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西坡

作者:西坡

指望一種文明的觀念自己具有征服世界的能量,似乎總是很難。大喇叭喊再多遍“生男生女都一樣”,都不如彩禮錢對農村人觀念的改變有效。

“女孩對父母更加關愛,心比較細”,這句話由國家衛計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說出來,似乎與一般父母說出來意義不太一樣。楊文莊強調的是國人生育觀念的改變,很多地方對女孩的喜愛程度在上升,尤其是農村地區比較明顯。

作為一個農村出身并時不時返回農村的觀察者,我的觀感與楊司長的判斷大體一致,即這幾年農村人確實更喜歡女孩了。但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性別歧視被消除”“生育觀念在進步”等,而是有更實際的動因。報道里也說了,“男孩娶一個媳婦確實要花許多錢,女孩在這方面,父母的負擔就輕一點。”

以前農村人重男輕女是要養兒防老,但是兒子長大之后,農村人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廂情愿的打算。還沒有等到兒子給自己養老,自己卻先為兒子娶親背上巨債。近年農村地區結婚彩禮數額迅速攀升,經過媒體的報道,天價彩禮的故事已為國人遍知。“萬紫千紅一片綠”,三種顏色形容的分別是五元、百元、五十元紙幣;“一動不動”說的是車和房,房不是村里的房,而是縣城的房。

城鎮化的負擔通過代際剝削的方式,轉嫁到一輩子辛苦務農、打工的農村老一輩人身上。他們終于體會到“兒子的代價”。為什么農村彩禮這幾年瘋漲?有人說是由于越窮越攀比、越愛面子,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殘酷的市場法則,供求關系變了,男多女少,娶老婆自然成了賣方市場,據報道,山東某地區適婚男女青年比例達到驚人的4:1。因此我最近回到家或與朋友聊天,總能聽說一些很傳奇的故事,比如某條件并不好的女孩,家門前卻排起長長的相親隊伍;再如,以前被人嫌棄的“二婚”,現在也沒人在乎了。

兒子沉重的結婚負擔,讓農村人念起女兒的好。觀念改變的結果似乎是好的,男女更趨平等,但原因卻令人五味雜陳。人們希望看到的是,農村人因為意識到性別歧視是不對的,所以更喜歡女孩。而由于經濟學上供求關系造成的觀念改變,似乎讓人很難承認這是“進步”。

然而從歷史上來看,許多進步正是建基于經濟規律之上。比如奴隸制被廢除,就與其在經濟上的低效有關。馬克思主義史學更講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不過拿這個去套農村生男生女的問題也太僵硬死板了。

我想說明的是,對于“文明觀念的普及”來講,理性總是美好的,現實總是殘酷的。指望一種文明的觀念自己具有征服世界的能量,似乎總是很難。而一些“不文明”的因素卻能促成某些文明觀念的普及。大喇叭喊再多遍“生男生女都一樣”,都不如彩禮錢對農村人觀念的改變有效。

為了防老而生兒子,為了日后沒負擔而生女兒,無論怎樣都達不到康德在幾百年前為現代世界規劃的境界———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當然,我們也無可苛責當下的農村人,他們中又有幾個是一向被作為“目的”對待的?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9910.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