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一、印章材料的品種

印章材料(簡稱印材)就是雕刻印章所用的不同物質材料。在秦王朝前所用材料大都是金、銀、銅、犀角、象牙等,但從出土的戰國時代的官、私印來看,絕大多數是銅質,也有玉印、石印,但犀角和象牙印尚未見過。秦漢至南北朝印章仍使用在封泥上,最多見的也是銅印,間有玉、金、銀、鐵等。在封建時代不僅印名有等級區別,官印印材也有等級限制,其次序是金玉最貴,銀次之,鋼又次之。但對于私印印材卻沒有限制。

隋唐以后,印章是加蓋在絹紙上的,不受封泥限制,印型也逐漸有所增大,印材以銅質為多見。宋代出現了瓷印,則又是一種新型的印材。這時私印印材的范圍更廣,有竹木,有金石,有玉,有銀,有角,有牙。總之,在明以前的官印中銅質最多,私印印材較廣,明以后的印材主要是花乳石。

花乳石的質地比金銅等金屬較松軟,易于上刀篆刻,因此用花乳石雕成的印章,其字跡大多給人一種從容不迫、一氣呵成的感覺。而金屬印章則不同,如銅印一般是先鑄成型,然后才雕字,因而十分艱難。從價格上講,花乳石產于山間田野,不似金、玉、角、牙那么昂貴。從印章的藝術欣賞角度而言,花乳石含有優美的天然花紋和不同的色澤,經過磨琢,其美觀甚至遠過金玉。鑒于以上三個原因,花乳石在明代一被發現就迅速傳開,成為印章的通用材料。

花乳石是一個總名,因產地不同,各得其名。最著名的有青田石、壽山石、昌化石。

1.青田石。青田石產于浙江省青田縣,縣城東南的山口、圖書山、方山、巖壟、白、封門山等地都以產這種石而聞名,尤以方山產量最豐富。青田石一般夾雜在堅石之中,因而大塊極少見,其紋理細膩溫潤,易于刻寫,并能充分體現字體的書寫風格和形態,顏色有黃、白、青、綠、黑等,而以凍石為最上乘。所謂"凍"是指石質細膩透明,凍石中又分好幾等,而以燈光凍最為昂貴。

燈光凍:這種石頭通體透明純潔,用燈光一照還閃閃發光,耀人眼目,故稱燈光凍,是青田石中的最上品,可謂石中之石。其色白中略顯黃,紋理堅致細密,價比金玉。

黃色凍:顏色像蜜蠟,光潔可愛,稍次于燈光凍。

魚腦凍:顏色青白如魚腦,半透明如玉。

田白:純白如玉。

墨田:純黑色。

醬油凍:褐黃花,或深黃帶灰色,又稱牛角凍。

松皮凍(松花凍):帶有紅、黃、黑斑紋,和其他石比起來略顯堅硬。

白果凍;淺黃色的底子呈現全綠色,純凈得如同煮熟的龍眼一般。

薄荷凍:綠色中稍含青灰色,質地勻潤,又稱梅根。

紫檀凍:紫色中略帶微黃。

2.壽山石。壽山石產于福建侯官縣壽山(今福建省福州市北30公里芙蓉峰下),壽山又名塔山。壽山的石質較青田石堅硬細致。壽山石中因質量和產區不同又有田坑、水坑、山坑之別。田坑是指產于山谷山灣的田野之中,為壽山石中的上品。水坑是指產于山溪山澗巖竇之處,次于田坑所產。山坑是指產于山中石間,是壽山石最早發現的地方。據史書記載,早在宋朝時,壽山石即被開采,不過那時并不是用來制造印章,而是被加工成各種石雕的小玩藝,十分流行暢銷。后來由于開采量很大,毀壞了田地和道路,宋王朝遂下令禁止開采,此后數百年間也就無人問津。直至清康熙年間,福建人陳日浴在偶然中發現了壽山石可雕刻印章,而且成品優雅精美,于是入山開采,漸漸使壽山石印為天下所寶。現按壽山石的三坑,對壽山石作一介紹,以資鑒別與收藏。

