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在快速緊張的社會大環境下,很多職業女性面臨了一個讓自己難以抉擇的問題:是要升職,還是要生孩子?生孩子似乎成為所有職業女性都擔心的問題。最近臺灣相關部分作了一個調查并回應:女性從27歲起,生育能力就開始下降,34歲每周期懷孕機率降到20%,44歲更降到5%。 如果你期待你的生命旅程中有自己的小孩,而你現在還沒有,那么從現在起,你必須要開始作一個全新的家庭計劃。

  典型案例:

  繆宜伶是安捷倫生命科學與化學分析事業群客戶服務專員,直發齊肩、戴著秀氣的眼鏡,一點也看不出她過去是披著長發、穿短裙長靴的時髦女郎。“我改變裝扮,是要改變我的氣,有人說這樣小孩比較愿意跟我”這是她在早上7點起床量基礎體溫、8點吃西藥、9點喝中藥、周末拜拜之后,嘗試的另一個希望增加懷孕機率的方法。

  繆宜伶34歲,等工作有基礎、等碰到Mr. Right,一直等到去年才結婚,“我有了愛、有了家庭,就差小孩。”她嘗試兩、三個月沒有懷孕后,雖然還算新婚,但是已經警覺到可能無法再順其自然,開始積極求醫、甚至求神,像求中獎一樣,求求月事不要來。這個月,她又落空了。“一年就只有12次機會懷孕”繆宜伶忍不住焦急。

  現在像繆宜伶一樣焦急的職業婦女,愈來愈多。

  無子女流行來襲

  “在現在專業女性間,出現了一股‘無子女流行’”畢業自哈佛的美國經濟學者西維亞•惠勒特在新出版的《創造生命》一書中,語出驚人。

  “無子女流行”這個名詞聽來時髦,其實是許多女性藏在心底無奈的傷痛,默默忍受它的折磨。因為,惠勒特發現,大多數新一代無子女的專業女性,并不是主動選擇要工作、不要生小孩,而是不知不覺的走到了失去生育選擇的地步。就像繆宜伶這樣,她真的不了解,自己沒病沒痛,用現在的標準來看結婚也不算特別晚,為什么要生小孩這么難?這不是上帝賦予每個女人的禮物嗎?這不是連國中女生都可以輕易做到的事情嗎?為什么變得這么困難?

  “就是因為年齡大了”醫院婦產科不孕癥科醫生指出頭號生育困難原因,出人意料。

  我們都念過健康教育,我們都看過四、五十歲成功受孕的醫學新聞,印象中生孩子應該不是那么急迫的事。許多人都想拼過了這一季、等工作壓力不這么大、作息回復規律,喜訊自然就會來了。3lian.com/zl/轉載請保留

  但是,在西方醫學的研究中,這些都不是決定性因素,“連打仗的時候都可以生小孩,還有什么壓力比生命受到威脅更大”但醫生強調,卵巢的功能、卵子的品質隨年齡增加而下降,才是影響懷孕的最大因素。

  工作是錯過生育時間的幫兇

  雖然工作不是造成女性生育困擾的主因,但是絕對算得上是把現代女性往時間陷阱大推一把的幫兇。

  雖然大家都抱怨過工作辛苦,三不五時就要發作工作倦怠癥,但是工作有點像是種特殊的嗎啡,讓現代女性嘗到有經濟能力的神仙滋味、另一種成就感的飄然感覺,一路吸引著女性投入,不知不覺就忘了生小孩的時限將至、一點一點吸去分給結婚生子的資源。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臺灣大專及以上女性婚前有工作的比率,高達93.48%,表示絕大部份的女性,進入社會后,都有一定的工作經歷與經濟能力,也就享受到過去母親那一輩家庭主婦所沒有的生活。

  過去媽媽已經開始帶孩子的年紀,現代的女性正開始品嘗經濟能力帶來的自我與隨性。周末約好了跟同事唱歌、假期就跟姊妹淘一起到歐洲玩。平時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偶爾有國外出差的機會,不用跟任何人商量,就可以出發拓展閱歷。

