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式壓縮機發生喘振時,轉子及定子元件受交變應力,級間壓力失調引起的強烈振動,使密封及軸承損壞,甚至發生轉子與定子元件相碰、壓送的氣體外泄、引起爆炸等惡性事故。因此,離心式壓縮機嚴禁在喘振區域內運行。
一、喘振機理
喘振的產生包含兩方面因素:內在因素是離心式壓縮機中的氣流在一定條件下出現“旋轉脫離”;外界條件是壓縮機管網系統的特性。當外界條件適合內在因素時,便發生喘振。
1. 喘振的內在因素
當在設計工況M點工作時Q=Q設(圖1、圖2),氣流的進氣角基本上等于葉輪的進口安裝角,氣流通暢地進入流道,基本上不出現氣流附面層脫離現象,損失也很小。當Q<Q設時,由于氣體流量的減少,氣流的軸向速度隨之減小,沖角i隨之增加,氣流射向葉片的工作面,而在非工作面上出現氣流分離現象。當流量減少到某一程度時,由于葉柵距不相等以及進氣氣流、葉片幾何尺寸不均勻性等原因,氣流先在某一個或某幾個葉片上產生脫離,形成一個或幾個脫離團。脫離團沿圓周方向移動,其移動方向與轉子旋轉方向相同。這種脫離團的移動現象稱之為“旋轉脫離”。
2.喘振與管網的關系
離心壓縮機的喘振是其本身的固有特性。壓縮機是否在喘振工況點附近運行,主要取決于管網的壓力流量特性曲線P=Pa+AQ2。圖2為離心壓縮機和管網聯合工作性能曲線。交點M為穩定工況點,當出氣管路中的閘閥關小到一定程度時,管道中的阻力系數A增大,管網特性曲線左移到圖2中曲線4的位置時,與壓縮機性能曲線2交于N點,壓縮機出現喘振工況,N點即為喘振點。相反閘閥開大時,管道中的阻力系數A減小,管網特性曲線1右移,壓縮機流量達到Qmax時,出現滯止工況。最小流量與滯止流量之間的流量為離心壓縮機的穩定工況范圍。
3.喘振的產生
從圖2可以看出,由于管網阻力的增加,管網特性曲線左移,致使壓縮機工況點向小流量偏移。壓縮機的流量Qj減少,氣體進入葉輪和葉片擴壓器的正沖角i增加,附面層分離區擴大,產生相對于葉輪旋轉方向的“旋轉脫離”,使葉輪前后壓力產生強烈脈動。發生旋轉脫離時在葉輪的凹面形成渦流區,當流量減小到Qmin時,上述的正沖角i增加得更大,渦流區擴大到整個葉片流道,氣流受到阻塞,壓縮機出口壓力突然下降,而管網中氣體壓力并不同時下降,這時,管網中壓力P1大于壓縮機出口壓力P2,因而管網中氣體倒流向壓縮機,直至管網中壓力下降到低于壓縮機出口壓力時才停止倒流。這時壓縮機又開始向管網壓送氣體,使管網中的氣體壓力再次升高至P1時,壓縮機的流量 Qj 減少到 Qmin,出口壓力突然降到P2,P1 > P2后,管網中氣體又倒流向壓縮機。如此周而復始地進行,壓縮機時而有氣流輸出,時而氣體由管路倒灌入機器,產生周期性氣流脈動,出現喘振。喘振過程中參數變化的頻率和幅度的大小與管網容量有很大關系。管網的容量相當于整個系統的基本諧振器。管網的容量愈大,喘振的頻率愈低,振幅愈大;管網的容量愈小,喘振的頻率愈高,振幅愈小。由此可知,發生喘振的根本原因就是低流量,在操作中造成低流量的因素很多,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壓縮機出口壓力升高,系統壓力大于出口壓力,使氣體流量降到喘振流量。穩定系統的壓力高,造成壓縮機出口憋壓,氣體倒流入壓縮機,造成機內氣體低流量。
(2)入口流量低于規定值,反飛動調節閥失靈。在一定轉數和一定氣體密度下,能維持一定壓力,當開、停機時氣體流量少,或者放空閥開得過大,最容易引起壓縮機入口流量低。
(3)氣體密度變化,在一定轉數下,離心力下降,引起出口壓力及排量下降,通常誤認為是抽空現象。
(4)分餾系統操作不穩致使壓縮機入口氣體帶油,液體組分進入機體。
(5)汽輪機的蒸汽壓力低或質量差(溫度低),機組出現滿負荷,轉速下降。
(6)調速系統失靈,輔助系統故障,真空效率下降,機組不能額定做功。
二、典型的喘振事例
例:前郭煉油廠一催化裝置的MB-CH型7級串聯水平中分離心式氣體壓縮機。
