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漫記》乃名師于永正之作,共分四個篇章,收錄94篇文章。這本書是于老師幾十年教育的經驗集粹,是于老師教學生涯的記錄,也是于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袒露。書中內容十分平實,像是一位朋友與你娓娓談心,書中精妙絕倫的語言,深刻的哲理,反復咀嚼,受益匪淺。
1、堵是堵不住的
在教育中,“堵”是很容易的,只需說一聲“不能那樣做”就行了。說到底,校規校紀,也只是起到了“堵”的作用。只堵不行,有時候堵并不起作用。教育的藝術在疏導的藝術。有經驗的老師發現有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并不指名道姓發批評,而是表揚那些專心聽講的人。這時你會發現,正忙活著干別的事的學生會立刻一本正經坐起來,兩眼望著你。如果這時你再給他一個信任、鼓勵的眼神,他至少可以安靜幾分鐘。
不斷地批評只能讓學生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地行走,而善于表揚才能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地奔跑!
2、學會自制
贊可夫說得對:“教師這門職業要求于一個人的東西很多,其中一條要求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幾秒鐘,想一下:你是教師。這樣會幫助你壓抑一下當時就要發作的脾氣,轉而心平氣和地跟你的學生談話。”
給自己幾秒時間就是給教育幾分藝術!
3、用信傳達
一名老師為了教育一位聰穎卻又不愛學習的學生,經常經家長寫信。信,大都當著學生的面寫,即使學生不在跟前,也不封口。家長寫的回信同樣由孩子傳遞。
“信”讓教師、學生、家長產生信賴!其實作業本更是教師、學生、家長互相溝通的最佳交流的載體之一。
4、換種方法就能行
不久前,鳳鳴的一位當老師的親戚見了我,我把鳳鳴不愛讀書的事告訴了他。他說:“這事包在我身上。你知道我是怎么讓學生愛讀書的嗎?我專借故事情節緊張曲折的書給他們看,久而久之,就會著迷。”
想法很重要,方法最關鍵!
5、敢于“露一手”
教書30多年了,我從不忘“露一手”,絕不放過在學生面前“露一手”的機會,尤其是剛接一個新班的時候。
自然,自己必須有一手。有幾手更好。
本事越大,師德越高尚,贏得學生崇拜的砝碼就越有分量。
威信也可以從“露一手”中來
6、一句話可能就會改變一生
上中學時,于老師的語文老師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這樣兩句:“有老舍風格。此文可以試投《中國青年報》。”從此,于老師走上了寫作之路,并且越寫越多,越寫越好。
表揚為應付,只成空喜走原地;激勵講藝術,變為動力奔前程!
7、表揚和鼓勵是偉大的教育法寶
教育心理學上講,過分的表揚能滋長學生的驕傲情緒。但,現在的問題是,迄今為止,似乎還沒有一個老師把表揚用到過分的程度,多數人的大拇指豎得還太少。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壞孩子是打罵而成的!
8、包庇也是一種教育藝術
于老師在辦公室讓一個學生承認自己偷同學的錢。
然后,早讀上,于老師對全班學生說:“昨天,一位一年級的小朋友拾到兩元錢交給了校長,不知這兩元錢是不是小英的?”
于老師編織的“美麗的謊言”中暗含的愛護感動了偷錢的孩子。從此,再也沒有發現他犯有類似的錯誤。
為犯錯誤的學生創造承認錯誤的機會和勇氣,并通過老師自己的言行來保護他,使學生在被保護的愛中改過。
9、表揚要看得見摸得著
一天,我在學生作文本里,夾了這樣一張紙條:“我真為你的進步而高興!”
我不口頭說,因為“口說無憑”;我不口頭說,因為說留不下痕跡;我不口頭說,因為說沒有寫下來有品頭。說不定,這張紙條他能保存好幾天呢。至于紙條上寫的話,肯定會在他心里保存得更久更久。
10、多從“我”的角度批評
把斥責性的“理解力差”、“馬虎粗心”一類的話變為啟迪性的、期待性的語言,這是一種藝術的批評。
堅持“我”的說法更適用于批評學生。例如說“我感到傷心了”而不是說“你怎么這么頑固”,這樣可以避免相互指責。在這樣做的時候,盡量說具體一些,如“你忘了洗衣服,我好失望!”而不是說“你怎么又忘了!”
不講藝術的批評是殘害!
11、摸著石頭好過河
指導學生朗讀的課文,首先自己得讀好;指導學生用詞造句,首先自己得造好;指導學生要說的話,首先自己得說好;指導學生寫的作文,首先自己得寫好……否則,無論多么想教好,多么嚴格頂真,也嚴不到點子上,出不了好成績。
教師在課前“身先士卒”,課中才能“胸有成竹”;同時,親身下海捕魚,方能“授之以漁”。
12、其實只需要做好“一點點”
教學中最能給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體構思與設計,而是對細節的處理,是一句機敏的話,一個得體的動作,一次巧妙的提問。
細微之處顯真知。
細節決定成敗。
13、讓眼睛亮起來
每接一個新班,我先上“觀察”課,看看哪些學生好走神,哪些學生好動,哪些學生肯講話。我把他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作為上課重點注視的對象。
不滿、警告、嚴厲、生氣、親切、鼓勵、期待等等信息都可以讓眼睛快捷便當地告訴學生。
眼睛能當嘴巴使,恰是無聲勝有聲!
13、一個簡單的坐的學問
批評學生,最好讓學生坐在側面,這樣會減少對立情緒,減少畏懼感,使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易于接受批評。
學生喜歡才是最佳的教育!
14、增大學生的期望值
馬卡連柯:“人類生活中真正的刺激劑是未來的快樂。”
有人反對把搞活動的事提前告訴學生,認為學生知道了上課會不安心聽講,其實不然。
課前注入“興奮劑”讓課堂調控事半功倍。
15、在乎我們該在乎的
其實,課堂上,我的精力多數是放在那些學生懶惰、拖拉以及有困難的人的身上的。
這也應該是老師教育的聚焦點,試想,優秀學生有幾個還需要你去“教”!
16、開扇窗留退路
如果你帶領一幫人對一個人說:“喂,趕快扒掉你的房子!”那他勢必不肯,當這個人乞求你不要扒掉時,你說:“好吧,不扒也可以,但必須在墻上開一扇窗戶。”他準會滿口答應。
“開扇窗”,退一步,化僵局,顯成效。
17、談話就好
當學生意識到老師是在教育他的時候,這種說教往往是失敗的。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18、還原教育的本質
于老師課堂的一細節——我說:“由于你太緊張了,丟了一個“破”字。再來一遍。第四遍萬一還讀不好也不好緊,因為還有第五遍。”
課堂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場所,而不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舞臺。
切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19、漸入佳境才是最好
教學中,一開始不能請伶牙俐齒的學生回答問題,不能請朗讀能力強的學生讀課文。
此舉是給“學困生”一個展示的機會,給“學優生”一次等待的思考。
20、享受過程,結果又如何
精彩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展示一個過程,而不是展示一個結果。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倘若注重過程,何愁沒結果;但是一味追求結果,過程真令人擔心。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14/122435.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