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在《�s書館・序》里,感慨大藏家獻書,說,“乃知浮華浪擲如當下,仍有大隱于市,不墜青云之志。”一個好的讀書的地方,正是“大隱于市”,讓人“不墜青云之志”的地方。在臺灣,有世人皆知的誠品書店;在大陸,也有一些非常好的讀書的地方,本期,我們為大家介紹幾個,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看,感受絕好的讀書氛圍。
NO.1北京,高曉松,�s書館。
如序中所說,�s書館是一位大藏書家將藏書獻出所建的公益圖書館,請高曉松為館長。地點在北京崔各莊紅廠設計創意產業園。
�s書館是一家大型私立公益圖書館,館藏面積達到三千余平方米,館藏圖書及紙質文獻資料近百萬冊(件)。其中線裝明清古籍文獻二十多萬冊,晚清民國期刊及圖書二十多萬冊,西文圖書五萬多冊,特藏新書十萬多冊,名人信札手稿檔案等二十余萬件。有數十萬件過去的寶卷、雜志、鼓書、雜字、書信、教材。新書館館藏新書二十余萬冊。小編曾經在2016年5月的時候去過,書館的讀書氛圍非常好,在那里可以忘卻一切,專心埋首于書中。
館長高曉松在座談會上說道,“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需要有人來做這樣的事情。民間存在著很強大的東西,不要把它埋沒了。它已經很古老,已經放了很久很久,我們要走出顧影自憐的歷史研究,讓它變成一種悲天憫人的東西,而不是只有少數知識分子掌握的東西。”
“我們要以書會友,�s書館是公益的,我們不強調這些書籍、文獻的收藏價值,而是希望它能有更好的�韃ゼ壑擔�讓更多的書友能親眼看到這些書、親手翻到這些書。”
NO.2 杭州,麥家,麥家理想谷。
地點:杭州富陽。麥家理想谷是中國當代作家、編劇,浙江省作協主席麥家,為發現、培養文學人才,幫助有潛力的年輕作者實現文學理想而建設的一個公共學習平臺,是一家“只看書不賣書”、植入“寫作營”的“書店綜合體”。
2012年10月17日,著名作家麥家宣布麥家理想谷正式啟動。它顛覆了書店的傳統形態,為“走向閱讀社會”貢獻一個作家的能量,讓讀書成為更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麥家理想谷是由麥家創立的一個公益性“書店綜合體”,擁有近300平方米的讀書空間,內有一萬余冊人文史類經典圖書,是國內唯一一家只看書不賣書、免費提供咖啡茶水等飲品的書吧。作為一個公益性書店綜合體,它還特別設立了文學寫作營模式,每年由麥家親自甄選并邀請8到12名“理想谷客居創作人”,免費在理想谷進行兩個月的客居自由創作,屬國內獨創。
麥家理想谷所要構建的,就是如此一個飽含文學氧氣和正面精神能量的場所。麥家理想谷更像一股積極的力量,吸引著懷揣文學理想的人士的注目,在如今大部分人追逐物欲談論存款時,喚醒了原創作者內心潛藏的文學夙愿。
“每個文學青年,剛開始寫作時都很孤獨,也很艱辛。寫出來的東西好壞不知,也不知道投到哪里,我自己就是這么過來的。所以,在我所謂‘功成名就’的時候,希望能幫助他們。”麥家希望能促進志同道合之人的連接。當寫作營里的作者通過閉關創作收獲了自己滿意的作品時,理想谷所收獲的,就是珍貴的文學氛圍。
NO.3 長沙,汪涵,培榮書屋。
“培榮”取自汪涵父親的名字,是汪涵送給父親的禮物,也是為自己保留的“后書院”。
書屋開在了長沙解放西路的BOBO國際樓上,雖然地處鬧市,但好在它在24層,這個高度正是為了區隔一些不是真正愛書的人。地方雖小,藏書卻有4000余冊,這4000多冊的圖書皆為汪涵的私藏,其中以宗教類、歷史類、文學類,尤其是中國古代文學類的圖書居多。繁體文字、豎版印刷、泛黃的紙業,岳麓書社、中華書局、古籍出版社,凡此種種,不帶一絲浮華之氣。
沒有成功學、沒有暢銷書,沒有華麗的色彩,也沒有咖啡和小資氣息,整個書屋呈現的是一種古色古香的厚重感,以及顯而易見的“汪涵”烙印。書屋從下午兩點到晚上九點,免費對所有人開放,但汪涵為保證一個安靜、純粹的閱讀環境,每次限定只接待15人,而且不允許有讀書以外的其他娛樂活動。
因此,培榮書屋也就成了長沙唯一一家不盈利的書屋。
讀書是人類靈魂最后的凈土。這些書館或者書店正是堅守這塊凈土的地方。書不一定要去這些地方才能讀,只要有心,哪里都是圖書館。而這樣的地方,有時候象征意義比實際意義要更大一些,提醒我們,這個世界,還是有凈土的。
百度搜索“看文倉”,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15/123218.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Dec 30 Sat 2017 02:11
那些讀書的天堂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