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輕口魚所指
輕口,一般指冬季或早春深秋低水溫期,因魚體代謝緩慢而表現出的吃食綿軟無力,俗稱“張不開嘴”的這種魚情。夏季因水質問題或缺氧,也會造成口輕、口綿,但與冬季輕口不太一樣。
比賽池里的猾魚,由于多次釣放,會逐漸形成一種“輕吸重吐”的吃食特點,也就是說,這種猾魚的真實“入口”,也是很輕很小的。如果稍加注意的話,很大的動作提空竿,多是后期吐口或涮口造成...
二、輕口魚釣組的調整
1、主線換細
在強度和技術保證前提下,主線換細,拉得更直,信號傳導更好,利于發現小口。
2、子線換細
子線換細其實并沒有靈敏度方面的優勢,但對于輕猾口的魚情來說,細子線更便于吸入,這一點在實釣中的效果是很明顯的。
3、鉤大小、輕重
冬季釣輕口魚的鉤子,從生到猾到糗,逐漸改細換小,主要也是從利吸入角度考慮的。當然,這并不絕對,粗鉤重鉤并非一定吃不上,且一旦吃上,重鉤的信號幅度可能還大一些(參與配重大),也看個人習慣吧。
夏季釣猾魚的鉤子,細而輕較好,基本是公認的;但其大小卻有兩論,或偏大、或偏小。
釣的積極(如打頻率或抓入口),鉤號合適或小點利于吸入;
釣的沉穩(如釣大鈍抓實口),鉤偏大則不容易吐...
4、漂大小和輕重
我們知道,墜大小(即漂大小)主要是針對魚口大小來確定的(口生用大漂,口輕用小漂的基本規律),因為鉛墜是釣組啟動的第一有效環節,比如有時魚把鉤上的食吃沒了您沒發現,或無意識提竿鉤上有魚,這多是由于魚口力度不足以啟動您的“墜-漂系統”緣故,有時釣的狀態過鈍,也是原因之一。
漂越輕越靈,幾乎是所有釣友的經驗共識。在魚口較大時,輕漂可能還看不出什么大優勢(輕漂釣組配鉛大,主線繃得緊,信號傳遞更好);而針對輕口魚來說,一旦鉛墜大小限定(吸口所能啟動的墜-漂系統),輕漂的體積可以做到更小,阻力更小,所以這套釣組的靈敏度自然就高。
5、漂型
信號大小,多靠漂型。
底釣輕口的漂型,大家都知道。“中長細身或短細身 溜肩 細硬尾”,比較適合底釣輕口。
其 它質量好、吃鉛量大的偏小號浮漂,也都能用。
肩越溜,越容易出幅度;肩越端,回彈性好頓感越強,基本就是這規律,不多說了。
6、餌
釣輕口魚的餌非常關鍵,主要往細膩、不燥魚、不擋嘴,易吸入、少殘留、愛吃不愛吐這方面調整就對了。釣輕口魚的餌一般都較小,比如冬季大棚釣小魚拉的小餌,重量不會大。如果密度較小,魚口很慢,從易吸入角度考慮,比重適當調輕也是可行的。
輕猾口魚即使調釣合適,空桿也是在所難免的,結合餌狀態進行調整,可能事半功倍。
味道方面,俗話說香誘腥釣,俺一般習慣香為主腥為輔。中后期白餌返素,魚也照吃,也說明餌的問題主要在狀態...