1.由轉速變化引起的喘振
正常情況下,壓縮機轉速的改變由系統反應的壓力信號控制,但機器發生故障時,壓力信號不能使汽輪機轉速自由調節。某年冬季,由于蒸汽量不足,蒸汽管網壓力低,汽輪機用蒸汽經常出現0.7~0. 8MPa,機組出現滿負荷狀況非常多,轉速上不去,有時只達到給定信號的80%~90%,常出現喘振。
2.氣體分子量減小引起喘振
催化裝置試驗采用摻煉渣油,20天后由于渣油中重金屬含量高,引起催化劑中毒,使裂化氣體組成發生變化,富氣中H2組分高達40%(體積百分比),富氣分子量降低到35(原設計分子量是50)。分子量降低后,壓縮機發生喘振。
3.壓縮機出口管線節流引起喘振
在壓縮機出口管路上入容器前打洗滌水,管內徑是150mm,結垢后內徑變成30mm,出口管路阻塞,管路性能曲線上移,工作點進入喘振區域,發生喘振。
4.入口節流(進口壓力低)導致壓縮機喘振。
一次,由于壓縮機前油氣分離罐破沫網脫落,被吸入壓縮機入口管,形成節流,進口壓力低,導致喘振。
三、防止喘振的措施
防止喘振的基本原理是使流量和壓力遠離喘振點,即保證流量在穩定工況范圍內Qmin <Q<Qmax。壓縮機入口的進氣量低于機器的喘振流量即Qmin,必將導致喘振的發生,故一般的管路中考慮防喘振的措施,常用方法有幾種:
1.部分氣流通過防喘振閥放空
這種防喘振措施如圖3a實線部分。當機器排氣量降低到接近喘振點時,經常感受著氣流量變化的文氏管流量傳感器便傳出信號給伺服馬達,使之動作將防喘振放空閥打開,使部分氣流放空。因此不論外面需氣量是多少,壓縮機中流過的氣量,總是大于喘振流量而使壓縮機正常工作。該方法的缺點是,放空的氣體是經過壓縮的,浪費了部分壓縮功。
2.部分氣流經防喘振閥后回吸氣管
如圖3a虛線所示,其防喘振作用原理與上述放空法是一樣的,區別是將放空氣體接至吸氣管循環使用。主要用于有毒,或易燃、易爆的氣體管路,以及經濟價值較高不宜放空的情況。
3.使機器與供氣系統脫開
見圖3b,適用于供氣系統中有幾臺機器并聯工作,或供氣系統的容量很大,因而在一段時間內壓縮機停止供氣時用戶仍能得到所需氣量。當壓縮機的排氣量小到接近喘振點時,流量傳感器發出信號使伺服馬達1工作,將放空閥打開。這時壓縮機壓力下降到接近于放空壓力,而管路端壓Pe > Pc,因此止逆閥關閉,機器與供氣系統脫開。與此同時,由流量傳感器送出的信號也使伺服馬達2工作,進氣節流閥關小到只允許有少量的氣流經過機器自放空閥排出,作用是使機器的溫度不致過分升高。這種措施,機器的功耗大為減小。過一段時間后,因用戶不斷用氣而使供氣管路中儲氣量減小及壓力下降,當端壓Pe下降到某個規定的值時,壓力傳感器發出信號使伺服馬達1、2動作,將放空閥關閉,使進氣節流閥打開。這時機器壓力逐步升高,當Pc>Pemin 時,止逆閥自動打開,機器又重新接入供氣系統中工作。
為了有效地防止喘振,必須控制放空閥,使其流量維持在不小于整定壓力所限制的流量,另外操作中還要有具體辦法:
(1)增加反飛動量,開、停機時不放空,壓縮機入口的富氣量小,開工時要從穩定系統向分餾系統導氣補充入口氣量,保證其在規定值內。(2)加強穩定系統壓力的調節,不能超壓。(3)加強對分餾系統油氣分離器液位、界位的控制,加強脫水。(4)加強壓縮機出、入口的排凝,決不能讓氣體帶油。(5)保證汽輪機的蒸汽壓力平穩,不低于設計值。(6)反應壓力高時,可打開入口放空閥,壓縮機出口壓力高時,可打開出口放空閥。但出入口放空閥不能同時打開。
以上是用戶分享關于離心式壓縮機的喘振及預防的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了,感謝您對就愛閱讀的支持!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61209/66021.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