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功效作用
柴胡,別名地熏、山菜,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湖北、四川等地。藥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有疏肝解郁、升舉陽氣、退熱截瘧的功效,常用于感冒發熱、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等疾病的治療。 1.疏散退熱 柴胡辛散苦泄,微寒退熱,善于祛邪解表退熱和疏散少陽經半表半里之邪。對于感冒發熱,無論風熱、風寒表癥,皆可使用。柴胡為治療少陽癥之要藥,常與黃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熱,共收和解少陽子功,若邪在少陽,癥狀表現有寒熱往來、胸肋苦滿、口苦咽干、目眩,使用柴胡最為適宜。 2.疏肝解郁 柴胡辛行苦泄,性散調達肝氣,可以疏肝解郁。可以用來治療肝失疏泄,氣機郁阻所導致的胸肋或者少腹脹痛、情志抑郁、婦女月經失調、痛經等癥;亦可配伍當歸、白芍等治療肝郁血虛,脾失健運所導致的婦女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脅肋作痛,神疲食少等癥。 3.升舉陽氣 柴胡能夠升舉脾胃清陽之氣,可用于治療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所導致的脘腹重墜做脹,食少倦怠,久泄脫肛,子宮下垂,腎臟下垂等臟器脫垂病癥。 4.退熱截瘧 柴胡有較佳的退熱作用,邪在少陽、寒熱往來,常與黃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湯)。對瘧疾癥,柴胡又可與草果、青皮等配伍應用。 5.抗病毒 柴胡對流感病毒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對第1型脊髓灰白質炎病毒引起的細胞病變具有抑制作用。
營養價值
柴胡有北柴胡、狹葉柴胡及金黃柴胡、大葉柴胡,主要成分含揮發油、柴胡醇、油酸、亞麻酸、棕櫚酸、硬脂酸、廿四酸、葡萄糖及皂甙、柴胡甙、α-菠菜甾醇、蔗糖、多炔類化合物等。
1、柴胡制劑和柴胡總皂甙均有明顯鎮靜作用,小鼠口服粗柴胡皂甙200-800mg/kg即可出現鎮靜作用。
2、北柴胡醇浸出液能使麻醉兔血壓輕度下降。柴胡總皂甙對犬能引起短暫的降壓反應,心率減慢;對兔亦有降壓作用。
3、柴胡總皂甙濃度在2×10(-4)時,能興奮離體腸平滑肌,且不為阿托品所對抗。在3×10(-6)濃度時對離體腸鼠小腸能增強乙酰膽堿引起的收縮作用。
4、柴胡總皂甙能使肝糖無明顯增加,促進葡萄糖在總脂質和膽甾醇生物合成中的利用率明顯增加。
- 宜
感冒發熱、月經不調者
- 忌
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陰虛火旺、氣機上逆者
- 孕
孕婦不宜服用。柴胡主治感冒發燒、寒熱往來、瘧疾、脅脹痛等。在妊娠期,藥物對胎兒都是有一定影響的,孕期感冒可以多服用熱水和注意休息,不宜藥物治療。
- 嬰
嬰幼兒不宜服用。柴胡多用于治療感冒發燒等癥,嬰幼兒在此情況下可以選擇物理降溫的方法如酒精擦浴,不宜使用藥物治療,容易降低嬰幼兒的抵抗力。
- 生
柴胡+葛根、羌活:治感冒
- 克
柴胡+皂莢:兩者相克
柴胡+女菀:產生不良反應
柴胡+藜蘆:不宜同用
1.治療盜汗往來寒熱 柴胡(去苗)、胡黃連等分,為末,煉蜜和膏,丸雞頭子大。每一、二丸,用酒少許化開,入水五分,重湯煮二、三十沸,放溫服,無時。 2.治療黃疸 柴胡一兩(去苗),甘草一分。上都細銼作一劑,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絞去渣,任意時時服,一日盡。 3.治療肝黃 柴胡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亦,銼),決明子、車前子、羚羊角屑各半兩。上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就愛閱讀網92to.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61214/70382.html
文章列表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