三、輕口的調釣 針對輕口魚的調釣,釣界主要有兩種意見或習慣。一種為,知釣組靈敏度內涵,以調“歸零點”為主的臺釣一系;另一種則主張“調低”,屬上魚則靈一系。
以前文章中,我多次提過臺釣“歸零點”的問題,以及“調漂尾中段最好”的強烈個人觀點,其主要原因,也是針對輕口所作的實戰總結。
其實臺釣的歸零點,是很科學的,雖然缺乏實質性闡述,但作為我們后人,聯系釣組整體去反思它,具有如下優點。
1、歸零點原理分析
“釣組動態上下行運動趨勢體現在調目上的代數歸零點”,這是我為歸零點總結的一段“官話”。
啥意思呢?從上牽力角度看,浮漂調高了,上行容易下行難;調低了正相反-下行容易上行難。那么在上下行難易趨勢之間,必有一個代數臨界點,該點上下行難易適中,信號才是最夸張最豐富的。
輕口魚情,調釣該點附近,其優勢顯著,近6年的大棚實踐中,我對該點驗證的不少。另外前幾年由眾競技釣手針對猾魚抓入口所總結出的“軟尾漂拉餌調釣3目1邊”,與“歸零點”暗中相合、道理相通,大家想一想就明白了...
可以說,這種“恰當的”上牽力設置,是信號表現的最佳狀態。
2、歸零點的綜合抗干擾能力
浮漂合適的上牽力設置,具有多種功能,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抗干擾能力。
大棚的干擾因素,主要有表面張力,風線牽制等。
A、漂調太低,上牽力不足,釣組下墜趨勢過強,漂陰下去很難回位,會影響有效魚訊的抓取,大棚釣友對此多有體會。
B、風線是有重量的,大棚用漂一般都很小,在傳遞信號的同時,浮漂上牽力還擔負著抗衡風線干擾的責任。比如有時用的漂很小(00號),由于上牽力不足,主線“立不直”,就是因為風線自重橫向牽制的結果...
C、戶外釣魚,則有隨時可見的風浪水流以及暗流干擾,同樣更需要釣組具備足夠的上牽制力,來抗衡這些干擾,以期信號的有效傳輸。
D、水深因素,同樣需要釣組保持足夠的上牽力來完成信號傳導。
E、抗“虛底”。調目合適,上牽力足夠的情況下,虛底是很少見的。而迷信“調低靈”愛走極端者,則飽受“虛底”困擾,這多屬上牽力不足所制造的人為“虛底”,即意識不到狀態鈍所導致的“過底”假象...
3、歸零點對狀態的保證
浮漂上牽力與鉛墜的下墜力,共同作用于主線的傳輸結構,這就像兩個人拉繩子,兩端體力相當,繩子才拉得直拉得緊,一弱一強,則繩子難緊。
結合釣組來說,絕不是鉛越重信號傳導越好;只有鉛重和上牽力上下均衡,才有最佳傳導效果(尤其深水)。
上牽力大小,還影響著底鉤狀態。以前我說過調4釣4與調2釣2底鉤狀態不同,有些朋友可能很不理解,因為從重浮力平衡原理來看,這有點“離經叛道”。
簡單說,底鉤狀態是由浮漂上牽力和子線支撐力共同構成的。上牽力均衡,底鉤狀態才能真實可靠;上牽力不足(比如調平水調1目),單靠子線支撐是難以實現真實的底鉤狀態的。也就是說,釣組有“上牽力越大(調目越高)底鉤狀態越趨靈;上牽力越小(調目越低)底鉤狀態越趨鈍”的實質特點,這些感受,相信大家將來會體會到的。
4、調釣的隨機變化
了解調目設定原理后,釣目則與狀態關系最密切。
“一拖一觸”即“輕觸底”狀態,是最初的入手釣法。比如小鉤拉小餌,軟尾調3目黑邊,釣出一線白邊,基本就是上鉤觸底狀態。
接下來的變化,則須跟著魚口走,因為一天之中,魚口會不斷變化,上下午不同,甚至一會就一變(很可能不是一撥魚),因此從“方便魚吃,易于觀察”這兩個簡單角度出發,釣目是可以隨機調整的,不要死守一種狀態...
