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也許你就見過這樣的孩子。
他們看起來永遠精力充沛,卻無法在一件事上安靜專注,哪怕二十分鐘;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總是有新奇的想法,卻難以將想法貫徹執行。
上課總是在東張西望、坐立不安,不由自主地走神、發呆,老師的話聽半句漏半句,學習不上心,但有些題目卻能用奇特的方法做出。看起來聰明又機靈,卻總是不把機靈勁兒用到正事上。
還有,他們會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快速地做出行為反應。表現沖動,做事不顧及后果、憑一時興趣行事,為此常與同伴發生打斗或糾紛,造成不良后果。在別人講話時插嘴或打斷別人的談話,在老師的問題尚未說完時便迫不及待地搶先回答,不能耐心地排隊等候。
這樣的孩子讓老師和家長神傷不已,因此,很多老師就會和家長說:“你這孩子其實很聰明,但就是不用心”。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談談這類孩子中,真正需要專業幫助的一部分——注意力不足過動癥(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患者,簡稱ADD患者。
這個名詞,可能并不為家長所熟知,但是如果我們把相關的另一個概念引入進來,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或者換一個各位家長更為熟悉的名字——“多動癥”,大家可能就知道ADD和ADHD大概都是什么了。
ADD最主要的癥狀,是頻繁地、不自覺地走神。
正常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注意集中的時間不同,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延長。一般來說,2~3歲時專注時間10~12分鐘,5~6歲達12~15分鐘,7~10歲為20分鐘,10~12歲為25分鐘,12歲以上可以達到30分鐘以上。
患了注意缺陷障礙(ADD)的孩子,專注時間則短于上述范圍,而且非常容易分心。因此,他們很難維持較長時間去從事某一活動,比如每節課聽5~10分鐘就堅持不下去了。而且,在上課時,只要聽到教室內有一點響動,他的眼睛立即循聲而去,窗戶外面有人走過,馬上轉頭張望。
所以在學校中,這樣的孩子往往是老師最頭痛的一部分。
不過,他們做自已感興趣的事情時,維持的時間可能會長一些。
不光在學校聽課時無法集中精力,在任何場景,他們做事都很容易有始無終,不能完成父母分配的任務。因此,在家里做作業時,聽到樓下小朋友的說話聲,他們就會馬上探頭尋找或跑下樓去,具備典型的“螞蝗聽不得水響”的特性。
這種注意力過于分散,與注意力選擇性差有關。
所謂的“注意力選擇性強”,就是能堅持對某一重要的事情專注,而自動屏蔽其他外界的干擾源。
那么相應的,“注意力選擇性差”,就是不能從同時感覺到的各種刺激中,選擇性地對某些刺激發生反應,而忽視另外一些剌激。所以這一類孩子,一旦從事多任務操作,他的腦袋就容易混亂不堪,到頭來什么都做不好。
由于分心,多動癥患者對于完成的工作任務或學習任務,總是粗心大意、差錯百出,屢教不改。尤其是一些需要有耐心去觀察和完成的細節性任務,更容易出錯。
做作業拖拖拉拉,也是這類兒童常見的癥狀,只有1個小時的作業,他們常常丟三落四、拖沓不已,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玩東西,2~3個小時也完不成學習任務,還需要家長在旁邊時時督促,甚至考試時也因注意不集中而做不完卷子。
此外,他們還經常丟三落四,把書本、鉛筆、文具盒等學習用品或生活用品,丟失在家或忘在學校。
那么ADD和ADHD之間到底有什么差別呢?
通常而言,注意缺陷障礙(ADHD),意指包含過動癥狀在內的所有ADHD類型,而注意力缺失癥(ADD),則是不含過動癥狀(即前節所述的活動量過多或自制力弱主導型)的ADHD。
因為不少ADHD患者(尤其女性)并無過動癥狀,甚至是非常安靜、沒有破壞性的,而過去對此癥的認識總是集中在過動癥狀上,使得這類不過動患者甚少被診斷出來。
簡單的說,一個人如果是ADHD,那么他一定是ADD。
但一個人是ADD,不代表他一定是ADHD,他跟能并不好動只是注意力無法集中。但這只是少數,絕大部分人沖動控制力差,表現為多動,則其為ADHD。
不過,還是和其他病癥一樣,如果家長懷疑自己孩子有多動癥或者單純的注意力障礙,需要帶孩子去專業醫院,進行科學診斷和治療,切勿自行妄下結論。
長大以后我才知道我有ADD癥狀
我第一次聽到“多動癥”的時候,理解還停留在我認識的一個被收養的孩子。
他的房間亂七八糟,地板上到處都放著畫得一塌糊涂的畫,還有他時不時拿起一把重金屬吉他在那里搖頭晃腦的畫面。
還有的,就是那些被老師在課堂上點名批評,破壞課堂紀律的“壞學生”,和當時品學兼優次次年紀第一的我,感覺差了十萬八千里。
所以,我壓根沒有把“多動癥”或者注意力權限和自己聯系起來,并常帶著優越感,無法理解那些動個不停的同學們。
然而,我自己的問題,在我工作之后才逐漸凸顯出來。
