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導讀:

世界衛生組織將胎齡小于37周、出生體重小于2500克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早產兒皮膚鮮紅,呼吸淺、快而不規則,吸吮力差,體溫調節功能和各種反射差,體溫調節功能和各

  世界衛生組織將胎齡小于37周、出生體重小于2500克的新生兒稱為早產兒。早產兒皮膚鮮紅,呼吸淺、快而不規則, 吸吮力差,體溫調節功能和各種反射差,體溫調節功能和各種反射差,覺醒程度低。早產兒的喂養和護理方面要特別的注意。

  早產兒喂養與護理全攻略

  一、喂養篇

  1、合理補充微量元素

  早產兒比足月兒生長發育要快得多,對維生素A、C、D及鈣、鐵等礦物質的需求量也相對比足月兒要多。出生體重1000~1500克的早產兒,一歲時的體重可達到出生時的7倍;出生體重1500~2000克的早產兒,一歲時可達到出生時的5倍半,而足月兒一歲時的體重一般僅為出生時的3倍。

  早產兒體重增長得是否合理,是喂養是否科學的重要標志,一般每日增長體重25克較合理。另外,若不及時給早產兒補充營養,易患貧血和佝僂病,體質也會很弱。

  2、喂奶

  對于早產兒來說,更需要母乳喂養,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機體免疫能力。因為早產兒的胃容量很小,每次喂奶量宜少,時間間隔宜短。

  如果嬰兒體重在1500克以下,每1小時就要喂奶一次;1500~2000克者每2小時喂一次;2500克左右的早產兒則每3小時就喂一次。如果早產兒的吸吮能力差,媽媽可以用滴管或小匙慢慢地喂。如果媽媽母乳不足,可以適量補充一些適合低體重兒的專用奶粉配合母乳喂養。

  如何選擇早產兒喂養方式?

  早產兒父母應咨詢有經驗的醫生選擇合理的喂養方式。

  1、母乳:對于出生體重2000克、無營養不良高危因素的早產兒,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選擇。要注意母親的飲食和營養均衡。

  2、母乳+母乳強化劑:極(超)低出生體重兒和出院前評價營養狀況不滿意者需要繼續強化母乳喂養至胎齡40周。此后母乳強化的熱卡密度應較住院期間略低,如半量強化(73kcal/100ml),根據生長情況而定。

  由于母乳喂養對早產寶寶尤其重要,因此在寶寶住院期間,媽媽要堅持每天把奶擠出來送到醫院。吃不完可以將母乳冷凍,在6個月內沒有問題。這樣媽媽的奶水才會越來越多,當寶寶出院后可以繼續吃到母乳。

  3、早產配方奶:人工喂養的極(超)低出生體重兒需要喂至胎齡喂至40周;如母乳喂養體重增長不滿意可混合喂養(早產配方奶不超過每日總量的1/2),作為母乳的補充。

  4、早產兒出院后配方奶:適用于人工喂養的早產兒或作為母乳的補充。

  5、嬰兒配方奶:適用于出生體重2000克、無營養不良高危因素、出院后體重增長滿意、人工喂養的早產兒或作為母乳不足時的補充。

  早產兒喂養注意事項:

  喂養早產兒,切記奶水濃度過高

  由于早產兒在醫院多與媽媽分房而居,所以很多寶寶失去了吃母乳的機會。除了母乳之外,早產兒專用配方奶粉就成了早產寶寶的最佳食品。但目前,專用配方奶粉只有在醫院才能吃到。

  由于早產兒的消化功能非常不完善,奶中的脂肪含量不宜過高,所以除了母乳和專用配方奶粉,大眾化的脫脂奶粉成了寶寶必要的營養來源。

  早產的寶寶腎臟沒有發育完善,如果奶的濃度過高,對寶寶的體重增長會帶來影響。因為早產兒的體內含水量很高,一般新生兒的含水量占人體的70%,而早產兒達到了80%~85%,體內含水量高了,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容易脫水。如果奶水濃度太高,從小便中帶出的水分也越多,即便吃得再多,也會從小便中溜走,體重增長也會非常緩慢。

  所以早產兒的奶水濃度應是2:1,即2份奶,1份水,相比較而言,新生兒的奶水濃度是3:1的比例。早產寶寶的早期階段就是按照2:1的比例吃,一直吃到滿月(假如提早出生一個月,寶寶雖然已經2個月了,但真正月齡應以滿月寶寶計算),然后再逐漸按照3:1的濃度給寶寶喂奶,逐漸過渡到吃全奶。