田坑。

田黃:亦稱闐黃。有黃、白、紅、黑四種顏色,其紋理就如同樹心紋一樣,越往里越密,表層的紋狀帶有類似蛤模皮一樣的斑點,內層紋卻似蘿卜絲或橘瓤紋狀。田黃又按它的天然色分為好幾等,其中橘皮黃最貴,余下依次為金黃、桂花黃、熟粟黃、枇杷黃等。田黃石的上品比金玉要珍貴得多。

都靈坑:一作都丞坑,又作杜陵坑,清道光初年開始發掘,有黃、白、紅三色,質地比因黃稍堅,有全透明的,也有半透明的,偶而雜有沙點和白點。如果是純潔無疵的,則會隱隱現出蘿卜紋來,其中以金黃為貴,次為桂花黃,最次為枇杷黃。

迷翠寮:產于都靈坑頂,質地細膩,透徹不及都靈。其中有純潔而黃的類似田黃,也有黃色中帶金點的:

水坑。

魚腦凍:又名白水晶,是水坑中的上品,其中又以坑頭洞和水晶洞兩處所產為貴。質地堅硬透明。色澤則以白如凝脂、黃如油酥者為貴。

天藍凍:又稱蔚藍天,也產于坑頭、水晶二洞。質地細膩,有棉花狀花紋。其色純凈通靈,如雨過天青,是水坑中僅次于魚腦凍的產品。

牛角凍:產于坑頭洞,色如牛角,但比牛角顯得通明而有靈氣。有紋如犀角的,有顏色微黃的,以白色而顯出蘿卜紋的為上品,藍白色的次之。

瓜瓤紅:又名肉脂,產于坑頭洞。其紅處色澤鮮艷如三春桃花,白處則又純潔如玉。

山坑。

高山凍:產于高山洞等處。高山產石之多,種色之繁,為壽山諸坑之冠,顏色有紅、黃、藍、白。白色中,有純白帶紅點的,似昌化之星星;有白而晶瑩的,叫做高山晶。紅色中,有叫美人紅的,如薄紗籠玉體。

芙蓉凍:質地細膩圓潤,鮮靈稍遜于白水晶,以藕尖白為貴,豬油白為次,雪白又次。也有淡黃色的,也有嫩青色的(被稱為芙蓉青)。

奇良:半透明,有光澤,多為黃、白二色,從質地上看堅而易刻,黃色的光彩奪目,如陽光下成熟的橙子。

3.昌化石。主要產于浙江昌化縣的康山玉石礦,有水坑和旱坑之別。水坑所產石質細膩,旱坑所產石質干燥堅頑,且含有比鐵還硬的砂釘,鏤刻十分不易,因此昌化石也就以水坑所產為貴。由于昌化石中多帶紅塊,如同雞血,故又稱"雞血石"。鑒別昌化石的優劣有兩個標準質地和顏色。質地上以羊脂凍為最貴,其白如玉,半透明。次為烏凍,深灰色,半透明。顏色以全紅為上,四面紅次之,對面紅又次之,頂腳紅與局部紅為最下。如果質地屬羊脂凍,顏色為全紅,最為珍貴,價值甚至超過田黃。有的昌化石比較粗劣,血塊不夠成熟,石販子就把它用油炸一下,使里面的血色外露,如果不識則很容易上當受騙。事實上鑒別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用刀在紅處輕輕地刻劃一下,再到亮處去對照,看看劃過后所呈的紅色和周圍的顏色是否相同,若不同,則很有可能是偽制。

以上介紹的只是三大名石,它們的等級和種類也遠不止這些。此外還有大松石(產浙江寧波大松所)、陰洞石(產廣州)、房山石(產北京房山縣)、遼山石(產遼寧)等等。但這些石的質地一般比較粗劣,色彩和畫紋也缺少自然之美,但它們在某些地方卻和名石十分相似,因而為作偽者和石販們所青睞。

總之,石不論產于何地,都以老坑所產為佳。因為這些石頭中一般含有大量水分,而且色彩不敗,又易于篆刻。新坑所產則質地太軟嫩,易腐蝕,刻成數年后即多出現裂紋,或者朱文(陽文)則細者變粗,白文(陰文)則粗者變細,刀法筆法全失其真,色彩上也漸漸變得老舊,失鮮明之感。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027/147758336714373.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