敵拒絕接受和平改編,1月14日,解放軍以強大兵力發起對天津的總攻,攻克了這座堅固設防和重兵守備的大城市,天津國民黨警備司令陳長捷被俘。
毛主席為了使北平這座舉世聞名的古都免遭破壞,保護文化古跡完存和200萬人民的生命安全,毛主席令解放軍在圍城后,“爭取通過談判和平接管北平”,同時命令部隊“準備在談判不成時以戰斗方式奪取之”。 1949年1月14日,毛主席發表了《關于時局的聲明》,提出與南京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林彪、羅榮桓致函傅作義,敦促接受'八項條件'。國民黨當局要傅作義堅守北平或南撤。 解放軍遵照毛澤東主席指示:采取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相結合的方針,與傅作義代表進行多次談判, 傅作義終于決心順應民意,命令所部出城聽候改編,達成《關于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1月 30日, 解放軍進入北平。宣告: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結束。
平津事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勝利,北平和平解放,體現毛主席對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偉大責任感; 毛澤東軍事思想在平津戰役實踐中得到發展和創新。平津戰役的勝利,已表明除江南外,全國大片地區得到了解放, 國民黨的統治基礎發生了根本動搖,為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奠定了鞏固的基礎。
南京解放 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元旦獻詞中,號召人民把偉大的革命戰爭進行到底,1949年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令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于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毛主席還提出:“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鼓舞士氣。當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全線發起渡江戰役。 解放并占領了江浦,浦鎮、浦口等地。23日上午,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等撤離南京。24日,解放軍入城。,紅旗插上南京總統府, 宣告南京解放 。至此,解放戰爭勝利結束。
當毛主席看到解放南京的消息后,揮毫寫下'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氣勢磅礴的詩句。
解放戰爭的勝利,是毛主席軍事思想的偉大勝利,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從國民黨反動統治下的封建社會中解放出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勞動人民當上了國家主人,享受著世上最大的民主自由,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飯吃、過著沒有壓廹,沒有剝削,沒有貪官污吏、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用基辛格話說 “毛澤東徹底改變了中國,徹底消滅了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從前的奴隸,如今成主人,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
解放戰爭在全國(除臺灣)取得了偉大勝利的厲史,是對那些反毛去毛抹黑毛主席功績的有力批判。
國慶節不敬祭國父毛澤東、關閉毛主席紀念堂,阻止群眾紀念毛主席,是俗丁忘祖,忘恩負義,背離民心,喪盡天良的行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是社會定律。
在紀念建國77周年的日子里,我們更加懷念毛主席!沒有毛主席就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中國人民安寧的幸福生活。
三. 抗美援朝戰爭—打敗侵朝聯軍,保衛我國邊疆
抗美援朝戰爭,又稱抗美援朝運動, 是指中國人民志愿軍參戰階段。從1950年 10月19日,到 1953年7月27日,簽訂《朝鮮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厲時兩年零九個月。前線由彭德懷,金日成戰場指揮。
1950年6月25日, 朝鮮戰爭爆發, 6月26日,美國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美國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進攻臺灣。6月28日,毛主席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以美軍為首由十六國組成的 “聯合國軍”不顧毛主席的警告“不準越過三八線”,竟于10月1日越過北緯38°線,10月9日占領平壤。10月8日,朝鮮政府請中國出兵援助。毛澤東召集書記處和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多數領導人都對現在出兵朝鮮持反對態度,據此,毛主席遲遲難以決策,毛主席認為:這是一個牽動全局的大事,是中國和16國聯軍一場力量懸殊的決戰,要掃清中國百年晦氣 必須一仗定乾坤,打得一拳勝免遭百拳來,還是出兵好,直到10月18日,毛主席才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一偉大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毛主席給中國人民志愿軍三條命令“協同朝鮮向侵略者作戰爭取勝利;嚴格遵守軍事紀律;估計團難克服困難”。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率領下,志愿軍跨過鴨綠江,赴朝參戰 ,揭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在毛主席支持下第一個報名,加入志愿軍,隨軍赴朝參戰, 在朝鮮戰場光榮犧牲。。 。