根據魚情的快慢生猾以及用漂用線不同,調目也不是絕對不變的。
比如口大或漂小,可以調高一目兩目試試;漂大或口小,則可調低一目兩目試試(指硬尾漂),無須教條。
一、輕口魚所指
輕口,一般指冬季或早春深秋低水溫期,因魚體代謝緩慢而表現出的吃食綿軟無力,俗稱“張不開嘴”的這種魚情。夏季因水質問題或缺氧,也會造成口輕、口綿,但與冬季輕口不太一樣。
比賽池里的猾魚,由于多次釣放,會逐漸形成一種“輕吸重吐”的吃食特點,也就是說,這種猾魚的真實“入口”,也是很輕很小的。如果稍加注意的話,很大的動作提空竿,多是后期吐口或涮口造成...
二、輕口魚釣組的調整
1、主線換細
在強度和技術保證前提下,主線換細,拉得更直,信號傳導更好,利于發現小口。
2、子線換細
子線換細其實并沒有靈敏度方面的優勢,但對于輕猾口的魚情來說,細子線更便于吸入,這一點在實釣中的效果是很明顯的。
3、鉤大小、輕重
冬季釣輕口魚的鉤子,從生到猾到糗,逐漸改細換小,主要也是從利吸入角度考慮的。當然,這并不絕對,粗鉤重鉤并非一定吃不上,且一旦吃上,重鉤的信號幅度可能還大一些(參與配重大),也看個人習慣吧。
夏季釣猾魚的鉤子,細而輕較好,基本是公認的;但其大小卻有兩論,或偏大、或偏小。
釣的積極(如打頻率或抓入口),鉤號合適或小點利于吸入;
釣的沉穩(如釣大鈍抓實口),鉤偏大則不容易吐...
4、漂大小和輕重
我們知道,墜大小(即漂大小)主要是針對魚口大小來確定的(口生用大漂,口輕用小漂的基本規律),因為鉛墜是釣組啟動的第一有效環節,比如有時魚把鉤上的食吃沒了您沒發現,或無意識提竿鉤上有魚,這多是由于魚口力度不足以啟動您的“墜-漂系統”緣故,有時釣的狀態過鈍,也是原因之一。
漂越輕越靈,幾乎是所有釣友的經驗共識。在魚口較大時,輕漂可能還看不出什么大優勢(輕漂釣組配鉛大,主線繃得緊,信號傳遞更好);而針對輕口魚來說,一旦鉛墜大小限定(吸口所能啟動的墜-漂系統),輕漂的體積可以做到更小,阻力更小,所以這套釣組的靈敏度自然就高。
5、漂型
信號大小,多靠漂型。
底釣輕口的漂型,大家都知道。“中長細身或短細身 溜肩 細硬尾”,比較適合底釣輕口。
其 它質量好、吃鉛量大的偏小號浮漂,也都能用。
肩越溜,越容易出幅度;肩越端,回彈性好頓感越強,基本就是這規律,不多說了。
6、餌
釣輕口魚的餌非常關鍵,主要往細膩、不燥魚、不擋嘴,易吸入、少殘留、愛吃不愛吐這方面調整就對了。釣輕口魚的餌一般都較小,比如冬季大棚釣小魚拉的小餌,重量不會大。如果密度較小,魚口很慢,從易吸入角度考慮,比重適當調輕也是可行的。
輕猾口魚即使調釣合適,空桿也是在所難免的,結合餌狀態進行調整,可能事半功倍。
味道方面,俗話說香誘腥釣,俺一般習慣香為主腥為輔。中后期白餌返素,魚也照吃,也說明餌的問題主要在狀態...
