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吃點就飽,睡覺怕炒,重度胃炎,醫圣千年前就用一個經方?

原創 慶余閣 2017-01-27 08:00

說起胃炎,恐怕是很多人很惱火的事情,因為現代很多人都有胃炎,也有不少人寫過這樣的文章,但是筆者還是不憚其煩的寫一篇專門的文章,因為這種事情對于過年過節的全國小伙伴來說是非常傷腦筋的。

為什么會得胃炎?

西醫從病原學來說,之所以有胃炎是因為有一種叫做幽門螺桿菌的細菌,他能夠引起人體發生胃部炎癥。外國科學家還因為發現了這種細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這是對中國的先人們提出了舉世無雙的藐視與不屑。

在中國幾千年前,我們就有一個專門治療這類疾病的方,那就是張仲景《傷寒論》中的半夏瀉心湯,還有五個瀉心湯治療類似疾病,中醫如何認識胃炎的?《傷寒論》說“傷寒下之,不解,因作痞”,還沒有到該瀉下的時候就瀉下了,于是出現了痞滿癥。

在現實生活中,痞證的產生就是正常情況下服用了過多的寒涼藥,特別是感冒后,感冒還沒有好就吃一些寒涼的西藥,造成“下之太早”,形成了心下痞,也即是現在所謂的胃炎。

用現代西醫來解釋,則是外部感染之后,服用抗生素等寒性的藥,影響了胃氣,造成胃氣虛,形成心下痞,所以胃炎按照中醫古典的認識因該是“病發于陰,下之因作痞”,如果要預防胃炎就要從感冒開始預防。

吃點就飽,睡覺怕炒,重度胃炎,醫圣千年前就用一個經方?

心下痞,按一下便舒服

中醫如何認識心下痞?

中醫將心下痞分成好幾種類型,主要是濕熱,脾胃虛,寒濕三種,這三種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要分辨就需要臨床上多加實踐才行。說白了,就是濕氣,就是脾胃虛。

經方如何治療心下痞(胃炎)?

中醫有一個方專門針對心下痞,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絕大多數的胃炎,叫做半夏瀉心湯。這個方有半夏、人參、干姜、甘草、大棗、黃芩、黃連,可以說是辛開苦降都有,補瀉兼施,對于胃氣弱,即使沒有心下痞的人也是適宜的。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適合此方?

一般半夏瀉心湯在臨床使用的規律有三條,一是心下痞,就是所謂的吃點東西就飽;二是睡眠淺,稍有動靜就睡不著;三是平時容易心煩,舌苔有點黃。有這三個癥狀,一般都會有右關脈浮滑,只需要服用此方,三天見效,七天基本可以痊愈。

溫馨提示

半夏瀉心湯是一個非常平和的方,但是還需要注意很多事項,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吃藥期間不能吃豬肉以及豬油、豬雜等,如果沒有禁忌好,就會越吃藥越嚴重。

其余情況暫時沒有太多需注意的,大家如有問題,歡迎留言!

我們是有追求,有思想,有深度的頭條號。以上是馬純陽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dongshushuyuan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129/96527.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