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過新年》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
《大家一起過春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教科書《道德與法制》第一冊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溫暖》第三課《快樂過新年》中的內容。本單元的前面兩課都在講述冬季到來時生活的變化,這一課話鋒一轉,向學生展示了冬天的節日習俗,本課主要指導學生了解傳統的家歷新年了解不同習俗,如親人團聚,貼春聯,包餃子,走親訪友等。借助繪本故事〈〈團圓〉〉,講述了農村兒童的新年故事,其中暗含了很多傳統習俗。繪本中濃濃的團聚親情和淡淡的離別思緒。給學生帶來了獨特的春節感受。本課不僅有節日文化的學習,還培養學生與小伙伴交流、合作、分享的能力。感受寒冷冬季里家庭節日生活的溫暖。可見這一課在本單元中地位舉足輕重。
二、設計理念, 《道德與法制》是引導學生向生活學習,在活動中領情悟,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教材以學生最熟悉、喜慶的節日——春節為切入點,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幸福明天的追求。 這節活動課,我努力創造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自然,學得快樂,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體會家鄉過春節時的習俗對生活的影響。我將在教學過程中的第二個環節中體現。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與小伙伴交流、合作、分享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對社會現象的辨別,分析能力。此目標我將在本課的兩個活動中來體現。
3、 情感目標:通過感受過年的歡快和喜悅,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向學生滲透重視親情、友情的美好情愫。對于本目標我將在教學過程的第一、二環節中來展現。
四、教學重、難點根據教材內容和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了解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挖掘過年的文化內涵。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五、教學教法制訂了主體教學目標,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后,關鍵問題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法與學法來達成教學目標。根據本教材的特點和課標要求,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預設的基本教學方法是:啟發式、活動式、合作探究等等。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參與各種活動,在各種活動中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讓學生用心靈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
六、學習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從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方面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辨別能力,并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給予必要的具體指導。
七、教學過程。
根據本班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我精心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如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過新年》片段,讓學生聆聽熟悉的旋律《新年好》,一下子教室里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我隨機引出話題:“同學們喜歡過年嗎?為什么喜歡過年?”這節課就讓我們歡歡喜喜大家一起過新年(板書揭題)。這樣,既明確本課內容目標又使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起來了,讓學生以濃厚的興趣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2、暢談春節,明理激情。
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我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活動中的感受、體驗、領悟,讓其獲得多元發展的機會。課前,我讓孩子們收集過年用過的小飾物、用具、照片等,活動中讓他們展示交流,同時將音像教學資源引進課堂,給學生營造出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靜能動的情境氛圍,再通過資源中的《過新年》圖片的介入,激發學生暢談在過年的眾多風俗習慣和慶祝活動中,你覺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最喜歡的是什么?同學們在交流中全面地了解了當地過春節時的習俗,挖掘出過年的文化內涵。七嘴八舌說春節 例如:
1、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發現問題的孩子,老師今天要把我親手做的小禮物送給你,這個禮物是什么?你們認識嗎?這就是家家戶戶迎接春節的時候,帖在門窗上的“福”字,而且人們在貼福字的時候還喜歡倒著貼,意思是“福到了,福到了”,寄托著人們對幸福的美好愿望。
2、春節是我們中國特有的傳統節日,人們往往為了慶祝春節的到來,除了要貼福字還會做許多準備,同學們想一想你們家以前在迎接春節時都做了哪些事情? (1)年夜飯(說到吃年夜飯啊,你們家在過年時都吃過什么?〈生〉像大家所說的那樣,過年的時候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都會吃很多的好吃的東西。它們有的還代表不同的含義呢!比如:過年時吃魚表示“年年有余”;吃湯圓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吃橘子表示“大吉大利”;吃年糕表示“人們的水平一年比一年高” (2)掛燈籠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個大紅燈籠,是不是很喜慶啊,上面還寫了“喜迎新春”四個字呢!) (3)貼春聯。老師也準備了一副春聯,一會兒我們就來貼上它 (4)換新衣服(說到換新衣啊,于老師就穿了一件過年時買的新衣服,大家看漂亮嗎?誰還帶來了過年的新衣服,穿上它怎么樣? (5)放鞭炮 你放鞭炮還要注意一些安全問題呢,你呢 (7)除夕守歲(除夕是春節的前一天,在這一天全家人徹夜開燈,等待春節的到來。 (8)拜年(說到拜年,你在過年帶親戚家串門時,都是怎樣向長輩拜年的?)圖—說 (9)舞龍、舞獅、看花燈、逛描繪(其實南方人過春節時有的習俗和我們北方人不一樣,像舞龍、舞獅、逛花燈就是他們的喜歡在春節期間做的事情呢!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出一些辯論題供學生辯論:過年要不要放鞭炮?收壓歲錢好不好?從而體會到家鄉過春節時的習俗對生活的影響。
3、主體參與,多向互動。 《道德與法制》課程與學科課程的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在于它倡導動態的、建構性、過程性的知識觀。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不再是監督,控制學生活動的人,是學生可信賴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這節課我打破學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動為載體,創設豐富的教學活動情節,營造開放、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多向互動貫穿課的始終。 生生互動:(活動一)祝福熱線 學生自由分角色扮演其親人、朋友等,讓他們之間相互贈送祝福。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在這種動態生成的課堂中,學生能夠全面參與,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能力、社交能力,有利于他們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 群體互動:(活動二)特別行動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模擬過年的活動,如:“幫媽媽布置房間”、“訪親拜友”、“采購年貨計劃”、“春節慰問活動”、“有趣的游藝活動”等,讓他們分組討論,確定主題,再進行準備,制定計劃或排練小短劇。這一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4、培養能力,拓展延伸。 借助繪本故事〈〈團圓〉〉,講述了農村兒童的新年故事,其中暗含了很多傳統習俗。繪本中濃濃的團聚親情和淡淡的離別思緒。給學生帶來了獨特的春節感受。
在作業設計上,為了讓學生化知為能,遷移應用。讓學生回家了解過年的風俗習慣,對親朋好友相互贈送祝福,培養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對社會現象的辨別,分析能力。
八、 板書設計
迎新春 掛 圖 一 掛 圖 二 過新年的圖片
總之,本課的教學思路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在生活中體驗,到生活中實踐,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感受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自然,學得快樂,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就愛閱讀網92to.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61212/68239.html
文章列表