三、輕口的調釣 針對輕口魚的調釣,釣界主要有兩種意見或習慣。一種為,知釣組靈敏度內涵,以調“歸零點”為主的臺釣一系;另一種則主張“調低”,屬上魚則靈一系。
以前文章中,我多次提過臺釣“歸零點”的問題,以及“調漂尾中段最好”的強烈個人觀點,其主要原因,也是針對輕口所作的實戰總結。
其實臺釣的歸零點,是很科學的,雖然缺乏實質性闡述,但作為我們后人,聯系釣組整體去反思它,具有如下優點。
1、歸零點原理分析
“釣組動態上下行運動趨勢體現在調目上的代數歸零點”,這是我為歸零點總結的一段“官話”。
啥意思呢?從上牽力角度看,浮漂調高了,上行容易下行難;調低了正相反-下行容易上行難。那么在上下行難易趨勢之間,必有一個代數臨界點,該點上下行難易適中,信號才是最夸張最豐富的。
輕口魚情,調釣該點附近,其優勢顯著,近6年的大棚實踐中,我對該點驗證的不少。另外前幾年由眾競技釣手針對猾魚抓入口所總結出的“軟尾漂拉餌調釣3目1邊”,與“歸零點”暗中相合、道理相通,大家想一想就明白了...
可以說,這種“恰當的”上牽力設置,是信號表現的最佳狀態。
2、歸零點的綜合抗干擾能力
浮漂合適的上牽力設置,具有多種功能,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抗干擾能力。
大棚的干擾因素,主要有表面張力,風線牽制等。
A、漂調太低,上牽力不足,釣組下墜趨勢過強,漂陰下去很難回位,會影響有效魚訊的抓取,大棚釣友對此多有體會。
B、風線是有重量的,大棚用漂一般都很小,在傳遞信號的同時,浮漂上牽力還擔負著抗衡風線干擾的責任。比如有時用的漂很小(00號),由于上牽力不足,主線“立不直”,就是因為風線自重橫向牽制的結果...
C、戶外釣魚,則有隨時可見的風浪水流以及暗流干擾,同樣更需要釣組具備足夠的上牽制力,來抗衡這些干擾,以期信號的有效傳輸。
D、水深因素,同樣需要釣組保持足夠的上牽力來完成信號傳導。
E、抗“虛底”。調目合適,上牽力足夠的情況下,虛底是很少見的。而迷信“調低靈”愛走極端者,則飽受“虛底”困擾,這多屬上牽力不足所制造的人為“虛底”,即意識不到狀態鈍所導致的“過底”假象...
3、歸零點對狀態的保證
浮漂上牽力與鉛墜的下墜力,共同作用于主線的傳輸結構,這就像兩個人拉繩子,兩端體力相當,繩子才拉得直拉得緊,一弱一強,則繩子難緊。
結合釣組來說,絕不是鉛越重信號傳導越好;只有鉛重和上牽力上下均衡,才有最佳傳導效果(尤其深水)。
上牽力大小,還影響著底鉤狀態。以前我說過調4釣4與調2釣2底鉤狀態不同,有些朋友可能很不理解,因為從重浮力平衡原理來看,這有點“離經叛道”。
簡單說,底鉤狀態是由浮漂上牽力和子線支撐力共同構成的。上牽力均衡,底鉤狀態才能真實可靠;上牽力不足(比如調平水調1目),單靠子線支撐是難以實現真實的底鉤狀態的。也就是說,釣組有“上牽力越大(調目越高)底鉤狀態越趨靈;上牽力越小(調目越低)底鉤狀態越趨鈍”的實質特點,這些感受,相信大家將來會體會到的。
4、調釣的隨機變化
了解調目設定原理后,釣目則與狀態關系最密切。
“一拖一觸”即“輕觸底”狀態,是最初的入手釣法。比如小鉤拉小餌,軟尾調3目黑邊,釣出一線白邊,基本就是上鉤觸底狀態。
接下來的變化,則須跟著魚口走,因為一天之中,魚口會不斷變化,上下午不同,甚至一會就一變(很可能不是一撥魚),因此從“方便魚吃,易于觀察”這兩個簡單角度出發,釣目是可以隨機調整的,不要死守一種狀態...
