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耳朵的做法。
食材
面粉
步驟:
1、在盆中放入一碗面粉。
有條件的話可以加點菠菜汁和面,做出來的貓耳朵是綠色的,很好看的。
2、往盆中加入少量的水(冬季可用溫水)將面和均勻。做貓耳朵的面要硬,水少放。3、在面餅表面涂一層油,然后用保鮮膜包起來。醒面30分鐘。
4、醒好后,用搟面杖搟成面餅(厚度有筷子厚就可以。)
5、用刀將面餅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小丁。為了防止面丁粘在一起,可以撒點面粉。
6、用大拇指在米飯勺上輕輕一搓就成型了。
卷起來了,上面還有小點點是不是很好看。
貓耳朵的吃法有多種,有燴的、涼拌、炒的都可以,做法這里就不說了。
熱干面是湖北武漢的特色小吃,是中國五大名面之一,在湖北各地大多數早餐店都會有這道美食,是湖北人最喜歡的面食。正宗的熱干面醬料用的是白芝麻醬,我這里是用自制的花生醬代替了芝麻醬,個人覺得味道更香更濃更好吃。(花生醬要自制的更好,做法詳見我前幾天上傳的菜譜http://home.meishichina.com/recipe-292920.html)
1. 準備食材,堿水面是買的熟的半成品,在湖北很多菜場、超市都能買到。如果是生的堿面要先把面煮熟拌油抖散吹涼后再用。
2. 將花生醬、蔥花、鹽、老干媽、老抽一起放入碗中
3. 將1勺油燒熱潑入碗中,再加入生抽、香油、醋拌勻備用
4. 起鍋將水燒開,放入堿水面焯燙1分鐘
5. 將面撈進盤中,倒入調好的花生醬
6. 拌勻,再放一點酸豆角即可(也可以放酸蘿卜等,不喜歡吃酸菜的可以不放)
因為每個地方的氣候、歷史環境不一樣,所以說這個世界上各地的人們對于食物的選擇、愛好都不一樣,但是“好吃”這兩個字總是一樣的,還是有全世界的人們都喜歡的食物的,比如說面食,全世界的人們都熱愛著面食,每個國家的做法都不一樣。
意大利面一直都是特別有名的,但是小編覺得其實味道不怎么樣
這是廣東人吃的面,講究口味一些的廣東人還是選擇加入油鹽醬油配料,做出來的是香噴噴的炒面
在美國,他們的面食是這樣的,這就是美國的雞塊面,看著還挺沒有食欲的
這是臺灣的牛肉拉面,是不是很不錯,色香味具全啊
這是在中國面館到處都能看到的一道面食,蔥油面,做法簡單,美味可口
除了蔥油面非常出名之外,我國還有一道面食已經風靡了大江南北,這就是蘭州拉面
韓國人吃什么都會和泡菜扯上關系,比如他們吃的面里面有一種叫做泡菜面
在日本做出來的拉面看上去還是不錯的,但是比不上中國的好看好吃啊
在東南亞地區的人們也吃面,他們吃的面是咖喱面,看上去也不怎么樣
面食,是全世界人民都拒絕不了的美食,所有人都愛吃,但是哪個國家的做法都不一樣,這其中還得是中國的做法最令人佩服,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面食原本的香氣,只輔之以簡單的配料,起到調味的同時不破壞面的主體地位,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做法,是不是很牛?
下面給大家講述下山西的美食,吃貨們如果去山西玩,切記不可錯過哦!