在辦公室很嘈雜的情況下,我的注意力往往會被噪音中描述的事情所吸引,導致很多時候半天寫不出一個字(終于找到了拖稿的原因,捂臉)。
有時候,我可以拿出很好的活動創意,但是卻要拖很久才能完整的完成活動策劃案,甚至提交的時候里面還有很多常理性的問題,這就導致我自己的策劃案,只有在被其他人執行的時候,效果更容易出奇地好。
這就好像,自己的孩子卻喜歡跟著別人過一樣,總是讓我傷心不已。
更多時候,我在努力關注一個問題的時候,往往會被相關問題中的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所吸引,轉而研究這些小細節,并通過這些小細節的研究再轉入另一個小細節,最后的結果就是,我的腦子里織出了一個大網,可一個關鍵問題都沒有解決。
有的時候,我的生活狀態就是一片混沌。
有一堆事情等著我去處理,但是我卻不知道從哪里著手,甚至潛意識里還期待著一點點混亂,這樣會增加我有序化之后的成就感。
當然了,我必須承認,我從來就沒有有序過就是了,更多的時間,都被碎片化的閱讀、刷朋友圈,以及有的沒的聊兩句,還有看各種APP和推送的碎片化閱讀,生生給消磨掉了。
而且,這樣的混沌情況,在拓展到我的人際關系中之后,顯得更加糟糕了。
我發現,我記不太清同事和我說什么,別人說話的時候,如果沒有什么起伏,比如冷笑話之類的,我的注意力很快就會丟失掉,特別是夏天比較熱的時候,極其容易半途打盹(謝老板開會不殺之恩)。
當時,我并沒有意識到,得ADD或者ADHD不止是小孩子的專利,大人也有可能成為患者。
現在我才明白,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就有注意力缺陷障礙。
而根據科學家的解釋,只有1/3的人成年之后ADD癥狀會消失,而剩下的2/3人的癥狀不會自動消失。在最近的一份精神情況調查中,成年人的ADD患病率為北京8.6%,上海4%。
所以我并不孤單,因為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實際上收到了這樣的一份“禮物”。當我真正認識到了ADD和ADHD的相關案例之后,之前困擾我的很多東西一切很快就有了解答。
是什么掩蓋了我有ADD的事實?
ADD相比ADHD來言,更具有隱蔽性,畢竟ADD不好動,并沒有那么容易看出來。而且,ADD并不是不能夠注意力集中,有時候具有ADD癥狀的人,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注意力集中程度,還比一般人還要強。但是在更多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依然會比較發散。
另一方面,具有ADD癥狀的孩子,分析問題的直覺會比一般人強很多,也更具有創造力(也就是一般意義上家長老師口中的小聰明)。
在我上學的時候,我也經常聽到老師和同學家長說“你的孩子挺聰明的,就是不努力”。從那些家長的表情中,我可以讀到其中的失望和尷尬。
讓家長最難受的,不是孩子的智商不高,而是孩子明明表現得聰明伶俐,可成績就是差強人意,行為就是調皮搗蛋,從來都是說話不聽。
現在,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在很多情況下,孩子表現得聰明伶俐,其實就是ADD癥狀帶來的好處,而硬幣的反面,就是有一個好腦瓜卻無法好好利用,這也是ADD癥狀帶來的壞處。
換而言之,很多情況下,并不是孩子不想努力,而是孩子根本沒有注意力去努力。
所以,由于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這些創造力和創意構想很難被實現或者具象化,從而被浪費了。
在我反思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我和納悶,為什么我有ADD癥狀,卻依然是個好學生?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 我能很快找到撬動應試教育的支點,很快熟悉知識點內部的關鍵,并發展出一套最利于自身的應試技巧,這有賴于我敏銳的直覺。
2. 我的家庭教育給我了許多高強度,且具有挑戰性的家庭作業,比如一個下午刷600多道小學奧數題。這樣的挑戰性任務,會給我帶來巨大的壓力和刺激感,從而使我喜歡處于專注狀態。
3. 電子產品在我求學途中基本被切除了,求學期間我不用手機,基本沒有收納外界信息的渠道,無從分心。取而代之的,是我被安排了集中學習和集中使用電子類產品娛樂的時間,從而保障了有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被最大化的利用了。
而一旦到了工作環境,我失去了外人安排和外部壓力,也就是外部驅動力被剝奪了。加之工作內容的復雜化,和多線任務的處理,我身上內部驅動力的缺乏,和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問題,就被完全全暴露出來了。
你和你的孩子有ADD么?ADD自測量表
根據以下癥狀的表現,家長可以通過結合對孩子的觀察,判斷孩子是否患上了ADD 。
第一 :在過去的6個月內,你或孩子必須“經常”或“很頻繁”地存在以下9條表現中的6條或以上:
