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帶三分俠氣,存一點素心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在和朋友相處時,一定要本著同甘共苦、拼死相助的俠義之情;而在為人處事時,則需要有一顆純潔無瑕的赤子之心。
歧嵩之交,君子相知
趙歧,是東漢長安長陵(今陜西西安)人,曾多次反對朝廷顯宦的倒行逆施,最終成為宦官的“眼中釘、肉中刺”,欲處之而后快。于是,他們派爪牙肆意迫害趙歧的家族,并到處追殺趙歧。
趙歧為了替家人報仇雪恨,只得隱姓埋名,過著逃亡生活。后來,他隱居在北海,以賣餅為生。當時,北海人孫嵩看他不像一個普通的小商販,于是便問他:“你的餅是自己做的嗎?”“買來的。”趙歧答道。孫嵩又問:“那你買的時候多少錢?賣出去又要多少錢?”趙歧誠實答道:“我用三十文錢買來的,然后再以三十文錢的價格賣出去。”
孫嵩聽后,覺得趙歧是一個正直誠實之人,可以相交,于是將他請到家中隱藏起來。直到這些為害朝廷的顯宦被殺以后,趙歧才得以沉冤昭雪。
不久后,他再次被朝廷重用。漢獻帝時,趙歧出任太常卿一職。后來,他作為宣尉副使到全國各地巡查。當巡查到北海時,他又與孫嵩重逢,不禁淚流滿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樂意付出,贏得友誼
漢斯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既沒學歷,也沒資金,更沒背景,那他到底是靠什么成功的呢?答案只有一個:靠朋友們的幫助。
其實,漢斯以前是一個很孤獨的人,由于他一無所有,別人都不愿意與他往來。漢斯在忍耐寂寞人生的同時,漸漸地學會了與人溝通、交往,并付諸實際行動。
漢斯十分珍惜所有的朋友,他對朋友的重視甚至超過了別人的需求。只要是朋友來訪,他都熱烈歡迎,希望能住幾天。不管經濟多么的拮據,他都好像隨時在等待朋友的到來,并且真心實意地接待,有時在朋友回去的時候,還要帶些小禮物或土產之類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漢斯也不例外,但無論他多么忙碌,都不會把朋友來訪看成是一種麻煩和困擾。朋友問他為何這樣,他說:“我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與朋友來往,就應該讓對方感到和我來往會得到某些方面的愉快與益處。”
“絕不自私自利,樂意為朋友付出”,是漢斯贏得朋友、取得成功的秘訣。相反,如果你只想著如何從別人那里獲取什么、得到什么,那么你將無法交到朋友。因為沒有一個人愿意同自私自利的人交往、做朋友。
與漢斯相比,沃特是出身名門的“富家子弟”,他想憑著自己的“優厚條件”干出一番事業來。但是,當他與別人交往時,首先考慮的是這個人對自己有沒有利用價值。比如說:與這個人交往,以后向銀行貸款時,可能會幫上忙;或許與這個人做朋友,能學到一些致富經驗;也許會從某個人身上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也許……他就是如此這般地對待周圍的人,想辦法使與自己接觸的人,帶給自己某些利益。結果,他沒有交到真正的朋友,更不用說得到別人的幫助了!
漢斯和沃特在交朋友時所持態度不同,其結果也完全不同。漢斯的做法是先為朋友付出,結果得到了很大的回報。沃特一心索取,其結果是什么也得不到。
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指出,人際溝通的本質特征是一種交換的過程。那么交換的任何一方都希望所做的交換對于自己來說是有價值的,希望交換的結果是得大于失。在這一過程中,自己認為值得的人際關系,就傾向于建立與保持;而對于自己認為不值得的人際關系,就傾向于逃避、疏遠或中止。所以,人們自然樂于結交愿意為朋友付出的人,而不愿結交想占別人便宜的人。
孟 子說:“無同情心者,不可稱之為人……無是非心者,不可稱之為人。”的確,做人要具備點俠義心腸,還應該保留一點為人的真誠與純潔。這樣,你就會將一個你覺得永遠也不可能成為朋友的人變成好朋友。
感悟:歷史有遠去的塵煙,有近代的風云,更有剛剛遠去的時光。縱觀人類歷史,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悲喜劇。權力爭奪,總有人占據主動、穩操勝券;宦海沉浮,總有人左右逢源、立于不敗;名利場上,總有人游刃有余、進退自如。同時,也總有人滿腹經綸卻終生不得志;英雄蓋世競敗給潑皮無賴;君子清正廉潔卻屢屢受挫。在紛繁復雜的歷史悲喜劇中,總有生存規律可循,這些規律是人們必知的生存智慧—老人言,也是人們立身處世的根本。世事如棋,人生如局,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如同棋手,都在社會這張無形的棋盤上精心地布局。善于揣摩人的心性,知曉歷史博弈的智慧,你就能擁有精妙絕倫的高招,下出變幻莫測的妙棋:強者當更強,弱者將突圍,變弱為強。歷史的典故以及老人言不僅僅享受到無數精彩紛呈、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也能夠從歷史的長河中汲取博弈智慧,在現實中更好地選擇人生策略,多一分成功,少一分失敗。文/單眼老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61031/28094.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