根據魚情的快慢生猾以及用漂用線不同,調目也不是絕對不變的。
比如口大或漂小,可以調高一目兩目試試;漂大或口小,則可調低一目兩目試試(指硬尾漂),無須教條。
一、輕口魚所指
輕口,一般指冬季或早春深秋低水溫期,因魚體代謝緩慢而表現出的吃食綿軟無力,俗稱“張不開嘴”的這種魚情。夏季因水質問題或缺氧,也會造成口輕、口綿,但與冬季輕口不太一樣。
比賽池里的猾魚,由于多次釣放,會逐漸形成一種“輕吸重吐”的吃食特點,也就是說,這種猾魚的真實“入口”,也是很輕很小的。如果稍加注意的話,很大的動作提空竿,多是后期吐口或涮口造成...
二、輕口魚釣組的調整
1、主線換細
在強度和技術保證前提下,主線換細,拉得更直,信號傳導更好,利于發現小口。
2、子線換細
子線換細其實并沒有靈敏度方面的優勢,但對于輕猾口的魚情來說,細子線更便于吸入,這一點在實釣中的效果是很明顯的。
3、鉤大小、輕重
冬季釣輕口魚的鉤子,從生到猾到糗,逐漸改細換小,主要也是從利吸入角度考慮的。當然,這并不絕對,粗鉤重鉤并非一定吃不上,且一旦吃上,重鉤的信號幅度可能還大一些(參與配重大),也看個人習慣吧。
夏季釣猾魚的鉤子,細而輕較好,基本是公認的;但其大小卻有兩論,或偏大、或偏小。
釣的積極(如打頻率或抓入口),鉤號合適或小點利于吸入;
釣的沉穩(如釣大鈍抓實口),鉤偏大則不容易吐...
4、漂大小和輕重
我們知道,墜大小(即漂大小)主要是針對魚口大小來確定的(口生用大漂,口輕用小漂的基本規律),因為鉛墜是釣組啟動的第一有效環節,比如有時魚把鉤上的食吃沒了您沒發現,或無意識提竿鉤上有魚,這多是由于魚口力度不足以啟動您的“墜-漂系統”緣故,有時釣的狀態過鈍,也是原因之一。
漂越輕越靈,幾乎是所有釣友的經驗共識。在魚口較大時,輕漂可能還看不出什么大優勢(輕漂釣組配鉛大,主線繃得緊,信號傳遞更好);而針對輕口魚來說,一旦鉛墜大小限定(吸口所能啟動的墜-漂系統),輕漂的體積可以做到更小,阻力更小,所以這套釣組的靈敏度自然就高。
5、漂型
信號大小,多靠漂型。
底釣輕口的漂型,大家都知道。“中長細身或短細身 溜肩 細硬尾”,比較適合底釣輕口。
其 它質量好、吃鉛量大的偏小號浮漂,也都能用。
肩越溜,越容易出幅度;肩越端,回彈性好頓感越強,基本就是這規律,不多說了。
6、餌
釣輕口魚的餌非常關鍵,主要往細膩、不燥魚、不擋嘴,易吸入、少殘留、愛吃不愛吐這方面調整就對了。釣輕口魚的餌一般都較小,比如冬季大棚釣小魚拉的小餌,重量不會大。如果密度較小,魚口很慢,從易吸入角度考慮,比重適當調輕也是可行的。
輕猾口魚即使調釣合適,空桿也是在所難免的,結合餌狀態進行調整,可能事半功倍。
味道方面,俗話說香誘腥釣,俺一般習慣香為主腥為輔。中后期白餌返素,魚也照吃,也說明餌的問題主要在狀態...