1、撥爛子
是一種粗糧食品,種類較多,有土豆、豆角、圓白菜、槐花等。大都用面食經過攪拌,放入鍋中蒸煮或油炒后食用。
2、刀削面
山西特色傳統面食,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刀削面全憑刀削,面葉中厚邊薄、棱豐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面食愛好者歡迎。
3、揪片子
也稱掐疙瘩,是山西民間傳出的一種漢族風味面食。做法簡單、吃著筋滑,口感最佳。
4、太谷餅
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也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5、剔尖
制作方便快捷,口感香滑筋道,易消化,是山西面食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種。
6、羊雜割
羊的心、肝、肺、血等洗凈、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鹽、大蒜等作料加上一些肉湯,做成“羊雜”,加上粉條一起吃,十分可口美味,是山西的一種地方特色小吃。
7、油茶
健脾暖胃,營養豐富,是秋冬季節保護腸胃的養生佳品,也是冬季餐桌上必備的“暖肚湯”。
8、黃糕
山西傳統糕類家常食品,采用黃米面制成,它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起來松軟可口,十分美味。
9、莜面栲栳栳
山西著名的傳統面食小吃,是精工細作的一種面食品。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做好后酷似螞蜂窩,吃時配以湯品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10、豬血灌腸
山西傳統特色小吃。主料是豬血,配以豆芽等,可以涼吃,也可以炒吃。加工精細,風味獨特,是譽滿三晉的佳品。
陜西面食的博大精深,除了各種面條的做法讓人眼花繚亂,夾饃的吃法各地市縣也都有其獨特的魅力,一個熱蒸饃或鍋盔夾上油潑辣子是老陜人幸福的一餐。上了年紀的人都不會忘了熱騰騰的大蒸饃剛出鍋,掰開、抹一層煉好的白豬油、油辣面,在那些歲月就是最幸福的生活。老陜熱愛面食,熱愛夾饃,肉蛋菜、甚至涼皮、油條都可用來夾饃,可謂無所不夾,對于一個老陜來說:給他一個饃,就能夾遍全世界!
那么陜西到底有多少種夾饃?這么多夾饃到底哪兒的好吃?吃貨們往下瞅!
臘汁肉夾饃
外地人首次聽說肉夾饃,都認為是病句,這是與古漢語有關,“肉夾饃”其實是"肉夾于饃"。“肉”字放在前面起到強調的作用,引人垂涎。西安的肉夾饃有很多種,最出名是漢民的臘汁肉夾饃和回民的臘牛肉夾饃。陜西人所說的肉夾饃一般是指漢民的臘汁肉夾饃,也就是白吉餅加臘汁肉。
肉夾饃的餅講究用傳統的吊爐碳火烤制,火盆上下都可以放饃,上邊烙,下邊烤,與現代化的電爐相比,碳火的溫度更高,會容易使饃的外表酥脆,而且用來夾饃的餅子一定要講究“鐵圈虎背菊花心”才算正宗。但真正能做出這個標準的在西安幾乎沒有幾家了。
看了這個圖,是不是感覺從此再也無法直視肉夾饃了,此菊花非彼菊花。
真正的“銅圈虎背菊花心”應該是這樣的
煮臘汁肉時,要用大火燒開,小火燜到六個小時以上,直到肉完全酥爛、出油。這樣的臘汁肉才會肥不膩、瘦不柴、食無渣,入口即化、香爛無比。
愛吃肉的一定別買優質的,兩三個人買上半斤八兩肉,餅子另買自己夾,吃得又嗨又超值!
現在一份優質的肉夾饃少說也得十幾塊錢,然而肉也沒有多少。
單買臘汁肉的話現在就是45左右一斤,上圖是半斤肉22.5塊,買三個現打的燒餅4.5塊。要是想再便宜的可以在菜市場買1塊兩個的白吉餅。(要買百吉餅的自己貓在家里吃好了,就別在肉夾饃店大搖大擺的夾了,感覺會被老板用搟面杖打)
基本上每個饃可以都夾成這個樣子,成本27塊,平均下來,一個只有九塊錢。
下面推薦幾個口碑還不錯的肉夾饃
樊記臘汁肉
在西安講肉夾饃永遠都拋不開樊記,一百多年歷史,現屬大華飯店。樊記和滿大街連鎖的樊家是有區別的,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還是非常認可樊記的,現在去他家吃的都是吃回憶。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61222/7582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