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
(注:作者年前隨父母回老家過年,寫了一系列文章,這是第一篇)
我的老家在連平。我爸爸媽媽都在連平出生長大。每到過年,我們總會從廣州回到故鄉,和奶奶、外婆及兄弟姐妹們一起過個快樂年。(開篇做個交代,很有必要)
每個在他鄉工作的人,對故鄉都會有一份樹葉對根的情意。每逢年底,社會上各個階層、各個崗位的人們,紛紛返鄉,有騎摩托的,有開車的,有擠火車的,有乘飛機的……(這一段可以省略,因為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何況跟自己的題目關系不大)
廣州距連平二百余公里,自己開車的話三個小時可以到達。今年家務事多,我們一直到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新歷二月八日)下午五點才出發上路。(路程多遠、何時出發,可以在行文中相機簡單交代,不必專列一段,要努力節約文字)
這天氣溫驟降。我和爸爸媽媽每個人都穿著厚厚的外套。爸爸邊開車邊哼著小調。一想到很快可以見到奶奶和外婆,我們就無比愉快。(前面寫氣溫,后面寫心情,二者不能各歸各呀,應該聯系起來,語意才貫通。怎么聯系呢?動腦筋想想。)
路上車不多。不時看到車尾綁著高高行囊的摩托車,那應該就是摩托返鄉大軍的一部分。爸爸觸景生情,提到最近幾天電視新聞里播放的摩托車返鄉大軍的情景,語氣里既有幾分對摩托返鄉大軍艱辛、危險、辛酸的同情,又有幾分對人們眷戀故土的人性人情的感動。近幾年,隨著進城務工的年輕人的增加,每到春節臨近,摩托返鄉大軍總會浩浩蕩蕩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公路上。許多在城里做工的農民工們因車票難買,索性披上雨衣,戴上頭盔,戴上防風鏡,車尾上捆綁著大包小包的年貨,騎著摩托車,風馳電掣向故鄉奔去。(前面說“車不多”,后面一再強調“摩托返鄉大軍”,不協調!筆墨有限,應該多寫自己途中所見所聞的新人新事,多寫新鮮內容;不要過多去補敘那些誰都知道的舊聞舊事)
天暗下來。媽媽說,晚上行車,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法看到窗外的風景。(媽是媽,你是你,允許各人愛好不同,前后句之間不存在轉折關系)但我覺得一家子在車上聊著天,吃著點心,喝著熱乎乎的紅茶,也是挺快樂溫馨的事。我們在車上聊著老家,聊著往年回去過年的情景。這不,時間過得很快,爸爸說道:“過了這一段山路,很快就到新豐縣城了。”我一聽就明白了,原來我們的車子已駛到那段路!(看到這里,讀者以為下面有故事要講了,可是,根本沒有,只是一般性的介紹路況而已)從廣州到連平,最難走的一段路在新豐縣境內,這是一段長約八公里的山路,彎多路陡,要特別小心駕駛。爸爸全神貫注開著車,車速慢了許多。外面下著雨,路面濕漉漉的,在車燈的照射下,濕乎乎地亮成一片。兩側高大的山影,給我一種沉沉的感覺。
車速又快起來,爸爸開車的神態也輕松許多。我知道已過了那八公里的難走的山路。車過新豐縣城,過馬頭鎮,過溪山鎮,很快,連平縣城那一簇閃爍的燈火便遙遙在望了。
我們先到外婆家。大家都給予熱情的迎接(在家里,應該寫得自然一些、親切一些)。和外婆見過面,(過分簡略)我們就回奶奶家。一進門,我就看見桌子上擺著大盤大盤的炸魚、炸豆腐和焦黃焦黃的炸肉丸。這一大桌為過年準備的食品令我垂涎三尺。據說大姑為做好這一堆食品,忙乎了好幾天呢。(“奶奶站在客廳里迎接我們”,應該先看到奶奶才對啊,再說,回家過年是奔奶奶去的,不是奔著食品去的,為什么先物后人呢?)
奶奶站在客廳里迎接我們。小姑和她的女兒、我的表姐黃昱已先于我們(盡量少用文言句式)兩天從深圳回到老家。她們知道我們今天回來,早早做好了晚飯,等候我們大半天了。大家一見面,熱烈地寒暄。時間已晚,我們聊了一會,便互道晚安,各自回房休息了。
簡單的評語:
聲明一下:這是從網上找來的作文,小作者多大年紀,上幾年級,都缺乏了解。所以,下面的評語很可能會失去明確的針對性。盡管如此,有幾句話還是得說。
小作者的寫作熱情很高,表達能力很強。文章的主要優點是條理性強,一件一件,娓娓道來,十分順暢;語言通順,句子流暢,詞匯豐富,用詞準確——從一些表達了復雜意思的長句子看,小作者駕馭詞句的水平很值得贊賞。
不過,本文有一個很明顯的不足,必須引起足夠重視,這就是不善剪裁,有聞必錄,沒有中心,沒有主題,造成流水賬式的毛病。應該知道,記敘文不能見到什么就寫什么,而要在生活見聞的基礎上,思考思索,提煉出一個值得表現的主題;之后根據主題,取舍材料,決定詳略;安排好結構之后,才進入寫作。“回家路上”,可以表現主題很多很多:可以寫途中見到的新建筑物,反映一年的發展變化;可以寫摩托大軍的鄉思,寫摩托大軍的頑強,寫摩托大軍的互助等;可以自己即將見到親人的心情,可以寫父母對于故土的眷戀……
小作者,你有很好的寫作基礎,如果能下決心突破這一關,你的作文水平就會躍上一個新的臺階。如果你愿意,可以看看我的博客《記敘文寫作基本訓練》,系統訓練,必然大有長進。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61027/12772.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