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有人說社會階層固化,向上的通道很難!是挺難的。尤其是沒有一個公平有序的競爭通道,多數中產階層人人自危,一不小心就被時代的車輪碾壓。而做為社會中堅力量的中產階層都做不到“衣食足則知榮辱”,被尊重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得不到滿足,時常在物質面前被羞辱的抬不起頭來,惶惶不可終日,這說明了什么?我有個朋友,八零后,北漂八年,公司主管,月薪兩萬,去年剛剛在北京按揭了套房,每月房貸還一萬,要還三十年。今年老婆剛懷孕,沒工作在家接點零活。兩個都是外地人,難以想象孩子生下來怎么辦?他們因為回不去家鄉,沒有退路。有一個同學是女博士,八零后學霸,一路血拼考上來,老公是北京戶口,公婆給了一套六十平米的房,去年剛生孩子,老公辭職創業,她為了給剛生的孩子掙教育基金,經濟獨立又想把遠在他鄉的爸媽接來掙房貸,白天講課,晚上接片兒干到晚上兩點才睡覺,她說唯一娛樂就是看電視,如今怕看電視浪費時間,家里電視都搬走了。有一個70后朋友,2001年和老公帶著孩子去北漂,買了房安了家,人到中年,去年離婚,自己按揭一套小房子,張口閉口就是孩子工作。她說自己舉步維艱,也無法照顧遠在他鄉得了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我問她:如果讓你再選擇一次,你還會離開家鄉北漂嗎?她沒回答。

有一個70后的基層公務員,在二線城市有車有房有穩定收入,卻天天失眠,問原因,是覺得工作沒有成就感,在浪費生命,卻又沒辦法拋下。

看到這些人的生活,就看到了一個時代。

在這個時代的洪流中,向上不易,放下更難。人總在出世與入世的撕扯中掙扎前行。

人在擺脫溫飽困擾之后,就開始尋找自我的證明,而證明的起點是——比較。比出生比家庭比位子比票子比孩子,比較的結果就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永遠都有比你更強的人,不幸和幸福都源于比較。

我們甚至己經想不起,到底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成為什么樣的人,所謂理想,全是想像成為別人,而不是自己。

新周刊的一篇文章《中產階層的撕扯人生》中寫道:大體上,“50后”、“60后”這批人是不太糾結的,因為他們的詞典當中本來就沒有“放下”,他們像旋轉的馬達,不到斷電,決不停息。

恰恰是70后、80后的兩代——70后人到中年,80后漸成砥柱,這個群體己經成為中產階級的主體。相比50后、60后,他們更多傾向于認為工作不再是生活的必須,奮斗也不再是生命唯一的意義。

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注定比不上更年輕一代灑脫,他們還做不到“喜歡就好,無所謂功名”。他們一方面是上一代的反對者,一方面又對下一代心存疑慮;他們可以贊賞“浪費生命、虛度光陰”,卻很難身體力行。

這也許是這個時代一個階層的困擾。60后趕上計劃經濟末班車成為改革開放主力軍,90后恰逢人人創業追求自我過好眼下,或許都不會如此這般地體驗這個時代中產階層杯具人生的狼狽。

吳曉波為他18歲的女兒寫了一封信,大意是,只要你喜歡,就堅持去做,不要為別人活著,也無所謂成名成功。這封信有一個漂亮的標題,叫做《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這算是一個60后對90后最深情的祝福吧。

或許00后并不太能理解,這一代為什么要這么拼?選擇為什么那么的艱難?工作與生活本該是統一的整體,為什么變成難以調和的矛盾體?因為你身處這個時代,生怕會成為落伍者,生怕未來活的不如別人,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所以才這么杯具。也許下一個新時代,金錢和成功就像GDP一樣,不再是衡量生活價值的第一標桿,那是一個遠離貧富差距和地域差距的新時代,中產階層就是喜劇人生了。

關于作者

寒珠,媒體人、專欄作家。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9732.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