三、輕口的調釣 針對輕口魚的調釣,釣界主要有兩種意見或習慣。一種為,知釣組靈敏度內涵,以調“歸零點”為主的臺釣一系;另一種則主張“調低”,屬上魚則靈一系。
以前文章中,我多次提過臺釣“歸零點”的問題,以及“調漂尾中段最好”的強烈個人觀點,其主要原因,也是針對輕口所作的實戰總結。
其實臺釣的歸零點,是很科學的,雖然缺乏實質性闡述,但作為我們后人,聯系釣組整體去反思它,具有如下優點。
1、歸零點原理分析
“釣組動態上下行運動趨勢體現在調目上的代數歸零點”,這是我為歸零點總結的一段“官話”。
啥意思呢?從上牽力角度看,浮漂調高了,上行容易下行難;調低了正相反-下行容易上行難。那么在上下行難易趨勢之間,必有一個代數臨界點,該點上下行難易適中,信號才是最夸張最豐富的。
輕口魚情,調釣該點附近,其優勢顯著,近6年的大棚實踐中,我對該點驗證的不少。另外前幾年由眾競技釣手針對猾魚抓入口所總結出的“軟尾漂拉餌調釣3目1邊”,與“歸零點”暗中相合、道理相通,大家想一想就明白了...
可以說,這種“恰當的”上牽力設置,是信號表現的最佳狀態。
2、歸零點的綜合抗干擾能力
浮漂合適的上牽力設置,具有多種功能,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抗干擾能力。
大棚的干擾因素,主要有表面張力,風線牽制等。
A、漂調太低,上牽力不足,釣組下墜趨勢過強,漂陰下去很難回位,會影響有效魚訊的抓取,大棚釣友對此多有體會。
B、風線是有重量的,大棚用漂一般都很小,在傳遞信號的同時,浮漂上牽力還擔負著抗衡風線干擾的責任。比如有時用的漂很小(00號),由于上牽力不足,主線“立不直”,就是因為風線自重橫向牽制的結果...
C、戶外釣魚,則有隨時可見的風浪水流以及暗流干擾,同樣更需要釣組具備足夠的上牽制力,來抗衡這些干擾,以期信號的有效傳輸。
D、水深因素,同樣需要釣組保持足夠的上牽力來完成信號傳導。
E、抗“虛底”。調目合適,上牽力足夠的情況下,虛底是很少見的。而迷信“調低靈”愛走極端者,則飽受“虛底”困擾,這多屬上牽力不足所制造的人為“虛底”,即意識不到狀態鈍所導致的“過底”假象...
3、歸零點對狀態的保證
浮漂上牽力與鉛墜的下墜力,共同作用于主線的傳輸結構,這就像兩個人拉繩子,兩端體力相當,繩子才拉得直拉得緊,一弱一強,則繩子難緊。
結合釣組來說,絕不是鉛越重信號傳導越好;只有鉛重和上牽力上下均衡,才有最佳傳導效果(尤其深水)。
上牽力大小,還影響著底鉤狀態。以前我說過調4釣4與調2釣2底鉤狀態不同,有些朋友可能很不理解,因為從重浮力平衡原理來看,這有點“離經叛道”。
簡單說,底鉤狀態是由浮漂上牽力和子線支撐力共同構成的。上牽力均衡,底鉤狀態才能真實可靠;上牽力不足(比如調平水調1目),單靠子線支撐是難以實現真實的底鉤狀態的。也就是說,釣組有“上牽力越大(調目越高)底鉤狀態越趨靈;上牽力越小(調目越低)底鉤狀態越趨鈍”的實質特點,這些感受,相信大家將來會體會到的。
4、調釣的隨機變化
了解調目設定原理后,釣目則與狀態關系最密切。
“一拖一觸”即“輕觸底”狀態,是最初的入手釣法。比如小鉤拉小餌,軟尾調3目黑邊,釣出一線白邊,基本就是上鉤觸底狀態。
接下來的變化,則須跟著魚口走,因為一天之中,魚口會不斷變化,上下午不同,甚至一會就一變(很可能不是一撥魚),因此從“方便魚吃,易于觀察”這兩個簡單角度出發,釣目是可以隨機調整的,不要死守一種狀態...
