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有關多肉植物控水一直是肉友們夏季不斷的話題,對于控水的理解肉友們也都存在各自的認知,本文是花友對多肉植物控水的見解,對于肉友了解控水頗有好處,為了閱讀方便原文稍有改動。
有關多肉植物控水一直是肉友們夏季不斷的話題,對于控水的理解肉友們也都存在各自的認知,本文是花友對多肉植物控水的見解,對于肉友了解控水頗有好處,為了閱讀方便原文稍有改動。
首先,關于水——多肉植物是耐旱,不是喜旱,充足的水分對于任何生物來說都是最好的條件,干旱只是不得不面對,不得不習慣。
其次,關于溫度——無論高溫還是低溫都會抑制酶以及其他各種蛋白的生物活性,令生長速度就減緩,但只是減緩,不是停止。任何生物,只要不死,就有新陳代謝,哪怕種子,還有呼吸作用。
所以,任何時候,多肉都需要水分,而且一旦缺水時間過長,根毛就會干枯死亡。所以,夏天我們依然要澆水……
那為什么夏天要控水呢?
一來,植物生物活性降低,水分需求確實減少;其次,或者最重要的就是為了防止黑腐。
高溫不僅可以降低植物活性,而且還給真菌之流提供了最佳的繁殖溫度,尤其是水分充足的情況下,盆土里簡直是真菌們的樂園,所以,夏天植物很容易黑腐。而為了防止黑腐,于是就有人想出了控水,甚至斷水的辦法,因為,任何生物失去水分都不行,真菌之流也一樣,沒有水分,他們沒法繁殖,自然就不會黑腐。
然而,這是一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下招——導致葉片缺水收縮,甚至掉落,根毛干枯死亡。
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情況:
1、健康的根毛不會遇見真菌就爛,因為細胞壁什么的本身就是保護層,能阻擋真菌侵染(這也是修根后需要晾根,讓傷口愈合后下盆的原因)。而水分不足,干旱過頭的根毛由于干枯死亡被破壞,就相當于我們有傷口的皮膚,遇水(水中有細菌)就爛了。于是,當你下一次澆水時,由于根毛受傷了,真菌馬上乘虛而入,很快就黑腐了。——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明明控水了,卻偶爾澆了一次水就黑腐了的原因,然后一邊罵天,一邊自責,怪自己沒控好誰,其實不是沒控好,是不必控。如果一開始不控,根毛不受傷,后續澆水也不至于黑腐。
2、關于休眠,恐怕大部分人都把休眠理解成了植物變成了死物,徹底陷入沉寂,似乎這是一種主觀的行為。而實際上,所謂休眠是生物體內酶和蛋白等受溫度影響,活性降低的表現。它們不認識四季,不會夏天到了就決定睡一覺,在秋天醒來。
所謂休眠,只是因為外界溫度高了,酶和蛋白的活性受影響,于是新陳代謝速率就降低了,等溫度合適了,酶的活性得到最大釋放,馬上就活絡了。這是一個實時動態的過程,并不是一個持續一個季節的過程(在冬天把溫度給它弄到40幾度,植物新陳代謝速率降低,馬上就進入所謂的休眠狀態),沒有任何生物會在任何階段陷入徹底的沉寂,也就是說根本不存在完全的休眠。
以上是前提,那么,夏天的二十四小時中,40幾度也就那幾個小時,清晨、傍晚、深夜的溫度在35、甚至30以下的時候,植物依然會活躍起來,依然會好好想著好好地喝水,好好地長個。然而,由于控水、不澆水,它們想喝喝不到,只能默默地睡去,不長個。何況,此時根毛被破壞,就算有水,它們也喝不進去了,只能喝一大坨真菌。——于是,很多人說,我澆水了,也沒有見葉片堅挺,回復些生氣,堅定地說:“夏天多肉確實會徹底休眠”——這其實都是被你逼的,它們想長,奈何你不給水。他們活絡了,你卻以為他徹底沉寂著。
3、經過一個夏天,保持根毛健康的植物每天偷偷長一點,就算慢,也大了;而你的還是那么小。一旦秋天來臨,溫度合適,根毛健康的植物馬上回復生長,一個球天后,個大、狀態美(但其實狀態美對植物來說也是非健康狀態,這個需要開貼另說了),而你的植物,首先要消耗葉片來恢復根的生長,相當于重新服盆,等根毛長出來了,然后才能補充葉片,然后,終于恢復到度夏前的大小,冬天來了。甚至,在你覺得秋天來了,可以大水伺候了,由于根毛受損,又黑腐了。就算是所謂的安然度夏了,同樣播下的種,經過一兩年,人家發了照片一看是已經近乎成品,甚至老莊一樣美美的了,而你,默默地看了眼葡萄一樣大小,又皺巴巴的葉片,猛地一腳,自言自語著:“媽的,老子上當了,肯定種子(幼苗)不對版,否則,怎么不一樣呢?”
那么,怎么樣又能讓植物滋潤著,不至于根毛死亡,而真菌也不會趁虛而入呢?
首先,健康的根毛能夠一定程度抵御真菌的侵襲,所以,首先保證根毛健康,那么就不能斷水。而畢竟,此時高溫降低植物生物活性,所以不需要太多水分,太多的水分只能給真菌更容易繁衍。因此,我們要控制澆水的量,不要灌盆讓根泡在水里,只要沿著盆壁澆圈圈,周圍的土濕了,水分會沿著泥土往中心浸潤,這樣,水分就不至于太多,真菌也就沒有很好的繁殖溫床。
其次,夏天溫度高,再加上有時候風大,水分的蒸發其實很快。而為了保證根部的滋潤,就要增加澆水的頻率。對!沒錯!春秋蒸發少,更多的水分是植物吸收的,而植物吸收的總歸那么點,于是,澆水間隔長;而夏天大部分水分蒸發了,又澆水少,于是,要增加澆水頻率。相比之下,總得澆水量可能還是夏天更多得多,而不是更少。
最后,十天半個月用一次惡霉靈(惡霉靈,不是多菌靈,惡霉靈對泥土消毒更好,而且,還能促進根須生長,這是個好貨啊。遲早取代多菌靈,成為主流殺菌劑),真菌都死了,還黑個什么腐——這個也挺重要。
再補充一點澆水的時間點:傍晚。這樣,經過一晚上的蒸發,你澆的水就蒸發了好幾成,正午的陽光下也就不會成為蒸籠。
只要不是積水,那么光照、風以及上盆土上下透氣的條件下,水分的存在只會讓你的盆土降溫,因為蒸發。當然,如果積水,那就是蒸籠了,根wWW.92tO.cOm熟了,真菌正好下口。
原則就一條:土表干了就澆水,讓土保持在潤而不濕,潮而不澇的狀態。別讓土干或者澇太長時間。如果晚上有大風,可以嘗試澆透。但務必請在晚上,不要在清晨。因為迎接清晨的是烈日,而迎接傍晚的是涼爽的深夜。
以上,說了這么多,只是純理論,頂多是個“理”,“據”呢?
我個人目前就是這么做的:表土見干,就馬上澆水一圈,由于水少,蒸發量大,同一盆植物幾乎隔天就要澆水,如果遇見溫度高、風大的時候,每天晚上都要澆。同時,由于盆的大小不一樣,水分蒸發速度不一樣,干的時間不一致,所以,我其實每天都要給不同的種類澆水,而澆水時難免手賤,看到那些略干,但鋪面的赤玉土顯然顏色還很深的時候還是會澆點水。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113/51632.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