  年輕有工作生活,就像是把青春期升級到商務艙,可以更舒適的飛行,不急著降落,想像自己就是《欲望城市》的凱莉,偶爾碰到寂寞涌上來,也還有工作、有朋友。

  但是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沒有人為我們延期。許多女性因為投入工作、享受工作帶來的自由而拖延了結婚的時間,就是把自己更往生育的極限推。

  樂在工作占去結婚生子的時間

  “現在做羊膜穿刺的人增加好多”中山醫院不孕癥中心負責醫師黎惠波觀察近年生育的變化指出。過去大家生到第三、第四胎時,才到需要做羊膜穿刺的年紀,但是現在大家求學的時間拉長、畢業之后也不急著結婚、就算結婚也要等累積事業基礎,才想到要生小孩,懷第一胎就已經過了34歲。

  王琪就算是這樣的例子。王琪投入媒體購買的工作,從最基層的購買工作做起,慢慢爬升到浩騰媒體公司購買總監的位置。“我真的很喜歡我的工作”王琪喜歡廣告業沒有標準答案的環境,電視、公車、捷運、網路的做法,要不斷求變才能贏得掌聲。

  只是廣告人白天開會、晚上為準備提案加班、有時甚至加到深夜一、兩點的工作形態,幾乎占據了她所有的生活,一下就過了14年。身邊的朋友看到她一路加班、步步高升,“沒有人相信我會結婚”只有王琪自己知道“我真的很想結婚”只是每天往來的都是工作,這個想法只有放在心底。

  拖到了32歲,王琪抱著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個的態度,積極相親。到了36歲,她結婚了,終于能夠證明朋友都看錯了她。只是,“就算結婚當天就懷孕,我都是高齡產婦。”

  即使如此,王琪還是想生小孩,甚至有為生小孩犧牲她所喜歡的工作的準備。“事業是在幫老板做,家庭才是自己的”王琪想得很清楚。

  王琪的想法,雖然能夠喚起很多人的共鳴,但是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工作把生小孩的力氣都搾干了

  其實許多瀕臨生育大限的職業婦女,都動過暫停工作腳步、趕上生產進度的念頭。27歲到34歲這一段生育最后的黃金期,正好也是一般人為升遷沖刺的期間。只是職位沖得愈高、工作就愈忙,開會、加班、出差的行程,緊湊到完全容不下生理時鐘。

  夫妻兩個人都上班,雖然面子上看來是雅痞的“丁克族”(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但是底子里幾乎成了累癱的「頂思族」(DINS:double income, no sex,是美國社會學家描述被工作操壞了的現代夫妻的新名詞)

  就算太太乖乖的吃了排卵藥,就算終于等到了1個月僅一、兩天的受孕黃金時刻,但是夫妻都忙到八、九點才回家,兩個人剩余的力氣,僅能夠支撐到癱睡在沙發上。又錯過了一次!

  停下瘋狂的工作,似乎是完成生小孩目標的唯一解答。

  但是這個方法,讓人非常猶豫。雖然生理時鐘無情,但是企業環境也一樣無情。在現在生存競爭激烈的時刻,決定放慢腳步,不但意味著放棄過去的累積,甚至要犧牲未來的機會。

  我們需要訂一份新家庭計劃

  怎么辦?工作加上生小孩,真的是無解的難題嗎?

  惠勒特在《創造生命》一書中建議女性用“倒推規劃法”,理清思緒,重新安排生活的重點。就是先想像自己理想的40歲生活是什么樣子,然后倒推回去,決定現在該著手完成哪些目標,40歲的時候才能達到理想。