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五次戰役: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采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
第一次戰役 是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韓國國軍突然發起的進攻戰役。 “聯合國軍”尚未發現志愿軍入朝參戰,志愿軍將其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占領全朝鮮的計劃,第一次戰役共殲敵15000多人。
第二決戰役 是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 “聯合國軍”雖然已經發覺志愿軍入朝參戰, 志愿軍按預定計劃,將“聯合國軍”誘至預定地區后,立即發起反擊, “聯合國軍”兵敗于西部戰線的清川江兩岸,被迫放棄平壤、退至“三八線”以南。第二次戰役 共殲敵36000多人。
第三次戰役 是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志愿軍為打破美國政府“先停火,后談 判”,爭取喘息時間,卷土重來的陰謀,對依托“三八線” 進行防御的“聯合國軍”發起全線進攻,將其從“三八線”擊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占領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第三次戰役共殲敵19000多人。
第四次戰役 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 志愿軍主力轉入休整,爭取時間掩護后續兵團到達。“聯合國軍”發現志愿軍補給困難、第一線兵力不足,于1951年1月25日恢復攻勢。志愿軍立即由休整轉入防御,雖在東部戰線橫城地區實施反擊,但未能打破“聯合國軍”主要方向上的進攻。
第五次戰役 是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 為挫敗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韓國國軍從側后登陸配合正面進攻的企圖, 根據毛澤東提出的“戰爭準備長期,盡量爭取短期”的指導方針,“殲滅其有生力量,奪回戰場主動權”。志愿軍再次越過“三八線”,直逼漢城; 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階段
從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 其特點是:軍事行動與停戰談判密切配合,邊打邊談,以打促談, 局部性攻防作戰頻繁,出現長達兩年多的邊打邊談的局面。
1952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在沿“三八線”附近地區的整個戰線上,有選擇地、有戰役規模的進攻作戰。志愿軍攻占了“聯合國軍”許多陣地。接著在規模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上甘嶺戰役中,粉碎了“聯合國軍”發動的“金化攻勢”。
1952年10月.24. 曰,毛主席發表“祝賀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重大勝利” ,指示志愿軍:要在今后的作戰中取得更大放勝利。1952年12月至1953年4月,志原軍為粉碎 “聯合國軍”及韓國國軍在東西海岸兩棲登陸的企圖,進行強大備戰活動。“聯合國軍”被迫放棄進行軍事冒險計劃,于4月26日同朝中方面恢復停戰談判。為促進停戰實現,發起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先后對“聯合國軍”進行三次以金城戰役為主的不同規模的進攻。 迫使“聯合國軍”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實施停戰協定的保證。
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規模較大的國際性局部戰爭,中國剛建國,在一窮二白情況下,中國志愿軍在朝鮮半島這一狹窄的戰場上,以劣勢裝備打敗了裝備精良、以美國為首的16國聯合國軍,震驚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出中國的國威、軍威,世界各國無論是我國盟友還是敵人都不得不承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軍事政治強國;不得不承認毛澤東思想武裝的軍隊是戰無不勝的偉大軍隊。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毛主席軍事戰略思想的偉大勝利,抗美援朝戰爭是毛主席一生中最畏難、壓力最大、最英明的偉大決策, 戰爭結果:粉碎了美國妄圖并吞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新中國的安全,為新中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創造了和平環境; 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真面目,保衛了亞洲和平, 鼓舞全世界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的意志和決心;摘掉了中國人“東亞病夫”的帽子,有力地向世人證明了一個真理,就是毛主席說的“外國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民的時代,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永遠宣告結束了。
朝鮮是中國東大門的安全屏障,和中國是社會主義兄弟鄰邦。中國當權者不顧“ 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利弊, 和帝國主義合伙多次制裁朝鮮兄弟,要按美帝國主義意企致朝鮮于死地,自毀我國安全屏障, 使其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及在朝烈士們的叛逆者。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66周年的日子理,我們更加懷念偉大領袖毛主席!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朝鮮的獨立和主權!就沒有中國的和平發展環境和尊嚴。