根據魚情的快慢生猾以及用漂用線不同,調目也不是絕對不變的。
比如口大或漂小,可以調高一目兩目試試;漂大或口小,則可調低一目兩目試試(指硬尾漂),無須教條。
一、輕口魚所指
輕口,一般指冬季或早春深秋低水溫期,因魚體代謝緩慢而表現出的吃食綿軟無力,俗稱“張不開嘴”的這種魚情。夏季因水質問題或缺氧,也會造成口輕、口綿,但與冬季輕口不太一樣。
比賽池里的猾魚,由于多次釣放,會逐漸形成一種“輕吸重吐”的吃食特點,也就是說,這種猾魚的真實“入口”,也是很輕很小的。如果稍加注意的話,很大的動作提空竿,多是后期吐口或涮口造成...
二、輕口魚釣組的調整
1、主線換細
在強度和技術保證前提下,主線換細,拉得更直,信號傳導更好,利于發現小口。
2、子線換細
子線換細其實并沒有靈敏度方面的優勢,但對于輕猾口的魚情來說,細子線更便于吸入,這一點在實釣中的效果是很明顯的。
3、鉤大小、輕重
冬季釣輕口魚的鉤子,從生到猾到糗,逐漸改細換小,主要也是從利吸入角度考慮的。當然,這并不絕對,粗鉤重鉤并非一定吃不上,且一旦吃上,重鉤的信號幅度可能還大一些(參與配重大),也看個人習慣吧。
夏季釣猾魚的鉤子,細而輕較好,基本是公認的;但其大小卻有兩論,或偏大、或偏小。
釣的積極(如打頻率或抓入口),鉤號合適或小點利于吸入;
釣的沉穩(如釣大鈍抓實口),鉤偏大則不容易吐...
4、漂大小和輕重
我們知道,墜大小(即漂大小)主要是針對魚口大小來確定的(口生用大漂,口輕用小漂的基本規律),因為鉛墜是釣組啟動的第一有效環節,比如有時魚把鉤上的食吃沒了您沒發現,或無意識提竿鉤上有魚,這多是由于魚口力度不足以啟動您的“墜-漂系統”緣故,有時釣的狀態過鈍,也是原因之一。
漂越輕越靈,幾乎是所有釣友的經驗共識。在魚口較大時,輕漂可能還看不出什么大優勢(輕漂釣組配鉛大,主線繃得緊,信號傳遞更好);而針對輕口魚來說,一旦鉛墜大小限定(吸口所能啟動的墜-漂系統),輕漂的體積可以做到更小,阻力更小,所以這套釣組的靈敏度自然就高。
5、漂型
信號大小,多靠漂型。
底釣輕口的漂型,大家都知道。“中長細身或短細身 溜肩 細硬尾”,比較適合底釣輕口。
其 它質量好、吃鉛量大的偏小號浮漂,也都能用。
肩越溜,越容易出幅度;肩越端,回彈性好頓感越強,基本就是這規律,不多說了。
6、餌
釣輕口魚的餌非常關鍵,主要往細膩、不燥魚、不擋嘴,易吸入、少殘留、愛吃不愛吐這方面調整就對了。釣輕口魚的餌一般都較小,比如冬季大棚釣小魚拉的小餌,重量不會大。如果密度較小,魚口很慢,從易吸入角度考慮,比重適當調輕也是可行的。
輕猾口魚即使調釣合適,空桿也是在所難免的,結合餌狀態進行調整,可能事半功倍。
味道方面,俗話說香誘腥釣,俺一般習慣香為主腥為輔。中后期白餌返素,魚也照吃,也說明餌的問題主要在狀態...