  如果希望40歲的生活畫面中有小孩,就要計畫在35歲前完成生育。其實結婚、生子不是憑運氣,而是需要像規劃求學、事業一樣的設定目標,而且最好在20出頭時就開始規劃。

  乍聽之下,這個建議似乎太過簡單,甚至有些刺耳。波士頓大學研究女性議題的學者卡萊爾•瑞佛絲(Caryl Rivers)在接受CNN訪問時,甚至批評惠勒特誤導年輕女性,好像告訴大家“有事業心的女性小心了。如果你立刻不結婚、生子,就將過著悲慘的余生”如果只因為年輕時生育力強而趕著結婚、生子,未來很可能因為婚姻不穩固而面臨另一種痛苦。

  但是,在生育極限無法延長、工作潮流無法扭轉的情況下,惠勒特的建議,似乎是唯一的方法。其實,那也是許多走過那段經歷的女性給的唯一的建議:想清楚,早一點開始規劃。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蘿苑•塞普(Laraine Zappert)研究了超過300名畢自史丹福大學的專業女性,詢問她們如果重走一次兼顧發展工作與建立家庭的路途,她們會改變什么?在前五名的答案中,早一點建立家庭、花更多的時間與小孩相處,分列三、四名,沒有一個答案是要舍棄生子的選擇。“我們所研究的母親中,98%都說,兼顧事業與小孩,是她們生命中最美好的經驗”塞普說。

  我們需要一份新的家庭計劃,需要的也許不再是如何避孕,而是要學習如何開始想要的生活。

  不是每個人都必須生小孩,也沒有人保證生小孩真的會帶來快樂。但是,如果你也抱著跟那98%一樣的想像,那就從現在開始進行,不要讓任何人影響你的決定。時間總是比你想像中過得快。

  別被罪惡感困住,兼顧事業與家庭的新學習

  “我該離職回家生小孩嗎?”的交戰,與“我一定是差勁的媽媽”的罪惡感,是希望兼顧事業與家庭婦女的兩大困擾。塞普在《成功迎戰》一書中指出理清思考的方式。

  我該離職嗎?

  1. 人生有不同階段,工作有很多種可能,可以考慮不同的人生階段,調整工作的選擇,包括全職、轉換較輕松的職務、兼職、或是完全不工作的安排。當知道工作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壓力就會比較小。但是,的確有些工作是不能調整、一點都損失不起的。

  2. 每個選擇都需要一些支援條件,包括照料小孩、處理家務、伴侶的支持、家人與朋友的支持、工作環境、經濟條件。照料小孩與處理家務的支援對生活品質影響很大,不要用“我可以自己來”、“我媽媽都做得到”把自己困死。而伴侶的支持也是關鍵,不論是選擇哪一種工作形態,一定要伴侶真心接受,才能行得通。

  3. 不應該問“我是應該工作?還是該離職?”而應該問“我想工作嗎?”“我必須要工作嗎?”如果想工作,再問“我對工作到底有多擅長?”不管選的是全職、兼職、或不工作,都要問“我如何取得必要的支援,達成目標?”

  我一定是差勁的媽媽。

  1. 罪惡感是職業婦女贏不了的戰爭。就承認吧。就承認自己有時候必須在幼兒淚眼的目送下趕去見討厭的客戶,承認自己有時候會最后一個接小孩。用更有效的時間管理,取代對自己的咒罵。

  2. 多找幫手參與家庭工作,你需要一隊人共同分擔家務。職業婦女不下廚的是很平常的事,可以請外傭、買外帶。父親、祖父參與母姐會也很常見,一點也不丟臉。

  3. 對自己與家庭的期望要健康、實際。專業女性之所以在工作上成功,是因為有內在的驅力與追求完美的精神,但是這同時用在工作與家庭上,只會逼著自己對家里長期的臟亂發瘋。其實沒有一個全職工作者能像瑪莎那樣優雅、精致的經營家庭。喜歡烹飪就下廚,如果做不到也不是罪。

  4.多找面對同樣情況的人聊聊,就會覺得自己“正常”,是緩解罪惡感最好的方式。

  5.保持正面思考。列出10件自己對家庭與小孩做的對、做的好的事情,隨身攜帶,覺得自己差勁的時候,就拿出來鼓勵自己一下。三聯閱讀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wen/20161027/147757895713739.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