四.抗美援越戰爭—打敗侵越美軍,突破兩霸包圍
抗美援越戰爭, 從1965年6月9日中國解放軍支援越南抗擊美帝侵略越的戰爭,到1973年1月27日簽訂《關于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結束,歷時7年零7個月。
1964年8月5日,美國借口所謂的“北部灣事件”,發動侵越戰爭,美軍用飛機侵入中國海南島地區和云南、廣西上空,投擲炸彈和發射導彈,打死打傷中國船員和解放軍戰士,威脅中國安全。1965年4月,越南勞動黨請求中國支援。毛主席為了國家長治久安、國境四周安寧、突破兩霸對中囯的包圍,決定向越南提供全面無私的援助。中國向越南提供戰略、戰術、人員和物資,僅提供坦克就達300多輛。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國先后派出了高炮、工程、鐵道、掃雷、后勤等部隊,總計32萬余人,最高年份達17萬余人,在越南北方執行防空、作戰、筑路、構筑國防工程、掃雷及后勤保障等任務。1966年7月4日,毛主席在人民曰報文章中指出:“帝國主義給自己準備了滅亡的條件…帝國主義驅使全世界的人民大眾走上消滅帝國主義的偉大斗爭的歷史吋代”。毛主席警吿美國:美軍不得越過北緯17度。 由于毛澤東的軍事戰略思相的威懾力和美國在朝鮮越過三八線失敗的教訓,美軍地面部隊始終未敢越過雷池一步,保證了北越的安全。
中國抗美援越的歷程,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65年6月開始到1970年7月。這一階段是越南戰爭最激烈最艱難的階段。據此,中國共派出支援部隊,在越南北方執行防空作戰、修建和搶修鐵路、機場、通信、工程等。
第二階段:從1972年5月開始至1973年8月結束。美國1968年底停止了對越南北方的轟炸,1969年初在巴黎與越南開始談判。從此,越南戰爭進入了邊打邊談判的階段。到1972年3月底,越南南方武裝力量在越南北方的支援下,發動了全面攻勢,接連取得了重大勝利。美國為了切斷來自越南北方的支援,保住阮文紹傀儡政權,大舉增調海、空兵力,恢復轟炸越南北方的同時,于5月9日開始對越南北方沿海航道、港口、河道實施大規模的水雷封鎖。在中國海軍掃雷工作的支援下,越南軍民不僅沒有在美國的轟炸和海上封鎖面前屈服,反而越戰越勇,終于迫使美國政府承認侵略戰爭的徹底失敗。
美軍在越南接連失敗之后,迫使老謀深算的美國總統尼克松,于1972年2月21日不遠萬里訪問北京,來向毛主席求教、求救,請毛主席幫助美國在越南拔出泥足,并付出非常高的代價:第一、承認中國政治大國的地位;第二、解除對中國的封鎖圍堵; 第三、撤銷美臺防衛條約,把美軍撤出臺灣;第四、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會籍; 第五、共同防蘇制蘇。這些都在《上海公報》中得到了體現 。
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美國、南越阮文紹政權四方在巴黎簽署了《關于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尼克松總統領教了毛澤東人民戰爭的厲害,最后不得不承認失敗,下令從越南撤軍。1973年3月,侵越美軍部隊撤出越南南方。抗美越南戰爭結束。
“抗美援越戰爭”的勝利,是毛主席的軍事思想的偉大勝利,再次證明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強大威力。 中國抗美援越盡了國際義務,毛主席贏得這場震驚世界的大豪賭,并獲得了豐碩戰果: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中國由此轉危為安,脫出兩霸圍堵的困境, 繼尼克松訪問中國之后,英、法、德、日等大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幾十個二、三流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政要爭相前來北京,朝拜世界級的元老政治家—毛澤東。毛澤東由此從中國的偉人成為世界的偉人,從此,毛澤東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屬于世界。
越南是中國南大冂的安全屏障,是毛主席和胡志明主席締造的社會主義鄰邦,中國修正主義分子憑其篡奪的軍權,替美帝國主義報復,發動所謂“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罪惡戰爭,造成兄弟間巨大傷亡。中國當權者不顧“ 唇齒相依、唇亡齒寒” 利弊, 自毀南門屏障,把自己置于“四面楚歌”的境域。
在紀念抗美援越戰爭51周年的日子理,我們更加懷念偉大領袖毛主席!沒有毛主席就就沒有中國的和平發展環境!就沒有中國人民的長治久安。
結朿語
這四場戰爭的偉大勝利,是毛主席軍事戰略思想的偉大勝利,打出了中國國威、軍威;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軍事政治強國; 突破了美蘇兩霸對中國的圍堵困境,中國由此轉危為安,國境四周安寧,為中國創造了幾十年發展經濟、建設祖國的和平大環境; 摘掉了“東亞病夫”帽子,樹立了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的尊嚴; 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走上了國際舞臺,在聯合國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政治作用。毛主席親自領導和指揮,使四場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他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毛主席的豐功偉績永遠銘記史卌,這四場戰爭的勝利使毛澤東由中國偉人成為世界偉人。毛澤東思想在四場戰爭中發揮了強大威力、是取得勝利的靈魂和指路明燈,毛澤東思想指導著各國人民和各民族的命運,影響著、還將繼續影響著世界歷史的進程。毛主席的英明、偉大、光輝一生,將與日月同輝,永遠載入世界歷史史冊。
無畏大鵬力增盛 反帝反修是克星 黑暗拘縛得解放 , 世界大地見光明。
潤澤世界似甘露, 普照大地紅日升 ,無私無畏為人民 , 人民懷念毛澤東。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217/72847.html
文章列表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