① 在工作或生活中不能注意細節或經常犯粗心的錯誤;
② 在工作或娛樂中很難保持注意力;
③ 別人與你講話時,你沒留意聽,經常走神;
④ 不遵從指令且完不成工作;
⑤ 難以組織好工作和活動;
⑥ 逃避、不喜歡或不情愿參加需要持久保持注意力的工作或活動;
⑦ 丟失工作或活動中的必需品;
⑧ 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多因外界刺激);
⑨ 在日常活動中健忘。
第二:上述表現,至少“經常”或“很頻繁”地影響到了以下功能中的至少1項或以上:
①家庭生活;
②工作;
③社會交往;
④在社區中的待人處世;
⑤教育活動;
⑥婚姻關系;
⑦對錢財的管理;
⑧開車時;
⑨休閑或娛樂;
⑩處理日常事務時。
此外,大家也可以在微信后臺回復“ADD”,獲取成人用哈佛ADD測試原量表,給自己測一測。
如果你已經通過上述測評表和前面文章的表述,初步判斷出來您或者您的孩子有ADD癥狀,下面的一些方法可能可以幫助您和您的孩子。
1.利用GTD法則,制定學習工作計劃
GTD,就是Getting ThingsDone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把事情做完”。GTD的核心理念概括,就是必須記錄下來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使自己一一去執行。
GTD的核心理念,在于清空大腦,然后一步步按照設定的路線去努力執行。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減少雜音的干擾,也可以避免中途停止手上的事情,去做另一件事情,從而改善ADD癥狀患者中,像我一樣擁有很多新奇想法,卻一個都完不成的情況。
在實行GTD法則過程中,首先需要進行搜集。把任何需要記住、跟蹤或完成的事情,記在一個可視化的地方,比如一個電子郵箱、計劃本,或者便箋。把你腦子里的任何東西都拿出來放到你的計劃本里,準備好做下一步的處理。
接下來處理你的計劃本,要遵循一個嚴格的工作流程:從最上面開始;一次處理一項;不把任何東西放回計劃本。如果任何一項需要臨時去做,而且花的時間少于2分鐘,那么立刻去做,而如果超過兩分鐘,那就把它存檔、將它延期以便查詢,或者干脆把它扔掉。
(兩分鐘原則:兩分鐘是一個分水嶺,任何事情如果花的時間少于兩分鐘,那么馬上就去做。這樣的時間和正式地推遲一個動作所花的時間差不多,所以并不會耽誤既定日程,也不會浪費很多時間。)
2.注意力訓練
如果你已經有效的利用GTD法則,排除了自身和外界帶來的干擾,那么下一步,就需要對自己進行注意力的訓練。
注意,注意力持續的長短是可以經過訓練的,特別可以在處理枯燥的、不會帶來刺激的事務中帶,來更為有效的改善。
這方面需要父母循序漸進的培養、監督和鼓勵。父母可以嘗試讓有ADD癥狀的孩子,去處理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情,在注意要在開始之前,讓孩子明白完成這件事的意義。
以練字為例,父母可以提前告訴孩子練字的好處,以及練多長時間后孩子可能達到的效果。在練習開始后,父母一旦發現孩子輟筆,并出現注意力渙散的動作,比如玩手指,父母必須及時提醒并通過重申目標,比如“你不想字寫的好看了么?”之類的話語,督促孩子內化練習動力。
隨著訓練的不斷深入,父母會逐漸發現,孩子需要提醒的次數會漸漸變少,那么訓練的目的就基本達到了。
當然訓練結束后,不要忘記給孩子一個中肯的鼓勵,這樣以強化內在驅動力和鼓勵為機制的注意力訓練,才會顯得完整。
3.不隨意貼標簽
家長和老師必須盡早認識到ADD癥狀的存在,并幫助孩子克服。
這就像媽媽們存在的抑郁癥一樣,是很正常的病癥,需要專業治療,而不是隨意貼上“惡作劇大王”、“懶孩子”等有害無益的標簽。因為容易注意力渙散的孩子對外界的信息接受也十分敏感,父母給予的負面評價,很容易導致孩子自信心受挫,并引發接連的過激心理和抑郁。
ADD癥狀并不是什么洪水猛獸,正如很多自閉癥的孩子,會擁有超凡的記憶力和閱讀力一樣,ADD也會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老師和家長知曉這種癥狀,充分理解孩子的狀況,并注意引導培養和訓練,那么ADD癥狀就是一個禮物。
讓更多的人認識并理解這種癥狀,也有利于互相理解,以及幫助建造一個更為寬容的學習工作環境。
以上的很多內容,都來自一位在哈佛醫學院任教20多年,并擔任哈洛韋爾認知及情緒健康中心的負責人教授——愛德華·哈洛韋爾,他是注意力缺失領域的頂尖專家,他所著的《分心不是我的錯》系列書,也是該領域最暢銷的著作,里面會提供更多具體詳實的案例。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閱讀整本書以求得更全面的了解。
為了鼓勵各位家長有更強的學習欲望,也為了能讓更多人走出對ADD癥狀的誤區,免除更多誤傷,我們會提供小小的福利。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70112/85972.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