三、輕口的調釣 針對輕口魚的調釣,釣界主要有兩種意見或習慣。一種為,知釣組靈敏度內涵,以調“歸零點”為主的臺釣一系;另一種則主張“調低”,屬上魚則靈一系。
以前文章中,我多次提過臺釣“歸零點”的問題,以及“調漂尾中段最好”的強烈個人觀點,其主要原因,也是針對輕口所作的實戰總結。
其實臺釣的歸零點,是很科學的,雖然缺乏實質性闡述,但作為我們后人,聯系釣組整體去反思它,具有如下優點。
1、歸零點原理分析
“釣組動態上下行運動趨勢體現在調目上的代數歸零點”,這是我為歸零點總結的一段“官話”。
啥意思呢?從上牽力角度看,浮漂調高了,上行容易下行難;調低了正相反-下行容易上行難。那么在上下行難易趨勢之間,必有一個代數臨界點,該點上下行難易適中,信號才是最夸張最豐富的。
輕口魚情,調釣該點附近,其優勢顯著,近6年的大棚實踐中,我對該點驗證的不少。另外前幾年由眾競技釣手針對猾魚抓入口所總結出的“軟尾漂拉餌調釣3目1邊”,與“歸零點”暗中相合、道理相通,大家想一想就明白了...
可以說,這種“恰當的”上牽力設置,是信號表現的最佳狀態。
2、歸零點的綜合抗干擾能力
浮漂合適的上牽力設置,具有多種功能,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抗干擾能力。
大棚的干擾因素,主要有表面張力,風線牽制等。
A、漂調太低,上牽力不足,釣組下墜趨勢過強,漂陰下去很難回位,會影響有效魚訊的抓取,大棚釣友對此多有體會。
B、風線是有重量的,大棚用漂一般都很小,在傳遞信號的同時,浮漂上牽力還擔負著抗衡風線干擾的責任。比如有時用的漂很小(00號),由于上牽力不足,主線“立不直”,就是因為風線自重橫向牽制的結果...
C、戶外釣魚,則有隨時可見的風浪水流以及暗流干擾,同樣更需要釣組具備足夠的上牽制力,來抗衡這些干擾,以期信號的有效傳輸。
D、水深因素,同樣需要釣組保持足夠的上牽力來完成信號傳導。
E、抗“虛底”。調目合適,上牽力足夠的情況下,虛底是很少見的。而迷信“調低靈”愛走極端者,則飽受“虛底”困擾,這多屬上牽力不足所制造的人為“虛底”,即意識不到狀態鈍所導致的“過底”假象...
3、歸零點對狀態的保證
浮漂上牽力與鉛墜的下墜力,共同作用于主線的傳輸結構,這就像兩個人拉繩子,兩端體力相當,繩子才拉得直拉得緊,一弱一強,則繩子難緊。
結合釣組來說,絕不是鉛越重信號傳導越好;只有鉛重和上牽力上下均衡,才有最佳傳導效果(尤其深水)。
上牽力大小,還影響著底鉤狀態。以前我說過調4釣4與調2釣2底鉤狀態不同,有些朋友可能很不理解,因為從重浮力平衡原理來看,這有點“離經叛道”。
簡單說,底鉤狀態是由浮漂上牽力和子線支撐力共同構成的。上牽力均衡,底鉤狀態才能真實可靠;上牽力不足(比如調平水調1目),單靠子線支撐是難以實現真實的底鉤狀態的。也就是說,釣組有“上牽力越大(調目越高)底鉤狀態越趨靈;上牽力越小(調目越低)底鉤狀態越趨鈍”的實質特點,這些感受,相信大家將來會體會到的。
4、調釣的隨機變化
了解調目設定原理后,釣目則與狀態關系最密切。
“一拖一觸”即“輕觸底”狀態,是最初的入手釣法。比如小鉤拉小餌,軟尾調3目黑邊,釣出一線白邊,基本就是上鉤觸底狀態。
接下來的變化,則須跟著魚口走,因為一天之中,魚口會不斷變化,上下午不同,甚至一會就一變(很可能不是一撥魚),因此從“方便魚吃,易于觀察”這兩個簡單角度出發,釣目是可以隨機調整的,不要死守一種狀態...
根據魚情的快慢生猾以及用漂用線不同,調目也不是絕對不變的。
比如口大或漂小,可以調高一目兩目試試;漂大或口小,則可調低一目兩目試試(指硬尾漂),無須教條。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030/2006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