  半臥位慢喂方式喂養早產兒

  由于早產兒吞咽功能不完善,有時會發生吐奶及呼吸運動不協調現象,使奶逆流至咽喉部,再吸進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嚴重者會立即窒息致死。所以喂養時,最好使寶寶處于半臥位,奶嘴最好質地軟,吸入孔大小適宜。如果發現溢奶,立即將寶寶俯臥或側臥,讓口中奶留出。對西順利很差的寶寶,可用小匙喂養,但需保持奶的溫度,不可太涼。

  按需給早產兒喂奶

  寶寶吃得慢是早產兒的進食特點,媽媽要有耐心,而且吃奶時要給寶寶一個休息時間:吃一分鐘后,讓寶寶停下來休息一下,等十秒鐘后再繼續喂食,這樣可減少吐奶的發生。

  二、護理篇:

  1、做好衛生消毒

  給早產兒喂奶、換尿布前應吸收,做到衛生、無污染,其用具更要天天消毒。還要天天給早產兒洗澡、及時更換衣服。

  2、創造適宜的中性環境

  因為早產兒不能穩定地維持正常體溫,所以在出生后要特別注意保暖。在家庭護理中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6~28攝氏度,相對濕度55~65%之間,空氣新鮮。嬰兒體重越輕,周圍環境的溫度應該越高。

  媽媽要每天給嬰兒量體溫,讓體溫保持在36.5~37攝氏度之間,使其四肢末梢溫熱、光潤。早產兒所用的尿布、衣服及包裹身體用的別字等物件均應加熱后再使用。

  早產兒護理的注意事項:

  防止感染

  除專門照看孩子的人(母親、月嫂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早產兒的房間,更不要把孩子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專門照看孩子的人,在給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時,要換上干凈清潔的衣服(或專用的消毒罩衣),洗凈雙手。母親患感冒時應戴口罩哺乳,哺乳前應用肥皂及熱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保暖

  對早產兒要注意保溫問題,但保溫并不等于把孩子捂得嚴嚴的,在家庭護理中,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4~28攝氏度,室內相對濕度55~65%之間,如果室內溫度達不到,可以考慮用暖水袋給孩子保溫,但千萬注意安全。嬰兒體重應保持在36~37攝氏度,上、下午各測體溫1次如最高體溫或最低體溫相差1攝氏度時,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保證體溫的穩定。當嬰兒體重低于2.5千克時,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嬰兒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褶皺處。若體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達100毫升時,可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洗澡。但在寒冷季節,要注意洗澡時的室內溫度和水溫。

  精心喂養

  早產兒更需要母乳喂養。因為早產母親的奶中含各種營養物質和氨基酸較足月兒母乳多,能充分滿足早產兒的營養需求;而且早產母親的奶更利于早產兒的消化吸收,還能提高早產兒的免疫能力,對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媽媽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適合喂養孩子,要想辦法讓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辦法讓孩子出院后吃到母乳。母親要盡可能地與早產兒接觸,如孩子住院的醫院有母嬰同室病房,媽媽一定要陪伴孩子住入母嬰同室病房。對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媽媽要按時擠奶(至少每三小時擠一次),然后將擠出來的奶喂嬰兒。

  嬰兒撫觸

  撫觸給孩子帶來的觸覺上的刺激會在孩子大腦形成一種反射,這時孩子的眼睛、手腳跟著活動起來,當這種腦細胞之間的聯系和活動較多時,就促進了孩子智力的發育。還有一個好處是孩子可以減少哭鬧,可以更好地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強。

  有下列情況時,應及時與醫生聯系:

  1)體溫下降到35攝氏度以下,或上升到38攝氏度以上,采取相應的升溫或降溫措施后,仍沒有效果者;

  2)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時;

  3)吃奶驟減,臉色蠟黃,哭聲很弱時;

  4)突然發生腹脹時;

  5)發生痙攣、抽搐時。

  在護理早產兒時,千萬不要急躁,要精心,多觀察孩子變化,但不要過分緊張,要科學調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會健康成長的。實踐證明,2歲前是彌補先天不足的寶貴時間,只要科學地喂養,在兩周歲以前早產兒的體質趕上正常兒是完全可能的。這樣的早產兒,體力、智力都不會比正常人差。

  來源:月嫂

  最

  美

  媽

  咪

看這里,看這里,看這里,下載最美媽咪APP~有24小時醫生在,孕媽咪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咨詢醫生,隨時解答咯~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112/85870.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